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编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一部反映无为县历史文化和文物故事的图书。全书分八大章节“遗址·遗存”“墓葬·文物”“宗祠·牌坊”“寺庙·传闻”“桥梁·故事”“名山·记闻”“传奇·传说”“红色·遗址”,共收录文章100多篇,图文并茂,内容生动,融故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本书的出版相信定能推动无为县历史文化的继承、研究和保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物背后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无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无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编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一部反映无为县历史文化和文物故事的图书。全书分八大章节“遗址·遗存”“墓葬·文物”“宗祠·牌坊”“寺庙·传闻”“桥梁·故事”“名山·记闻”“传奇·传说”“红色·遗址”,共收录文章100多篇,图文并茂,内容生动,融故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本书的出版相信定能推动无为县历史文化的继承、研究和保护。 目录 遗址·遗存 杭西神墩遗址 舒庸亡国杭西神墩 说说六店牛王岗神墩遗址 驾邑遗址在襄安 “南有鸠兹,北有驾邑”典故何来 姚沟古战场故事 《无为集》与杨杰 米芾与米公祠遗址 稀世珍宝宝晋斋碑刻 碑馆与刘秉璋 状元邢宽与无为古城墙故事 矾矿遗址探秘 太平天国战场旧址 草鞋岭古战场 墓葬·文物 九件国家一级文物 祭谒花疃古墓群 状元焦蹈墓葬之争 章吉老墓与碑刻传奇 王丞相父子三代皆英才 吴廷翰墓葬教子湾 丁汝昌墓葬严桥 田间墓葬羊山 戴安澜为何墓葬芜湖 川军与百孤坟 宗祠·牌坊 戴氏一门“汉将功 仓头季氏宗祠话古今 一个村庄的丁氏祠 据理力争保宗祠 百年沧桑童氏祠/10l 叶氏宗祠渊源 李氏六箴堂渊源 钱氏御赐孝子牌坊 洪巷周氏宗祠 和刘氏官庭相遇 山朱村大宅屋院 寺庙·传闻 千年古刹双泉寺 永宁寺与将军庙 羊山顶上的报国寺 江北名刹西九华 红庙山中迎山寺 妙智庄严地王阁 千年迎河寺 桥梁·故事 横步桥的传说 走近汪田大桥 新附桥头话古今 留家桥沉浮录 “瘦骨铜声”华林桥 东津桥的前世今生 李家石桥十二景 说说护城河上石拱桥 独山遗址和独山古桥 名山·记闻 祈雨山的传闻 郭巨山的故事 毛公山与藏经洞 泊山洞的故事 青苔洞探秘 牛埠南山小岭古道 传奇·传说 鱼龙故乡天井山上的传说 花疃筑城新说 仓头火龙街、军田冈传说 开城桥西古街记忆 黉门旧事 黄金塔和南汰寺的传说 西寺塔拆毁始末 千年西寺塔宝藏面世记 千年白鹤观传奇 绣溪公园传说 泉塘古朴树 丁家老宅的故事 老关城的故事 漫说徐家花园 藏书楼的故事 古城宝地杏花泉 “奉宪示禁碑”的历史诉说 一方碑刻中的重要历史发现 小证书的故事 城隍庙柱基的故事 笑泉井轶事 徐将军捣毁城隍庙 天下白菜味尽从此根生 黄姑古街传闻 一张无为中学的老照片 一枚无为中学早期的老徽章 搜寻四维小学的记忆碎片 红色·遗址 一张渡江战役光荣证的来历 无为四县合一老照片 渡江战役纪念章 八张革命老区的柴草票 临江烈士纪念碑 沈斌烈士纪念塔 谢学玉烈士纪念碑 惠生堤荫百姓 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 探寻三水涧 新四军第七师兵工厂旧址 大江币厂旧址 黄龙岗战斗遗址及夏洼烈士墓 桂逢洲烈士墓和照明山战斗遗址 三尖山二十三烈士纪念碑 万福民烈士墓 渡江烈士纪念塔 皖江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塔 无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 无为县革命史迹展览馆 后记 序言 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十里墩镇杭西 神墩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物,与闻名遐迩的凌 家滩出土的文物年代相近,距今有5300年历史。根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无为殷商时期古遗址有十 六处,两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文物约千件。三 千多年前的襄安白鹤观商周文化,诉说着久远的文 明。春秋时,无为地处吴头楚尾。楚国在无为江边 人类聚集高地营建驾邑(今襄安罾山)、釐邑(今 高沟古城村)等城邑(土垒城墙、相当于县级管理 机构),同时,舒庸人在今十里墩建舒庸国。