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屠杀与集体记忆/人文与社会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国)彼得·诺维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彼得·诺维克著的《大屠杀与集体记忆/人文与社会译丛》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大屠杀热”,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作者简介
彼得·诺维克(Peter Novick),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主要代表作有:《反抗维希:解放后的法国对通敌者的肃清行动》和《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和美国历史学界》,后者荣获美国历史学会所授予的美国历史学年度最优秀著作奖。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战争年代
第一章 “我们大体了解”
第二章 “如果我们的同胞表现出更多的同情”
第三章 “抛弃犹太人”
第二部分 战后岁月
第四章 “难民营已经实现了其历史目的”
第五章 “那是过去,而我们必须应付今天的事”
第六章 “不符合犹太人的最佳利益”
第三部分 过渡时期
第七章 “自我憎恨的犹太女人撰写亲艾希曼系列文章”
第八章 “‘为造成的苦难’提交一份账单”
第九章 “他们会把我的孩子藏起来吗?”
第四部分 最近几年
第十章 “不容许偏执”
第十一章 “再也不会屠杀阿比尔派教徒了”
第五部分 关于未来
第十二章 “我们还未准备好该如何作答”
致谢
索引
导语
诺维克勇敢地穿越雷区,他敢于挑战关于大屠杀之警示效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提出了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彼得·诺维克著的《大屠杀与集体记忆/人文与社会译丛》中,他再次挑战固有观念,引用哈布瓦茨理论,考察了美国犹太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屠杀事件的识变化为例,指出:历史地理解某物就得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得了解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充满歧义,包括道德的歧义。而集体记忆从根本上说是非历史的,甚至是反历史的。对集体记忆做出反思,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智慧。
书评(媒体评论)
诺维克勇敢地穿越雷区,他敢于挑战关于大屠杀
之警示效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提出了我们所
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复兴》
诺维克的著作迫使我们去确证我们的假设,我们
习惯于用陈词滥调和格言警句来表达的非常礼仪化的
观念,以及我们尚未真正下苦功夫长时间思考的观念

——《芝加哥论坛报》
精彩页
第一章 “我们大体了解”
首先,我们从美国非犹太人和犹太人在杀戮进行期间对大屠杀的反应开始。虽然我们将主要关注1945年之后人们谈论大屠杀的方式,但战争年代依然是一个合适的起点。它开启了构思和表现、重视或漠视欧洲犹太人的毁灭这一故事,以及把该故事运用于各种目的之历程。
同时,美国战时对大屠杀的反应是后来出现的大量关于大屠杀之话语的内容。最流行的版本讲述了该遭天谴的美国非犹太人有时刻意遗忘欧洲犹太人被害这事;胆小自恋的美国犹太人对其同胞命运的漠视;罗斯福政府的“放弃犹太人”政策—拒绝抓住机会营救难民,这让美国变成了一个冷漠的帮凶。
到了1970和1980年代,大屠杀已经成了触目惊心的、重大的、独特的事件:质和量方面都清晰地与其他纳粹暴行以及之前犹太人所受的迫害相区别,它的规模、它的象征意义以及它的世界历史意义都非同寻常。如此看待大屠杀在目前被认为是合适的和自然的,是“正常的人性反应”。但是在大屠杀进行期间,大多数美国人,甚至美国犹太人的反应并非如此。大屠杀不仅绝非像自1970年代以来那样居于意识的核心,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并且再一次地,也包括许多的犹太人在内),它自身几乎没有成为一个奇特的事件。纳粹集团的屠杀行为导致五六百万欧洲犹太人的死亡,这太真实了。但是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大屠杀乃回溯性的建构,这对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辨识的。说那时美国人以各种方式回应(或未能回应)大屠杀,都把它看作一种清晰可辨的存在,这就产生了一个会妨碍理解当时那些回应的时代错误。
仅仅是大屠杀受难者的人数就足以长时间地使人恐惧:五六百万。但是大屠杀发生于全球战争期间(我们当然知道,但通常不会去思考它的意义),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五六千万人的死亡。就有这样一些人,认为谈及这类语境就是轻视大屠杀的重要性,是心照不宣地否认欧洲犹太人覆灭这一事件的特殊背景。当然,这类语境可以被用于这些目的,如法国右派分子让—玛丽?勒庞认为大屠杀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单纯“细节”那样。但在1940年代早期,支配着美国人意识的是那场战争的总体过程。除非我们牢记这些,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大屠杀是如何被环绕在它周围的更大规模的杀戮所淹没。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一段时间,那些谋害欧洲犹太人的暴行没有一个一致认同的名称,这一事实从其本身看来可能意义不是那么大。下面这一点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即就“大屠杀”(小写的holocaust)这一词语而言,它于战争期间被使用,就好像是巧合地,几乎总是用来指称由轴心国所造成的破坏这一整体,而并非特指犹太人的命运。这种用法就是战争期间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而如今它被我们精选出来并冠名为“大屠杀”(Holocaust)。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大屠杀在战时被边缘化有许多不同的层面:一个人知道什么,相信什么,如何形塑自己知道的或相信的,构思出合适的回应。从理论上看这些问题都是各自独立的,而实际上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总体上美国人的认知和反应;第二章考察美国犹太人的认知和反应;第三章则看看美国政府的认知和反应。
虽然无人能够设想其最终结果,但是所有美国人(犹太人以及非犹太人)自1933年纳粹上台伊始,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就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反犹主义。战前纳粹反对犹太人的行动,从早期的歧视性措施到1935年《纽伦堡法案》的制定并最终演变成1938年“水晶之夜”事件1,这些都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了,并被美国社会的所有阶层反复谴责过。2没人会质疑犹太人在纳粹主义实际的和潜在的受害者清单中排序比较靠前,但这是一个很长的清单,而某种程度上,犹太人并不是排列在这个清单的顶端。尽管纳粹试图对1930年代的集中营情况保密,它的恐怖在西方已被知晓,这也是纳粹野蛮残暴的主要标志。直到1938年底,在那些被囚禁、被折磨以及被谋害于集中营的人之中,只有少数犹太人(以犹太人的身份)。受害者绝大多数都是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团主义者以及其他的希特勒政权的政治对手。直到又一个四年之后,希特勒专门为欧洲犹太人预备的灾难才被西方人所知晓。(P23-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