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蜀女皇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奉友湘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奉友湘,男,四川内江人。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协会员。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现任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导师。曾任四川日报记者、编辑、主编、主任、首席编辑。1994年8月参与创办华西都市报并任副总编,后任常务副总编。2007年起相继任金融投资报总编辑兼人力资源报总编辑、消费质量报总编辑、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2013年1月出版专著《远离危机》,在业内广受欢迎,两次重印。2016年5月出版《机会是种出来的》一书,在青年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2017年1月出版影视文学作品《交子》,引起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双重关注,目前正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剧。合著或参与写作的著作有:《最后的伟大征服》《实用新闻谭》《报业通论》《长江漂流风云录》。新闻作品《“长漂”系列报道》(合作)荣获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根据史实,以文学笔墨塑造鲜为人知的北宋 刘皇后。由于世人深受传说、戏曲、影视《狸猫换太 子》濡染,认定这位北宋刘皇后是十恶不赦的奸妃, 扰乱真宗仁宗两代朝政。终被包拯、八贤王联手诛之 。 其实,史载北宋真宗刘皇后,成都华阳人。 “有 吕武(吕雉、武曌 )之才,而无吕武之恶 ”。辅佐真 宗仁宗两朝,开创咸平之治。继而垂帘听政,母仪天 下,善始善终。《蜀女皇后》还原青史真相,再现蜀 女真容。取材独特,值得一读。 一一 魏明伦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 也会有一千个刘皇后。《蜀女皇后》中的刘皇后也许 是*独特的一个。她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会深入你 的骨髓。 ——阿来 《蜀女皇后》不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亲近了 宋真宗刘皇后,甚至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刘皇后的 认知。说得再直白一点,简直就是为刘皇后平反昭雪 ,重塑金身!本书充分地、全面地、深刻地、创新地 发掘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四川历史名人,对于普及历史 知识,传播四川地域文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李后强 后记 纠结反复,百般思考之后,我觉得还是该写一个后记 ,把自己为什么要写宋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告诉亲爱的 读者朋友。 其实,几年前我也不甚了解刘皇后,以前读蔡东藩的 《宋史演义》相关章节时也未加深究,甚至都没记清楚刘 皇后是咱成都华阳人。大概三年前,我在写作《交子》的 时候,阅读了许多关于《宋史》的典籍,了解到大宋朝廷 批准成立益州交子务,由官方发行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时 ,正是刘太后(刘皇后)垂帘听政的初期——天圣元年十一 且。原来这位刘太后才是高瞻远瞩识交子、批准由官方发 行交子的最高领导人!我心里一动:像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 对刘皇后都知之不多,那么在咱们四川成都,普通人中对 其了解的恐怕就更少,对刘皇后有较深研究的人想必更是 凤毛麟角。 一个近似残酷的现实证明了我的猜测。去年四川开展 评选四川历史名人活动,刘皇后不仅黯然落榜,甚至连提 名都没有。这既让我难过,又让我暗喜。难过的是通过评 选可见,刘皇后不仅在四川普通民众中,就是在四川社科 界都影响甚微;暗喜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我又有了 把刘皇后的“光辉业绩”介绍给更多家乡人的冲动和使命 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我想让家乡人重新认识咱们 的老乡刘皇后。曾几何时,无论是《狸猫换太子》的京戏 ,还是蔡东藩的《宋史演义》,乃至许多宋史读物,对刘 皇后大都是妖魔化描写。