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当教育遇上电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路文彬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光与影的不断变幻中,教育被雕琢成一尊尊永恒的嘲像,时刻提示着我们,人类在成长之路上的努力。凝视着这些个性丰满的雕塑,作者路文彬播撒下文字,汇集成《当教育遇上电影》,只是为了表达他自己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作者简介 路文彬,作家、学者、译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随笔《阅读爱情》《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被背叛的生活》,论著《历史想象的现实诉求》《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儿童文学作品《一月的宠物》,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与恶》《鸟儿街上的岛屿》《动物英雄》等。 目录 01 《乡村女教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02 《热泪心声》: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03 《鲁冰花》:孩子,我拿什么来佑护你? 04 《死亡诗社》:“哦,船长!我的船长!” 05 《凤凰琴》:因为深情,所以坚持 06 《霍兰德先生的作品》:梦想唁哑而爱依然可以欢歌 07 《心灵捕手》:你失去的只是过去,不是未来 08 《蒙娜丽莎的微笑》:折断亚当的肋骨 09 《放牛班的春天》:失败者的作为 10 《卡特教练》:别拿体育不当教育 11 《自由作家》:爱永远比仇恨更正确 12 《地球上的星星》:给孩子一个慢悠悠的童年 13 《叫我第一名》:请接受有点不一样的我 14 《三个白痴》:学习是存在,不是占有 15 《王者人生》:棋盘上的拯救 16 《垫底辣妹》:目标从不阻碍挺进者的道路 后记 导语 路文彬著的《当教育遇上电影》精选《乡村女教师》《凤凰琴》《鲁冰花》《心灵捕手》《放牛班春天》《霍兰德先生的作品》《死亡诗社》等十六部中外学校教育主题电影,对每部电影传导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理想等加以解读,分享给读者真正的信仰之力和教育之美。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纯属偶然,它缘于今年年初和安 徽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朋友的一个电话。在电话里 他问我:可不可以写本教育电影方面的随笔?甚至 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当教育遇上电影》。我丝 毫没有犹豫,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无须多言,我能 理解他的初衷,也明白他为何要找我写这本书。 我同这位编辑朋友合作多年,他是最值得我信 赖的一位编辑,彼此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和教育情 怀。除了学术,我们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有关中国 教育的痛切问题。我们都认为,批评中国教育的声 音已然足够嘈杂,而那些正面积极的典范力量似乎 因此被我们忽略了。所以,我们更需要听到的其实 是具有引领性的教育典范的声音。 于是,《当教育遇上电影》这本书的基调便自 然定下了。放下电话,我即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在 签订合同之前进入了写作状态。 相关的电影确有很多,不可能穷尽,也没必要 穷尽,我在遴选时的标准除了大致照顾到时代和国 家的多元性,主要依据的就是师生关系以及电影本 身的艺术感染力。我想通过这些有限却不乏分量的 影片让人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师者究竟应该具备哪 些品质?教育真谛的崇高性是如何被这些师者承担 起来的?当然,有时候这师者不必然是职业意义上 的,他或她也可能是父母,还有可能是学生甚或是 其他什么人。总之,优秀的师者就是那个可以让你 从其身上收获某些启悟性教益的人。 我所认同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与自由的理念为基 础的,因此,像《爆裂鼓手》这样的影片虽然颇有 影响力,但在教育理念上是同我格格不入的。在我 看来,教育一定不是为了成功而进行的自我折磨。 如果我们把人生目标的实现演绎成了卧薪尝胆的复 仇过程,那么我们所能学会的注定就只会是屠戮和 掠夺,而这恰恰是对教育的毁灭。 本书的写作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师者所 存在的不足。