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望山微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新希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高新希,高级经营师,湖北省枣阳市人,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1976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育管理工作35年,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中国地质文联整体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届文联主席团成员之一。曾用笔名高秫发表杂文、散文、散文诗、诗歌800余篇(首),较有影响的有:《说声“谢谢”该多好》《宽容是一首歌》《鄂西采秋光》《爱就是奉献》《高境界才能真幸福》《身有至宝气自华》《精神也需致富》《美丑相反现象杂议》等。
后记
对于文学,我也只是一种爱好,是我生活中的
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呼吸一样,几十年的岁
月养成了一种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现在的网络
阅读,给我的读书读报增添了更多的途径。俗话有
云:“人生于世,会遇上8岁的老师,也会遇上80岁
的学生。”这里说的就是读书读报时要勤于思考,
思考成熟了写起文章来就快乐成章,我写的一些小
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完成的。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常写些小文
章,其实也是我的一个爱好,并没有什么非分的想
法。近年来我从原来读纸质书读纸质报刊转换到网
络上的读屏,这下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对于读书读
报,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喜欢文学,自然读的
书报都与文学有关了,所读文章与我正在思考的问
题碰在一起,产生共鸣,便立马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我的写作始于80年代初,那时《杂文界》《杂
文报》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
及全国各大报刊联合,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杂文
函数学院”,这个消息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件大好事
情,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喜欢读鲁迅的书,想试笔又
无从下手,正好是想睡觉时有人送枕头,我毫不犹
豫的报名参加了学习。当时把学员实习“基地”和
指导老师就地划分,学院为我指定的第一老师就是
当时《湖北日报》评论部负责人、高级记者、著名
杂文作家、书法家张宿宗老师,他当时还分管《湖
北日报》的东湖副刊,有了张老师的指导是我写作
的基础和福气。同时,《学习月刊》《长江日报》
被指定为学员的实习“基地”,学院要求,学员习
作要在各实习“基地”择优刊登。当时的指导老师
还有《长江日报》评论部负责人、高级记者苏天生
老师,评论部总编、高级记者陈升钧老师,江汉大
学陈泽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邓黔生教授。这些老
师当时都是湖北的杂文大家。那时我年轻,为了学
知识,不论大小问题都要跑去当面向老师请教,问
题请教的多,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知识积累吧,在函
数学院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已在《杂文界》《杂文报
》《工人日报》《长江日报》《学习月刊》《楚天
周末》《江汉早报》《长江开发报》《长江水运报
》《武汉晚报》《福州晚报》《襄阳日报》《孝感
日报》《黄石日报》等报刊发表40余篇文章,当时
真的觉得太高兴,比得到什么大奖还要兴奋,其实
就是得益于大师们的用心点化。