过去几乎家喻户晓的京戏里,用 剥皮狸猫换太子的“妖妃”刘妃的原型就是刘皇后;蔡东 藩对刘皇后也没有什么好感,除了承认刘皇后的才干外, 大抵上对刘皇后也只有“以色惑主”“借腹怀胎”“干政 擅政”的评价。就是不少当代历史学者也对刘皇后“出身 低微”“瞒天过海,借腹怀胎”,费尽心机当上皇后颇有 微词。总之,这位曾让史家称为“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 之恶”的圣贤刘皇后,竟被民间文学和一些人的偏见弄得 灰头土脸,妖气满身,完全成了负面形象!我想,这大概也 是刘皇后不受家乡人待见的重要原因吧!这些年,争抢正面 历史名人的纠纷全国常见,争抢负面历史名人的就少多了 。就像那位在西湖岳飞墓前,看到秦桧跪像吟诗的秦状元 一样:“人自宋后羞名桧,我来坟前愧姓秦”,谁愿意自 曝家丑呢? 事实上,刘皇后到底是不是那么“妖”,那么“黑” 呢?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刘皇 后:她有花蕊夫人的容貌,有武氏则天的才干,有创新改 革的胆识,有勤俭治国的朴实,有宽广博大的胸怀,有励 志成才的精神,有爱憎分明的情感,有永不言败的斗志。 她是一个优秀的皇后、皇太后,更是一个伟大的女政治家 。如果把她放到现代,她一定是个好员工,一个好干部, 一个好老板。她一生的学习,宽容,勤奋,勇敢,坚韧, 果决,都是现代人成功、成才需要的精神和品质。她是一 座历史富矿,尚未被公众认识,更没有充分开掘。因此, 进一步研究刘皇后,提炼她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尤其是 她留给川人的精神财富,还有待于后来者。 我曾数十次地阅读《宋史》章献明肃刘皇后传,里面 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她在到开封前的十几年里,是怎 样成长的?宋真宗为何那么钟情、宠爱她?她为何终生不育? 她与龚美到底是夫妻还是兄妹?她到底是怎样让李氏心甘情 愿为自己生子的?她的家世到底是官员还是平民?她是怎样 成为真宗的幕后高参的?等等。我用深入阅读和条分缕析的 铁锹深挖了这些问题,找出了尘封历史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再将这些历史中断裂的链条用自己的想象焊接起来。至 于焊接的质量如何,每一位读者都是高明的检验师。 我在写作《蜀女皇后》过程中,越写越感觉到刘皇后 这位老乡的可爱与伟大,可亲与伟岸。从“天生丽质难自 弃”到“天人我材必有用”;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 为国为民献吾身”。一个“灰姑娘”成为伟大女政治家的 励志之路,在我们面前绚丽铺开,无限延伸。她的身上, 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 女性;那么,一个伟大的皇帝身后,也必定有一个伟大的 皇后,至少宋真宗刘皇后就是。也许可以这样说,“咸平 之治”的背后如果少了刘皇后,不仅会失去光芒,甚至会 不堪设想。因为曾经英明睿智的宋真宗,却好大喜功地搞 了差不多十年的封禅运动,把本来丰盈的大宋国库掏得精 光!而刘皇后果断地结束了这场浩劫,大宋百姓才得以休养 生息,大宋的河山才重新恢复生机,大宋的文采风流才得 以延续。大宋有幸,有了刘皇后的这段历史,才显得特别 美丽辉煌。 要特别感谢著名戏剧家、“巴蜀鬼才”、我的内江老 乡魏明伦老师。他用几天时间思考对本书的推荐语,其慎 重和负责的态度可见一斑,对乡党后学的提携令我感动! 要特别感谢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老师。他 爽快地答应并写下推荐语,体现了他对一个作协新人的扶 掖与帮助。 兄弟般的李后强博士,是著名的专家、学者兼领导, 他已经是第三次为我的书写序了。他精彩而 目录 序 引子 惊天秘密 第一章 日月之兆 第二章 蜀宫异人 第三章 绝技少女 第四章 兄妹情深 第五章 远走高飞 第六章 窹寐求之 第七章 如胶似漆 第八章 帝打鸳鸯 第九章 借屋藏娇 第十章 煮豆燃萁 第十一章 静观其变 第十二章 低调待机 第十三章 天降大任 第十四章 惊险登基 第十五章 入宫风波 第十六章 光杆皇后 第十七章 幕后高参 第十八章 随驾征讨 第十九章 血战瀛州 第二十章 治蜀良谋 第二十一章 册府寻龟 第二十二章 石头开花 第二十三章 智决澶渊 第二十四章 功高震主 第二十五章 封禅之谏 第二十六章 后宫无主 第二十七章 送腹怀胎 第二十八章 开花结果 第二十九章 捭阖封后 第三十章 拜相罢相 第三十一章 后剑初亮 第三十二章 虚与委蛇 第三十三章 除奸垂帘 第三十四章 钦定交子 第三十五章 革故鼎新 第三十六章 江山谁姓 第三十七章 衮冕加身 我为什么写刘皇后 精彩页 益州成都。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正月初八,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细细的春雨夹着雪花,似飞非飞,似飘非飘,似落非落。