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李之亮著的《一本书读懂宋朝》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宋朝历史大势”,按时间先后顺序,全景展示宋王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下编“宋朝历史专题”,从不同方面,全面透视高度发达与繁荣的宋代文明。书中设置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重大事件中的细节或人物,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简要展示历史演进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历史故事所处的地位;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释与历史故事相关的事件;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作者简介 李之亮,1950年11月生,河北省黄骅市人,宋代文学、文献、文化史学者,古文献学教授。已出版著作六十余部,一百余册。《张舜民诗集笺注》《王荆公文集笺注》《欧阳修文集编年笺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为作者研究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宋代郡守通考》《宋代路分长官通考》《宋代京朝官通考》为作者研究宋代史学的代表作;《海录碎事》为作者研究宋代文献的代表作;《周邦彦姜夔张炎词选》《白话宋词三百首》《柳永词选》《教科书里没有的宋史》《一本书读瞳宋朝》为宋代文学及历史普及读物的代表作,其中《宋代郡守通考》(十册)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赵宋王朝》是其第—部大型长篇历史小说。 目录 前言 上编:宋朝历史大势 太祖、太宗时期 杯酒释兵权 削藩镇平偏国 真宗、仁宗时期 澶渊之盟与封泰山 铁腕宰相吕夷简 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时期 王安石变法 哲宗绍述与徽宗腐败 高宗、孝宗时期 靖康耻 光宗、宁宗、理宗时期 韩侂胄北伐与史弥远专政 度宗至二王时期 贾似道专权和南宋覆亡 下编:宋朝历史专题 宋朝时的外战与邦交 契丹咋那么牛? 令宋朝头疼的西夏 崛起的金国 侬智高 宋朝的使节 宋朝官制与兵制 沿袭五代的混乱官制和元丰改革 宋朝的宰相制度 宋朝的经济官 路分官 州郡官 宋朝的监察很严密 宋朝的学士官 祠禄官和门荫官 宋朝的军制 宋朝的军队 形形色色的法官 宋朝的经济与科技 提举市舶司 宋朝的铁钱和交子 宋朝的科技和医学 宋朝的文化艺术与宗教民俗 宋朝的散文和诗歌 宋词 宋朝的书画艺术 宋朝的宗教 宋人服饰器具与市民文化 宋朝的节日 从“南京”说陪都 宋朝的科举 宋朝的书院
序言 长久以来,宋朝一直受到人们的鄙视,远不如 大唐那样令人鼓舞振奋。鄙视的理由不止一个,有 人说它是个积贫积弱的皇朝,有人说它是个腐败的 皇朝,有人说它是个可悲可叹的皇朝,是个奸臣横 行民不聊生的皇朝,一个哀其不醒怒其不争的皇朝 ,一个充满阴谋诡诈的皇朝,一个灰溜溜的皇朝, 一个没出息的皇朝。 也难怪,不少人通过文艺作品去了解这个朝代 ,好像北宋抗击契丹、西夏的只有杨业一家男女老 少,南宋抗金的只有岳飞和他的弟兄们,南宋末年 抗击蒙古侵略军的只有文天祥和陆秀夫;宋朝的政 治多黑暗啊,为给各色人等洗雪冤屈,把个包龙图 差点儿没累死;好不容易有人拍了部电视剧叫《大 宋提刑官》,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宋朝的清官 儿总共有两个:除了包公,那个叫宋慈的也不错。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个阴谋家,他在陈桥 驿发动军事政变,黄袍加身,如此不光明正大,他 凭什么当皇帝?他又耍阴谋,来了个突袭式的杯酒 释兵权,冷不丁把老帅们的军权夺了,算什么能耐 ?他和他的子孙们把宋朝管理得一塌糊涂,闹得宋 江也起义,方腊也造反,没多久又被金人抢走了半 壁江山,丢人败兴啊。再想起宋朝一点儿好处,就 是这个朝代的词还不错,“唐诗宋词元曲”嘛。除 此之外,几乎没什么值得称赞。 我小时候的认知大致也是如此,喜欢读宋词, 喜欢看《水浒传》。后来阴差阳错成了个不称职的 读书人,而且是专门关注宋朝文史的人,读了三十 年的宋朝书,才渐渐发现,浩瀚的宋代典籍所记录 的宋朝,和原来印象中的宋朝距离越来越大。比如 我原来也认为赵匡胤是个善于耍阴谋的坏蛋,不值 得歌颂;对《杨家将演义》里的大奸臣潘仁美咬牙 切齿;对呼保义宋江佩服得五体投地。