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代下的中国金融使命/中国道路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绿法国际联盟研究院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绿法(国际)联盟,国内首个由法律服务、学术研究、金融机构、行业实体、企业孵化、互联网、创新和媒体等机构和相关人群联合发起设立的跨界联盟。 后记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在习近平总书记 的带领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步人 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 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也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在这个新 的纪元,科学而理性地认识中国金融市场的立法与监 管现状,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些认识与思考不仅能提 高我们驾驭金融市场的能力,更能帮助我们从中透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客观规律。不仅如此,它还能 让我们更好地顺应未来的金融走向。 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中国金融的立法与监管,本 书从金融法律规制、金融监管关键、脱虚向实的原本 使命和金融创新驱动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用充满 洞见的思想和高屋建瓴的视角,勾勒出了一幅中国金 融业的全景图。无论是初涉金融圈的青年俊杰、资深 的金融企业家,还是有志于为金融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的同行、金融领域的研究专家,本书对于他们了解当 前中国金融的宏观脉络与微观动态,都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这本书云集了金融领域的诸多权威专家的论述, 这些专家在税务、法律、保险、PPP、金融科技与互 联网、要素市场、投资管理等领域耕耘多年,声誉卓 著,是致力于金融研究、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领军 人物。在此,我们对为本书做出贡献的各位作者致以 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字里行间,不仅蕴含着他们丰富 的金融法律实践经验、广博的金融法律知识,更体现 了他们极高的专业素养。正是长期以来在金融领域的 辛勤耕耘,才能让他们以清晰的逻辑结构,深入浅出 的表达方式,简练而流畅的语言,贴切的例证,满腔 的热情,为读者奉献出一本具有高品质,丰富生命力 和专业性的金融法律读本。可以说,正是对行业的热 爱和专业的使命感,才让他们在当代中国金融领域留 下坚实有力的足迹。 本书付梓之际,正值业界及民众期盼已久的资管 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正式落地。资管新规的正式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 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防范和化解金融 风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将迎来统一强 监管时代,是资管业乃至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资管新规不但推动资管业务开启新时代,还将重塑我 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文化,深刻改变金融业未来格局。 我们相信,未来伴随着更多新规的出台,我国金 融业将逐渐回归本源,未来的中国金融也将迎来新的 发展格局。我们欣喜地盼望着中国金融的璀璨未来, 同时也将携手众同仁一起:致敬时休,大道行思;不 忘初心,砥砺前行!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完善金融立法与强化金融监管 第二部分 金融与法律规制重构 治理金融乱象与强化科技金融监管法律 我国金融市场的立法概况与完善建议 第三部分 金融监管的关键:风险与秩序 避免监管空白,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纳入监管” 从私募监管新规看金融监管的趋势和重点 第四部分 金融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证券中小投资者保护:进展与希冀 PPP发展历程与金融服务PPP若干问题探? 保险业要坚持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金融文化构建 遏止金融异化发展误国 不忘初心我们今天为了谁 ——审视我们的市场实践 金融市场资管产品投资中的交易架构设计 第五部分 金融创新驱动力:市场发展与技术革命 非银行金融机构动员金融资源有效性研究 要素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与监管方向研究 引导基金井喷背后的监管思维和市场空间 大数据为金融带来新发展趋势 附录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 后记 精彩页 完善金融立法与强化金融监管 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风险和收益匹配的原则,确定金融产品的功能、法律关系和行为准则,以实现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法律解释的灵活性。金融行为的监管,要以金融产品的法律属性与功能为基础;金融机构的监管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风险控制、风险处置、市场退出等行为的监管。本文重点讨论了对财富管理市场的整理和完善金融立法的问题。 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我国金融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同时,这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要的任务,我认为,完善金融立法,强化协调和金融监管,是完成这三项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一、金融立法的思路和理念 有些人提出,我们的立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存在滞后性。为了更好地完成立法工作,使我国走向法制的轨道,我个人认为,立法上需要做两个方面的改进。第一个就是更加强调全国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和各部门代表委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限,所以可以在立法的过程当中,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同时邀请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和业务专家、法律专家共同组成立法的小组、团体,这样既可以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也有利于民主立法。实际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电子商务立法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第二个是我们应该加大法律修改的频度,不要每次都是对整部法律进行修改。其实,其他国家经常对法律进行修改,条款凡是条件成熟了就可以进行修改,这有利于法律及时跟进形势。在金融立法过程当中,除了及时修订相关法律之外,也可以把一些基础的理念、基础的思想通过法律固定下来,让它们有很大的包容性和扩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简单就金融立法与监管讲讲我的想法。 首先,金融业是一个具有强外部性的行业,因此必须监管。监管的基本原则是将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从这个角度出发,尽管有金融相关的立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一定要实行强监管。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证券法》在少数范围内是有一定豁免的。例如,面向合格投资人的一些证券活动可以豁免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我国的司法解释中,标的金额在20万~30万元的民间借贷并没有纳入金融活动中,尽管此行为已经建立了资金池,但是由于它的负外部性较小,所以并不纳入强监管中。 其次,金融是人们对财产权的应用,要按照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确定金融产品的功能、法律关系和行为准则。如果我们能够在基础性法律中对此进行确认,就可以实现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法律解释的灵活性。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综合世界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信用货币的创造,二是价值跨期转移的契约,三是时间错配的风险管控。信用货币的创造就是货币政策。所有的金融活动,不管是投资、融资还是支付,都有一个价值的延迟转移,都要缔结一种契约,这一契约非常重要;因为是价值的跨期转移,所以它有时间错配的风险,而最核心的是管控风险。 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有四项,一是金融机构(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债权关系),二是证券机构作为融资中介的功能(债权或股权),三是保险机构在大数法则下的经济补偿功能(互动关系),四是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功能(信托关系)。 这些功能是由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通过相关产品来实现的,它们所提供的产品有不同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债权债务关系。它的本质就是承诺保本付息、还本付息、投资人要承担债务人风险。不管产品有什么样的“花衣服”,只要具备了这些特征,就属于同一个种类的金融产品。由金融中介机构做出承诺、推出的产品是存款和贷款,而由非金融中介机构做出这样的承诺推出的产品就是债券和固定收益产品。 第二类是权益关系。其本质是收益权和管理权相结合,投资人要承担投资风险。只要具备了收益权和管理权的结合而且要承担投资风险的,都属于这种法律关系。