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法)阿敏·马卢夫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十字军东征,是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的主场地是西亚,关连欧洲、北非乃至波斯、中亚,相关的宗教涵盖西欧基督教、伊斯兰教、东方基督教等,相关的民族则有欧洲法兰克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犹太人及蒙古人等。它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直到今天还不曾歇止。
阿敏·马卢夫根据阿拉伯的通史、地方编年史及西方的史料,写出这部《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行文流畅、意趣横生,颇能唤起读者共鸣。
作为一个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书中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历史视角,本书用法语出版后即在欧洲引起轰动,称为作者的成名作不为过。
作者简介
阿敏·马卢夫 (Amin Maalouf),
黎巴嫩裔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49年2月25日生于黎巴嫩贝鲁特,1976年移居法国。他曾周游世界六十余国,亲历了越南战争、伊朗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被公认为阿拉伯及中东世界专家。
这样一位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他本人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少年时代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会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亲眼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之后,为了摆脱政治动乱与同胞相残的苦痛,他选择移居法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阿敏·马卢夫对阿拉伯人深怀手足之情,对基督教又没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他的书多年来无论是在穆斯林世界,还是在西方读者群中,都经久不衰,新版本不断出现,并且被翻译成二十七种语言。他被誉为国际文坛中代表阿拉伯文化的主流声音。
1983年出版论文集《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其小说代表作包括《非洲人莱昂》、《撒马尔罕》、《光明花园》、《贝阿特莉斯之后的世纪》、《东方诸港》、《迷失的人》等。1993年,马卢夫凭借《塔尼奥斯的岩石》荣获法国高级别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马卢夫被授予著名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目录
译序
卷首语
序幕
Ⅰ 侵略(1096-1100)
法兰克人来了
一个该死的兵匠
玛拉的食人族
Ⅱ 占领(1100-1128)
特里波利的两千日
穆斯林的反抗
Ⅲ 反击(1128-1146)
大马士革的密谋
蛮族中的一个头人
Ⅳ 胜利(1146-1187)
圣王努哈丁
奔向尼罗河
萨拉丁的眼泪
Ⅴ 解放(1187-1244)
不可能的相见
Ⅵ 驱逐(1244-1291)
完美者和正直者
蒙古的鞭笞
真主保佑,愿他们永不再涉足斯土
结语
注释和参考文献
本书年表
名词释义
序言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要接收无数来自
各类媒体的新闻,这还不包括口耳相传的消息,但到底什
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
的,如何分辨,这实在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举个例子来
说,中东的问题长期是世界的焦点,中东的宗教问题、民
族之间的恩怨冲突,在国际新闻中绝不少见,但多偏重于
对结果的报导,而少有对冲突原因的追问,且一般人也懒
得去寻根问源,宁可多关注些现实生活的消息。除此以外
,再加上强势的西方媒体的影响,可以说国人对于中东问