春节刚过,年味儿未尽。街头巷尾时不时响起一两声花炮的爆炸声,人们似乎闻得见那火药燃烧过的余香。男孩子们一闻到这种特别的香味儿就会感到兴奋,他们往往在既爱又怕中对花炮怀着一种神圣的感情。他们特别喜欢那一声声爆炸的巨响,虽然有时他们也要本能地捂着耳朵;他们也喜欢花炮爆炸瞬间迸发而出的烟雾,以及雷电般突闪的光芒。其实,他们自己也许都没意识到,他们真正喜欢的,是这种年味儿,是伴随这种年味儿而来的平时难得的新衣与美食。当然,不管怎样,人们享受着这年味儿,而且在享受中期待着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到来。 就在这个年味儿十足的早晨,成都府华阳县衙附近的栖凤街上,刘姓之家,一个女婴呱呱降生。女婴刚离母体之时,接生婆擦了擦她身上的血迹,在她的屁股上猛拍一掌,孩子“哇”地哭出声来,声音竟异常宏亮,直冲屋顶,传至街巷,回响在清晨的空中。这富有金属质感的哭声,把大家吓了一跳,都说这孩子今后怕是个会唱的材料。 孩子的母亲庞氏,疲惫地靠在床上,看着怀里眉目清秀的女儿,心里升起一丝欣慰。据说庞氏头一年三月的一个晚上,梦见一轮明月入怀,醒来遂有身孕。庞氏对身旁的母亲说,这孩子小名就叫月儿吧。家里人和街坊邻居从此就叫她月儿。 就在同一年的岁末,十二月二日,汴京开封正是隆冬,天上纷纷扬扬地飘着瑞雪。那开封府尹皇弟赵光义府上,欢天喜地,过节一样热闹。因为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弟,喜得了一个出生时带来异象的男孩。据说这孩子降生之时,室内红光照耀,如初升的阳光般灿烂。孩子的左足指上,纹路自然形成一个“天”字。有人说,异象预示这孩子不同寻常,将来一定贵为九五之尊。而且还有更玄乎的,说是孩子的母亲李贤妃梦见太阳降于怀中,便以裙裾捧着,因而有孕。这男孩儿便是后来的宋太宗赵炅的第三个儿子,初时取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983年)15岁封为韩王时改名赵元休;端拱元年(988年)20岁封襄王时改名赵元侃。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就一直叫他赵元侃吧。他出生时已经有两位哥哥:比他大3岁的大哥赵元佐,大两岁的二哥赵元僖。元佐和元侃是一母同胞。 李贤妃虽然为太宗生下了两个皇子,可惜依然命薄。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贤妃便抛下年仅12岁的元佐和9岁的元侃,撒手西去,年仅34岁。 可怜的刘月是个遗腹女,她的父亲刘通在她出世前就因贫病凄然离世。母亲庞氏悲痛不已,几欲不肯独活,但念及腹中胎儿,方才苟且偷生。待女儿降生,庞氏阳气已尽,血崩不止,郎中也束手无策,遂致奄奄一息。临终之前,庞氏对抱着小刘月的母亲说:“女儿不孝,不但不能侍奉你老人家,还要烦累于你,这是刘家唯一的血脉,只有请您善为抚养了。我看这孩子其貌非凡,日后或许会为咱刘、庞两家增些风光呢!娘啊,女儿拜托了!” 庞氏一只手紧紧抓住母亲的一只衣袖,不愿放开,虽然气若游丝,那口气就是咽不下去。她两只眼死死盯住母亲,挣扎着不肯闭上。母亲王氏老太太看着弥留中的女儿,心中如刀绞一般,两颊老泪纵横。她抱着刘月,俯身在庞氏耳边说道:“我的儿呀,你放心,娘一定将月儿养大成人,你就安心走吧!” 听到母亲的承诺,庞氏苍白而美丽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眼睛里顿时有了光彩。她从喉咙里费力地挤出“多谢娘”3个字,便头一歪,慢慢闭上了双眼。母亲王氏痛彻心扉,浑浊的老泪滴在襁褓中月儿粉嫩的脸上,月儿一惊,哇哇地大哭起来。这哭声,充满了惊恐,充满了凄凉,充满了悲伤;这哭声冲出了破旧的茅屋,在春寒的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月儿襁褓中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更为现实的是断绝了口粮。外婆王氏每天抱着小月儿到街坊邻里生了孩子的人家讨奶吃。人家看她可怜,往往在喂饱自己孩子后给她吃几口。月儿这孩子仿佛从小就懂得感恩,她吃了人家的奶,总是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深情地看着恩人,用天真无邪的笑脸给施舍者以回报。因此,四邻的“奶妈”们都乐意多喂她几口。小月儿就这样东家一口奶、西家一口奶,再加上外婆给她喂些米糊糊,竟一天天长大,而且白白胖胖,十分可爱。 而千里之外的赵元侃就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他是衔着银汤匙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宠儿,生下来就有专门的奶妈喂奶,有专人伺候抚养,可谓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元侃从小就长得英俊睿智,姿容特异。他遗传了父亲太宗皇帝的一表人才,继承了母亲李贤妃的德容兼美。元侃似乎素有大志,几岁时同兄弟们玩耍游戏,就好摆战场列阵之势,自称元帅。 