我发表文章的盛期在1989 1999年,十年中发
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多少文章,武汉人有句俗语:
“火来了,门板都挡不住”。我发表的文章,大都
是大散文类的杂文、随笔、小品之类。我写文章从
来不带什么目的,如果一天没写就像饭没吃好的感
觉,总像少了点什么,一旦写好发出了,也从来不
想报刊用不用。我粗略统计,这些年在全国各报刊
及广播电台90余家媒体单位发表过文章,可到底发
表了多少篇心中没数,因为高兴的时间就写稿子,
不在乎是否刊发,更没想到要集结出书,所以就是
收到样板样刊也未注意保存。现在出的集子主要是
退休前这几年发表的文章,时间在2005年到2012年
。这几年一起工作的年轻同事,他们都愿意多干些
事务,让我有充足时间读书看报及写些小文章,这
里要真诚地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多付出,才让我集了
这些小文章。
昨天再好,也赶不回来,明天再难,也要挺着
继续。宽阔心怀,坦然生活。日子过得是心情,生
活过的是质量,写文章这条路还要继续走下去的。
高新希
2018年5月
目录
朋友是书
乡村是我终身的根
关与风度
韶山行
感恩教育好
人生有“三难
独爱秋天
文人与酒
茶之道
选定一把椅子
三年后的生活自己决
渴望初春
条条大路通罗马
名人与读书
“才须学
择别人不择的职业
因为“非典
“非典”时期好读书
“非典”并不可怕
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珍惜生活
读书贵乎精
习惯的力量
擦净自己的窗子
书的作用
人格魅力(一)
人格魅力(二)
随感两则
“集资”不如“集智
着意原资妙选材
“补牢”与“补劳
信念二题
可贵的自律
“旧时月色”照后学
跛脚道人的罪过
民营也是好风光
英雄赞歌
人生何求
故乡霉豆腐
壶底观瀑
感悟生命
思想如水
雨中城市
怎样做人做事
埋怨与微笑
留住心灵的青春
老歌如友
人生感悟
乐淘旧书
天池絮韵
丽江行
守候清江
识才与用才
说“狐
走好人生之路
人生絮语
近水楼台谁得月 “杨利伟”牌
小评论写作谈片
直陈血性是文章
校园文学又一春
文学与音乐
新闻评论大众化的几种途径
新闻小评论的“贵气
九寨沟水韵
无限春光,撞上了我的眼
意咏秋天
伟业千古事
学做时代精神的富有者
微花能自拔
那个时间、空间大写的人
清欢人生
书润心田
人生如喝茶
诗意杨柳春风闹
体力劳动是一种砥砺
不可只盯“闪光点
太阳总是新的
君子泰而不骄
饮酒攻略
莫给腐败推波助澜
侃“牌
牛玉儒为官之道
侃“嫉妒
留点空间思考
朋友和他的儿子
黄山挑夫
勤劳·创新·致富
你比别人多做了什么
从胡雪岩故居说勤俭
后记
精彩页
读书藏书,已成为我的癖好,然而更甚的却是读朋友这本“书”。
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支钢笔一页纸,每当自己一个人泡在书堆巾,读古代书,读现代书,读当代书,读所有不相识人的书时,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生怕把持不住自己,被作者所牵引。读者与书之间存在的认识和实践的距离,容易造成一种朦胧的美,只是这种美往往被读者所独有,这种吸引力是单方面的,而我又偏记得这么一句古训:尽信书不如无书。平日我总在想,读书的最高境界也许是活学活用,但看一看周围并没有形成这样的风气,方才明白这是一种被动的学和用。
读朋友这本“书”则不同。今日读他,潇洒飘逸,超然于世,清灵得让人羡慕不已;他日相逢,深沉练达,愤然于世,稳健得令人感慨不已,这是何等快乐的事情。
对挚友自然是随时可读,不必拘于礼俗,不必上酒馆下舞池,陌路相逢,他乡相遇,只要心里装有“真诚待人”的准来过夜半”,依然“闲敲棋子落灯花”。挚友可以读一辈子,可以读来读去,可以慢条斯理地读,可以面红耳赤地读。读到高兴处可以忘乎所以,共喜共乐;读到愤懑处可以击掌怒视,同悲同泣。挚友,必须用心去读。
朋友这本“书”好就好在没有封面,没有封底,没有目录,没有序言,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不仅让人一上来就读到正文,而且常读常新,永远读不完。
好书难得,好友难觅,书要读,朋友更要读。
(2005.3.2)
不管在繁华的都市浸泡多久,我都忘不了乡村。每当我站到竹篱、水井和摆满粗瓷碗的竹凉床边,就会有一种亲切感,那些散发着青草气息的物与事,就会历历在目。
