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吃出一朵昙花之细嚼慢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公输于兰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公输于兰,笔名,别署萧斐等,本名张晓春,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新民晚报》“好吃周刊”专栏作家,著有《吃出一朵昙花》《爱生活,爱做饭》《行走上海》《现代散文》等;编有劳上海期刊经典《天地》、散文类编《名家谈丛》等。 后记 这不是社会集成点菜系统,也不是一个网络虚拟 厨房,如果那样,带给人们的兴奋,最多等同于几年 前的偷菜游戏。这是孩子们真实世界的一间课堂,一 头的数据线连着浩瀚的知识天空,一头的炉灶食材连 着人间烟火的世俗乐趣。这就是卢湾第一中心小学‘ ‘云课堂系列”之‘‘云厨房”。 “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 、实时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不用纸笔,而是用 终端显示器,如iPad等。上课时,这些终端快速高效 地与教学平台数据库以及教师教学终端连接互动。学 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和教辅材料,而他们 在终端上作出的反应又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综合及时 反馈给教师,以适时制定出区别化辅导方案。云课堂 最终可能达到的目的是可以与全球各地学生、教师、 家长等不同用户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让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教育资 讯,让教师随时随地借鉴先进经验,从而形成教育资 源生态内循环的庞大系统。 所有观摩过云课堂的人都会惊讶于现代化教学手 段给课堂注入的生机,同时难免纠结于显示屏与纸质 课本的孰优孰劣、课堂使用iPad时间的长短。然而, 看到了云厨房,才会发现,被网络民众诟病许久的中 国学校教育不是死水一潭,反而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 正在悄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看看一中心包滢蕾老师为云厨房设计的小厨师课 程方案吧。 目标:了解中华美食,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培 养民族自豪感;了解常见的食物及其营养价值。培养 孩子从小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了解常见的厨房工具 及其用品,学会简单的操作;能够挑选合适的食物进 行搭配,烹饪简单、可口、营养的菜肴;在操作的过 程中体验烹饪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 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他人的能力。 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 “走进云厨房” “中华美食之旅”“简单家常菜肴烹饪”“传统节庆 美食及制作烹饪”。 孩子们自进入云厨房的那一刻开始,一个现代小 厨师的养成经历也就开始了。 先利用学生信息卡在平台上登录,然后点菜,选 择当天所学家常菜名称,在云平台中储存了必学的家 常菜各种信息,点击屏幕后,就会出现这道菜的历史 、传说和特点。