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佛极简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美)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Robert·L. Heilbroner,1919—200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经济思想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博士。在经济学界享有盛名。曾担任社会研究新学院诺曼·托马斯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曾被纽约州人文学科会议提名为年度学者。
在海尔布隆纳的一生中,他先后出版了20余本著作。除本书外,主要作品有:《经济学统治世界》《作为历史的未来》《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等等。其中,《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2013年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正如辛克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是多位
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的启蒙书一样,《哈佛极简经
济学》将启发新一代的经济学家。
——保罗·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畅销书《经济学》作者)
这本书阐述了从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思想史
,包含了大多数普通读者都想了解的经济知识,介
绍了经济是如何蓬勃发展的。
——《纽约时报》
《哈佛极简经济学》是经典……不管我们是否
认识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都深深影响
我们,而《哈佛极简经济学》为这些重要的经济学
观念提供了清晰的阐释。
——莱斯特·瑟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与经
济学教授)
海尔布隆纳的《哈佛极简经济学》是一部充满
生命力的经典,不知因为他让我们明白,经济学巨
著所提出的创见何以到今日仍然如此重要,也因为
他借着自己的杰作,鼓舞我们去勾勒属于自己的未
来。
——李奥纳多·席尔克(《纽约时报》经济专
栏作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经济革命
第三章 亚当·斯密的美妙世界
第四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阴暗预感
第五章 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梦想
第六章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
第七章 维多利亚世界与经济学的地下世界
第八章 凡勃伦的野蛮社会
第九章 凯恩斯的异端学说
第十章 熊彼特的矛盾
第十一章 经济学的终结
精彩页
自从人类从树上爬下来之后,就开始面临生存问题。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群体成员的问题。人类持续存在,就是他已解决这个问题的明证。然而即使在最富裕的国家中,仍有匮乏与贫困的现象。这表示人类尚未彻底解决此问题。
对于未能建立人间天国一事,不应对其太过苛责。在这个世界上混口饭吃确实不易。很难想象,人类在第一次驯养动物、第一次栽培植物,以及第一次开采矿物之际,要花费多大的努力。只因为人类可以和他人合作,组成社会,才得以持续生存。
但是,人类必须仰赖他的同胞才能生活这个事实,却使得生存问题变得异常难解。蚂蚁具有合作本能,但人类却正好相反,似乎生来就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人们瘦弱的身体迫使他与别人合作,但其内心的驱动力却倾向于破坏社会合作的伙伴关系。
环境可以解决原始社会中自我中心与合作之间的斗争问题。当整个社群都被饥荒的阴影笼罩,求生存的纯粹需要,促使社会每天都要分工合作。人类学家说,在环境稍好的情况下,会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亲属规范与互惠规范。男男女女在这个有力的规范指引下,履行他们的任务。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在那本关于非洲布什曼人的有趣书籍中,描述了一个如何将一头大羚羊按照亲戚、亲戚的亲戚等顺序加以分割,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吃得比任何其他人更多”的例子。但先进社群中没有这种实质的环境压力,或社会义务。当人们无须肩并肩地直接从事求生存所必需的工作——当三分之二的人从不下田耕作、开采矿物、建造房屋,甚至连工厂都不去,或是当能够凭亲属关系而主张的权利也消失无踪时,人类的持续生存,就成为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成果。
