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滔滔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傅禄永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是中国大陆第一代留学生,后又长期从事外贸工作,并历任外资和中资企业高管,对亚洲地区的文化和社会有深度的了解。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写下了数十篇随笔,有对各地的印象掠影,有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探讨,有对温暖人性的感怀,也有商务场上的机锋。傅禄永先生的文笔简洁易读,不时带有幽默。在傅禄永著的《滔滔集》中,一位热情工作、热情社会、热衷分享的成功人士的风貌跃然纸上。读者既能学到有趣的知识,又能得到情感的共鸣。 目录 Part1 日本,一个令我纠结的国度 京都:我见到了两位日本栋梁 一个旅游品牌的创建案例 上海礼品展上的日本人 中国球迷威震东京 从AKB48说起 日本的80后小倒爷 给日本人演讲 世博三百天和一位日本老人 百货公司在厕所中新生 这本书,讲得有点过 配眼镜的时候被普法了 为什么要去北海道 听日本人讲高铁的故事 一个令我纠结的国度 上海画廊的日本老板 中国留日学生的研究课题 日本为北京奥运折服 日本航空真的要消失了吗 北京治堵学不了东京 关于老师 和日本记者谈救灾 盆栽和庭栽 问屋街活性化 震后两个月的新闻联播 兰心来了日籍梅兰芳 一个坚持承诺二十年的日本人 为什么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日本礼品展是怎么来上海的 日本经济在复苏 她的日本员工和中国员工 你知道立邦漆吗 拉面文化 给中国人打工的日本员工 盒饭,想得如此远大 震后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 Part2 头等舱 一边是急茬,一边是细活 三鹿不能倒 不打不相识的缘分 4月1日流水账 台湾地区的公关美女 向80后学习 你会选择怎么做 我们的访日团 没有安全谈何理解 和韩国人打交道 明天难以看到日全食 读《圈子圈套》 棉花,做得如此精致 摩天大楼 人不同,谈法也不同 今日满月 日本食品和农安会 汉江边与韩国美女的对话 在上海惨败的日本老人 我又重操旧业 我和进口食品 男干部将消失 垃圾时间和垃圾内容 为领导视察打前站 第一线需要的是责任 销售还是要跑客户 头等舱 又一位飞机上邂逅的女子 飞机金卡的特殊待遇 从事旅游业 以饭会友 亚洲对色彩的不同追求 年度考评有感 我们村里的犹太人 我和韩国的情缘 足底按摩与礼品展 房价就是这样被抬起来的 请客被拒绝了 银座的中国女人 韩国人的细节 礼品展上的小人物 Part3 怎么才算在上海有根 一位在英国的老红卫兵 女儿的北京赶考 今天是高考日 北京人,活得舒坦 本命年 回家过端午 我看国考 初五去埋单 花乐 孩子为什么如此张扬 北海道奇遇 奢侈品 陪女儿参加英国大学面试 瞧这一家子 上海官员书展看什么 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上 北京大风又让我遇上了 对父亲的怀念 买高铁票的小脑筋 庄则栋 和女儿谈外语 给白领们留点吧 敦煌的上海女子 千里风雪归途中 北京的哥和英国首相 对阿爷的回忆 动车上,咖啡管够 有一种职称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我的第一个圣诞节 男人的社会责任 春运要学会交涉 香港人的办事风格 高考不应是举国体制 推荐一本书 车冻坏了 我把姓给弄丢了 怎么才算,在上海有根? 序言 滔滔老傅 我认为用“滔滔”形容我的父亲是再准确不过的两个 字了。 不止于他口才上的滔滔不竭,更在他滔滔的生命力, 犹如江海汹汹,夏木莽莽,不屑有一刻歇憩,一刻低迷。 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的父亲,是我平生所见的最大无 畏、进取、达观、果决的一个人。在很多事情的态度上, 他甚比我年轻得多。