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只生欢喜不生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实秋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第一辑 心有欢喜过生活 早起 散步 洗澡 理发 睡 梦 衣裳 领带 圆桌与筷子 钱 穷 退休 垃圾 吸烟 第二辑 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 聋 廉 懒 勤 怒 快乐 寂寞 健忘 代沟 “旁若无人” 不亦快哉 讲价 春来忆广州 第三辑 生活本身即是艺术 麻将 下棋 窗外 观光 放风筝 我看电视 日记 照相 球赛 高尔夫 运动 送行 第四辑 生命里的美好 过年 结婚典礼 孔诞日与教师节 好容易过了端午节 爆竹 对联 喜筵 算命 精彩页 早起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窜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地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地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斑。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以继晷”。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钟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 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擞地携带着“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这是一个活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 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早参”“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 P2-4 导语 冰心、季羡林、余光中、韩寒等名家倾情推荐。 20世纪中国散文的大家,其作品在大陆、台湾、香港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他自幼爱好古典文化,一生温文儒雅,颇有大家风范,以雅致、闲适的独特文风享誉文坛。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而是足够欢喜。 《只生欢喜不生愁》是梁实秋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智慧。正如林清玄所说说:随心随缘,欢喜度日,生命的风雨都是掌声。 序言 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 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 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 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 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 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 往蓬首垢面地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 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 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 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 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 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 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 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 之气如果不早早地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 ,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 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 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 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 ,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 争先恐后地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 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 。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 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 ,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 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 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 ,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 消遣”?陆放翁有句云: “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 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 “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 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识。古圣先贤总 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 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 “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 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 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 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 Marcus Aurelius, 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 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 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是 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 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 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 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 ,“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 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 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内容推荐 生活中,各种滋味都尝过,要记得常欢喜。 《只生欢喜,不生愁》围绕生活日常和生活态度,选取了梁实秋备受好评的经典散文。这些作品或写普通民众的生活日常,或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写生活中的小惊喜,或写面对琐碎事的态度。正如梁实秋所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大风大浪,习惯大悲大喜,在平凡中见惊喜,活得柔韧又自在;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愉快地吃每一顿饭,常陪父母谈天,听孩子说童稚的笑谈,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能笑的时候,就尽情笑吧,人生在世,愿只生欢喜不生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