渐渐不再这 样考虑问题了,不再痛恨赵匡胤,反而认为他是中 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开明君主;也不再痛恨潘仁美 ,因为历史上的潘仁美(真名潘美)是个大英雄, 被明朝人泼了脏水;也不再崇拜宋江了,因为他只 是个把阎婆惜杀死之后无路可走的草莽,如果没有 那次误伤人命,他不会想到背离朝廷走上梁山,难 怪后来朝廷一说要招安,他便满口应承。以上不是 胡乱调侃,我们看宋朝,起码不应该忽略它脱胎于 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大唐帝国造就了华夏中世纪的辉煌,唐玄宗时 达到了巅峰,后人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那段万国 来朝的开天盛世,既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美人 杨玉环,又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名士李白;有 财源滚滚的丝绸之路,有彩袖飘飘的《霓裳羽衣舞 》,谁不喜欢这样的太平盛世?然而就在这无比繁 华的大舞台下面,台基却正在迅速朽烂。台基是什 么?正是大唐皇帝引以为自豪的武将。唐朝的节度 使个个儿手握兵权,就像无数颗定时炸弹,布满了 这个皇朝的各处封疆。当这些武夫和中央政权离心 离德,貌似强大的唐朝便出现了极大的危机。柳宗 元为啥要写《封建论》?他决不是想赚二两银子的 稿费,而是深深感到了危机。其实早在开元时期, 玄宗就觉察到了军阀对中央的严重威胁,于是把天 下刺史州统统改成了不带军事色彩的“郡”,可惜 火烧屁股才想去找水,太晚了点儿。从安禄山举兵 造反的天宝十四载(755)开始,唐朝便陷入了军阀 越来越强、中央越来越弱的恶性循环,经过一个多 世纪的勉强维持,最终还是被实力强大的军阀们切 割成了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又是什么状态呢?一言以蔽之,是个 比唐末更加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是个失去统一、 泯灭人性、斯文扫地、盗贼横行、暗无天日到无以 复加的苦难时代。拿北方中原政权来说,短短五十 三年换了五个朝代十三位皇帝,平均四年更替一次 ,比西方竞选的总统任期还短。再说其他割据政权 ,四川出现过前蜀和后蜀,江淮出现过吴和南唐, 浙江有钱氏的吴越,福建有留氏、陈氏的闽,两广 有南汉,山西有北汉,湖北有楚和荆南高氏,湖南 有潭朗周氏,瓜分豆剖,杀伐不断,今天你吃了我 ,明天我吃了你,比起三国鼎立差多少倍,还用细 算吗?与此同时,契丹崛起,趁着中原混战,抢夺 了大片本属于唐朝的领土,再加上后晋石敬瑭认贼 作父,割让出燕云十六州;本属于唐的宁夏地区也 趁机独立,首鼠两端地觊觎着中原的变化。 这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必须要面对的严酷 现实。我们无法揣测他在黄袍加身的一瞬间怀揣着 什么样的私心杂念,但把他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评判 ,他的陈桥兵变,他的杯酒释兵权,都是顺应了时 代的大势,把一个几乎无法收拾的中国引向了和平 ,引向了统一。如果他不站出来,还让那个不满七 岁的柴宗训继续当后周的皇帝,前景会是什么样子 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匡胤是个有历史责任感的 伟人,他结束了长年的战乱,理性地提出“不准妄 杀一人”的人本理念。这次改朝换代,从谋划到登 基,只杀了坚决抵抗的韩通一家,称得上是有史以 来最温和的军事政变,这是多部史书的相同记载。 与皇帝之位同时摆在赵匡胤面前的,是满目疮 痍、支离破碎、穷得连个像样都城都没有的江山, 他得到的只是后周留下的一百一十多个州郡,而唐 朝原本的舆图则是三百多个州郡,也就是说,他的 江山只相当于唐朝旧疆的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 一的版图里,还有不少旧军阀并不服从他的意志, 有的在观望,有的则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要和他这 个夹马营里长大的年轻人血战到底!盘踞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的老军阀李筠率先发难,不久,淮南 军阀李重进又跟赵匡胤叫上了板,他只能征讨,只 能把他们彻底消灭,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就在此时 ,赵匡胤接受谋臣赵普的建议,把原本掌握在节度 使手中的地方租税收归国有,解决了唐、五代一直 没能解决的军阀割据痼疾。 