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巍巍嵯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暮千雪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暮千雪。原名李蓉,陕西省作协会员,秦汉文学馆签约作家,榕树下VIP写手,教师,记者,外企职员。杂志主编。一路走来,唯独对文字始终虔诚,著有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近两百万字,签约小说数部,出版报告文学《风华记事本》,三十多万字作品发表于《延河》《延安文学》《在场》《文学港》等国内外杂志、报纸,曾接受中国访谈网等多家网站、杂志记者专访。 目录 第一章 雾锁嵯峨红军来 各有各的梦 红军来了! 高兴全云阳收义子 英子一家 最热闹的一个新年 第二章 紧急改编扛国难 中央急电 嵯峨山里夜追荣子 张生祥的秘密 习仲勋初到安吴堡 纯真的志向 张生祥哭闹阻换装 毛树周月下说三国 第三章 云阳誓师赴前线 沸腾的乡村 旄头漫卷西风 人在歧路 走,参军去 人别心不别 雨中誓师 第四章 青训班址落安吴 搬家 开学典礼 暗箭在弦 第一堂军训课 第五章 黑娃如愿成学员 高兴全用计躲抽丁 正月十五月儿圆 父子之战 青训班里逼婚 黑娃上了青训班 第六章 “南黄埔,北安吴” 苦练本领 同路人 成立党支部 前线归来的伤病员 同台不同戏 “兄弟”迎客 老“炊事员”的威武 第七章 不惧浮云遮望眼 母子重逢 沐浴红光 刘霞遇险 “贵客”临门 乌云难蔽日 党旗在心中升起 第八章 收编土匪安民心 嵯峨,嵯峨! 飞镖王勇挫土匪 走进边区 大获全胜 第九章 心有光芒劲无穷 人间正道 “好人歌” 自力更生忙生产 积水滩上传欢声 学生会 第十章 有梦不觉深冬寒 “安吴装” 新年的欢宴 社火 泾阳送“戏” 新年新任务 第十一章 雁入云空酬壮志 最美的春光 新女性 神圣时刻 远征亮马台 五月抢收忙 共享收获喜悦 雏雁出征 庄严的约定 第十二章 风声鹤唳硝烟起 惨案频传 特派员暗探安吴 危机四起 阴谋 地头蛇行动 第十三章 惆怅人间别恨多 李长水痛打冯占财 英子远走 明娃回来了 血泪漫天 第十四章 守得云开见红日 一触即发 黑暗里的火把 紧急撤迁 走向胜利新征程 思念绵绵 哭泣的婚房 云开日出 岁月余音:重逢还是偶遇 精彩页 康民哗地坐起,冲席崇军竖起大拇指:“行家!” “哈,这算啥,想当初……咦——吁——” 席崇军半句话卡进肚子,急急地勒马停车,康民已麻利地一跨腿跳下了车,他俩同时看到迎面走来的小伙子直愣愣地往地上倒。 倒在地上的小伙子只有十五六岁,痛苦地呻吟着,几乎要失去知觉。两人蹲在小伙子两侧查看,发现伤情在腿上,席崇军伏身细看,叹气:“这娃腿伤得不轻,要赶紧治,快,康民,把人先往车上抬。” 康民也心疼地摸一下孩子的腿:“孩子,你叫啥名字?腿咋伤成这样?” 小伙子气若游丝道:“我,我叫荣子。”刚说毕,从眼缝里瞅见了康民腰里的两把短枪,慌忙挣扎翻身想往起站。席崇军笑着安慰:“别怕,孩子。” 荣子迟疑地望着他们俩:“你们……是红军?” 席崇军和康民点头一笑:“算你说对啦。” 荣子放心地头一歪,晕睡过去。 与此同时,张生祥跎蹴在安吴村麦地间的地畔上,顶着满身朝霞,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挥着旱烟杆朝着对面的嵯峨山比画,旱烟袋在他清癯黄黑的脸孔前来回晃荡着: “咦,昨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嵯峨山着火了,火焰大得啊!” “怪了,我也梦了一晚上的火。”双手抄在袖筒里,挨着张生祥跎蹴的高兴全吭吭哧哧地跟出这句话时,眉头子攒着。高兴全一辈子很少做梦,屈指可数的几次梦最后都应验了,所以他对梦有些迷信,从早上醒来就开始寻思。 “啥火,啥火?你梦见啥火?”张生祥是个急性子,他最受不了这个人高马大的老伙计四平八稳慢吞吞的性子。