事实上,人类社会得以存续,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它面临着千钧一发的危机。现代社会面对着上千种危险:假如农人无法生产足够谷物;假如铁路员工突发奇想,要改行去记账,而簿记员则想改行去当铁路员工:假如矿工、炼铁工、想念工程学位的人等,这个社会中上千个彼此紧密相连的职务中,有一个无法履行功能,那么工业化的生活很快就会绝望地解体。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可能土崩瓦解——并非出于自然之力,纯粹因为人类捉摸不定。
“市场”这种伟大的社会发明尚未出现
千百年来,人们总共只有三种防止这种灾难的方法。
人们能以传统为中心,将社会加以组织,以确保其存续。依据习俗,将各种必须完成的工作,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以子承父业的方式保持一种模式。亚当·斯密说,在古埃及,“每个人都受到宗教原则的束缚,继承其父亲的职业。若想改行,就是犯了亵渎神明的大不敬之罪”。直到最近,印度也都还是依据传统的种姓来分派特定职业。事实上,在大多数未工业化的世界中,一个人要从事的工作,仍然是自出生时就已注定。
社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用威权统治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古埃及的金字塔,不是因为某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承包商,突然想到才去兴建的;苏联的“五年计划”,也不是由于它正好与习俗或个人的自利心相一致,才得以实行的。苏联与埃及都是“指令型”社会。除了政治之外,其经济生存也是由单一权威机关的敕令,以及最高权威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的惩罚措施,来加以确保。
多少年来,人们都是采取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处理生存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被交给传统或命令来解决, “经济学”这门特殊的学问就无法出现。尽管历史上各个社会,呈现出惊人的经济多样性,尽管它们颂扬国王和人民委员,用鳕鱼干和固定的石头当货币,用最简单的共产主义形态或最传统的方式来分配财货,只要他们是依习俗或指令运作,就不需要经济学家来帮他们理解事务。有神学家、政治理论家、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奇怪的是,就是没有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在等待解决生存问题的第三种方法,一种惊人安排的发展。由此,社会可以让每一个人在遵守一项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去做他认为适当的事,这样就可以确保社会存续。这种被称作“市场体系”的安排,其规则出乎意料地简单:人人都该尽可能地赚钱。在市场体系下,大多数人既不是被传统牵着鼻子走,也不是被官方所逼迫,而是受到利诱前去工作。虽然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逐利,但是人人“交征利”的结果,却能完成社会所需的任务。
这种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看似自相矛盾,而且既微妙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经济学家。用习俗和指令来解决问题,简单明了。让每个人追逐自身的利益,就能让社会存续的道理,却不那么显而易见。假如不靠习俗和指令,社会上的所有工作(不论低贱或高尚),都未必会被完成。当社会不再服从领袖的要求时,由谁来掌舵呢?
负责解开这个谜题的,就是经济学家。但在市场体系的观念本身被人接受之前,并无谜题可解。直到几百年前,人们还是对市场体系抱持着猜疑、厌恶与不信任感。千百年来,世界早已安于传统与指令的支配。只有一场革命,才能让人们放弃这种安全感,转向让人怀疑又令人困惑的市场体系。
导语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著的《哈佛极简经济学》1953年出版便一炮而红,迄今为止已是第七个版本。
本书畅销30多个国家,销量逾400万册。
它被翻译成22种语言,畅销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瑞典……
本书让你了解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它阐述了从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思想史,书中包含了读者渴望了解的所有经济学知识。
序言
我大约在46年前写了这本书,这是第七个版本
,《哈佛极简经济学》(The Worldly
Philosophers)如今的年龄,比我当年写作时还老
得多。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我就开始撰写本书
。这个存活年限之长、全然始料未及的写作活动,
值得让我在叙述此一最新,可能也是最后一个版本
中的重要更新前,交代其来龙去脉。
我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研究所时,曾以自由作
家赚钱维生。若有机会或有需要时,写作的主题可
能与经济学毫不相干。因此,某次西蒙&舒斯特
(Simon&Schuster)的资深编辑约瑟夫·巴恩斯约我
共进午餐,以讨论关于书籍的诸多想法。这些想法
都算不上什么好主意。当沙拉被端上来时,一阵不
祥预感浮现。这时我意识到,第一次和出版者的午
餐约会,不太可能以一纸著作合约收场。然而,巴