有人把杯酒释兵权仅仅看成一场单纯的赌戏, 实际上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政治变革。可 以说从秦始皇确立郡县制之后,真正得到忠实贯彻 实施的,只有宋朝。汉朝是郡县和分封并存,连《 后汉书》的地理志都只能叫做《郡国志》。六朝时 期也是如此,唐代把带有军事性质的州刺史和比较 纯粹的郡太守合而为一,遗憾的是,它保留的却是 手握军权的节度使和刺史,没有把地方官掌握的军 队收归朝廷,这就造成了唐朝表面上是郡县制,实 际上是军阀随时可以拉出去割据一方的分封制。赵 匡胤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把唐朝灭亡的教训真正 汲取过来,把州郡长官统统变成了“文官”,连管 军队的高级官员都换成了文官。宋朝之所以没有出 现一个安禄山、一个李希烈、一个朱丑比,就是因 为在宋朝,武人是被文臣控制的,这并不是说文人 比武人好,但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文人没有足 够的力量向中央发难,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自汉代以 来中央皇朝既离不开军队又害怕军队闹事的尴尬和 无奈,从最深层次解决了皇朝统治的难题。从这个 意义上说,赵匡胤无愧千古一人的盛誉。 什么叫“积贫积弱”?无非是说国家贫穷,受 人欺负。那我们就来看看宋朝是不是真的积贫积弱 。如果说宋朝刚建立时十分贫困,也是事实。历史 上没有哪个皇朝不是从贫穷的废墟上发展起来的, 宋朝当然不可能例外。 赵匡胤平定了李筠和李重进没几年,又接连收 复了湖北高继冲和湖南周保权两个政权,把领土扩 大到五岭以北。当时十国中最富庶的是占据四川的 后蜀、占据江苏江西的南唐和占据两广的南汉。四 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也非常富饶;至 于广南,不但物产丰富,还有和海外通商的天然区 位优势,这几个地方能否收复,对宋朝的国力强弱 至关重要。赵匡胤以伟人胸怀,只用了六十六天便 把后蜀收入囊中。蜀主孟昶投降后,朝廷把大量财 宝源源不断地运到汴京,足足运了两个多月。紧接 着,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尹崇珂带兵杀过南岭,活 捉了南汉皇帝刘鋹。尽管南汉太监把大量财宝运到 了海外,此战还是获取了大片领土和难以计数的财 富。赵匡胤晚年,又以极大的魄力,把经济、军事 力量最强的南唐李煜俘虏到汴京。可以想象,那时 宋朝国库里有多少银子?史书里记载说:乾德三年 (965),置封桩库,把平定荆南、湖南、西蜀收入 的金帛储藏在里面,此后年底没用完的预算资金也 入到此库,作为军旅、饥馑之备。赵匡胤说:“等 朕存够四五百万时,就命入出使契丹。契丹若肯将 燕云十六州归还,朕就把这些财宝做为酬谢;如果 不肯归还,朕就开价儿二十匹绢买契丹一个人头, 他那十万精兵,只需朕二百万匹绢就买完了!”这 个仓库是赵匡胤的小金库,他在世时,谁也不知道 这里究竟储备了多少钱。赵光义即位不久(此时赵 光义改名赵炅,以下不另注),吴越钱傲和福建陈 洪进同时归降,为宋朝的经济又增添了新的活力。 正因为有了足够的底气,赵光义才雄心勃勃地发起 对北汉的攻击,随后大举进攻契丹,虽然打了败仗 ,但足以说明这个时期的宋朝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经 济实力。 到了第三代皇帝真宗,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 事都和经济有密切关系。一是与契丹订立城下之盟 ,以宋朝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条件 讲了和。试想,如果没有足够的银绢,这样的条约 真宗敢签字画押吗?随后真宗又听从了宰相王钦若 的鬼话,进行了封泰山、祭后土、祭拜老子祠等一 系列祭祀活动,还在汴京修建了一座供奉“天书” 的道观,叫玉清昭应宫。这座宫殿规模之大、陈设 之奢华,令人难以想象。真宗这么一折腾,国家经 济受到了较大影响,所以仁宗提倡节俭,所以王安 石开始变法。这次变法从经济层面来说是成功的, 宋朝再次进入了富裕期,此后宋朝的财富积累比较 迅速,印刷业、陶瓷业、造纸业、茶叶加工业、采 矿铸造业、造船业、手工业等飞速发展,加上海外 贸易的高额顺差,极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尤其是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具体繁荣到什么程度,看看《清明上河图》就 能感受到了。如果那时经济大萧条,怎么可能出现 那样的风俗长卷?怎么可能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 录》?怎么可能建起堪与颐和园媲美的艮岳?