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住的城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宁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苏宁,女。主要作品有《平民之城》《一座消失的村庄》《乡村孤儿院》《次要经历》和诗集《栖息地》等。曾获黄河文学首届双年奖特等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台湾第五十八届文艺奖章等。第二十七届青春诗会成员。 后记 住在河边的好,在于这河水有消音功能,使一切声音 到了这都减弱了。风吹过树林时树叶的动会让人听见,这 声音让人心里静。深深陷在庭院中的夜,会覆盖掉一大块 不愉快。它总是反复用一个崭新的早晨,来冲洗、擦拭粘 到身体上的所有坏事物所附来的气息。 近来入睡前,会偶尔翻看一本小说。之前读得少,觉 得它们是读了一遍就可以放过去的,是容易懂得的。它们 只是故事,即为“故”,必已不新。而“事”,只是对人 世诸种样貌的囫囵囊括罢。 一个“小说”对一个夜晚的意义,只在于对人生空白 部分的补充。世界在每个人的眼前,都打开得如此不完整 。人这种有局限的个体,也没有足够时间去经历。把这不 能经历到的杂到一起,把不完整的打开,把一个人终其一 生不会遇到、不会经历、不可想象的部分,让你这么看几 眼。它就是这样一个有虚设之闲的收纳器——能将更多人 性、人生的可能,人在生活中的状态,放入的容器。随形 就物,无限类别的情绪,合理或不可思议,不用写得分行 断句,不用富于逻辑和有体面。 那些从未曾存在、从不会经历、也从不会想象的生活 ——用它而复习一次发生。它不会以增加你的某些技能、 德行为任,它有时只像一种妄念——能让某些“人”,如 我,在那些遥远陌生事物里面,以一种方式和程序,自己 也去活一遍。在一些靠谱或不靠谱的情节里,实现一些任 性。它能集中很多难料之事到一人身上,让那个人因此更 茂盛、更稠密,也更稀薄、虚浮。它可以不可理喻,又前 后矛盾。 超出或低于人世的规格和规范,亦无人追究。 小说写作对单一个体生命的成熟和理性有催化作用。 通过写小说,被强迫着建立起对生活中诸多人事的理解、 合作体系,变得可以高高在上于生活,有俯视生活的能量 ——不宜仰望,因为只有俯视,才可以看到生活全景,各 色、各路人物在各种环境里的活。这一切,成全了小说在 文体中无限的自由与舒展度。有如可以将一切看在眼里、 了如指掌,又能将其随心所欲进行摆布。 关于这本书,特别想说的,不是太多。它是我内心有 过的一个秩序,是一天完成之余,我的漏洞和不甘。 这一百年,人类的智识在进步,很多精神部分却在出 现越来越多的趋同,作为人的趣味和情绪,越来越被人为 去除和减损。人类最后都会在教育层面开始被打造为机器 ,而不是人。随秩序法律进一步健全,这个局面的出现也 许最多五百年就可以完成。我们将会把每一天都活得非常 理性,而写的作品中,也不再有让人不喜欢、不屑甚至被 耻笑的“感性”,只在意建构章法和去抵达难度。 这样的时代已在来临途中。等它到了,我想,我可能 已不会再愿写了。我的人生愿望中写作不是第一。我遗憾 这样的时代来临,也庆幸没有在年轻时,容易被规训时赶 上。我有时很介意别人在介绍到我自己的时候,被冠以作 家之名,因为我完全还在开始。我和我的作品之间,也是 有界线的,并非相濡以沫,互相有很深的浸透,只是有部 分的重合而已。生命是非常阔大的承载体,我没有将它完 全奉献给“写作”。我有时以此自卑。 偶尔的自信来自这二点:一是我对我的个别作品比之 于我本人多些要求,少些放任;二是我对部分作品的自我 评价很低,亦深知别人是以性别、代际宽容着我作品的粗 糙、浅薄和无知。 感激这些年所有给过我鼓励的师长,谢谢你们。 