有了这些菜的基本知识,就开始选食 材。屏幕上会显示这道菜的各类配料和营养成分,学 生按照屏幕指导要领,在备好的配菜盆里选配齐了料 ,然后分工,有在水斗里洗菜的,有在砧板上切菜的 ,也有打蛋的,或者制作面食点心。如果操作不熟练 ,可以对照视频上循环播放的操作技能示范反复练习 。烹制过程,炒菜或者烘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 。等到菜烧好,或者烘焙的小饼干等点心出炉,孩子 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精心装盘后放在固定区域,拍摄 录制成像,再刷信息卡,成品图片即刻上传至“云厨 房”微博。 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在校五年必须学会烹饪一至二 个家常菜,要制作一个创意菜。云平台会储存所有孩 子们制作的菜肴图片,还提供一个自评互评空间,让 孩子们的成果得以呈现,并获得公正诚恳的评价。 云厨房开设的当口,就见到一中心吴蓉瑾校长在 朋友圈里晒宝贝:五年级四班的小忆维为妈妈买早饭 ,切水果;双休日小欣怡学做通心粉;二年级的小昀 霏、三年级的他心、五年级的寇响休息天在家里帮妈 妈包的馄饨……设想自己若是家长,看到孩子精心摆 好的水果盘端到面前,嘴里品尝着孩子们在云厨房烘 焙的五彩缤纷的卡通造型饼干,是否会感到这一代孩 子跟以往的独生子女们有很大不同?而这云厨房,只 是众多小型社会实践课程中的一个。 在一个吃货抒写的专栏集成的有关吃货经验的小 书里谈到云厨房,是因为我觉得,随着网络的发达, 有些商业模式和从业人员会减少,甚至消失,比如没 有特点的百货公司和服装店。但是,现实性最最强大 的餐饮业不会消亡,反而会更加强大。因为长江后浪 推前浪,新一代吃货正在茁壮成长,比起前辈,他们 更懂得生活,更了解食文化。他们的知识与动手能力 ,会不断提升吃货行列的整体素质,推动着中国的美 食向更健康、更丰富、更有创意的美好方向发展。 目录 序 / 食物是淡泊的情诗 沉底煮蟹经 做李大师的粉丝 刀鱼宴 整鱼出骨 腊八飨宴独一桌 林师傅在公馆 洋房里的糟醉咸臭 骨酱与猪手 沉底煮蟹经 马姐家宴 海派川味油辣椒酱 金娣的粽子 餐厅里的文人滋味 江洋畈的杭州味道 游与食 餐厅里的文人滋味 东坡居的霞与味 清远吃鸡 农家后院的清远鸡 乌鬃鹅与烧肉 云南的半桌酒席 姜的糖 香格里拉的牦牛肉 泸州的鱼 太仓刀鱼宴 四鳃鲈的替身 塘鳢鱼的转身 香青菜 美味大头菜 东关毛笋 崇明的农庄菜与水仙米 喀什的蜜杏 黄元米果 中国果子 麻麻搭搭芜芜嘎嘎咸咸辣辣 合卺大红鱼 不发月饼的日子 腐生活 年香 姆妈剥的毛豆子 美丽的兔子 都市里的农家菜 汽锅与火锅 围墙外的黑暗料理 云腿与月饼的美味关系 鲜肉月饼 不发月饼的日子 婚宴且贵且平庸 那些与红楼有关的蟹宴 农家乐,不乐 群里飨宴 当美味渐渐远离 菜尖之美 我们胃里的蛋白酶 从醓醢到豉汁 吃酱油 当乳酪遇到腐乳 火腿,火腿 西腿与中腿 蚕豆花儿开,奢吃嫩蚕豆 蚕豆花儿香,不吐蚕豆皮 初尝新麦 菜尖之美 南瓜 芋艿乳腐 为一只苏北包子点一桌菜 吃蟹搭根甜芦粟 台湾冠军牛肉面 苏州大方糕 所谓“海刀” 莲子 佛手香 粥样的日子 后记 / 云厨房 精彩页 烹饪大师李兴福先生要做中秋鸭子宴了,粉丝们自然相约前往。 做烹饪大师的粉丝是不好说出口的。在所有直觉中味觉最刁,小时候吃惯的食物好比给自己的味觉打了底色,长大后再怎么受环境影响,也很难超脱自己的味觉积淀。味觉又喜新厌旧。如果自己“翱”(hold)不住,一种味道的饭吃不过三趟就倒胃口,便成不了合格的粉丝。 因为事先预约,到达的时候李大师已经准备就绪在大堂休息了。看到他,就会想起“蜀腴”。 “蜀腴”,是1937年开设在浙江中路以西、九江路以南的广西北路上的“蜀腴川菜社”,老板姓徐,四川来的。电影《色戒》与张爱玲同名小说都以这样开头:几个贵太太在打麻将,易太太说:“昨天我们到蜀腴去,麦太太没去过。”