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米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精)
分类
作者 梅兴国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梅兴国,湖北成宁人,医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文职一级)。湖北科技学院特聘教授。1973~1977年,曾在军队医训队学习,后在成宁县浮山卫生院从事医疗和中草药制剂工作;1982年1月获上海医科大学学士学位(77级),后分别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工作3年。先后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六所制剂室主任。曾兼任中国创新制剂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学杂志》《军事医学》《国际药学研究》《解放军药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湖北省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教育部及全军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扬子江创新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北京医药集团创新制剂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振东药物研究院院长、湖北真奥医药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在新型给药系统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纳米脂质体、靶向长循环脂质体、长效缓释微球、口服缓释制剂、渗透泵控释制剂、自动注射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和经皮给药系统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靶向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口服缓控释制剂、自助给药、粘膜及经皮给药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药物递送新技术、新剂型的研发平台。
致力于新药研发合作与产品转化,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项创新制剂技术实现应用转化,其中3种热敏靶向脂质体技术转让给美国Celsion公司,实现了创新制剂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化终端的无缝对接,形成创新制剂成果应用高效“转化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①创新制剂研究,包括微粒载体递送系统(微球、微囊、纳米粒、脂质体、微乳及靶向递送载体);口服定时、定位、控释制剂;干粉吸入(DPI)制剂。②分子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研究。
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00余篇,申报专利60余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项目多项。指导博士后、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50余名。
目录
第1章 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的困境、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1节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第2节 纳米的“前生今世”——纳米技术的发展
第3节 生物医药领域的纳米技术
第4节 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纳米材料
第5节 纳米技术应用仍有巨大上升空间
第6节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工艺特性
第7节 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的问题
第8节 纳米技术转化医学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第9节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
第10节 纳米材料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检测和毒理学研究方法亟待建立
第11节 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困境
第12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子演绎铸就生命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承载生命功能
第1节 生命系统:分子的建筑
第2节 生物系统的运转: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3节 自净系统与体系维稳
参考文献
第3章 分子与纳米颗粒
第1节 分子和纳米颗粒(物理学角度)
第2节 分子和纳米颗粒在溶剂中的运动规律
第3节 分子和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特点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毒性与物理损伤
第1节 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2节 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
第3节 非生物降解性纳米材料的体内宿命
第4节 纳米毒性源于物理损伤
参考文献
第5章 尿酸盐纳晶引起的物理损伤
第1节 MSu纳晶的制备与表征
第2节 细胞水平Msu纳晶的毒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医药纳米材料安全分类系统I
第1节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分类系统
第2节 生物相容性
第3节 生物可降解性
第4节 生物医药领域常用纳米载体材料的分类
第5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医药纳米载体安全性设计与应用
第1节 生物医药纳米载体安全性设计基本原则
第2节 生物医药纳米载体安全性设计思路
第3节 生物医药纳米载体的安全性设计
第4节 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的提升
第5节 生物医药纳米载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物医药纳米材料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基础
第1节 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2节 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的安全评价
第3节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
第4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梅兴国著的《纳米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精)》基于生物学、化学与物理学原理及大量实验研究数据资料,对纳米毒性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从新的视角审视了纳米毒性产生的机制,揭示了当前纳米毒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惑与误区;同时就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纳米粒在体内基于物理粒子特征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导致的物理损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提出“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是源于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导致的物理损伤”新理论,并就安全纳米载体的设计与安全性评估提出了方法和指导性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技术转化医学研究开发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7: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