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2016年,“夜光杯”创刊70周年之际,上海作 家陈村写下了“爱夜光杯,就是爱上海”几个字。 确实,“夜光杯”是上海的,是上海人的。“夜光 杯”有着上海的味道,上海的气韵;更蕴含着上海 人的文化,上海人的精神。 去年,“夜光杯”71岁,我们精选了71篇高点 击率美文,集结成书,并选用了“爱夜光杯爱上海 ”作为书名。时间真快,今年“夜光杯”72岁了。 延续去年开启之模式,我们一如既往,继续推出《 爱夜光杯爱上海·2018》。收在今年这本书里的, 是我们精心选出的、从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点击 率颇高、广受欢迎的文章,共72篇。这其中,有不 少是阅读量“100000+”的佳作。 《爱夜光杯爱上海·2018》,是对爱“夜光杯 ”、爱上海读者的一声暖暖问候,也是对“夜光杯 ”“读者、编者、作者”朋友圈一份深深的谢意。 感谢一路有你们做伴,也真心希望,翻开这本书, 重温这些字,能让你们感到“悦读、悦心、悦人” 。 在传播渠道多元的今天,我们依然相信:相信 一些文字所拥有的温度与暖意;相信一个文化品牌 ,带给一座城以及一座城里之人的力量与信念,并 为这座被誉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真正画好像、 留好影、暖好心、聚好力……为此,我们一直在努 力,我们愿意再出发。 一年一度,一期一会,字里相逢。《爱夜光杯 爱上海》,会一直编选下去。也希望爱“夜光杯” 、爱上海的你们,一直都在。我们在一起。 新民晚报副刊部 2018年7月30日
目录 第一辑 李辉:黄宗英文集亮相,大爱在心 林青霞:十八岁的孩子们 韩少功:忆康濯先生 徐锦江:她们流光溢彩 池莉: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戴醒:南照: 我心向往之的地方 陈村:回望《繁花》 林少华:领带哪儿去了? 胡中行:《诗词大会》之后 王蒙:梦回家园 郭文斌:我错了 张本:母亲周小燕周年祭 刘心武:铁木后传 任溶溶:说译名 贺小珉:忆老爸贺友直 孙琴安:不领孙辈的老人自私吗? 詹丹:墓地 叶永烈:见字如面 第二辑 管继平:微信见人心 吴霜:等待父亲和母亲 薛舒:你爱我吗? 杨扬: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梅子涵:岁月 张怡微:将来的你 叶国威:董桥书房剪影 秦文君:伴我成长的淮海路 梁波罗:今夜燕归来——又见王丹凤 张国立:送咖啡的快递女孩 徐慧芬:洗脑 孙佳音:余秀华成名这两年 曹可凡:梦开始的地方 李大伟:上海男人的细节密码 童自荣:算是一些小小插曲 叶兆言:因酒之名 沈轶伦:老先生的礼数 钱佳楠:努力加餐饭 第三辑 郎绮屏:妈妈需要另一种爱 红孩女:一场相隔九十载的神交 张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赵丽宏:说真话,才有力量 郁钧剑:难忘那年哨所演出 马塞洛:情场与职场 王汝刚:参观友谊商店 韩天衡:胡问遂先生三二事 陈今夫:报应何时了 王辉城:人生不相见 章迪思:“南东”与“南西 奚美娟:被爱心打动 陈美:活在期盼里,就是快乐 沈嘉禄:对2018米其林说几句心里话 郭影:冯骥才拉着生命的马车不放手 陈建兴:传呼电话记趣 徐根宝:辛苦的“老老板 杨忠明:老上海记忆中的“中央商场 第四辑 姚霏:你可以哭一会儿 李动:何处养老 冯唐:因为火炉,想念北京的冬天 陈世旭:与人欢喜自己欢喜 曹鹏:令人肃然起敬的团队 苏秀:那小小的天鹅阁 迟子建:琥珀年华 顾土:家乡哪里 海波:兄弟眼中的真路遥 华心怡:“顽主”史依弘 彭瑞高:活着,而且永远年轻 肖复兴:当时只道是寻常 薛理勇:老底子,上海人是这样过冬的 王丽萍:街头即景 周炳揆:退休了住哪儿? 高明昌:你只管善良下去 胡晓军:暗香凝寒,疏影重遇 郭凯敏:“现在开始应该是我找您了 后记
精彩页 她们流光溢彩 原创 2017—01—23 徐锦江 愚园路上有不少令人感佩的好女人,这个好是指她们笑对人生,从容淡定。比起那些在乱世歹土中被残酷的政治搅拌,或是被恶劣的命运捉弄的男人,她们更能在残酷的人生搏杀和坎坷命途中生存下来,给男人和世道存一份温情。 愚园路上的女人比男人的命要好一些,这从她们的寿命可以看出。还健在的是已110岁的黄慕兰。这个不管怎么说,经历了中共早期革命运动,与早期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宛希平、贺昌先后结为夫妇,后又嫁给上海滩大律师陈志皋,经历了脱党和用多重身份在党的外围工作,一生多次入狱的女性,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至少用她的豁达和乐观超脱了命数,成为人生传奇。有一种说法,说愚园路上“汪公馆”在抗战胜利后变成了国民党军统的招待所,但从亲历者黄慕兰的描述看似乎并非这么一回事,抗战胜利后,王伯群的遗孀保志宁委托黄慕兰的丈夫陈志皋把自家的这栋花园洋房收回来,据《黄慕兰自传》所叙:言明条件是:“房子收回后,由我们负责代她修理好,她只保留楼下的两个客厅以及二楼的全部;其余楼下的四间大厅、餐厅、书房以及三楼的全部,还有后面的一部分附属用房,都租赁给我们使用,租金按美金支付。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那时,从大后方复员回上海的人数以万计,上海的住房十分紧张,我们能住进这样高级的大花园洋房,自然大喜过望。”房子修缮一新后,取名“隅园”,在一年多时间里黄陈夫妇在这里举行各种聚会和游园活动,名为“隅园雅集”,据赵景深教授的一篇短文记载:出席者有田汉、洪深、阳翰笙、翦伯赞、熊佛西、冒鹤亭、周信芳、郑振铎、于伶等文化人,欧阳山尊和戴爱莲还表演舞蹈。