据《 左传》《先秦论》载:吴楚两国为扩大疆域,曾在 驾邑、釐邑、庸浦(今姚沟、襄安区域)、鹊岸( 古称灰河今称土桥)征战不迭。秦灭楚后,始设襄 安县。汉文帝时,无为境内设居巢、临湖、襄安三 县。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东汉建光元 年(121)设临湖侯国,后废。自三国始长江滩涂的 围垦开发,拉开了农耕文明大发展的帷幕。春秋时 驾邑(今襄安),商贸经济繁荣,宋、元时期已成 为江淮一带茶叶集散地,商贾云集,与临安、寿春 、扬州并称四大名镇。北宋筑垣墉,距今1035年。 “无为”之说源于《老子》,地名出自曹操,依据 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曹操在濡须河蠕 地筑城,号‘无为’”。隋开皇元年(581),始设 无为镇,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 ,公元1070年建无为县。 无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全县 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5 处。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684件/套,其中国家一 级9件,二级12件,三级233件,米公祠宝晋斋还珍 藏有晋唐以来历代碑刻150余方。 为了勾勒、发掘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中一些 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 与现状。根据中共无为县委宣传部的安排,决定编 辑出版《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书。在无为县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的组织下,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承 担了编写任务,并筹备成立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编辑部。考虑到目前无为出版各类史志书籍和乡贤 文化读本较多,为防止雷同,编辑部经过反复斟酌 ,决定文章入编四条原则。一是重点针对《无为县 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开展调查走访,二是要求一文 一事,一气呵成。文字流畅,措辞准确,重点突出 故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是要求人编文章必须 是原创,文责自负。四是总纂、副总纂重点对文章 筛选、语法逻辑、文字甄别、规范符号、排列次序 、版式设计、导言、后记、体例等进行审定和把关 。 全书分八大章节“遗址·遗存”“墓葬·文物 ”“宗祠·牌坊”“寺庙·传闻”“桥梁·故事” “名山·记闻”“传奇·传说”“红色·遗址”, 共收录文章100多篇,图文并茂,其中《舒庸亡国杭 西神墩》一文,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讲述了一 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使无为的历史前移至5300 年前。《驾邑遗址在襄安》一文可以说破译了春秋 《左传》中的历史悬案,得到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 会专家们的认可。 本书的出版相信定能推动无为县历史文化的继 承、研究和保护,也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 喜欢。 《文物背后的故事》编辑部 二○一八年二月六日 导语 濡须是无为县的古地名,在该县县城的北边,是三国时的古城。无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编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是无为县第一部讲述文物背后真实故事的图书,书中史料翔实准确,语言生动朴实,地域传统文化浓厚,让底蕴深厚的大量文物放射思想和艺术的光华,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图书。其中,《舒庸亡国杭西神墩》一文,揭秘了一件鲜为人知的秘密,使无为的历史前移至5300年前;《驾邑遗址在襄安》破释了春秋《左传》中的一桩历史悬案,得到了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们的认可。 后记 无为地处皖江腹地,襟江带湖,钟灵毓秀。