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闽闲话/品味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理华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陈理华,女,笔名岭头落雪,从2007年开始在《闽北日报》《潍坊晚报》《北京青年报》《侨报》等报刊上共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约一百万字。 目录 第一辑 舌尖上开出的民俗之花 和菜 吃猪炒 裤带面与收惊 吃中药的习俗 甜酒酿里的民俗 面条 炖蛋 尾肠 第二辑 节日散记 民间瑰宝——高照灯 又到粽子飘香时 丰富多彩的秋 端午的记忆 家祭 茶与祭祀 节日散记 第三辑 多彩物件与美丽传说 筷子 扁担 水碓 乡村美食里的绝妙动词 闰月饭的来历 牛 第四辑 多情繁茂的植物 大樟树 苎麻 艾 荠菜绿,石榴红 第五辑 天荒地老话婚姻 闽北婚俗里的茶 起轿角与上轿礼 新娘饼 闹洞房 新娘炒冻 请新客和请新娘 接命亲戚 上半门 第六辑 打造生活的巧手 草鞋的编制 做酱油 麦秸扇的编法 古法做茶 晒谷席的制作 竹篮子制作技艺 圆木器物的制作 第七辑 刀耕火种的畲族 神秘的畲族 畲民婚俗与汉族的不同 三月三乌饭节 雷鸦窠——闽北的妇科名医 第八辑 稻花香里的别种滋味 琳琅满目的闽北糕事 乡村粿事 各种粿的做法 对联里的民俗 闽北民俗里的植物 红红火火过大年 第九辑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精彩页 从前,东鲁、井后、鸿庇等地的人被周边称之为“山里人”。这些被称作“山里人”的人,还真的有一些地方与“山外人”不同。首先是说话口音有微微的差别,其次是在吃酒时,出菜方式有点不一样。“山外人”是先上挖底,“山里人”是先上和菜。 之前,听到过一个有关和菜的笑话,说是村子里有户人家,到山里娶了一门亲。接亲那天,接亲队伍因为走了几十里山路,到了新娘子家里时,个个早已饥肠辘辘了,好不容易等到主人请他们上桌,刚坐定,就上来了一大海碗油腻腻、热腾腾的菜。接亲的人因为肚子实在太饿了,就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起来,没几下,一大海碗菜就被吃得精光。 被叫去迎亲的都是年轻的小伙子,这些毛头小伙阅历浅……所以帮忙做事的人在这天都会心照不宣地“关照”这一桌来迎亲的人。他们一看菜吃完了,马上笑眯眯地又打来一大海碗尖尖如小山的和菜来。这时接亲的人就在私底下小声地说:“各村各例,可能这里吃酒就是吃这种菜了吧?不管它,吃饱了再说。”于是他们埋起头,放开肚皮用力地吃。只见筷子纷纷地从碗里把菜夹进嘴里去,嘴巴子在用力地动着……先前只一个端菜的人,不知何时变成两个,最后到底吃了多少碗也记不清了。 就在他们吃饱了想下桌时,鸡鸭鱼肉上来了。他们这时才如梦初醒,原来好菜在后头呢。这时的他们只能大眼瞪着小眼,望着那些山珍海味,却挺着肚皮,什么也吃不下了。 “山里人”最先上桌的菜叫和菜,它的名字很好听,味道当然也不错,不然也不会让“山外人”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味蕾上都开出花来! 但和菜既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特色佳肴,这种菜大家都会做。和菜的用料都是很普通的笋干、五花肉、海带、粉丝、香菇、白菜帮子、葱、蒜、胡萝卜……和菜里除了海带是外来品,其他都是本地货,一年四季都能做。 和菜用的食材阵容虽然庞大,但每种都下料适度,保证谁也不夺谁的彩。白、绿、黄、红、黑,色彩斑斓中汤汤菜菜浑然一体。办喜事的头天,村里的妇人就会到主人家中,洗的洗,切的切,半天的忙碌之后,就准备好了第二天要吃的和菜。到了晚上再把几大锅的和菜煮好,装在大木盆或大木桶里。第二天,客人上桌时,再拿出来热一下,这煮好的和菜香味扑鼻,浓而不腻,肥而不杂,往往是用来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垫垫肚子的。 和菜的名头也另有用意,取天地人和、乾坤合和之意,也象征着花花绿绿的生活与和和美美的日子。