可能黄的自述中会有溢美成分,但我相信这一段的基本事实不大可能杜撰,且有图有真相,在194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的合影背景中少年宫的哥特城堡式建筑历历在目。被怀疑为军统据点的一个嫌疑是当时的国民党军统上海站站长王新衡也出没其间。黄夫妇后因与保志宁的房产纠葛而搬离此宅,在华山路另造新楼。 愚园路上第二个值得一说的女性是董竹君,董竹君1948年至1950年曾居愚园路新华村1号。说起董竹君,总会联想起那个“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阿庆嫂。阿庆嫂离开沙家浜,来到上海滩,就是董竹君,“锦江茶社,,就是“春来茶馆”。董竹君原来是黄包车夫家庭出身、流落青楼卖唱的少女,虽有贵人相助,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持家还是创业,无论是留日、入川、来沪,还是避难菲律宾,在生意繁忙、独立抚养四女一儿的同时,还不忘学习法语深造,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加能干成为独立的女性企业家。董竹君长袖善舞,既能让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引为知己,又同中共地下党员吴克坚秘密往来;杜月笙、黄金荣是她的座上客。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被捕并被软禁在虹桥疗养院,吴克坚和董竹君通过民革人士约来杨虎,在新华村董寓多次秘密会晤营救张、罗。董资助或帮助过的还有郭沫若、夏衍、于伶、宋时轮以及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来到上海的台湾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谢雪红。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将当时价值15万美元的川菜馆和茶社上交国家,成立锦江饭店。董竹君大半生身逢乱世,以99岁高龄得善终,写下《我的一个世纪》篇章,成为上海滩的一个传奇,靠的是三道面(人面、情面、场面)的功夫和智慧。今El之女性企业家,从人格魅力和气质能力上胜之者能有几人? 愚园路上还值得一说的女性是陈友仁的第二任太太张荔英。现在知道陈友仁名字的人不多,但在民国年代,这个留着一小撮人丹胡子的人却是个甚为传奇的社会名流,其标志性照片时常见诸杂志报纸。陈友仁出生在中美洲的特立尼达,是当地一位富有的华人律师,生活安逸,但在伦敦听说辛亥革命后,即连家都不回,义无反顾来到中国,成为孙中山的外交顾问,尽管中文说不好,却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铁腕外交部部长。后原配病故,陈又娶了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四女张荔英为妻。留法学画颇有成绩的张荔英青春年少,却执意要嫁给长自己近30岁、她眼中的“天下第一美男子”陈友仁,两人婚后感情甚好。1941年,夫妇二人在香港一同被日军拘捕并被转押至上海,因拒绝加入汪伪政府,长期遭到软禁(估计就是这段时间住在愚园路)。陈友仁1944年逝世后,张荔英仍居此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释放,后移居海外。 还有一位女性,虽然普通,但平凡中透着不凡,也要特别说一说。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末任太太梁惠芳,黎前半生风光,娶了大美人徐来为妻,周璇、王人美、聂耳、黎莉莉皆出自其门下。但后半生千金散尽,妻子携财随“风流将军”而去,学生聂耳奋起痛批他,连国民党政府也禁他的歌。人生起落,情何以堪。所幸落难时一个叫梁惠芳的女学生粉丝,是个旧政府官员人家的小姐,不惜休学,离家出走嫁给他,且从此再没有与家人联系过。 据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女士回忆:抗战时期,在重庆“中制”食堂吃饭,每次排队 导语 有一些精妙和乐趣是物质以外的,比如情感、比如精神、比如文字……“夜光杯”是上海百态,是你我百姓,穿梭市井,放眼世界,从中到西,从邻家到远方,浓缩百感交集、杂陈五味,讲述寻常人的智慧。民晚报副刊部主编的《爱夜光杯爱上海(2018)》选取新民晚报“夜光杯”微信公众号2017年至2018年推出的高点击率美文,网罗名家、与时偕行,愿您读后对生活、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与感悟。 内容推荐 “夜光杯”是上海的,是上海人的。“夜光杯”有着上海的味道、上海的气韵,更蕴含着上海人的文化、上海人的精神。 在当下,我们依然坚信:一些文字拥有的温度与暖意,一个品牌带给一座城的力量与信念。 一年一度,一期一会。让我们字里相逢。让爱“夜光杯”、爱上海的你们,一直都在。让我们,在一起。 《爱夜光杯爱上海(2018)》是民晚报副刊部精心选出的2017年至今、“夜光杯”向新媒体转型以来点击率颇高、广受欢迎的文章,共72篇。 本书是对爱“夜光杯”、爱上海读者的一声暖暖问候,也是对“夜光杯”“读者、编者、作者”朋友圈一份深深的谢意。感谢一路有你们做伴,也真心希望,翻开这本书,重温这些字,能让你们感到“悦读、悦心、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