题的认识,是非常片面和浅薄的。
原籍黎巴嫩的法国作家阿敏·马卢夫,根据阿拉伯的
通史、地方编年史及西方的史料,写出的这部《阿拉伯人
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行文流畅、意趣横生,颇能唤起读
者共鸣。尤其难得的是,读者可以藉此了解阿拉伯人是怎
么看待十字军东征这一段历史的。我们都知道,阿拉伯文
明曾经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灿烂的文明展现于从
中亚、西亚到北非、南欧、西班牙,这一片广袤的大地上
,科学、宗教、艺术种种领域,都有其独特而优美的一面
,人类直到今天仍受益匪浅。伊斯兰文明的贡献还不仅于
此,经由伊斯兰世界保存、翻译的大量希腊罗马的经典及
文化遗产,日后又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基石。
如同其他学问一样,在历史和地理方面,多少阿拉伯
先贤们留下有关地中海、北非、西亚、中亚乃至东方中国
的通史、编年史、游记、地理志,这些在今天都成为研究
和了解人类文明活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因此,对于十字
东征军这一段历史的记载,理当受到世人同样的重视。
十字军东征是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主场地是西亚,
关连欧洲、北非乃至波斯、中亚,相关的宗教有西欧基督
教、伊斯兰教、东方基督教等,相关的民族则有欧洲法兰
克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犹太人及蒙古人等。
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直到今
天还不曾休止。要了解中东问题的根源,东西方世界文明
的消长,十字军东征这一段历史是很值得深究的。而本书
则为读者提供了“另一扇窗”,看看当时阿拉伯世界的情
形及阿拉伯人的感受,这往往是西方世界的读者,乃至其
他地区的读者所忽略的。
当然,本书是对卷帙浩繁的阿拉伯史籍作的一个初步
的专题整理,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为
此,译者保存原书的批注、参考数据源;一些伊斯兰教的
名词、典故,则特别加以批注,并在书后附上“名词释义
”稍加解释,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全书的了解。
有关名词翻译方面,要稍微说明一下,原书是法文版
,有许多名词如果照法文译出,在今天来说,可能不适用
,譬如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如照法文译出是大马士或大马
色,这是20世纪20或30年代中国早期的旧译名。同样的例
子还有很多,因此,书中有些中文译名,虽然附上法文原
名却不得不采取通用英译发音。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承蒙多位好友提供宝贵意见,尤
其是张凯娜、黄思恩两位小姐及张廷先生于溽暑中帮忙校
正初稿,在此致上万分敬意。译者知识有限,书中谬误之
处,尚祈贤达不吝斧正。
导语
在西欧,十字军的东征掀起了经济和文化上的革新;但在东方,战争却导致数世纪的衰败和文化上的封闭。穆斯林世界开始闭关自守,变得过度敏感、处处防人、容忍度差及格调降低。伊朗、土耳其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纵使到了今天,依然摇摆在极端传统派和西化派之间。
阿敏·马卢夫这部《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行文流畅、意趣横生,让读者看看当时阿拉伯世界的情形及阿拉伯人的感受。
精彩页
这些臣民所认可的君主,实际上是一位叫阿雷克斯·库姆尼纳斯,又称“罗马人”的皇帝,不过这种认可他们只敢在私下悄悄地说,或在祈祷词中喃喃提到罢了。阿雷克斯事实上是希腊人的皇帝,但他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阿拉伯人在11、12世纪时叫希腊人“罗姆”或是“罗马人”,阿斯兰的父亲甚至把从希腊王国征服来的土地叫做“罗姆苏丹王国”。
阿雷克斯是那时东方最富盛名的君主之一,也是阿斯兰所仰慕之人。他五十来岁,矮个子,老是戴着金饰,穿着蓝袍,胡子整理得很好,双目炯炯有神,一副高雅的神态。阿雷克斯的王城君士坦丁堡距尼西亚不过三天的行程,这么近的距离使阿斯兰这个青年君主内心很矛盾,一方面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领袖,他梦想征服和劫掠,传说中那么富有的拜占庭离得那么近,那征服的欲望就愈发诱惑人心痒痒的。另一方面他又饱受威胁,他知道阿雷克斯从来没有放弃夺回尼西亚,尼西亚过去是希腊管辖,现在却被突厥人占着,隔着这么近的距离,对拜占庭的威胁构成挥之不去的梦魇。
