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了海伦·凯勒成为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希望,期待能重新拥有光明。父母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
19个月大时因猩红热失去视力和听力;
7岁,开始跟随安妮·莎莉文老师学习;
1900年秋,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更是第一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87岁。
了不起的海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如
果有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有一股震撼
人心的力量,那这本书一定是海伦·凯勒的《假如
给我三天光明》。
这是一本有眼泪、有欢笑,也有启迪的书。老
实说,这本书的故事并不算精彩,可是却让人心中
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因为书里的主人公,即本书的
作者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不
幸的美国女孩,她既看不见东西,也听不见声音,
更不会说话,是一个有三重残疾的人。然而,就是
这么一个人,竟然被大文豪马克·吐温列为十九世
纪最杰出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人为拿破仑)。她
就是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了海伦成为盲聋
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
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
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希望,她是多么期待
能重新拥有光明啊。父母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一
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
,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
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
多字,也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
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
“新鲜”事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拥抱海洋、
“欣赏”四季……海伦渐渐长大了,在她的求学生
涯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朋
友……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
写作。她的不放弃更大的回报是,用自己的汗水实
现了大学梦想,进入哈佛大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
业。更不可思议的是,她还掌握了法、德、拉丁和
希腊等语言文字。
哈佛大学毕业、掌握数门外语,这是一个身体
健康的人都不敢轻易奢望的事。然而,一个盲聋哑
女孩,竞把这变为了现实!这需要多大的努力、多
大的耐心和勇气!
读完这部书,我清晰地看到了海伦的成长轨迹
。为她的身患残疾而心生同情的同时,也被她的顽
强和执着折服。一个有这么大意志力的人完全当得
起马克·吐温的评价。想想自己遇到困难就打退堂
鼓的情形,在伟大的海伦面前,真是太渺小了。
说这部书是人类意志力最伟大的代表,是用生
命完成的作品,也足恰如其分的。读这部书,最应
该学习的,毫无疑问,就是作者海伦的强大的意志
品质。如果一个普通人,有海伦意志品质的十分之
一,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会变成指日可待的
现实。
向伟大的海伦·凯勒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成为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了她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所参与的慈善活动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凯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人类十大
偶像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伟大的经历
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
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阳光灿烂的日子
1880年6月27日,我降生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它的名字叫作塔斯甘比亚,我的家庭因为我的到来充满了温馨与快乐。
我的祖辈都是瑞典人,后来来到了美国马里兰州,并且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后来,他们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置办了一些土地,就此落地生根,开始繁衍生息。那个时候,因为此地十分偏僻,没有便利的交通,所以每一年为了购买农具、种子以及肥料等农场与家中所需的东西,祖父都必须专门骑着马从塔斯甘比亚镇出发前往距离很远的费城。祖父需要很多年才能往返一次,他在旅途中经常给家人写信,将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与听到的奇异之事描写出来。直到今日,我们都非常喜欢时不时地将祖父留下来的书信拿出来翻看一下,犹如观看一部历险小说一般,怎么看都不觉得能看够。祖父留下来的书信犹如一部无比精彩的历险小说一般,直到今日大家仍然越读越喜欢。
我的父亲曾经担任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上尉,我的母亲是他迎娶的第二任妻子,相较于父亲,母亲要小一些,但是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我们住在一个有着一间大屋子与一间小屋子的房子中,大屋子是正方形的,而小屋子是供仆人居住的场所。房子外面满满的都是爬藤蔷薇、葡萄藤以及金银花,站在园子中望过去,房子就好像一座漂亮的凉亭。在南方茯苓花与黄色的蔷薇中还藏着一个小小的阳台,俨然变成了蜜蜂与蜂鸟的世界。在距离这个蔷薇凉亭不远的地方,便是我们所住的老宅。因为葱葱郁郁的树木与绿色的藤蔓完全遮掩住了我们的家,所以它有一个“绿色家园”的称号。在童年时期,这座样式古老的花园就是一个我无比喜爱的天堂。
我时常一个人围着庄园整齐矮小的树篱散步,任凭嗅觉把我引到紫罗兰和百合花的身边,俯身亲吻它们的芳泽。当遭到情绪上的大波动,我会偷偷逃到这里寻求慰藉。我将发过脾气的滚烫面颊埋进树叶,将怦怦乱跳的胸膛贴近草坪,用清新温和的气息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在这个藤蔓的天堂,我尽情挥洒热情。有时一条卷曲的长藤悄然溜到道边,绊住了人们的脚步。有种低矮的茉莉花一簇一簇地开在路人常来常往的地方。那丛神秘的蝴蝶兰花往往是最吸引路人眼球的植物,它脆弱的花瓣甚至抵不住微风的吹拂,一阵阵地散发出清甜、醉人的香气。我最偏爱优雅可人的蔷薇,它们极独特,是北方任何一个地方的品种都无法比拟的。它们有着健硕的长藤,能够攀上阳台顶端吐丝开花,透着一副孤高自赏的神情。每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含露的蔷薇总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迷离感。恐怕上帝花园中的花也不过如此吧!
我的家庭因为我的到来充满了无限的欢喜。家中每一个人都非常疼爱我,为了帮我取一个好名字,大家都费尽了心思,经历了多番争执。父亲想让我叫“米德尔·坎培儿”,这是他祖先的名字;而母亲则想让我叫“海伦·艾培丽特”,这是她母亲的名字。因为这件事情,父亲与母亲不断地进行争辩,谁也不愿意退让。经大家再三讨论与商量,最终做出了用母亲的妈妈的名字来为我取名的决定。我的母亲成了最后的赢家,心中兴奋不已。根据当地的习俗,名字取好以后,就要将我带去教堂,在那里接受一场洗礼。全家人都高兴坏了,不停地忙碌着,父亲甚至在去教堂的路上忘记了为我刚取的名字。当牧师向他询问我的名字时,他实在是太紧张、太高兴了,以至于脱口就将“海伦·亚当斯”说了出来。从此之后,我就以“海伦·亚当斯”为名。
那个时候,我快乐极了,犹如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天使,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从父母那里得知,我很早就走路了,当时我才刚刚一周岁。他们只要遇到别人就要将我夸奖一番,告诉对方他们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儿,走路的时候不会摇摇晃晃,总是稳稳的。从小,我就非常乖,不会轻易地哭泣,我的笑声总是充斥在家中各个角落。当时是我们全家人最幸福的日子,大家都围着我转,好像我是一个真正的小公主。
然而,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人能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会悄悄地降临在我的身上,让我们的快乐家庭有了阴霾。
就在那一年春季,我忽然病倒了,一直发高烧,怎么都退不下来。家人心急如焚、坐立难安。医生诊断我是急性脑充血,痊愈的希望极其渺茫。但是第二天,高烧令人惊奇地退了,全家人欣喜若狂。但是这场病让我不仅失去了视觉,而且也失去了听力,我被赶入了一个没有声音的黑暗世界中。
从此之后,我的世界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我变成聋哑人之后,慢慢地将以前的事情都忘记了,只感觉得到我的世界到处都是无尽的黑暗,都是令人颤抖的冷清。直至后来,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后,我才渐渐敞开心扉。她使我的心理负担不再那么重,让我对这个世界重新有了希望,并且帮助我将心灵的眼睛打开了,将我心灵之火点燃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