村里人有的说高兴全城府深,精于算计还端老爷架子,但更多人说高兴全厚道老实,不擅言语。在张生祥看来,高兴全就是个胆小怕事甚至还有些笨的老实疙瘩。不过令他一直寻思不透的是,这个老实疙瘩咋有那么大的挣钱本事,又是种地,又是在云阳开店铺,把个家业弄得火旺旺的,是安吴村有名的富裕户,还在四乡八村树起了极大的威望。人常说人有钱了就变脸,还好高兴全不是这样的人,高兴全不但没疏远他这个一块耍大的伙计,还经常拉扯他一把,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还愿意跟他结成儿女亲家。所以,从光腚玩泥巴起,他就觉得和高兴全是一家人,从来都以自家人自居,说话随意。 “说呀!”张生祥见脸盘明显比自己圆润一圈眉毛又黑又硬的亲家还是望着嵯峨山沉思,急得用胳膊肘捣他,“快说,梦见啥火?” “梦见咱给俩娃正办喜事哩,院里突然起火了,满院的火,人一下子乱了,都向门外跑。” “好梦呀!”张生祥啪地一巴掌拍在高兴全大腿上,“满院的火,就是财旺,看来又该你老怂发财了。” “唉,都啥时候了,还有心思发财?我昨天已经去把云阳铺子的门都关了。” 高兴全闷闷的一句,提醒了张生祥,张生祥也转喜为忧:“唉,听说西安、咸阳现在紧张得很,学生娃天天游行,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 “不光是西安、咸阳,咱云阳这一带也人心惶惶的,这几天云阳镇乱得很,来了很多学生、难民,还有好些兵,也分不清是谁的人马。” 张生祥眼一亮,抽出嘴角的烟杆:“人马?是不是红军?” 高兴全不悦:“红军跟你有啥关系?” “关系美得很哩!”张生祥脱口而出,又赶忙改口:“嘿嘿,我瞎扯哩,有没有关系不要紧,只要能救咱老百姓,能给……”张生祥胡嚷了一下,随即又兴奋地一拍大腿:“哈,对了,咱这梦是不是跟红军有关?是不是咱这里要来红军了?我可一直盼着这一天啊。” 高兴全:“你脑子咋缺根筋?盼啥盼哩?谁来都没有好处,兵荒马乱,受罪受苦的还是百姓。你还是操心咱啥时给娃把喜事办了。噢,我是来跟你商量给俩娃定日子的事哩,让你一个梦给打乱了。” “红军是救百姓的,不会让咱遭罪的。”张生祥仍沉浸在自己的兴奋中,顾不上接高兴全关于给俩娃办喜事的茬。 高兴全的不悦更明显一些:“啥叫遭罪?打仗就是遭罪,不管啥年代啥样的人家,一卷进战火就别想安宁。” 张生祥丝毫不恼,仍兴冲冲地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火烧过来了,躲也不是办法,只能迎着上。” P2-3 导语 暮千雪著的《巍巍嵯峨》以红军云阳改编和安吴青训班为经,以与之相关联的人为纬,通过对历史互动关系中的党政军精英和泾阳地方民众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用全新的视角、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全国抗战时期以嵯峨山下安吴堡为历史方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进程,生动呈现了在全民族解放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序言 《巍巍嵯峨》落笔成书时,窗外正是阳春三月 ,人间芳菲正浓时。历时四年,完成一个怀揣半生 的心愿时,一种深海泅渡归来的疲惫与酣畅在所难 免,同时更饱满的是份由衷的感慨与欣喜。 或许是机缘巧合,写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起 念于少年时: 生长的口镇街,依偎在关中名山嵯峨山下,这 座千年古镇,西接淳化东连云阳,是西安通往陕北 的重要关卡之一,曾留下彭德怀、刘伯承、习仲勋 等众革命前辈的匆匆步履,所以从小我耳边就回荡 着打仗的故事。尤其从外公外婆一次次叹羡“你们 这代娃赶上好时候”为开场白的追溯里,我反复听 到“战争”这个词,与其捆绑出现的是“枪声”“ 逃亡”“离散”“寻找”“年馑”“饥饿”“生死 ”等词。