内容推荐 死刑的存废问题是西方近代刑法学的争论焦点之一,中国自清末以来也有讨论,目前仍是法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唐代死刑制度,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石冬梅著的《唐代死刑制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唐代死刑犯罪的起诉、审判和复核,唐代死刑的减免、替代和缓刑,唐代死刑的执行。其中有些制度和政策仍然值得借鉴,比如唐代比较完善的死刑复审、复核和覆奏制度,有利于减少错案;再如唐玄宗和唐完宗时期废除死刑的尝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进步意义不可低估。 作者简介 石冬梅,河北枣强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出站。现任教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译著一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代死刑犯罪的审判和复核 第一节 中央官吏犯罪的审判机构 第二节 地方官吏犯罪的起诉和审判 第三节 民众犯罪的起诉和审判 第四节 唐后期三司使系统和北衙禁军的司法权 第五节 死刑的复审、复核和覆奏 第六节 行政权力对司法审判的干预 第二章 唐代死刑的减免和替代 第一节 死刑的减轻 第二节 死刑的免除 第三节 死刑的替代和缓刑 第三章 唐代死刑的执行 第一节 行刑方式 第二节 行刑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节 唐代废除死刑的尝试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石冬梅著的《唐代死刑制度研究》,首先详细论述唐代的起诉、审判和复核制度,特别是在大理寺的职能、司法三司问题等方面,有所辨正。其次,讨论死刑的减免,对唐代赦书的赦条作全面梳理,总结各个时期赦条内容的变化,探讨不予赦免的罪名及其所反映的当时的政治形势;并辨析“常赦”不是与大赦并列的单独一类,它可以称为普通大赦,与全面大赦同为大赦的一个类别。再次,论述唐代死刑的行刑方式、行刑时间和地点等,重点分析唐代行刑时间禁忌的思想渊源、流变和利弊;以及唐代死刑的废除问题,唐玄宗基于“恤刑”的观念,曾一度废止死刑;唐宪宗以后也在一些地区废除了部分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