譬如文集中提到的AKB48,在我还一知 半解、徘徊在次元壁之外的时候,他已经与台下应援的迷 弟们打成一片,研究起粉丝经济了。他身上饱有赤子的力 量,对这个世界他永远不害怕,而对其中的一些人事他也 永远没想通,他的眼睛总是毛茸茸又热乎乎,会淌泪,也 会好奇,这决不是现在中年人之间流行的“拒绝油腻”的 空口号——尤使人觉得恶寒与悲哀,他的赤子心是不计较 也不声张的,陶陶然的,醉翁似的笃行,谁若发现了他的 快乐,便邀他一起把酒言欢,若不理解,那他也只会遗憾 地点点头,请君自便,决不多说一句话。他的同龄人、旧 知交,大多已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而他却一直为了自己 的理想奔波在路上,不知辛苦为何物,整日都蓬勃,一切 乐呵呵。他当过研究员、同声传译、公司总裁,做过消防 、展览、邮轮与电商,他从不为时间的匆匆而焦虑,对待 新时代新事物,他一概汲取,一味学习,一心进步,仿佛 什么都无边限,什么都无终点,无时无刻不在冲刺——这 是他永葆少年气的秘密,与生俱来的天赋,及我爱他的原 因。 记得老傅写这些文字多在周末,一家人吃完午饭,他 总会举手对母亲打报告,玩笑地说:“我要上楼写博客了 ,还望领导批准。”颇带一种轻妙的、很罗曼蒂克的仪式 感,越长大越明白,无论是经营感情还是家庭,都需要这 种恰到好处的仪式,父亲便深谙此道,母亲自然欣欣同意 ,目送他去做赏心乐事,任门一关,谁也不打扰。 而今回头看,在这些或随笔或批评或漫谈里,经常会 闪过年少的我的影子。在他的笔头下不自觉地记录着一个 逐渐成长的女孩。你会看到一个不太东方父亲的他,与一 个不太叛逆的非典型少女的我,我们把当好朋友作为父女 关系的第一要务,他把父亲的冷面、威严、不容置疑彻底 抛弃,我也把为人女的优越、反叛、不服管扔得远远的, 我们的对视,一直平等;我们的对话,向来直言。触发父 女二人最鲜为人知一面的开关,我们珍重地交付到彼此的 手里。 很小的时候,他就常带我去咖啡厅,面朝街边看行人 ,我们窃窃讲着这一位与那一位背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这 也成为了我people watching的启蒙。老傅很会观察人, 抓取细节,以小见大,是以这本集子里出现的或人名或外 号,都是活生生、暖融融的,我也不过是组成他风火人间 的其中一笔,更有日本老裁缝、英国红卫兵,个个倒比写 我还要有趣些!唯有敬爱生活的人才有这一双可见浮生百态 的眼睛,决不只低头拘泥于脚下一隅,他路过的每一处都 是风景,邂逅的每一面都是人物。他的真心与多情在替他 写作。 老傅很爱体面,就像再热的天气出去开会,他也要穿 长袖衬衫以显正式一样,这本书里的文字也是体面而穿着 长袖的,或许你将在转折处看到几笔揶揄、三两调笑,那 是他潜心埋伏的礼物,等待被有心的读者发现。由于处女 座的关系,他极擅长统计,生活也因为他的这些小统计变 得有意思起来,比如书中他讲道自己曾记录过1999年、 2003年、2006年每周结交新朋友的人数,并一本正经地为 之分析数据、梳理总结,瞧吧,再没有比他还要有趣可爱 的人了。现在这个有趣可爱的朋友、歆慕的前辈、我的能 量补给站、最好的父亲要出书了,希望他的文字能为更多 人带来力量。 能做他的女儿,实在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一件事。 相信看完这本书后,你会再一次想起我说的这句话。 导语 傅禄永著的《滔滔集》共三部分,内容包括:京都:我见到了两位日本栋梁、一个旅游品牌的创建案例、上海礼品展上的日本人、中国球迷威震东京、从AKB48说起、日本的80后小倒爷、给日本人演讲、世博三百天和一位日本老人、百货公司在厕所中新生、这本书,讲得有点过、配眼镜的时候被普法了、为什么要去北海道、听日本人讲高铁的故事、一个令我纠结的国度、上海画廊的日本老板、中国留日学生的研究课题、日本为北京奥运折服、日本航空真的要消失了吗、北京治堵学不了东京、关于老师、和日本记者谈救灾等。 精彩页 京都:我见到了两 位日本栋梁 一大早,接待方就用大巴,把我们从大阪送到了古都京都。 这次去京都,不是去看古迹,也不是像许多中国人那样,去看周恩来的石碑,而是去见两位据说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栋梁”。