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哲学简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冯友兰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冯友兰著的《中国哲学简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中国哲学简史》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9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新原道》、《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人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序言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 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 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 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 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 ,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 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 ,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 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 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 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 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② ,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③ ,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R Hughes)英译 ;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 君之英译文,书此志谢。 导语 冯友兰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它对当今的读者有极大的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精彩页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就说,生就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人世的哲学”。从人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人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人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孑L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人世的。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人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P7-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