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宋朝统治者采用高薪养廉 的政策,所以对贪污受贿者严惩不贷。如果没有充 足的财力,朝廷敢定那么高的工资吗?宋朝的文化 所以能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没有经济作为’基础 ,也是不可能的。 这样说并没有全盘美化宋朝的意思,我以为宋 朝的兴亡,自有一个难以超越的历史轨迹,它有十 分强盛的时期,有十分富庶的阶段,有政治上的民 主和清明,有以人为本的治国纲领,有重视民命的 完善制度,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有高水准的科 学技术;同时也有制度上的缺陷,有无法克服的党 争,有阴谋,有腐败,从而形成了一条令人惋惜的 抛物线,这条线在北宋后期就已勾勒得十分清楚, 南宋不过是它的重复和延伸。再具体的,就请读者 往下阅读吧。 这本书不大,按编辑部的要求,最好不超过二 十万字。因为我曾写过长篇小说《赵宋王朝》,所 以责任编辑宋志军先生要我写一本介绍宋朝历史文 化的通俗读本,我当时没感到太难,毕竟读了三十 年的宋朝史料。接下来的要求就有难度了,志军先 生说:字数不能多,又不能写成流水账式的僵死介 绍,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讲些既有趣又能切中主题 的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宋朝的概况,再 做些简明扼要的常识性链接。我心里敲了一阵鼓, 还是答应下来——虽然不容易,但这正是我渴望达 到的一种境界。于是开始与志军先生切磋,往返数 过,志军先生和他的团队给我支了不少招儿,使我 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才动笔。应该说,本书浸透着编 辑部各位仁人很多的心血,我仅仅是集体策划中一 个执笔者。 写完了,看了几遍,说不清是不太满意还是太 不满意,从心底讲,我很想让读者感到轻松,同时 又有点儿收获。能否达到这个预期,只能等待读者 评判了。如果说对这本书还有一点点感到满意的地 方,就是我注意到:对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一段 历史,我想用尽量少的笔墨把“点”四周的相关常 识做些交代。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曾有位长者读 了《赵宋王朝》后突然问我:“契丹究竟是咋回事 ?辽国又是咋回事?”是啊,《赵宋王朝》用了那 么多篇幅描写宋朝与契丹的战与和,读者却对这个 国家的历史还没了解呢。还有一次课间休息,学生 问:“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宋朝有的吗?”有感 于此,我决定在这部本已促狭的小书里,尽量把每 个问题的相关知识交代清楚——来不及说的内容可 以略去,已经说了的就应该尽可能交代明白。所以 全书的正文我没觉得满意,倒是“相关链接”确实 是动了脑子,不知这些简短文字(其中也不乏笔者 数年研读宋朝文献的点滴体会)会不会使读者感到 有点用处,期待读者中肯的批评和有益的建议,以 便今后再写宋朝读物时弥补不足。 李之亮 2009年12月31日
导语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 李之亮著的《一本书读懂宋朝》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对宋朝历史地位的不当认识:一、宋朝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二、宋朝不是一个腐败透顶的朝代;三、宋朝不是一个奸臣横行、民不聊生的时代;四、宋朝的文化成就不仅仅是一个宋词,在自然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航海、对外贸易等方面也都有卓越的成就;五、宋朝的文化政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宽松的一个时期。 精彩页 上编:宋朝历史大势 太祖、太宗时期 杯酒释兵权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新年伊始,一位年仅三十三岁、名叫赵匡胤的年轻军官把宇宙乾坤翻转了一百八十度,一夜间建立了一个崭新的赵宋皇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陈桥兵变”(陈桥是汴京以北的陈桥驿兵站)。昨天还是禁军统帅的赵匡胤,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天是960年的正月初四。然而皇帝毕竟只是个名义,此前的五代十国,皇帝就像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后来苏轼在给名相富弼写的《富郑公神道碑》中感叹道:“五代八姓,十有二君。