元侃的聪颖令太祖非常喜欢,曾把他接到宫中抚养。一天,太祖带元侃去万岁殿,元侃见到御座,竟毫不客气地坐了上去。太祖大奇,摸着他的小脑袋问:“这是皇帝的宝座,坐着舒服么?”元侃答道:“如果天命有归,舒服不舒服都不敢推辞呢!”太祖于是愈奇。 这小元侃还有一个本事,就是记忆超群。他读书 导语 奉友湘著的《蜀女皇后》还原青史真相,再现蜀女真容;充分地、全面地、深刻地、创新地发掘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四川历史名人,对于普及历史知识,传播四川地域文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取材独特,根据史实,以文学笔墨塑造鲜为人知的北宋刘皇后,为《狸猫换太子》里的刘皇后辩污正名。 序言 奉友湘先生,著名的资深媒体人,曾任多家报纸的总 编辑,我们习惯称他为奉大哥。他厚积薄发,这些年不断 给我们惊喜,去年初出版的影视文学作品《交子》,把成 都商人发明世界最早纸币的故事惊艳地呈现给世人,着实 在各种媒体上炫酷了一把,让咱成都人、四川人完全彻底 地骄傲了一回! 就在《交子》还炙手可热之际,奉大哥又将这沉甸甸 的《蜀女皇后》书稿送到我手里。书名瞬间抓住我的眼球 ,我急于想知道,这个“蜀女皇后”到底是何方神圣,有 何神迹?哦,原来是宋真宗刘皇后,铁板钉钉的四川成都 华阳人!那就更必须读了! 其实刘皇后在四川的名气并不大,甚至许多川人都不 知道她是咱资格的四川老乡,成都老乡。因为她14岁时就 远走当时北宋的首都开封,在家乡留下的影响几乎为零。 以至在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的评选中,刘皇后不仅名落孙 山,甚至连提名都没有。可见,她不仅在四川百姓中,而 且在四川社科界的影响都极小。 这让对刘皇后颇有研究的奉大哥很不服气,这样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的圣 贤刘皇后,在家乡竟遭如此“冷遇”,实在太不公平!于 是,他深挖《宋史》,博览群书,深入思考,精析细节, 考证疑误,终于写出这本观点独特,视角新颖,拨乱反正 ,创新颇多的《蜀女皇后》。 一口气读完书稿,我认为,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进一步 认识了、亲近了刘皇后,甚至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刘皇 后的认知。说得再直白一点,简直就是为刘皇后平反昭雪 ,重塑金身!从重要处着眼,我看本书至少有以下几大突 出贡献: 《蜀女皇后》的第一大贡献是树人。本书充分地、全 面地、深刻地,创新地发掘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四川历史名 人。按其对中国历史、对家乡四川的贡献,刘皇后即便放 在第一批四川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 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人中,也毫不逊 色。在本书中华丽亮相的刘皇后,给家乡四川办了三件影 响至今的大事:一是向宋真宗提出治蜀方略建议,包括分 而治之,权力制约;能臣任蜀,便宜行事;与民同利,减 负简税;教化蜀人,鼓励入仕;勤换禁军,防止勾结。宋 真宗采纳了这些建议,为当时川峡四路的长治久安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刘皇后的影响下,宋真宗即位后钦点 的第一位状元便是四川阆中的陈尧咨;而陈尧咨的两位兄 长太宗朝状元陈尧叟、进士陈尧佐相继当上真宗、仁宗朝 宰相,与刘皇后对他们的重用直接有关。二是将川菜文化 传播到中原。北宋时,现代的川、 鲁、粤、闽、苏、浙、 湘、徽八大菜系还没出现,只有南食、北食、川饭三大菜 系。据历史记载,川菜是北宋时传到中原的,当时的京城 开封就有很多“川饭馆”,专卖川菜。但究竟是谁开创了 这个先河呢?没有记载。本书中,第一次将传播川菜文化 的第一人确定为刘皇后。刘皇后当修仪时,由于当时皇后 空缺,奉真宗之命主持后宫事务。她从四川引进川菜御厨 ,首先在宫中掀起“川菜热”,继而影响更多的川峡人到 京城开起川菜馆。川菜,遂从宫中时尚变成民间时尚,并 广为流传。三是宋真宗去世后,刘皇后作为皇太后垂帘听 政。她亲自处理了益州成都的交子风波,并于天圣元年 (1023年)11月,批准成立益州交子务,负责纸币交子发 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纸币发行及管理机构,相当于 后来的“央行”。天圣二年2月20日(1024年4月1日), 益州官方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正是具有远 见卓识的刘太后的一纸敕命,让益州成都,成为世界上第 一座完全使用纸币的城市。而直到公元1661年,瑞典斯德 哥尔摩银行,才发行了欧洲第一张信用纸币。它的出现, 比四川交子晚了600多年。仅凭这一对人类社会,对世界金 融发展的伟大贡献,刘皇后就足以让许多帝王都“稍逊风 骚”了! 