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道心性论的追究/孔子研究院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罗安宪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罗安宪,1960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多年来一直系统讲授中国哲学史、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儒道关系。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老庄论道》、《圣贤气象》等,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出版音像制品《中华经典资源库:老子》、《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月刊》(台湾)《孔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总序
道学篇
道家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
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
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
——道家心性论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
老子“虚心”说简论
庄子的人生追求
庄子心性论
庄子“吾丧我”义解
有用之用、无用之用以及无用
——庄子对于外物的态度分析
儒学篇
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
孔子仁学思想的逻辑结构
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孝”论的三个维度
从性善论看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
“格物致知”还是“致知格物”
——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发挥与思想分歧
“诚信”观念的历史生成及时代意义
“学而优则仕”辨
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
李栗谷与罗整巷理气论比较研究
儒道会通篇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研究
以道治国与以德治国
——儒道治国理念的比较
传统与现代篇
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
论中国文化学意义上的“家”
《周易》的养生理论

导语
《儒道心性论的追究》是作者罗安宪近十年来公开发表关于儒学、道家及儒道关系方面的研究论文自选集,共收入近三十篇文章,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道学,涉及道家性论、道家天命论、道家心性论以及老子的“虚心”论、庄子心性论、庄子关于“吾丧我”之意解。二、儒学,主要对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孔子仁学思想的逻辑结构、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格物致知”还是“致知格物”、“诚信”观念的历史生成及时代意义、“学而优则仕”辩,以及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三、儒道关系,主要有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研究,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四、传统与现代,主要涉及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周易》的养生理论、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
内容推荐
心性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持续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重点与关键。儒家哲学有系统的心性论,自孔子而开出,由孟子而发挥,至宋明而完善。道家其实也有系统的心性论,但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深入研究。道家心性论是一个由道而性、而心、而情、而命,进而至于修养的完备的系统。儒家心性论突出人的社会角色、人的伦理责任;道家心性论突出人的个体意识、人的自然、自在与自由。儒家强调“敬”,“敬”突出的是恭敬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和虔诚的精神,道家强调“静”,“静”突出的是保守自我,突出的是不为外在事物所左右、所束缚。儒道两家之思想学说虽有不同,但却并非截然对立。
罗安宪著的这本《儒道心性论的追究》分道学篇、儒学篇、儒道会通篇、传统与现代篇四篇,收录了《道家关于生态文明的智慧》《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等文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