2018年1月 目录 一 应物记 1 夜幕降临时 2 没有经过正式转交仪式留下来的生活 3 怕黑 4 一月不落的还下去 5 衣食之外 6 烧饼形状 7 提一只箱子,装走所有 8 超市和杂货店 9 独自圆,独自高悬 10 蚯蚓疼不疼 11 温室作物 12 第一批出租车 13 有了火车站 14 通过一场雨进入秋天 15 秋深更衣记 二 十层秋 1 于生活无用的建筑 2 屏蔽力 3 从小火炉到煤气灶 4 魔法师 5 论秋色是否可分 6 棉花集 7 这一部分的我,不能用于生活 8 每个人生活的城市,都是一个人的铠甲 9 相替 10 还有一天霜降 11 交由淹没 12 树树梧桐叶落完 13 西大街 14 小雪封地 15 最后一场秋雨 三 自我设限 1 暖 2 六点二十 3 能耐 4 消耗我的和庇护我的 5 每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样子 6 晒秋菜 7 方言 8 冬至日 9 一九之末 10 从打开自己到慢慢合上 11 薄薄十二页 12 延安路小菜场 13 过掉的,都是在减去 14 中馈录 15 三九过半 16 在长度中减除 17 又一场冬雨 18 冬正深 19 终于雌雄同体 20 春节 21 零下七度 22 阳气 23 十层单不如一层棉 24 新闻场地与饭局 25 住遍淮安城 26 自我设限 四 一城耐冷人 1 日历翻到雨水这一天 2 回来 3 二月初二 4 一城耐冷人 5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6 三分之一年 7 坐在黄昏时的广场上 8 柳花飞 9 徐家湖 五 夏日长 1 雨天 2 前天没有下的一场雨 3 搬家 4 大暑 5 每天开始和结束的必经工序 6 我所住城市夏天的正午 7 光穿过万物的样子 8 让它把我薄薄地包起来 9 我错过的与我经历的 10 立秋 11 地火 12 盛夏之尾 六 壳 1 第一个没有开空调的晚上 2 我从没见过的一天 3 与己同质 4 这块布已变得多么不规则和零碎 5 立冬 6 把自己裹紧了送到衣服里 7 我有壳 8 交冬 9 它把我需要的带来 七 物皆如客 1 一册年历 2 我离开原地了 3 有一天,热爱的也可以不爱 4 被很多虚无的东西掺杂 5 滚八开 6 腊七 7 能安顿和照耀灵魂的 8 除尘目 9 物皆如客 八 那重复到来的 1 我倚赖的 2 夜是让我活过来的事物 3 雨水 4 再不回枝上的 5 停在花下 6 正午的班车上 7 春天的第一个下午 8 春天向夏天的开始 10 旧历三月将了 11 早起三朝 12 梧桐又绿了 13 我总是要与它一见 14 只是见过 15 那重复到来的 后记 精彩页 一个人不会在很年轻时期待与一座城市建立稳定关系,用一座有物质意义的房屋空间把自己盛在其中。然后不断增加各种以为有用的物质,再使这空间渐渐减小,使生命中过掉的时间大抵转化为各种物质存在。 北纬33。,东经118。~119。。城市格局空间与理念中的扩展,使我愿意精确寻求它在茫茫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才是居于其中的人,然后才是人的生活。 至于它在时间中曾经的经历,我已经不特别有兴趣。我赶上了一代人都愿意探讨未来的时刻。有很多年,我一直住在一个校园的隔壁。这是一个城市的东南方位。我每天若骑单车从这出发去“单位”——啊,这一个词,也是新词,很不容易在过去的某本典籍中找到。 “单位”是一个奇怪的词,有将一定数量物质集合为一的意思。是某些理性学科的标准。可我们这两三代人,将这个词定义为我们上班做工的地方。它是提供我们度过生命中家庭而外的时光的一个场地——至于菜场、商场之类,其他各种“场”,于我个人意义相同,差别只在于我逗留的时间各不相同。 我几乎每天穿过半个城从家罩去单位。这座被我天天穿过一半的城,位于中国版图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是一座内敛而少噪音的小城。我之所有用“内敛”,是为二十年来,它还未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化所浸染。 因为住久,我和这座城市,慢慢生出感情。除了寻常喜憎而外,所有用于描绘夫妇、情侣、父女、兄妹、仇敌之间可发生的情绪的词,也可用于我们。