读中学时,家门前菜园边有几株花树,每当秋蝉鸣枝时,就会有粉的、紫的花朵缀满枝头。记得有位住惯县城的同学见了说:“嗬,这是丁香吧?”“不,是紫薇。丁香开在春天呢!”我的小妹口齿伶俐地同答客人。在乡下,许多不经意的花、水塘、菱荷与朴素的居家人浑然一体,这与城里人在阳台上摆几盆花草是多么的不同。当日落星繁,热闹的虫鸣就潮落石出,偶尔的犬吠像几个跳荡的强音。那些就着昏暗的油灯夜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至今还能温馨我的回忆。更有后山晚秋时节,夜来常闻禽鸣,若深入山中,更是有“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光景。南于对黑夜的恐惧,那时我多半是倚在胭红的木桌边,读一部永远破边的损页的书。
后来我离开乡村,去远离竹篱、水井的都市读书、谋生,突如其来的繁华和文明让我十分惊奇,这是别一番世界:拥挤、秩序、高傲、强大……街面的滚滚红尘和邻居防盗门里深掩心机的眼神,让我的灵魂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失落。更令人不堪的是都市人感觉太良好了,哪怕他家三代挤在半间公房里流汗流泪,忍受着都市的压力,可他们提到乡村,却一脸不屑,把在那儿生活的饮食男女响亮地唤为乡巴佬!在偶尔加入的歌舞饮宴上,我面对西装革履气色红润的都市人,也失去了从前的坦然。我开始避谈我的乡村,避谈我田间的父母,举手投足之间拼命擦洗腿上的泥迹,我在摆脱我的根呢。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它是我心路历程的一个转折。一天下课,路过女生宿舍,见路旁一位十分姣美的女生与一位苍老独眼的鞋匠老人很亲昵。她坐在老人对面的马扎上边说话边将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向老人的瓷盆,而老人极力避让。义一日,见女生替老人缝扣子,缝好后女生帮他穿上,而老人则像个大孩子。我内心深处感动得发酸。后来常在傍晚时分看到女生挑着鞋担送老人出校同,上晚自习的同学都注意到,佝偻的老人比修长的女儿整整矮去半头。可我觉得夕阳里他们父女所透出的和谐使我终生难忘。从此,孤寂的夜里,当远处的火车鸣声让我生出一缕乡思时,我忽然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义在心田里复苏。呵,那就是做人的朴素、坦然。应该感谢那女孩,她是我成长旅途中的一盏灯。
辗转都市多年,太多的喧闹、浊气使乡村成了亲切的诱惑,我总渴望田园。当有人为所在的城市越来越大,楼群越来越高而兴奋不已时,我却为失去依山傍水的村庄黯然神伤。昨日的荒郊转眼变成城市的腹地,车轮碾它,人群踏它,繁华的尘埃覆盖它,卡拉OK的喧嚣声驱走往日月夜下这片土地上昆虫的歌声。城市与乡村交织在我的情感里,让我更多的时候搓不圆捏不扁。但无论如何此身已无法做纯粹的城市人,无法平静地听人将溅满泥迹的乡亲唤作乡巴佬。赤日炎炎的盛夏,我知道挥镰收割的父亲及哥哥是如何摇晃疲劳的身体去捧沟里并不清凉的水喝;滴水成冰的冬夜,我知道满头白发的母亲和体态纤弱的姐姐如何红着眼圈伏在机器上织着那粗糙的草包。我爱乡村,因为我属于乡村,那是我终身的根,精神的家园。P1-5
导语
《南望山微话》里的官场腐败、民族劣根、市井俚俗、文化流弊……各种话题都有谈及并有深度,有独特想法,独立思考,同时又有中国地质大学的影子,反映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一面。
《南望山微话》作者高新希原笔名为高秫,以文学为理想,笔下的散文反思现实,有着宝贵的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
序言
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赞赏李白:“斗酒诗百
篇”。一个人酒喝得兴味浓浓的,正好乘兴可以写
写文章,我觉得是可信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高新希老师也爱这一口
。非但“花时一樽”,而是四季皆饮;除了自己喝
点,也怂恿别人喝点。初识高老师是20世纪90年代
初期,我与他爱人冯春秀老师是同事。后来我在后
勤部门工作三年,与他又同事了三年。他性情豪爽
,喜欢推杯换盏、俯仰吟啸的气氛,自己的一点快
乐在酒里,也在酒后的桌边阅读与挥毫成文。午夜
,时常也有电话扰人,高一声低一声地说:“多喝
了一口,睡不着,看书呢,写点小东西哩。”王献
之有“雪夜访戴’’的雅兴,夏季酷暑时节,高老
师则有“雨中送书稿”的虔诚。他急匆匆地来了,
冒着武汉常有的那种大雨,送来他准备出版的《南
望山微话》(散文、杂论、随笔集),还有《生活中
悟得》(诗歌、散文诗、诗论集),厚实实的两扎,
诚恳地对我说:“这是我要出版的两本书,请您为
我写个序吧!”接过的两扎书稿还泛着浓浓的墨香。