《蜀女皇后》的第二大贡献是去污。本书为刘皇后辩 污正名,洗清了她被民间传说蒙上的“歹毒皇后”的尘垢 。令刘皇后蒙冤的渊薮,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 子”的故事。这本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一个虚构 情节。说宋真宗时,刘妃与太监郭槐合谋,以血淋淋的剥 皮狸猫调换李宸妃的新生男婴。真宗误以为李宸妃生下怪 胎,将其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 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受理李妃冤案并为 其平冤昭雪,迎李妃还朝。到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 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一时。后又被 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等剧种,广为传唱。刘 妃心肠歹毒,夺子杀人,陷害后妃,谋当皇后的“反面人 物”形像被坐实。这个刘妃就是后来的刘皇后。 实际上,这简直是千古奇冤。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既 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刘德妃侍女李氏所生。 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刘德 妃成了刘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在12岁时继承了皇位。 遵照真宗遗诏,刘皇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仁宗并不 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噤若寒蝉 。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 其由二品顺容晋升为一品宸妃。李宸妃病故,刘太后又以 皇后之礼给予厚葬。后来仁宗了解这一切后对刘皇后不仅 不怨恨,而且大为感动,尊崇如故。 更加荒诞的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把包拯作为主 角。其实此事与包拯毫不沾边。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 宸妃时,是刘太后去世后的明道二年(1033年)。而此时 包拯还是平头百姓一个。直到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 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而那时,李宸妃与刘皇后都去世 多年了,哪里会有后来寻找并迎回仁宗生母的故事发生呢 ?这简直就是关公战秦琼! 奉大哥在《蜀女皇后》中,以史实为框架,根据自己 的精细分析,独创性地提出了刘皇后侍女李氏“送腹怀胎 ”的观点。据史实,李氏被宋真宗宠幸时,已经23岁,她 还只是时任修仪的刘皇后的侍女。奉大哥认为,如果不是 刘皇后同意,如果不是刘皇后有意安排,深爱刘皇后的宋 真宗是不可能去宠幸一个相当于现代“剩女”年龄的普通 侍女的。是李氏知道宋真宗和刘皇后为皇位后继无人着急 ,觉得自己身体成熟,体质很好,可以生育健康子女,遂 主动向当时的刘修仪提出,愿意为刘修仪生子;条件是, 让刘修仪帮自己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李用和。李氏还发誓 ,终生不与生子相认。这一毛遂自荐,正中真宗和刘修仪 下怀,于是一拍即合。正是有了李氏的“送腹怀胎”,才 有了仁宗的出生,才有了仁宗成为刘皇后的儿子。刘皇后 也践诺帮李氏找到了弟弟李用和,并让真宗为其封官,终 生得享荣华富贵。刘皇后对李氏也宠爱有加,在仁宗出生 后,马上封李氏为县君,后来又不断破格提拔至五品才人 、二品顺容,最后到一品宸妃。我认为,这种“交易说” 应当是较为可信的,为皇权继承,国家政治不拘小节,正 是刘皇后的高明之举。倘若不是李氏心甘情愿,倘若刘皇 后心存歹毒,刘皇后大可在李氏生下仁宗后找个理由将其 轻松地处理。而实事是刘、李二人终生友好相处。 《蜀女皇后》的第三大贡献是正本。本书对澶渊之盟 进行了全新解读。对于澶渊之盟,很多人,甚至很多历史 学家都认为,是大宋朝重文轻武军力太差;宋真宗缺少英 武之气太过软弱,急于求和的结果。就像王钦若攻击寇准 时说的,签的是“城下之盟”,丧权辱国。然而,奉大哥 在书中指出,宋真宗、刘皇后是以算政治、经济、民生大 账来智决战与和,最后认为,和最为有利。这不是示弱, 这是政治上的大智慧。敢于下这样的决心需要天才的胆识 ,甚至冒着遭受后人诟病的风险。这个观点视角新颖,评 价公允,符合史实。