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遥望那片星群--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作品集 |
分类 | |
作者 | 中国作家协会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17年,中国作协开展“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系列主题采访活动,组织作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重访革命故地,感受鲜活的历史细节,近距离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果敢和智慧,触摸人民军队建军90年来时代的变化、发展和进步。通过采访,作家们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感触良多。中国作家协会编的《遥望那片星群--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作品集》是这次采访活动中作家们的作品的结集。 目录 倾听历史回声 追寻红色岁月——在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团)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阎晶明 书写悲壮热血的历史篇章——在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第二团)活动出发仪式上的讲话 吴义勤 不忘兵团——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第三团)“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活动手记 白庚胜 散文 枪的往事(二篇) 江子 铜鼓笔记 李骏虎 走进铜鼓的细节 荆永鸣 重上井冈山 张梅 三湾行赋 琴律 我亲爱的人民 李西岳 向北再向南 王手 国际悲歌 马德俊 我们遥望那片星群——面对塔山英雄的思考 关仁山 战地寻根 马誉炜 塔山风琴引 高海涛 以温情和敬意讲好“军旅故事” 傅逸尘 绿——关外印象 杨扬 看不见的高度 黄咏梅 房梁上的子弹 阿菩 顶天立地的兵团人 阿拉提·阿斯木 蜿蜒的界河 连绵的界山 丰收 团场纪事 秦安江 脱下戎装军魂在 郑明 兵团是新疆的“眼” 李延青 可克达拉 范晓波 与时代同行的边疆女子民兵班 丁小炜 遥远的回望 张子影 那些白发苍苍的女兵 王春林 绽放的薰衣草 姚赛 谁说疆色不撩人 李小静 我大概去过那个地方 唐欣恬 小说 界桥十八壮士 吕铮 报告文学 这一幕,发生在辽沈大战前 张柯 硝烟散去忠魂在——“战役”主题采访纪实 陶永喜 血脉 裔兆宏 纸笔里的红色风暴 杨帆 诗歌 一个当代诗人的红色心路(组诗) 敕勒川 二十一岁的他和他(外一首) 钟求是 谒烈士陵园 马萧萧 凌云歌 李美皆 大地上的伤口(组诗) 李皓 英雄赞歌(二首) 胡弦 不能忘却的纪念(组诗)——来自辽沈、平津、淮海战役旧址的报告 阿成 银杏树(组诗) 武立金 中华血沃育芳菲——“战役”采访创作 陈丽伟 战役采风记(三首) 陈亮 坚守——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王善让 从红色往事到时代篇章——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团)活动江西、广东行综述 范党辉 周茉 淬火加钢的写作,是为了不遗忘——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第二团)活动江苏、安徽行综述 樊金凤 以文学书写新时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中国作协“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第三团)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综述 丛子钰 序言 倾听历史回声 追寻红色岁月——在中国作协 “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团) 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第一采访团团长 阎晶明 (2017年7月9日) 各位同志,作家朋友们: 下午好!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纪念日,也是南昌起义九十周年纪念日。八一南昌 起义是中国党党史军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我 们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开篇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 了巨大贡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我们党为挽救革命而进 行的英勇实践,保存了革命火种,奠定了革命胜利 的基础,促进我们党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 道路,确保了人民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其中每一次行动,每一个决策,都是艰苦卓绝的 战斗,都有英勇悲壮的牺牲。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创 建,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首首英雄赞歌、一部部英雄 史诗和一篇篇光彩的历史篇章,是值得我们不断学 习、继承、发扬的精神宝库。为缅怀革命先烈,传 承红色精神,感受我国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文 学形式展现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出的贡献, 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胜利召开,中国作协组 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开展“迎接党的暨纪念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分别以 人民军队创建、壮大、发展的历史为脉络组织三个 作家采访团。江西南昌,就是这一大型活动的起点 。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作家朋友们 汇聚在江西这片红色沃土上,共同开启中国作协 2017年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 的序幕。江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 传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江 西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 济济、佳作迭出。2015年和2016年,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党组书记钱小芊都曾分别率“中国作家采风 团”踏上江西这片热土,启动、开展系列主题文学 活动。几十位作家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接 受灵魂洗礼,进行深入采访,取得了丰厚的创作成 果。采访团成员创作的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等媒体 发表,社会反响热烈。 “迎接党的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系列主题活 动,是中国作协深入贯彻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 要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重要讲 话精神的重大实践,也是将中国作协“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重要举 措。