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
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
、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
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
——梁实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罗常培//于志恭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 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 、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 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 ——梁实秋 目录 第一辑 懵懂少年时:天生洒脱,豪放,有劲 老舍与小杨家胡同 王铭珍 少年时期的老舍 刘澄清 我与老舍共当年 罗常培 附: 年少读书时 老舍 “五四”给了我什么 老舍 第二辑 人生正当时:无论到何处,总有人惦念 武术老师马永奎 周长风 青岛逸事 曲凤官 青岛散记 史若平 附: 初到英国 老舍 在英国东方学院 老舍 到了济南 老舍 齐鲁大学 老舍 回忆济南 老舍 青岛与我 老舍 有了小孩以后 老舍 第三辑 八方风雨:愿以笔代枪 忆老舍与文协 于志恭 抗战初期在武汉 杨昌江 在北碚 李萱华 老舍的多鼠斋 李萱华 说相声 隆准 趣事三则 符号 附: 八方风雨 老舍 割盲肠记 老舍 多鼠斋杂谈 老舍 旅美观感 老舍 纽约书简 老舍 由三藩市到天津 老舍 第四辑 已是近黄昏:人民艺术家 与齐白石的一段交往 刃锋 老舍剪影 沈彭年 老舍先生在檀营 王敬魁 附: 我热爱新北京 老舍 新的文艺生命 老舍 内蒙参观 老舍 南游杂感 老舍 下乡简记 老舍 附录 老舍谈艺录: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 怎样写小说 老舍 怎样读小说 老舍 形式·内容·文字 老舍 略谈人物描写 老舍 论创作 老舍 谈通俗文艺 老舍 习作二十年 老舍 什么是幽默 老舍 题材与生活 老舍 人物、生活和语言 老舍 深入生活,大胆创作 老舍 精彩页 老舍与小杨家胡同 王铭珍 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护国寺街以北,有一条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它从前叫小羊圈胡同。别瞧胡同小,不起眼儿,可它在京城却是大有名气的。 您看过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吗?它的主人公就住在小羊圈胡同。主人公是虚构的人物,可小羊圈胡同却是真有其地的,光绪年间出版的北京地图此处标注为羊圈胡同,因同别处羊圈胡同重名,遂改为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是一条很特别的胡同。它不像北京通常的街道那样横平竖直,而是弯弯曲曲拐了五道弯。它的形状像一个歪脖葫芦,整条胡同长不过百米,是由葫芦嘴、葫芦脖、葫芦胸、葫芦肚四个部分组成。胡同开始处宽不足1.4米,直到进入葫芦胸和葫芦肚部分,才宽阔起来,也才有了人家,总共有10个门牌。有些住房还依然保持着清朝的风貌:清水脊的门楼、街门上的六角门钹、门墩上的石兽以及整整齐齐的旧式四合院。 老舍先生早年曾在小羊圈胡同8号居住过,老舍故居位于葫芦肚,街门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青砖灰瓦。进院是倒下台阶,院子不大,有一棵大枣树和一棵臭椿树。老舍先生说:“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并且说“葫芦胸,葫芦肚”大概就是羊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羊圈胡同里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时隔不久,葫芦肚小空场的两棵大槐树下,就有一个集市,集市一过相当安静。夏天,槐树上垂丝而下的绿槐虫在微风中打着秋千,偶尔招来一两个孩子,观看它们吐丝表演;冬天,寒冷的北风卷着枯叶败草呼啸而过,往每家窗台上送几堆灰褐色细土摞起来的小包包。空场之中,难得看见几个人影。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二日晚,老舍就诞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的一个小院子,一个属满族正红旗下的贫苦家庭里,当时家人为他起了一个相当喜庆的名字——舒庆春,表示庆祝早春到来的意思。 14岁之前,舒庆春一直住在小羊圈胡同。他早年丧父,母亲没有奶水,靠往浆子里加一点糕干把他喂大。母亲和小姐姐一天到晚忙着替人家做活洗衣服。孤独、寂寞和清苦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小羊圈和小羊圈东南角上那个小院子便是他的活动场所。院外的大槐树、院内的石榴树和歪歪拧拧的枣树是他不会说话的好伙伴。他没有玩具,南屋里翻出来的染红颜色的羊拐和几个磕泥饽饽的模子成了他仅有的宝贝,小羊圈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深深地融进他的血液里,以至多少年后,无论在哪里,只要一闭眼,小羊圈和那个小院子就真切地回到眼前。他永远忘不了贫苦的童年和可敬可爱而又可怜的亲人。 小羊圈胡同给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至少有三次把小羊圈和诞生地的小院子写了进去。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小人物自述》;第二次是1944年,《四世同堂》;第三次是1962年,《正红旗下》。老舍让作品中的人物把小羊圈当做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20世纪上半叶苦难中国的悲壮史剧。 追忆往事常常能写成好小说。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和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产生好的作品。在老舍先生笔下,小羊圈胡同被勾画得十分形象。“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进了葫芦脖子,便是葫芦腰,还有葫芦肚。” 小羊圈和那所小院里的一切,包括每一间房屋的陈设,在老舍作品里都有详尽的描述。一只暖瓶或一口水缸,放在什么位置,是什么样子,都有确切交代和精彩的记述,“在夏天,什么地方都是烫手的热,只有这只水缸老那么冰凉的,而且在缸肚儿以下出着一层凉汗。一摸好像摸到一条鱼似的,又凉又湿”。小杨家胡同8号这个院子是东西长,南北短,房子不多,老舍童年所居住的是北屋三间中靠东头的一间。 老舍先生说:“除了我这间北房,大院里还有二十多间房呢。”“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不说呢也没什么,因为大家一天到晚为嘴奔命,没有工夫扯闲话儿。爱说话的自然有啊,可是也得先吃饱了。” 老舍先生特别敬爱他的母亲。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她出嫁大概是很早。老舍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二哥与老舍。老舍是“老”儿子,生他的时候,母亲已经41岁,大姐和二姐都已出了阁。为家人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老舍的记忆中,母亲的手常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裳,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情丝毫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 导语 他是激荡于天地间的一股正气;他有良知、幽默、情趣、京味儿。他就是老舍,一位以笔为枪文艺界尽责的勇士。 罗常培、于志恭等著的《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内容丰富,通过老舍的亲属、朋友、学生等人一篇篇精彩回忆文章,涉及求学、授业、家庭生活等诸多逸闻趣事,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了这位文化大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罗常培、于志恭等著的《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为关于老舍的资料汇编,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可以了解老舍一生的大致经历,可以了解到他的童年时期是何种状态,他的青年时期又是何种状态,在风雨缥缈的战争时期他怎样坚持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怎样主动改造自己的思想;通过本书还可以了解到老舍是如何进行创作的,他对文学持有何种看法。总之,本书是一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老舍的佳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