对于一个真正的师者而言,其所拥有 的智慧里必须包含着同情、理解、耐心、坚定,以 及正义、勇气和谦逊等诸多你可能压根未曾意识到 的品质。那么,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许 还是远远不够的吧。 在光与影的不断变幻中,教育被雕琢成一尊尊 永恒的塑像,时刻提示着我们,人类在成长之路上 的努力。凝视着这些个性丰满的雕塑,我播撒下文 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路文彬 2018年6月11日于北京格尔斋 精彩页 初识《乡村女教师》的我尚是个孩子,零星地只记住了其中几个黑白色的镜头,有些模糊,也有些懵懂,但始终是不曾忘掉的。 这是属于母亲那一代人的影片,深深影响了母亲人生道路的抉择:做一名教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后来,母亲果真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度,这也曾是我的理想,去遥远的边疆,把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孩子。只是走着走着,便渐渐远离了边疆的梦幻,我来到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不过,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我还是特意重温了这部影片,夺眶而出的泪水告诉我。理想并未过时,它仍需我去坚持,即便那是一条孤独而又崎岖的无尽荒路…… 说到孤独,其实,孤独总是召唤着孤独,所以,孤独永远不会让人绝望。正像主人公瓦尔瓦拉的革命者恋人马尔蒂诺夫所说的那样:“坚决地为人类服务,我们是绝不会孤独的。”形单影只的瓦尔瓦拉绝不孤独,茕茕孑立的马尔蒂诺夫也绝不孤独。或许,孤独仅仅是理想本身所需要的一种形式吧,在理想者的内心,时刻有大地、阳光和明天的陪伴。当然。还有爱情的陪伴。虽说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聚少离多,但彼此之间深深的爱恋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们。 与我们这个时代迥然不同的是,瓦尔瓦拉的理想是为他人,而我们的理想则多是为自己。得知瓦尔瓦拉中学毕业后要去西伯利亚的小乡村教书,马尔蒂诺夫说她的志愿是崇高的。的确,这就是那个时代理想的可贵之处。所谓崇高,即意味着自我牺牲、奉献以及爱的痛苦。不是瓦尔瓦拉不追求幸福,是她懂得幸福只有通过爱的给予才可能获得。幸福是存在,不是占有,占有只会使幸福失去。 于是,循着爱的方向,瓦尔瓦拉选择了教育,选择了西伯利亚。她对马尔蒂诺夫说:“那里非常需要教师,可是没有人愿意去。我的理想是教孩子们,我这样想,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地用教育来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的,可是我们一定要出于真心诚意去教。” 真诚和耐心,这便是瓦尔瓦拉朴素的教育信念。怀揣着这一信念,瓦尔瓦拉上路了,千里迢迢来到这块蛮荒之地。前来迎接她的叶高尔听说瓦尔瓦拉来此为的是教孩子们念书,大为不解,因为孩子们都要去做工,填饱肚子还是个问题,父母又怎会允许他们有什么念书的奢望?然而,瓦尔瓦拉并不理会这些,她的理想就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放弃的。她的教育是要给孩子们创造幸福的,谁也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获得幸福的权利。 可事实也正像叶高尔所说的那样,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村民的欢迎,人们只是用好奇和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来自大都市的美丽少女。她手捧地球仪,在众目睽睽和窃窃私语中旁若无人地走过。向来只知道吃和穿的村民很是不解,教育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 教室里只有叶高尔一个人,他根本不相信会有学生来,所以觉得实在没有生火的必要了,而瓦尔瓦拉坚定地告诉他:“每天早上,你得把炉子火生着,只有在三种情形之下,你可以不用生火:柴没有了,或者是春天来了,要么就是天不保佑,学校给火烧了。” 这时,窗外传来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喊,那个力大无穷的矿工又在当众殴打自己的老婆,却无人敢管。娇小的瓦尔瓦拉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住手!住手!”这不是在教室里,但身为教师的瓦尔瓦拉依然拥有教育的责任感:用文明教育野蛮。她的举动触动了施暴者,也触动了所有的围观者。 教育的力量即爱的力量,而爱则是勇气的源泉。瓦尔瓦拉知道自己不是那矿工的对手,但爱可以赋予她无畏的勇气;尽管事后,面对他的挑衅,瓦尔瓦拉被吓得像个孩子似的趴在床上哭泣。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