它的表现形式是股票和各种权益凭证。 第三类是经济补偿关系。保险就是大数法则下的互动关系,投保人承担保险机构倒闭的风险。 第四类是信托关系。信托关系就是以受托人名义为委托人管理财产,收取管理费用,委托人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法律关系。 最后,金融立法就是要明确行为的准则、监管的边界以及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条件和方法。相同法律关系的产品要按照同一规则运行,并按照同一标准监管,这是行为监管;而相对于机构而言,就是功能监管。有些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目的出发谈行为监管。而我认为,行为监管的基础是产品的法律属性与功能,机构和个人从事金融业务,或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买卖、投资金融产品的时候, 导语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绿法国际联盟研究院编著的《新时代下的中国金融使命/中国道路丛书》梳理金融监管,探讨金融创新驱动力,从官方角度指导金融资本市场法律业务的实践。 紧跟时事,围绕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解读中央政策,探讨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探 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 中,努力寻求既发挥市场活力,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优势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崛起。怎样将中国的发展 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 论体系,让世界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怎样正确总结 改革与转型中的经验和教训?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当 代世界的诸多问题和未来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这都是对中国理论界的重大挑战。 为此,我们关注并支持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的学术 中一些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并邀集各领域的专家学 者,深入研究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将 组织编辑和出版反映与中国道路研究有关的成果,用 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系列丛书。 “中国道路”丛书的定位是:致力于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创新,以 此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立 足中国实践、通达历史与现实、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 学派的形成;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加大 对中国学者原创性理论的推动和传播。 “中国道路”丛书的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践 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 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总 结中国经验、探讨中国模式,应注重从中国现实而不 是从教条出发。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正确认识中国 的发展方向,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纪奋斗历 程中反复证明了的正确认识路线。违背它就会受挫失 败,遵循它就能攻坚克难。 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道路的探索者和中国学派 的开创者,他们的理论创新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同时因应世界的变化。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他们从来 不生搬硬套经典理论,而是在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 精神,摒弃无所作为的思想,拒绝照抄照搬的教条主 义,只有实践才是真知的源头。“中国道路”丛书将 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体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 合的鲜明特点。 坚定不移地践行中国道路,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经济高速增 长的同时,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理论挑战,例如将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彼此割裂和截然对立的评 价;例如极力推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和新自由主 义经济理论等错误思潮。道路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 我们的改革目标和道路是高度一致的,因而,要始终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百年兴衰、大国博弈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从积贫积 弱的状态中奋然崛起,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成就斐然,道路独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 路,这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推动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国学派的建立,应该成为 致力于中国道路探讨的有识之士的宏大追求。正确认 识历史,正确认识现实,积极促进中国学者原创性理 论的研究,那些对西方理论和价值观原教旨式的顶礼 膜拜的学风,应当受到鄙夷。古今中外的所有优秀文 明成果,我们都应该兼收并蓄,但绝不可泥古不化、 泥洋不化,而要在中国道路的实践中融会贯通。以实 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从 内容到形式,从理论架构到话语体系,一以贯之地奉 行这种学术新风。我们相信,通过艰苦探索、努力创 新得来的丰硕成果,将会在世界话语体系的竞争中造 就立足本土的中国学派。 “中国道路”丛书具有跨学科及综合性强的特点 ,内容覆盖面较宽,开放性、系统性、包容性较强。 其分为学术、智库、纪实专访、实务、译丛等类型, 每种类型又涵盖不同类别,例如在学术类中就涵盖文 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 、战略学、传播学等领域。 这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努力的理论基础建设工作 ,这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建设严 重滞后,学术界理论创新观念不足等现状是制约因素 之一。然而,当下中国的舆论场,存在思想乱象、理 论乱象、舆论乱象,流行着种种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和安定团结的错误思潮,迫切需要正面发声。 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基和30多年的改革 开放,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迫切需要形成中 国本土的理论创新和中国话语体系创新,这是树立道 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国际上 争取话语权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将与了解中国国 情,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道路,有担当精神的中国 学派,共同推动这项富有战略意义的出版工程。 中信集团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曾经发 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勇于承担大型国有企业经济 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也勇于承担政治责任。它不仅 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中国道路的践行者。 中信将以历史担当的使命感,来持续推动中国道路出 版工程。 2014年8月,中信集团成立了中信改革发展研究 基金会,构建平台,凝聚力量,致力于推动中国改革 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携手中信出版社共同进行“中国 道路”丛书的顶层设计。 “中国道路”丛书的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 由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成。我们将进行长期的、系 统性的工作,努力使“中国道路”丛书成为中国理论 创新的孵化器,中国学派的探讨与交流平台,研究问 题、建言献策的智库,传播思想、凝聚人心的讲坛。 孔丹 2015年10月25日 内容推荐 。 绿法国际联盟研究院编著的《新时代下的中国金融使命/中国道路丛书》遵循金融发展的规律,在中国向新时代迈进的伟大历史转型期,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发展重点,在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完善金融体系,推进构建金融监管框架,转变金融发展模式,健全金融法制的基础和法律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把握金融工作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个重要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优化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