爱与嫌弃,分不清的瓜葛,扎下就拔除艰难的根,渐渐坚硬的肉身与日益求美、求全的精神,使肉体的内部枝蔓横生。 我一向不觉得人与生活之间关系复杂。以为人生程序相同,那各人具体实践之部分区别也就不大:出生,成长,然后自己也生儿育女,经一份伤老病痛与亲人之离合。这份天命,其实与世间万物的存在状况无别。谁都有份,没有谁可以不要,可以逃脱,可以躲避。 如果某天一个人对我说,他感受到冥冥之中被某些力量牵引,我的回答一般是这样:喔,那只是不放心我们的人,在先行离去无法再陪伴我们之后,对我们的祝福和陪伴——将他们没来得及用完的力和对生活的热心默默转给了我们。在内心,我也确信逝者对生者的牵挂虽无法预想,但从来存在。死亡是人生的避难所之一。它帮助我们安置亲人的各种苦痛,然后,他们也等我们去会合。 先走的人会先走多久?五十年?或者六十年吧,这不是太久和太难耐的时光。死亡也不会有耐心等一个人很久,一百年就已是太长时光。它是热衷招集和安顿各路客旅的主人,它是世间所有“生”者将共赴的归宿。 被文字呈现出来的生活,也许会验证文字存在的意义。我们已进入一个喜欢线条、图画与电子数字甚于文字的时代。不再衷情文字传统里的故事情结,在文字表述中呈现人际、各种纠葛、人性异端。也不再执着于在没有经历的生活里,补偿自己在进化中隐藏起、又无法割除的偷窥他人行思的欲望,自己用“色心”猜度或途听来的各种事迹——有一天,在纸上活生生看到——会让人多么心安理得啊。 生活中遇到的常相就是,人类中的大部分,至今不太会选择向这个世界或某个人打开全部心灵,并与之取得或建立联系。这也许被看作是人类某些个体终于因成长而坚硬,于人世种种有了抵抗和防范。 而我,或可因为一段文字,抵消我在各种秩序中的不适与不良情绪。P3-5 导语 苏宁创作的《我住的城市》为笔记体散文,收录了“提一只箱子,装走所有”“通过一场雨进入秋天”“自我设限之时”“一城耐冷人”“这一部分的我,不能用于生活”“树树梧桐叶落完”“还有一天霜降”“从小火炉到煤气灶”等作品,以闲散自在的笔触记述了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点滴心境和感悟。 序言 这本笔记写于每晚的夜暮降临时。所以,我给它起的 第一个题目是《夜幕降临时》。大多数人无数次地经过这 个时间。那是一天正要过去时候,像暮年预习着来临。它 停顿一下,好让一个新的一天能不那么急迫地到来。是的 ,不能太急迫。我明显不喜欢那样到来的事物。 我个人现实生活的具体场地是一个很小的城市,通过 漫步就可以抵达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角落上的人事分解 着我的时间,也慢慢把我变成与他们同质的人。 我从很多不同角度看过它。在天空中俯瞰,在离它很 远的地域。在人群聚集处,在荒芜的塞外。看到或想起它 的街道与高楼时,都细微不到一夕一饭的烟火。我和很多 人谈论过它。有离开它很远、很久的人,也有一生都没有 走出它的城域的人。人作为生物之一种,被城市这种载体 所承担。越来越理性,通过格式化教育而抵达大致统一的 智慧层面,精神质量越来越趋同。作为人的弱点,比如情 绪化、诗意(很多时候看来,只是神经质的同义词),正在 被很多个体克服和消化。 每天夕光收起前,我习惯独在桌前坐那么一小会。有 很多晚上,我用这样的仪式过黄昏。囿于城市与被无意义 之事贯穿的生活,每天的这一会时间,好像是我的反抗和 逃离。 我只是借故离开一会。这是我需要检讨的不在状态。 虽然我一天里仍有至少23小时的时间,投身于被认可的生 活。 目录所列,只是我写时的顺序。物候自然轮回中的城 市与个人,在这里的,是两个四季。所以以季节交替分了 书的段落。 内容推荐 《我住的城市》是一本散文集,作者苏宁长年生活在淮安这座城市,走过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城郊田野,触情生情,感悟良多,集在心中,有感而发,遂成一本有思想、有感情、有格调的文学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