……以人为嬉,以杀为儇(xufin)。”从907年至959年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帝王、十二位君主(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三位君主),而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把人当成玩意儿,把杀人当成快乐”。这就是陈桥兵变之前将近百年的真实写照。赵匡胤虽然也出身于军阀,但他很清楚,如果他登上帝位之后循着老路继续往下走,说不定几年之后,他又成了“六代”之末的第十四位下台皇帝。 宋朝初建时,仅占有中原地区一百多个州郡,在这些州郡中,跟从赵匡胤指挥棒转的人也为数不多;更何况在他的身边,还存在着不少掌握禁军的实力派军阀。可以这么说:在他皇帝宝座的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这就迫使赵匡胤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才能坐稳龙椅,连龙椅都坐不稳,就谈不上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了。 就在他殚精竭虑还没理清思路的时候,他的头号智囊赵普给他出了个既大胆又危险的主意:必须果断解除一些军阀的兵权。建隆二年(961)七月,一个在赵匡胤心中谋划已久、臻于成熟的计划开始付诸实施: 这天晚朝散后,赵匡胤十二分真诚地招呼铁哥们石守信等禁军头目陪他饮酒一弟兄们劳苦功高,叙叙旧嘛。为了表示坦诚,还特地把所有侍从护卫都轰了出去。喝到面红耳热的时候,赵匡胤把话转到正题上,说道:“没有各位的拥戴,赵某不可能坐上龙椅。可你们知道吗,这张龙椅决不是那么好坐的呀。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倒不如从前当节度使的时候逍遥自在。如今可好,每天夜里都心惊胆战,不敢踏踏实实睡一个好觉。”众人觉得味儿不对,连忙问道:“陛下这话什么意思?”赵匡胤缓缓答道:“这还不容易理解吗?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要哇?”石守信等越听话头儿越不善,坐不住了,跪倒在赵匡胤面前做最真情地表白:“陛下说这话是不是太外气,太信不过我们这些旧人了?如今天命已定,哪个还敢有二心?”赵匡胤绕着弯子说道:“朕怎么能怀疑你们呢?可是你们管得了自己,管得了你们的部下吗?想当年朕根本没有当皇帝的野心,还不是你们这些哥们儿巴望着自己富贵,把朕托到了这个位置上?万一日后你们的部下也学你们当年的样子,硬是把一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一万个不想当皇帝,还能办得到吗?”几位大将能不明白话外之音?于是涕泣叩拜,问赵匡胤:“臣等愚昧,根本没想到这一层。万望陛下可怜,给臣等指条生路吧!”看到几个人这副模样,赵匡胤提到嗓子眼儿的心往下落了不少,假做若无其事地说道:“人这一辈子啊,就如同白驹过隙,一晃也就过去了。你们都是朕的好兄弟,朕岂能不为你们着想?当初你们因为贪图富贵拥戴朕当皇帝,不也就是想多得些钱财、多占些美女,再给你们的子孙留下花不完用不尽的财产吗?依朕的意思,你们不如把军权交给朕,到京城以外的大城市里当个太守,想要多少田宅朕给你们,想要多少美女自己买去,天天活得像神仙一样,不比整天攥着枪杆子提心吊胆强得多?朕愿意和你们结成儿女亲家,使君臣之间两不猜疑,岂不是上上之策?”会说的不如会听的,石守信等人既已落进这个套儿,就算真有不臣之心也已经晚了。人在屋檐下,必须要低头,于是几个人磕头如捣蒜,对赵匡胤感激涕零:“陛下替臣等考虑得如此周全,真是再生爹娘!” 第二天,几个人突然都“生了病”,一同告假,并打报告希望不再管理禁军事务。赵匡胤快刀斩乱麻,立即拟旨,命石守信为天平军节度使(郓州,今山东东平),高怀德为归德军节度使(宋州,今河南商丘),王审琦为忠正军节度使(寿州,今安徽寿县),张令铎为镇宁军节度使(澶州,今河南濮阳);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遂州,今四川遂宁)。“皆罢宿卫就镇,赐赉甚厚”(《宋史纪事本末》卷1)。根据赵普的建议,赵匡胤把既被他信任又没有太深资历的年轻将领调进汴京,掌管禁军事务。这就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释兵权”,释得非常成功。 然而这仅仅“释”掉了皇帝身边将帅的兵权,散处在各地的军阀们还在继续掌握着军队,这些人个个儿都不是吃素的。不过赵匡胤深知,馒头得一口一口吃,问题得一个一个解决,所以直到开宝初年,他才在兵权问题上动了第二次大手术。 P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