结尾又与开头呼应:“还是蜀腴呀,昨天马太太没去。”她们说的“蜀腴”便是广西北路上的这家餐馆。听李大师讲,这家餐馆有五开间门面,二楼全部是包房。在当时的上海滩,蜀腴也算是一家大型川菜馆了。当时的上海滩各名士、要员,上流社会的夫人、太太、小姐,将到蜀腴去吃饭当作一件很时尚的事情。蜀腴之所以有名,全因它的掌勺师傅何其坤。他没有照搬川菜的传统做法,而是根据上海人的口味,对传统川菜进行了改良,以轻麻微辣为基础,在鲜、香、咸、甜五味基础上,调和出七滋(麻、辣、咸、酸、甜、香、酥)八味(轻麻、微辣、椒麻、腴香、家常、怪味、红油、蒜泥)。而且与其他川菜师傅不同的是,何其坤借鉴了淮扬菜的注重刀工,在技法上有块、片、条、段、丝、丁、圆球、剞花,分别形态,令川菜成为“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海派时尚菜。 李兴福先生曾拜师于何玉坤门下,是地地道道的“何派川菜”传承人。老先生人长得清爽,瘦高,白净,气色好,厚实的上海本地口音,言行温良恭俭让。我在不同的饭店见到过他三次,每次他都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靛蓝中山装,衬得鹤发童颜。但是一说到菜谱构思,他的态度马上权威起来,所有食客的赞美他都当仁不让、照单全收。这种貌似低调实则自尊、表面平凡内在高贵、以不变应万变的样子,倒真是符合他的师祖何其坤当年在蜀腴创出的“何派川菜”的风格。 我第一次品尝李大师的手艺是在有一年春季刀鱼上市时,大师帮人研制应季的鱼宴,他认为刀鱼太昂贵,不适合大众消费,想做一顿不逊刀鱼的鱼宴。其时,对李师傅在沪上川菜界的名声已有所闻,而一顿清淡适口、鲜美丰腴的鱼宴,让我根本忽略了他的帮派菜身份。那些改良的川菜,像微带酸辣的松鼠鳜鱼、豉椒馥郁的干烧明虾,以及外爽里嫩的香酥鱼卷,每一道都色味清雅,刀工细致,若说这是淮扬菜或者官府本帮菜,也不为过。第二次品尝李大师的菜,是他为一家新开餐馆做技术监制。所谓张爱玲“色戒”时代沪上闻名的“蜀腴”招牌白切肉、鱼香肉丝、怪味牛肉、香酥鸭等经典何派菜一一登台亮相,令我眼界大开。席间有几位自称是李大师粉丝的香港客人大呼过瘾。原来二十多年前,李大师作为上海绿杨邮厨师长,曾被派往香港开设绿杨邙香港店。开张那日,一些1949年前后从上海迁往香港的富家子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尝鲜,结果到最后,食客们连干烧明虾和鱼香肉丝的汁都舍不得剩下,用面包吐司蘸刮干净。这么多年来,李大师常被请到各种饭店做技术指导,这些人也就追随他,大师到哪儿,他们就吃到哪儿捧场。他们说,吃李师傅的菜,会想起从前的时光,想起阿姆(宁波人喊母亲为“阿姆”)在屋里厢烧菜的味道。P7-9 导语 在公输于兰描写的美食中,你会找到对世界与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市井小民的一日生活总是离不开“饮食”二字,上海老洋房里的糟醉咸臭,农家后院会飞的清远鸡,太仓的刀鱼宴,台湾的第一牛肉面,姆妈剥的毛豆子……每家酒楼饭店有几个深藏不露的大厨,每个人都有念念不忘的“心头好”。美食承载着代际、人际关系,承载着风土民情,承载着聚散离合的记忆,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饮食的流变,如行云流水,自在其间。 公输于兰著的《吃出一朵昙花之细嚼慢咽》收录了关于美食的多篇随笔散文。 序言 有一亲戚的女儿,找男友找了好几拨,有的甚至 都到了商量订酒席的地步,最后还是散了。所有人都 以为女孩择偶标准高,却想不到有一天,她嫁给了一 个没有本地户口、相貌平平、职业普通的男孩。女孩 道出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男孩会做饭,能煲一手靓 汤。男方的家人为了订婚千里迢迢到上海见女方家长 ,见面礼是许多许多当地出产的龙眼和荔枝,说是亲 家人自己吃不了可以送人的。