客居日本多年,而且还自认为精通日本问题,但是我今天却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日本单词,栋梁,这个栋梁,居然还是一种职务,还是一种很有社会地位的职务。 一位名叫木下孝一,77岁,头衔是“数据屋研究所心传庵栋梁”,据说他最了不起的杰作,是位于京都的、最有名的古建筑金阁寺。他自成体系,据他本人说,他的修行之源是来自于中国的孔孟,他的建筑理论是依靠木、土、竹三大元素。他认为西方是水泥文化,而东方,是以上述三种元素来进行建筑的。 另一位名叫安井清,出生于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建筑世家,他是第十四代弟子,他的头衔很多,日本传统建筑保存家、一级建筑师、京都传统建筑技术协会名誉会员等等,现正在为岚山的宝严寺申请国家保护。他对我说,一个建筑家,最重要,是对材料的认知。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第一是材料的认知,第二是设计的思想,第三是执行。 他们两位,都说到一个话题,当年中国鉴真和尚来日本时,带了六位中国的建筑师,他们将中国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带到了日本,这就是日本建筑的起源。他们两人都表示了对中国建筑的崇拜。我听了当然是很高兴的。现在的关键是,我急于搞清楚这个“栋梁”是个什么职务?社会地位究竟有多高? 所谓栋梁,是日本在古建筑界中的一个专门称谓,是这一行的最高专家,也是一支团队中的领导,他们一般精通所有材料,懂得设计,而且还会自己施工,在日本这个行业中,他们非常注重“材料、设计、施工”这三项技能。他们说,这种行业传统,都是早年鉴真和尚带到日本的,他们现在是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听来实在让人感动。 目前这些栋梁们,主要的工作是接受日本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宗教团体的委托,参与修缮日本的古建筑,但是由于日本长年坚持古建筑的保护,这类工作,目前需求量并不大。其次,是去发现一些民间的古建筑,并且帮助主人维护祖上传下来的家业,甚至帮助去申请国家保护基金。另外,还有些运气比较好的,可以接受一些有钱人出资,帮助他们建造完全仿古的、不用钢筋水泥的自家别墅,在日本,这种房子的造价很高,不含地皮,每平米造价大约是30万人民币,全部使用整块石板、木头(基本是桐木)、竹子,以及泥土来完成。 这些栋梁们造的房子,有一个基本特点,不用一个钉子,不用一点水泥,而且不打桩,不将房子与地基固定。基本造法就是将木头制成的房子放在整块石板上,并不加以固定,这样对于日本这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这种房子异常坚固,不随地基上下左右摇晃而变形。同时由于大量使用桐木,一旦发生火灾,底下的火要将桐木天花板烧着,最起码要两个小时,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浓烟,造成人员的窒息。据栋梁们说,他们造的房子,平均寿命在三百年到五百年。果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许多如雷贯耳的日本大企业的老板们,在委托他们造自己的别墅。看来还是有市场的,人有了钱,还是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用山下栋梁的话来讲,办公大楼,三十至五十年就要翻新,所以,用西方的建筑技术就可以了。但是造个家,那是要子子孙孙传下去的,所以一定要精心打造,要让子孙将来能够自豪地对朋友说,这是我爷爷造的房子。那该是多大的成就感啊。 说白了,所谓栋梁,就是工匠的头。他们都自称是鉴真的弟子,恐怕在中国已经没有这种神圣感了。 或许我们拥有太多,不会把专心经营古建筑的人,称为栋梁。 或许我们机会太多,没有人会关心房产、股票之外的其他信息。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