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胡素清,女,1964年生,浙江舟山人。1 98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学与研究,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思想教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沈佳强,浙江余姚人,教授,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哲学、经济哲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曾在《哲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海洋社会哲学视阈下的海洋社会》等专著。先后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以及其他厅局级课题1O余项,以项目重要参与者身份参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等10余项。 曾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优秀成果奖、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舟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多项研究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 目录 第一讲 自然观及其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自然观 第二节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及其发展 第二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第一节 自然界是物质的 第二节 自然界是系统的 第三节 自然界是演化的 第三讲 自然观与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方式及其类型 第二节 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 第四讲 人对自然的认识——科学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第二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五讲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技术 第一节 技术及其构成 第二节 技术创新及其动力 第三节 技术的价值 第六讲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第二节 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物 第三节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四节 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导语 胡素清、沈佳强主编的《人与自然关系六讲》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历史进程、人类当下所把握的自然图景、人类认识自然之思维方式的变化、人类把握自然本质与规律之科学活动的功能与发展规律、人类变革自然之技术手段的结构功能与创新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相处模式的变化发展等六个角度,比较系统而又简洁地对主题予以阐述,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益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内容推荐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需要面对并处理的根本性问题。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胡素清、沈佳强主编的《人与自然关系六讲》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自然观及其发展(即人对自然的认识历史);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即今天人类眼中的自然图景);自然观与思维方式(任何自然观的形成都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关);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六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具内在逻辑,最后落脚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