实际上,正是澶渊之盟为大宋朝赢得 100余年和平,大宋才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 技、民生的巅峰时期。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 对澶渊之盟给予高度评价。 《蜀女皇后》的第四大贡献是清源。本书揭示了刘皇 后的大局观和爱民意识,描写了她对宋真宗东封泰山,西 祀汾阴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本质的认识和劝谏。虽然她没 能阻止在奸臣怂恿下,由宋真宗亲自导演的那场乌烟瘴气 的造神运动,但毕竟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思想境 界已经远远高于那些火上浇油,以追随真宗造神而谋私利 的奸臣,也远远超过被宋真宗贿赂封口的当朝宰相。在真 宗去世后,刘皇后立即坚决而果断地将天书陪葬,勇敢地 埋葬了这场让大宋国库亏空,让大宋百姓遭难的浩劫,显 示出这位女政治家的过人胆识和魄力。 《蜀女皇后》的第五大贡献是生根。本书深挖了刘皇 后深受宋真宗宠爱和尊重的根本原因。在奉大哥笔下,刘 皇后有三绝:绝色,绝艺,绝才。她是堪与花蕊夫人匹敌 的蜀中绝色美女,五官精致,花容雪肤,身材窈窕,健康 活泼;她有一身令人惊艳的绝技——软功。她可以用自己 柔软的身体,完成各种优美的人体造型,甚至能做当时难 度最大的倒挈面戏:即反身下腰,将头从身后穿过两足之 间,用双手握住足胫,整个身体团成圆球,面向观众并保 持美丽的微笑。这个姿势在现代柔术中也属高难。最重要 的是,刘皇后具有协助宋真宗处理国家大事的绝佳才能。 宋史“章献明肃刘皇后传”中说:“后警悟,晓书史,闻 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奏封,多至中夜 ,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传引故实以对。”可见,刘 皇后一直是宋真宗治国理政的幕后高参!而在真宗朝后期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说明刘皇 后已经在真宗患病之时,代行皇帝之职了。奉大哥在书中 ,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刘皇后的成长过程,展示了刘皇后辅 佐真宗的过人智慧,垂帘听政后驾驭朝臣的高超政治艺术 。揭示了宋真宗对刘皇后终生不改的热爱、依恋和依赖。 本书的写作也颇有特点。奉大哥将这种体裁称之为“ 历史大报告”,也就是描写历史故事的报告文学。在历史 框架内进行文学创作,不戏说,不穿越,填空白,焊断裂 ,我认为这个定位非常准确。它虽然没有小说那种宏大的 构思,多维的叙事,丰富的描写,完美的细节;但它轻灵 的笔调,简洁的结构,基本的真实,深刻的思想依然可圈 可点。它以刘皇后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为主线,渲 染出半个多世纪铁马金戈、文采风流的大宋历史画卷,生 动地还原了一个个震古烁今、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场景, 塑造出一个美丽、可爱、隐忍、负重、智慧、果决的刘皇 后。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刘皇后进行的最真实、最 生动、最深刻、最完美、最细腻的描写,挖掘出了一位埋 藏多年的重大历史人物。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传播四川 地域文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而这种写作上的探索,同 样值得鼓励和赞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静静细读的佳作。更高兴的是, 这部书是由刘皇后的老乡四川人写成的! (本序作者为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 导师) 2018年4月于成都百花潭 内容推荐 《蜀女皇后》是作者奉友湘根据《宋史》中一段关于章献明肃皇后(968年-1033年)的记载创作完成的一部古代历史人物传记。书稿重塑了宋真宗时期刘皇后这个“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真实历史人物,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刘皇后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鲜活生动。令观者感叹蜀女刘娥一生的传奇经历的同时,也佩服她坚韧勤奋的品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本书稿可读性强,也有利于普及历史知识,传播四川地域文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