中国作协党组十分重视组织作家开展“深入生 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鼓励广大作家像柳青等老一辈作家一样走进人民 、扎根基层,创作出更多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的作 品。今天采访团的作家们在此集合,从此出发,并 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沿着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南 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武装起义的历史足迹 ,重访革命故地,感受鲜活的历史细节,近距离地 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感受中国党人的坚守、果敢 和智慧,触摸人民军队建军九十年来的时代变化、 发展和进步。 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 雕塑者。的作品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深刻把 握的作品。不论多么高远的立意、多么深邃的思考 ,都必须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 的心愿、心情、心声,才能够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 久远的精品力作。希望各位作家朋友心怀敬意、认 真行走、用心感受,向革命先烈学习、向老区人民 致敬,倾听历史回声、追寻红色岁月。“访”是形 式,“感”在内里,期待采访团作家们在采访过程 中都能有新发现、有新收获,并呈现于笔端,创作 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最后,向对此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江西省文 联、省作协及有关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祝本次主题采访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导语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感受我国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文学形式展现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编的《遥望那片星群--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作品集》以主题采访活动,分别沿人民军队创建、壮大、发展的历史脉络组织三个作家采访团,通过采访收集了很多感人作品。 精彩页 枪的往事(二篇) 江子 井冈山的枪 一 在井冈山,枪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部井冈山革命史,何尝不是一部枪的悲欢史。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已经成为井冈山绿林首领的袁文才、王佐每天想的就是怎样让自己有更多的枪。他们手上拥有的枪支,在盘踞在井冈山一带的大大小小支绿林队伍中,比下有余但比上不足。比起只有六七条枪的刘国权、罗冬生等,他们明显占先,但跟绰号“朱聋子”的朱孔阳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朱本是粤军某部连长,却领着一帮弟兄在井冈山落了草,手里可都是正规军配置的好东西。袁文才、王佐羡慕之余总会想,哪天自己比朱聋子的枪多就好了,警察、保卫团也会忌惮三分。 枪是力量的象征,也是不祥的器械。袁文才和王佐两位苦出身的绿林兄弟,对枪更是有着特别的情感和认知。几年前一个上门捉拿袁文才不着的醉酒士兵把一杆上好钢枪丢在了袁家,返身寻枪的军阀一无所获,一怒之下射杀了袁的母亲曾甲风。母亲的生命换回一杆钢枪,这买卖哪里划算?袁文才看着手上的钢枪痛不欲生。王佐本是个使裁剪刀更顺手的乡村裁缝。他拉起队伍也是源自于枪——土豪压迫太甚,日子没法过了,他花六十个银元从一名广西军阀逃兵手里购买了一支九响坏枪,并与十几个好兄弟一起设计把四名耀武扬威的税警杀了,带着他们的枪,头也不回地上了山。 袁文才和王佐早就懂得政府严控的枪就是一支队伍的最大本钱这个道理。他们视枪如命,以攒枪为乐。几年下来袁文才手里的枪支增到了六十多支,王佐手下也有几百士兵数十条枪。可他们依然想着,怎样才能弄到更多的枪呢? 二 在莲花通往井冈山的路上,听着队伍枪托稀里哗啦碰撞的声音和有气无力的脚步声,毛泽东不禁皱起了眉头。部队从起义失败移师赣西至今已经二十多天了,可队伍的士气越来越低落。没有给养,战士们吃不饱饭,伤病员得不到有效治疗,部队何去何从意见并不统一,军官们的旧军阀习气犯得厉害,对士兵的打骂简直是家常便饭。部队减员越来越厉害。原本五千多人的队伍,现在不到一千人了。因为移师之初就颁布的人走枪留的命令,战士们身上的枪越来越多了。它们在行军途中相互撞击,发出怪异的、节奏凌乱的、让人无比沮丧的声响。毛泽东明白,再不对那些在战士身上发出碰撞声响的铁家伙进行严格管理,队伍早晚会出大事的。 部队来到了永新三湾,毛泽东立即着手对这些心思各异的“枪”进行改编。考虑到部队减员厉害,他取消师部,让部队保留一个团的建制。又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让支部建在连上,让排有党小组。也就是说,让党牢牢地控制住枪。 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军事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开启了中国革命军队的新生之路。 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队伍,根据江西省委告知井冈山下有党组织的来信指示,以及毛泽东多年的上山思想的指引,向着井冈山开拔。那战士身上枪托撞击枪托的声音依然在,可远比前些日子要整齐有力,毛泽东听起来觉得顺耳多了。 三 1927年10月6日,在井冈山的门户之地大仓村,袁文才显得有几分心事重重。他与毛泽东约好在这里见面。他不知道,毛会是怎样的人,等下又会是怎样的相见?毛会不会带着远比他雄厚的兵力枪支,借与他见面的机会生吃了他?为防不测,他在见面地点林凤和家后面的山上埋伏了一百多人几十条枪。只要情况有异,埋伏的人枪就会扑下山来。——他们的铁家伙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可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远远地看到七个人骑着五匹马向大仓村走来,他们的手里和腰间没有枪,他们的目光里全是投亲访友的真诚笑意。如果不是军装在身,人们很容易把他们当作讲究和气生财前来洽谈生意的商人。领头的头发中分,身体消瘦却气宇轩昂,袁文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 一枪不带,这是勇者的无畏,也是对朋友的信任。羞愧的袁文才连忙悄悄吩咐手下撤了枪。 毛泽东与袁文才交谈了整整一天。他们谈话的核心无非是让袁文才接纳毛带来的这些人枪。这其实是无比艰难的交谈。他的湖南腔讲快了袁文才不一定全听得懂。一个心怀天下的人要说服一个久居山中的人并不容易3一个有着客人身份身处挫折中的人要说服一个心怀戒备的主人几乎没有可能。毛泽东尽量让自己把话说得平缓、清晰、悦耳,深入浅出,人情人理。他做到了。几个小时后,袁文才卸下了脸上的戒备,欣然吩咐手下杀猪备酒款待毛泽东一行。那一顿晚宴,喝了好久才散。 毛泽东给袁文才的见面礼是一百条枪。那是乱世中的军人间最好的馈赠。对毛来说,那是将己有余补人不足。对袁来说,那是慷慨至极的显示朋友足够诚意的大礼。看着这一百条擦得油光发亮的枪,想到多年的盼望一朝如愿,袁文才有了当上财主的感觉。 不久,毛泽东馈赠给王佐七十条枪。袁王部队后来扩充为七八百人。 袁文才打开了山门,燃起鞭炮欢迎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历经数百里二十多天奔波的起义部队暂时找到了安顿之所。历经艰难的中国革命也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