居于淳化深山里的外公外婆的表情和声色 ,生动地注解了这些词里裹挟的凄寒,也让我依稀 意识到,所谓“战争”,就是一场空前的黑暗,对 某些生命来说,是种灭顶之灾,是无力拔身的苦难 。只是,苦涩的追忆,常常会以外公的朗声一笑为 结尾:“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那个娃娃脸、大个子 的首长,送咱的那床被子和那个碗,咱用了多年啊 !”威严的外公很少如此笑,因此他的这种笑语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好奇,那是一个于黑暗中跋 涉的人终于看到了星火的喜悦与坚定。 后来,终于知道了关于外公的那场起死回生的 “传奇”:1945年8月的一天,年轻的外公在位于淳 化县石桥乡的雷家坡山头上打柴,遇上一支打听路 线的解放军队伍,外公自告奋勇将这支队伍一路带 到了爷台山,并留下来做了支前群众。在外婆以为 外公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再也不会生还而绝望与悲 恸之时,外公正在那场著名的“爷台山战役”中抬 着担架。四天四夜的血雨腥风,外公和上千名支前 群众零距离体味了革命前辈们舍生忘死的豪情和对 百姓们的体恤爱护——看到外公没带行李,习老连 忙送给外公一床被子和一个碗……而此前外公经历 了另一段人生:抗战初期,外婆26岁的兄长,彼时 是粟裕部下的一名营长,送有孕在身的妻子回村待 产时,被汉奸带领的还乡团包围,突围中不幸牺牲 ,怀着孕的妻子被文书掩护着跳窗逃生后不知所终 。在还乡团要将外婆家赶尽杀绝之时,刚订婚的外 婆恰好当天去了外公家。听到消息,外公带着外婆 连夜逃出那个生养了他们十六年的山村,再也没回 去,从此他们习惯站在山崖上望啊望、盼啊盼…… 我从9岁开始便与文学青年式父亲抢着看《人民 文学》《当代》《收获》等书刊,12岁时从母亲口 中听到这些往事,便朦胧地意识到,这些事一点也 不比书上那些故事差,都是浑然天成的啊,于是热 血沸腾地酝酿着长大一定要将这些故事写成文字。 可是写成什么样的文字呢?想让别人从中看到 什么呢?壮观?悲惨?传奇?热闹?……毕竟年少 ,想过就罢。 时光辗转,2012年从部队回到咸阳的我,去探 望一位长辈。一见面,这位出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 老人就动情地讲起了战争,他反复地讲我党那些军 人如何艰苦,如何英勇,如何爱百姓,百姓又如何 爱军人,百姓如何互爱。他说某些在战场上指挥千 军万马的硬汉子,却为百姓遭苦难而落泪;百姓宁 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把粮食衣物送给素不相识的 战士。长辈说,虽然那是场空前的灾难,但是因为 大家彼此相爱相惜,那段苦难的岁月倒成就了令人 刻骨铭心的幸福与温暖。 沉浸在追忆中的长辈,有着与当年外公一样的 喜悦与坚定。不仅如此,他和外公还有着太多的共 性:他们都目睹过战争,他们都达观、善良。外公 在全家人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米汤时,却还捞出几粒 小米撒在锅台上,说留给老鼠;家里有人出门时, 总会叮咛:出门对谁都要好,说不定他就是咱离散 的亲人。而据我所知,眼前的长辈一生经历坎坷, 遭受过各种不公平,但是他没有一句憎恨愤世之言 ,他经常行些出力不讨好的“傻事”。 知道我有写文的习惯,长辈眼睛一亮,欣然将 自己珍藏了多年的资料捧出来:“娃,写下那段历 史,这些事不能忘,要传播出去,要一代一代传扬 下去!要让更多人懂得老一辈的良苦用心,要懂得 人该怎样活,不要让英雄们的血泪白流!那不是一 件件小事,那是珍贵的人性,是一种稀缺的精神啊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力量,是子孙后代们的财 富,是全社会的明灯,千万不能失传!不能灭!” 