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滩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找寻那些看上去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凌继尧通过《艺术设计概论》把它们部分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同时涉及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定义与特点、过去与未来、流派与体系、思维与方法、经营与管理、欣赏与批评,希望读者透过它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 作者简介 凌继尧,1945年6月生,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本科(1962-1968)和研究生(1978-1981)毕业。1981-1994年在南京大学工作,1992年2月任教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全国艺术学学会会长,艺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该学科在2013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与北京大学并列)。 1986-1987年为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1998-1999年为莫斯科师范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4年为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访问过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芬兰、奥地利等二十多个国家。 代表作为《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重印;学林出版社2013年版)。印刷次数最多的著作为《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13年第16次印刷,2014年第2版,繁体字本于2007年由台湾五南出版社出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艺术设计概论》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年来连续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审美化现状及对策研究”(06AZX005)和“企业的美学管理”(10AZX006),前一项的最终成果((经济审美化研究》(与张晓刚合著,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于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引言 走向中国设计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 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二 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 三 艺术设计和自主创新 第二章 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 一 艺术设计的先驱者 二 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三 英法早期的艺术设计 第三章 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 基于机器文化的现代派艺术 二 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第四章 包豪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 一 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宣言 二 包豪斯预科 三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五章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两大体系 一 功能主义 二 式样主义 第六章 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崛起 一 后现代的场景描绘 二 后现代艺术对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三 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发展 第七章 波普设计和孟菲斯 一 从大众文化到波普设计 二 孟菲斯和意大利艺术设计 第八章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 一 从物质社会到非物质社会 二 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三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教育 第九章 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 一 人类呼唤绿色设计 二 设计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 三 北欧设计--绿色的人性化设计 第十章 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 一 艺术设计的思维 二 艺术设计的方法 第十一章 艺术设计的心理学研究 一 科学心理学 二 影响消费的一般心理活动 三 消费者个性认知心理活动 第十二章 艺术设计管理 一 设计管理概述 二 设计战略管理 三 设计事务管理 四 设计项目管理 第十三章 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 一 艺术设计欣赏 二 艺术设计批评 第十四章 艺术设计与我国的经济转型 一 价值链微笑曲线 二 企业艺术创意的可能性 三 体验经济和消费社会 第十五章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 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简述 二 中国艺术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 三 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