经过多年的内战,拜占庭的军力已经减弱,无法再进行一次收复失土的征战,但倘若阿雷克斯真要这么做,他还是可以寻求西方世界的支持,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拜占庭会毫不迟疑地去找那些西方武士来助阵,从全身铁甲的武士到朝圣者,都曾造访过东方,在公元1096年时,穆斯林信徒对这样的景象并不陌生。
二十年前,那时阿斯兰还没出生,有个金发的冒险家,名叫拜耶尔的鲁索,曾经成功地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自治王国,甚至一路杀向君士坦丁堡。当时拜占庭人吓坏了,情急之下向阿斯兰的父亲求救,老国王听说拜占庭人向自己求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突厥铁骑随即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准备与鲁索作战。后来苏莱曼为此次的救援得到大批金子、马匹和土地作为回报。
拜占庭从此对法兰克人失去信任,但由于帝国的军队招募不到有经验的战士,不得已之下,只好求助于外来佣兵,不仅有法兰克佣兵,甚至还有很多突厥武士也都投效到基督教帝国的战斗旗帜下。正是经由这些拜占庭帝国的突厥武士通风报信,阿斯兰在1096年7月才知道法兰克人已经迫近君士坦丁堡。传来的消息令他感到困惑,这些新来的西方人和突厥人过去熟悉的外国佣兵不一样,虽然也有一支数百个的武士及为数不少的步兵队伍,但后面还跟着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妇孺和老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好像逃难一样。据说,这些人的衣服背后都缝着十字架形的布条。
年轻的阿斯兰苏丹实在搞不懂这些人的真正目的,只好叫探子密切监视,随时回报最新情况。他命令首都的要塞防守提高警觉。尼西亚城墙超过六千米长,筑有两百四十个碉堡,城的西南是平静的阿斯卡尼亚湖,为尼西亚提供了绝好的天然屏障。
到了八月初,危机愈发明显,在拜占庭船队的护航下,法兰克人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顶着炽热的太阳顺着海岸前进。他们一路宣称要杀光穆斯林,甚至许多希腊教堂也遭到洗劫。他们的首领叫皮耳B,据说是一个隐士。法兰克人的总数有好几万,没人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哪里。阿雷克斯似乎决定要把他们安置在西维托特,这个营地以前是佣兵所建,距离尼西亚不到一天的行程。
苏丹的王宫内正激烈地讨论着如何应付来犯的敌人。探子和侦察兵接踵而至,回报法兰克人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战士们已经厉兵秣马,只等一声号令。据报,敌人每天早上成群结队地四处劫掠农庄,临走前再一把火把农庄烧个干净,回到老巢西维托特后,他们争吵着如何瓜分战利品。对于苏丹的士兵来说,法兰克人的一切举动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就这样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月。
九月中旬的一天,法兰克人终于开始了行动。也许是他们营地附近的村庄都被洗劫干净了,他们开始冲着尼西亚来了。一路上经过的村庄都是基督徒村落,法兰克人令他们交出庄稼,凡是抗拒的农民一律格杀,据说连小孩子都被活活烧死。
阿斯兰国王终于察觉到自己的麻痹轻敌了,不过就在他知道坏消息时,敌人已经兵临城下。黄昏前,城里的居民已经可见敌营的炊烟。苏丹马上派遣一支骑兵前去迎敌,不幸众寡悬殊,突厥骑兵几乎全数惨死刀下,剩下几个浑身是血、一拐一瘸地逃回尼西亚。这下子阿斯兰大感耻辱,想要立刻再决胜负,但因夜幕低垂,法兰克人已经收兵回营,众将领们劝苏丹暂不出兵,从长计议。 两个星期后,法兰克人食髓知味,再次前来。这次苏莱曼的儿子可是加倍小心,紧盯法兰克人的行动。法兰克人这次来,除武士外,大部分是劫掠者,他们一股脑地朝尼西亚而来,先是绕着围城,然后朝东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艾克斯哥登要塞。
这次年轻的苏丹决定反击。他一马当先奇袭法兰克人周边的一个小据点,法兰克人正因庆祝胜利喝个烂醉,浑然不知噩运临头。原来,阿斯兰让出艾克斯哥登要塞只是个陷阱,阿斯兰的士兵都知道,这个要塞的水源在城外,而且源头相当远,切断水源后,可以静待要塞内的法兰克人渴死或投降。
果然,法兰克人受不了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