我恍然明白了是什么让他们遍尝苦难从不喊苦 ,理解了是什么让他们在漫长多舛的人生里始终心 怀宽容与希望,是什么让他们自发地收集着人性的 光亮、传播着人性的光亮——是因为他们曾被人性 的光芒照耀!那生命之间的相惜相爱,像阳光一样 照破了他们的黑暗,让他们知道了生命所渴求的本 质,也能寻到了破解苦难的秘诀——善与爱,不仅 能战胜苦难,也能让人身处苦难而不觉得苦。 记忆纷至沓来,蓦地明白,外公当年的反复述 说,是不是希望将那份记忆移植进我们的生命里? 不要让某种光亮和力量断流?不要让他们怀抱一生 的珍珠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滚落于泥土草窠,遗失于 光阴之外? 记忆里的外公与眼前的长辈,连同少年时的念 头,叠加在一起,我郑重点头。 当我下定决心写一部关于战争的书时,抬眼望 去,看到了巍然不语的嵯峨山脉。这条沉默地耸立 在关中大地上,连接起泾阳、三原、淳化三县的山 脉,千年来像屏障一样呵护着关中百姓,承担着历 史风雨,更在战争时期,扛起了一个民族的重任: 它脚下的云阳镇成功地诞生了八路军;它曾创下八 大元帅齐聚一地的奇迹;它脚下的安吴青训班培养 输送出了一万多名革命青年,以“北安吴,南黄埔 ”之名传扬海内外,毛主席为其题词,蒋介石为之 致电,朱德千里迢迢从前线赶来讲课……这是一座 山的荣耀,也是一片土地的荣耀,是一个时代的标 记,更是一处人性的丰碑,锻铸梦想与希望的大熔 炉。它见证了一段灾难里的辉煌,见证了一段波澜 壮阔的军民联手抗敌战胜苦难的岁月;它见证了那 些伟大生命的光芒,也目睹了一个个寻常生命从弱 小到强大,从狭隘到开阔,从而活出了生命的高度 。这些生命与嵯峨山一起耸立在中华大地之上。 托尔金说:“一个人必须亲自身处战争阴影之 下,才能完全体会它的沉重压迫。”作为一个70后 ,虽然幸运地避开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但是, 纵观几千年历史,谁的命运不受战争影响与支配? 在历时四年的创作中,我多次凝神在故乡这条巍然 不语的名为“嵯峨”的山脉前,一遍遍思索每一场 战争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思索在社会变迁史中,战 争究竟要链接起什么?是功名?是财富?是杀伐? 是仇恨?是……不,这些都不是。因为,在阅过成 摞的史籍,在听闻目睹过诸多现实,在一次次想起 外公、长辈及无数同他们一样的生命后,我终于确 信,任何年代,任何群体,看似各自为营,却有着 一致的本能。他们用尽所有力气,也无非是生命的 本能所诉求的——在简单的温饱、安稳、团圆的基 础上,体尝爱与被爱。生命,只有在爱里才能找到 归属,世界万物应起源于爱止于爱。 塞翁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能解读福祸背后的隐 语,而世间所有战争是否都揭示着“爱与善,是战 胜苦难、消弭战争的唯一途径”? 或许,每一场战争,每一场苦难,都是人性的 一次淬火,是对生命的一次解构和求证。为了证明 这个道理,有太多人前赴后继献出了生命。 在这故事里,我还原了一些真实的历史,如百 姓们质朴的同时,也有小精明,无畏生死的刚烈英 雄,更有着柔情万千。如果说,百姓质朴中的小精 明是种无意识的呐喊,那么,一场场战争中诞生的 英雄,就是一把把人类精神高度的标尺,是一把把 劈开人性壁垒的锯斧。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燃 成火把,引领着人性的方向。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 地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他们以国为家,以每个同 胞为亲人。他们突破了人性的壁垒,用深广无边的 爱与善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光明,温暖了无数苦难 中的生命,唤醒了无数混沌的心,在带给我们一次 次震撼与感动的同时,更成为亮在一个民族上空的 精神明灯,永不黯灭。 