女孩高高兴兴地将这些 甜蜜的食物分送给亲戚朋友。问她:男方说了什么时 候买房吗?女孩愣了一下:没有,大概是先领了证再 一起买吧。如今,证领了,婚礼举行了,房子也由双 方父母一起赞助了首付,虽然不大也不新,但是有了 温馨的窝。 另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欧洲留学,临毕业发回一 张女孩的相片,笑唇如花。姑娘家境殷实,虽不擅料 理,却但凡有好吃的,都记得留给男孩。有没有情人 节送玫瑰花?有没有烛光大餐?做父母的不知道。只是 最后,居于中国南北两个不同城市的双方父母见面, 没说房产。也不提钻戒,而是不约而同地都带上了自 己城市的美食土特产,这俩孩子就算大事敲定了。之 后,但凡有新鲜的本地土产上市,彼此都不忘捎上一 份给未来亲家,就像是给自己居在远方的兄弟姐妹。 就这样,原本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家庭,从此变得亲 密。 我周围有不少年轻人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与谁 在一起了,与谁分手了,都是没有定数的。个中原因 五花八门,有本非同类偶尔相遇又各自走岔了的;也 有患小皇帝小公主病的,彼此对上眼后,瞬间本性暴 露变成了乌鸡眼,斗得不可开交,最后分开了事;更 有后援团队——那些老谋深算的家长们计较来计较去 ,生生将一对有情人计较成了买主和卖主,最后谈不 成生意一拍两散了。 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人是动物,先有食 性。用情识人未必能看得清,以食性辨人至少可以分 清是否同类,是否可以和睦相处,一起慢慢变老。记 得很久以前,曾听一位作曲家在电视访谈节目里说起 他的爱情,说他年轻时正处于中国政治空气分外紧张 的时期,他因为所谓的家庭出身不好而自卑,不敢去 接近心里喜欢的人。可是几十年过去,那个住在心里 的女神还是兀白住在那里,挥也挥不去,因为他老记 得她在食堂吃饭的样子,像是自己的家人。还有更加 不可思议的事,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男生邀一群女 同学到家玩,似乎为了赶个什么活动,大家来不及品 尝男生姐姐搓的宁波汤圆了。男生就笨手笨脚拿来几 个袋子把生的汤圆装上,叫女生们都带一些回家。女 生们有的带有的不带,觉得太可笑了,即使带的也都 半道上扔了。但其中有一人把汤圆带回了家,虽然这 些汤圆最后都挤作一团,根本不能煮熟了吃。后来, 这个女生嫁给了这个男生。很多年过去了,女生当年 的小伙伴们偶尔说起这件事还是很惊讶,不至于吧, 几个生的破汤圆就让你对他另眼相待了?女生却认为 这很正常,当时她就是觉得男生的那个家很像自己的 家。家里人聚会,不就是总将自认为好的东西叫大家 都带上的嘛! 现实中的饮食男女,真正能够一起平稳地走下去 的,不是那些力拔山兮气盖世、能够整出一场血淋答 滴的草原饕餮大餐的狮王,或者占个山林霸一片江湖 唯我独尊的龙兄虎弟,而是那些能够一起淡定地啃啃 草、一同友爱地打打猎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们。这中间 ,食物是印证他们绵绵情意的淡泊诗篇,越平淡,越 有深意。 内容推荐 公输于兰著的《吃出一朵昙花之细嚼慢咽》收录了关于美食的多篇随笔散文,并分享了数十款接地气的私藏菜谱和顶级名厨的菜单。在公输于兰描写的美食中,你会找到对世界与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上海老洋房里的糟醉咸臭,农家后院会飞的清远鸡,太仓的刀鱼宴,台湾的冠军牛肉面,姆妈剥的毛豆子……每家酒楼饭店有几个深藏不露的大厨,每个人都有念念不忘的“心头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