夏 、商、周时,无为地属古巢国,春秋时驾邑、釐邑 为楚地,春秋后期,吴楚交替管辖,双方争战不休 ,境内先后设舒庸国、临湖国、县、镇、军、路、 州等治所。无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杭 西神墩等遗址,距今约5300年。因文化底蕴深厚, 无为县内有大量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古窟址 、碑刻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人文景观,这些文物背 后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7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无为县委宣传部意见 ,经无为县文联推荐,由无为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协 助无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文广新局 )编纂一部反映无为县历史文化和文物故事的图书 ——《文物背后的故事》。接受任务后,县历史文 化研究会迅速拿出编纂方案,并报县委宣传部及文 广新局批准实施。一是确定编辑人员,总纂:李俊 平,副总纂:耿松林、程传衡,编辑:王惠舟、蒋 克祚、童毅之、叶悟松、刘尧明、王谦林、朱立平 、王敏林、童有兵、凌驾。二是划定编纂重点,首 先确保国家、省、市、县52个文物保护单位材料人 编;其次遴选部分古遗址、古墓群、古宗祠、古碑 刻、古桥、古庙宇、古民居、古溶洞、古树、古泉 水、古奇石的民间故事入编。三是将红色遗址中纪 念馆、烈士陵园、纪念碑、塔、墓等故事都予以收 录。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编书任务。县历史 文化研究会成~2Tk2个调研小组(每组2A),在各 乡镇文化站长的陪同下,调查小组对全县各乡镇进 行了全面走访勘查,重点是对古遗址、古墓群、古 建筑、古战场、出土文物进行甄别论证,并寻觅当 地一些德高望重且熟悉当地历史的老人进行座谈, 从中捕捉信息,了解史实。同时,还参观邢朝庆的 红色文物博物馆,慧艺电缆集团吴义全董事长的文 物展示馆以及襄安汤激老先生的文物收藏展示馆, 汲取精华,为全书增光添彩。 在收集撰写的八个月中,编辑部曾召开十次会 议,反复论证和删改文稿三十余次。先后两次去芜 湖博物馆取经,并邀请无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徐先 挺协助审稿,同时,还将样本送县文物所进行审稿 ,受益匪浅。尔后经编辑部集体审稿,优中选精。 在改稿过程中,大家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不 少编辑年过“古稀”,仍然精神焕发,伏案疾书, 按时完成任务。还有一些写作爱好者,积极投稿, 为充实全书内容和填补空白做出一定贡献。《无为 周刊》及时对征集《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稿进行公 示,为全书广征博采拓宽渠道。叶悟松同志为全书 插图不厌其烦,尽职尽责。该书还得到芜湖市弘扬 历史文化领导组王永祥秘书长的认可,并亲自参与 订正,国家一级编剧丁以能教授对该书也给予较好 的评价。同时,也感谢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该书 付出的努力。必须强调的是,县文广新局领导鼎力 支持是本书出版的关键。 总之,《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编辑过程中得到 无为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无为县 县委宣传部的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排忧解难。各方 面献计献策不吝赐教,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 平有限,有些文物历史缺乏翔实资料,讹误之处在 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文物背后的故事》编辑部 二○一八年二月六日 精彩页 《无为集》与杨杰 刘晓明 《四库全书》中,收录了一部北宋名士杨杰的诗文集——《无为集》,作者杨杰是无为的一位名士。 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他在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考中进士,宋神宗元丰年间任太常,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1086—1097)任礼部员外郎、润州(镇江)州官、无为知军、两浙提点刑狱,卒于任上,享年70岁。他一生的创作非常丰富,但大多数散落丢失了。