恩斯并未轻言放弃。他开始询问我在社会研究新学
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研究所
课程。我察觉到自己对一门关于亚当·斯密的专题
研究充满热情。该专题的授课老师阿道夫·罗威很
懂得启发学生的灵感,本书稍后还会再提到他。在
上甜点前,我们已经明白,这就是我著作的主题。
等到我下次上课后,我便赶紧告诉罗威教授,自己
决定撰写一部关于经济思想演变的历史。
受到惊吓的罗威,乃是典型的德国学者。他专
断地说:“不行!”但我非常肯定,自己可以胜任。
正如我在别处曾写过的——只有研究生才能兼具这
种必要的信心与天真,我写了介于自由作家工作和
未来研究课题之间的最初三章,忐忑不安地拿给罗
威教授。他读了之后说:“你一定要做这个!”这就
是那位杰出人士的评价(直到他于102岁过世前,他
一直都是我的最热切、最严峻的批评者)。在他的协
助下,我便如此进行了。
要写书就得定个标题。我知道“经济学”这个
词早已不流行,因此搜肠刮肚,寻求一个替代品。
于是,和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第二场关键
午餐会登场了。他是《哈珀》(Harper's)杂志的编
辑,对我非常好,非常有帮助。我告诉他自己很难
找到一个好标题。虽然我觉得“金钱”这个词不是
很恰当,但目前考虑将这本书命名为《金钱哲学家
》。他说:“你的意思是‘世俗’。”我说:“午
餐我请客。”
我对此标题很满意,但我的出版者们不这么想
。等到这本书的销量开始大跌眼镜,他们建议将之
改名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幸好没这么做。或许
他们以为,人们对“世俗的”(worldly)一词并不熟
悉。在上千份学生作业中,这个字确实被误拼
成“worldly”。多年以后,我听说有位学生在校园
的书店中找一本书。他不记得作者的名字,但尽力
回想起这本书的古怪名称——《满是龙虾的世界》
(A World Full of Losters)。也许出版者们早就
料到会有这种问题。
多年以来,《哈佛极简经济学》的销量超乎我
的想象。别人还对我说,有数以万计意料之外的受
害人,中了该书的毒而走上经济学之路。对于随之
而来的痛苦,我无法答复。然而听到许多经济学家
说,他们最初的兴趣,就是被这本书中的经济学愿
景所引发时,我感到很高兴。
这个版本和前版有两处不同。第一,和往常一
样,重新审视这些文稿,让我得以改正撰稿时的错
误,以及出版后从事的研究揭示出的错误。这也是
一个机会,让我能随着自身看法的演进,改变所强
调的重点与阐述。这些小小的改变,或许只有这个
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才会注意到,并不足以为此另出
新版。
第二项改变更为重要。除了将一群拥有有趣观
念的杰出人士,按时间顺序排列外,我是否忽略了
某条可以将本书各章更紧密地串联在一起的线索?我
不时会想到这个问题。数年前,我开始相信这条线
索就存在于变迁的概念中。这些变迁的概念——也
就是愿景——藏身在所有社会分析的背后。约瑟夫
·熊彼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过这个概念。他是
俗世哲学家中最富想象力者之一,却未将此洞见运
用到经济思想史上。多年来,我自己也没想到这点
,希望大家见谅。
我不打算在序言中进一步讨论这个俗世哲学演
变的新观点。否则,就好比在悬疑小说的阴谋尚未
开始前,就把它点破一样。因此,社会愿景虽会被
多次提及,但要到最后一章,我们才会考虑它和我
们自身所处时代的关联。
读者或许已注意到,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很奇
特:经济学的终结?这个问号清楚地表明,它不是末
日宣言。等到最后一章,我才会讲明此一改变。这
并不是在戏弄读者,而是因为要到最后,也就是今
天,此一改变才会对经济思想的本质与重要性构成
挑战。
这一切都需要加以证明。容我以个人的答谢来
作总结。我要感谢我的读者,尤其是那些细心地将
更正、异议或认可的意见寄给我的学生和老师。希
望《哈佛极简经济学》一书,能继续让将成为专捕
龙虾的渔夫、出版业者,以及那些更有勇气决定要
成为经济学家的人们,更了解经济学。
海尔布隆纳
写于纽约,1998年7月
内容推荐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著的《哈佛极简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入门读物,书中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众阐述了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熊彼特等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思想精华,都凝聚在这本书中。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影响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对当代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于1953年出版,迄今为止已是第7个版本,被翻译成22种语言,风靡至今。《纽约时报》评论本书:“如果说有哪本书回应了读者的迫切需求,就是这本《哈佛极简经济学》,书中包含了多数读者渴望了解的经济学知识。”本书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倾力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