谁能料到,一个善饮之人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竟然
集成了这厚厚的两扎!足见,他平时饮酒认真,写文
章更当回事儿。
孙犁先生说:“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不能捏
造,不可突击。”《南望山微话》《生活中悟得》
这么厚重的两本,绝非一天两日拼凑得来。硬桌子
,冷板凳,谁不知道做文章是聪明人干的傻事呢。
一笔一笔地写,一篇一篇地熬,春燕秋鸿也不过如
此吧。看来,酒前热闹人常见,酒后寂寥无人知。
高老师笔下的历史钩沉、现实反思,并未局限于卖
弄文辞、玩票消遣的小圈子里。一读,就感到他的
文章里有着宝贵的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官场腐败
、市井俚俗、文化流弊……形形色色的话题都被他
敏锐地捕捉到了。指手画脚并不难,难在钻出一点
独特的想法,拾人牙慧还叫什么文章?高老师作品贵
在有他独立的思考,他揪住一件事情,有下手的理
由,有解剖的技术,还能换个应时应季的好价钱出
手。他这两扎书稿中的文章都在《湖北日报》《长
江日报》《学习月刊》《襄阳日报》《工人日报》
《精神文明报》《德育报》《长江航运报》《光明
日报》等媒体抛头露面过。
虽说过着“半壶酒一囊书”的日子,很雅致,
但翻翻家底,高老师生长于贫穷的农村,扛过几年
枪未曾上过战场,读书后便留在高校工作。在职期
间,恪尽职守。暇时,舞笔杆弄电脑,喜欢文学;
爱写“千字文”,多系“小言论”;无惊世之作,
少骇俗之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要著书立说,
传播思想,背后要付出多少苦心经营、铁砚磨穿。
古人云:“十年窗前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
那是对科举制度的幻想,如今,作家已不是什么稀
罕奇缺的人物了,写几篇文章或者一两部书就谈论
富贵功名,显然是痴人说梦;但以文学为理想、做
事业的人,却世代不绝——当然,迄今极少有人能
在写作这个行当里富甲一方。高老师走到如今这一
步,完全靠的是自信。有人羡慕:“不知子晋缘何
事,只学吹箫便得仙”,这等便宜,怕是做梦都碰
不到了。侯宝林大师谈作艺时说了一句话:“功夫
大了”;孙犁先生说作文时同样是一句话:“千古
名师,也无非叫你多读多写;文学,全靠自身的素
质和坚韧的努力”。想必高老师也是深谙此道的。
“唯有菊花蓬蓬开,千姿百态竞芬芳。露冷寒
凝挺傲骨,风刀霜剑犹抱香。”这是高老师《菊的
赞歌》诗中的摘句,我原本想他只写散文、议论文
和随笔的,没想到这一次开了眼界,也见到他的诗
歌、散文诗及诗论。他有篇散文诗《把自己打磨成
金子》,我觉得他也是在不断地打磨自己,能否打
磨成金子靠的是毅力和恒心,当然也要靠天份,坚
定地走下去,成不了金子,也应该要比原来的自己
闪亮多了吧。他在散文诗《以泥土的姿态扑向草根
》结尾部分写道:“能在‘草根’周围做一块能干
事、肯干事、乐于奉献的泥土是有幸的,我们应该
珍惜这样的机会,将一块泥土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时时自我改良,多干利民、惠民、富民之事,永不
言悔,永不懈怠。”这当然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说,新闻好热闹,文学喜清净。高老师饮酒
时算是一种热闹吧,酒后乘兴写作或读书应是一种
清净吧。古人慨叹:“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经
累此生。”古人这话讲的也不尽然,人不能做清教
徒,更不能苟活着;人生就是百年也很短暂,无需
各种表演。能像高老师这样顺其自然、顺心随意地
做几件自己喜欢的事,物役之“累”,也能转化为
精神的财富与心灵的快乐。
这种充满激情而富有雅兴的生活态度值得我学
习,是为序,更为表达崇敬之意。
王林清
2018年5月
内容推荐
《南望山微话》为散文集,也有议论文和随笔,都是原创文章,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散文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本书的散文涉及政论、史论、游记、日记等各体论说、杂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化石林校园文学丛书。高新希原笔名为高秫,以文学为理想,笔下的散文反思现实,有着宝贵的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