约半个世纪后,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无为知军赵世粲仰慕杨杰文才,“积两岁之力”努力搜集他的作品、文章,编成《无为集》,使之传世千古;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无为集》被《四库全书》收人集部之中的别集。《无为集》共15卷,其中分赋2卷(古律赋、律赋共13篇)、诗5卷(古诗、律诗、绝句共162首)、文8卷(序、记、杂文、表启、碑志、墓志、行状、表述、奏议共92篇)。 从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杰在公务之余的大量时间,与青山为友,与绿水结亲,“在家头陀无为子,久与青山为弟昆”(苏轼《介亭饯杨杰次公》)。他曾西登皖西天柱山,南临江南桃花潭、东游牛渚(采石矶)水府洞,北渡浩渺巢湖面,还曾远涉嘉兴、太湖、南粤惠州、东岳泰山。丰富的游历,充实了他的诗赋。他的文学作品,立意广阔,色调明快,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奔放。如他描写惠州的《丰湖歌》:“昔年霹雳轰蓬莱,六鳌踉跄海面开。一峰蟀屼九霄落,万里怒潮推拥来。……近闻更有丰湖好,环匝亭台映洲岛。野叟忘机鸥鹭闲,寒潭无浪蛟龙老。”诗中之山突兀神奇,之水妩媚多姿。《沧浪亭》:“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太白桃花潭》:“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欲迷。岸上踏歌人不见,年年空有鹧鸪啼。” 他对家乡充满爱意,笔端之下洋溢热情。如他写家乡无为的《秀溪寒食》,将锈溪公园里的楼台亭阁、无为的绣水芝山描绘得淋漓尽致:“十里喧阗锦绣川,秋千人健趁飞鸢。花明柳暗丹青国,日薄云浓水墨天。游女践成芳草径,画船冲散碧溪烟。武陵谩说桃源好,屈指如今几百年。” 因为杨杰在礼部曾经任职,他敢说能干,精通乐律,常常亲自谱曲,为朝廷大典之用;不惧权贵,常常为维护封建礼仪道德而奋力争辩。我们在集中还可见看出杨杰的工作业绩,如文《上言大乐七事》《堂上钟磬议》等。《宋史杨杰传》称其为“一时礼乐之事,皆予讨论”。 在集中,还有许多与当时名人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人唱和之作,可见他们交往甚密,如诗《和酬子瞻(苏轼)内翰赠行长篇》:“云涛拥开沧海门,鼓鼙万叠鸣江村。仙翁引我峰顶望,耳目惊骇难穷源。黄金铸鲸为酒樽,桂浆透彻水雪盆。吴歌楚舞屏不用,夹道青玉排云根。经纶事业重家世,昔闻父子今季昆。九丹炼就鼎灶温,刀圭足以齐乾坤。我行欲别湖山去,为我索笔书长言。照乘不假明月珠,自有光焰生轺轩。” 杨杰辗转仕途,正是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的党派斗争激烈,政局反复无常,这使他十分无奈与厌倦。为了远离政治漩涡,他醉心自然,爱好山水,自高清静无为,因此以“无为子”为号而自诩。 杨杰与米芾同为当时名士,兴趣、爱好相近,仕途坎坷相似,大有英雄惜英雄的情感,不时也有些照顾。米芾痴爱奇石,曾有“私而忘公”之嫌,遭同行嫉妒告发。据《宋稗类钞》载:米芾守涟水知军,涟水地接灵璧,蓄石丰富,米芾一一品鉴后,沉溺其中,终日不出画室。杨杰当时为上级监察官员,接到举报,前去察看,一见面就正色训诫日:“朝廷以千里之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都不省录郡事。”米芾上前,于左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特色,极清润宛转,翻覆以示杨杰日:“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杰不屑一顾。米芾收回袖中,又拿出一石,叠璋层峦,奇巧又胜,又收回袖中。米芾最后取出一石,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杰日:“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杰终于忍不住说道:“非独公爱,我亦爱也。”从米芾手中攫得之,径登车去。一场“玩石忘公”案,随之迎刃而解。 又据《竹波诗话》载,米芾酷爱收古帖,一生求索。但是,他只要见到古帖,“好摹易他人书画”,不论字画,必定临摹,然后还给主人膺本,自己则悄悄留下真本。杨杰也曾以此拿他打趣,因此发生一起河豚膺本的故事。当初,杨杰守丹阳(今镇江),米芾过郡留住数日。杨杰作羹以饭之,日:“今日为君作河豚。”其实是其他鱼,不是河豚,但吃无妨。米芾遂疑惑而不敢食。杨杰笑日:“公可无疑,此赝本尔。”因以讥之。其行,送之以诗,有“淮海声名二十秋”之句,丹阳前任林中子见之,责怪杨杰戏弄米芾。杨杰笑着解释道:“二十年来,天下何处不知有米颠子耶?” P210-2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