和菜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坐在同一桌的乡里乡亲,平日里若积下一些小恩小怨,在吃过主人这一碗热腾腾、油腻腻的和菜后就要烟消云散。于是,和菜又有着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寓意。 在和菜里,粉丝是地瓜淀粉做成的,细细的,绵里带韧,在肉的滋润下,油腻腻、嫩滑滑的,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多情的旦角;在和菜里,笋干因其品性坚韧、淳厚,总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它就像是戏剧里的武生,一块块黑乎乎的,显得粗犷而质朴,但它们调和百味,雍容宽厚,脆而爽;除此以外,香菇的香郁能让和菜的味道更厚实、开阔、优雅、多情;白菜帮子、胡萝卜丝、葱花们则让和菜的容颜变得美妙无比。和菜,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和。和菜好吃不贵,吃着就像是在品尝着烟火人生。 “山里人”的节日和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和菜,尤其在饥肠辘辘的年代,能有一道丰厚的和菜吃,那是一种能让人十分满意和体面的事。它对这个地方来说,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这个村庄和睦相处、邻里团结的历史见证。 如今,物质大大丰富了,摆酒席时,鸡鸭鱼肉无所不有,但和菜依然唱着主角,总是第一个粉墨登场,它的地位无可替代。故而,历经千年,粗粗拉拉的和菜,如今仍旧能满村飘香。 P2-4 导语 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故乡是永远都擦不去的一抹亮色,作者以物质寄托心灵的思念,把对家乡的情感丝丝缕缕地透现在文字之中。 若是给这本由陈理华著的《八闽闲话》打一个标签,出现最多的就是节日与喜庆,如:清明、端午、重阳、春节……在这些闽北的风俗里,总能看到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光影,那些光影似近似远,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 序言 我的书就要问世了,不知怎的,心里百感交集, 像自己孕育出来的崭新的生命,却又不像婴儿一样单 纯,这上面铺满了我深雕刻凿的痕迹。不,它不仅仅 是我的,还是闽北民俗的,是数千年来闽北历史孕育 下的产物。 尽管把一生都交给了自己所爱的文字,也发表了 好多好多的豆腐块,但稿费也只不过满足自己的基础 生活罢了,有好心的文友让我以文养文,却也只能无 奈地笑笑。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 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这话,之前我是不信 ,但现在信了,我相信呕心沥血写出的文字还是能修 成正果的,它们如荒僻乡野里一颗颗被秋风无意吹红 的野柿子,瓜熟蒂落。 现在有许多报刊杂志也开始选用我的文章。那些 编辑们身处天南地北,都是一些不认得我,只认得文 章的人。更让我欣喜的是,写作这么多年来,时不时 的会有一些小奖来敲门,这些奖都是我冲锋陷阵,过 五关斩六将得来的…… 我的《八闽闲话》要问世了,在此书出版之时, 我还要感谢素未谋面的网友杨志勇,此书若无他自告 奋勇地免费校稿,就不可能顺利出版。而能用文字写 自己所想,又能像一粒粒平淡的文字般平淡地活着, 这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内容推荐 陈理华著的《八闽闲话》是一本文化随笔集,讲述的是那些在岁月的陈泊里,要被丢弃的“糟粕”的东西。像吃猪炒,像看龙舟,又像农村最常见的扁担与水碓……有的沉浸在岁月的时光里,淡漠了身影;有的推陈出新,重新焕发新的生命,赋予新的内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