不知谁说过,写作是种修行,写完这部书,我 彻底懂了此中况味。这部小说,是我创作生涯的一 次转型,更是灵魂的一次嬗变。毫不夸张地说,从 搜集资料开始,便如掉入一座大熔炉,很多个瞬间 产生这样的念头:与民族大义相比,个人的风花雪 月儿女情长甚至不值一提。由此,我理解了那些先 烈以及世世代代英雄们的情怀,也生发出作为民族 一分子的自豪与踏实。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归属感 ,也终于让我懂得了“爱国主义”“赤子心”的意 义,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方向,品尝到了深刻的幸 福。所以,我深深地感谢那些出现在或没出现在拙 作中的所有先辈,感谢他们将生命凝聚成一束束光 火留在这苍茫尘世间。因此,在写过的书中,唯有 这部是以最庄严的心去写的——当你听着那一段段 沾染着血泪的故事,你无法不动容,当你听到那些 血肉之躯演绎出的奇迹,你无法不震撼,于是,回 望那段岁月的目光不由得越来越向上方仰,心越来 越向低处伏。庄严,就那样不请自来,且越来越浓 ,直到渗溢于笔尖,落到字里行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比天空辽阔的永远是人 心,比山巍峨的永远是人性的光芒。我想我是幸运 的,当我听到一件件动人的事件后,宛如从残垣断 壁下的废墟里拣出了一颗颗珍珠,在那些时刻,我 终于体尝到了文字工作者的幸福与优越——最先最 近地沐浴了这些珍珠的光华。借着这些光华,我清 晰地看到了人性可以抵达的宽度和高度,看到了世 界的希望。也坚信,在滔滔人世里,永远有些生命 ,不受人惑,在默默地实践并坚守某些真理。他们 的烛火之光,或许微弱,却是使这个世界转动下去 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引钱学森前辈一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 自己的祖国”,我也惭愧地说一声“文字工作者没 有地域之分,但有自己的故乡”。从自己的成长, 我意识到中央云阳红军改编和安吴青训班留下来的 红色文化,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资源与财富,作为一 个文字工作者,我有责任将这笔资源与财富传扬下 去,作为泾阳土地养育大的孩子,我有义务记下这 份属于故乡的荣光,同时告慰先烈:历史不会忘记 ,精神将一脉相传!从某种角度上说,这部书稿更 意味着对一个家族、一个群体的心愿的实现,也是 以文学的方式对史志等文献的某种丰盈与补充。同 时也可以看作是作为一个70后以战争为切口,对人 性、幸福等命题的追溯与反思。 因初次驾驭如此庞驳的题材,肯定有心有余而 力不足的虚弱与欠缺之处,敬请海涵,感谢为这本 书的诞生而付出辛劳的所有师友,深情祝福! 谨以此文祝福我的民族,我的故土,我的嵯峨 山…… 2016年8月初稿 2016年12月二稿 2017年8月三稿 内容推荐 西风猎猎,马蹄声声。两安事变后,红军南下关中,于1937年8月在泾阳县云阳镇紧急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继之,开办于云阳镇安吴村的安吴青训班培养学员上万名,为我党输送大批青年干部,以“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之誉名载史册。暮千雪著的《巍巍嵯峨》通过讲述一段嵯峨山下军民联手抗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传播抗战时期红军云阳改编、安吴青训班所产生的红色文化,弘扬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