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沈先生是一个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
不老的抒情诗人,一个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
的工艺大师。这真是一个少见的热爱家乡、热爱土
地的人。
——汪曾祺
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内心深处里却
是一个孤独者。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
唱出了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这就是他的深刻处
。
——朱光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执拗的拓荒者(回忆沈从文)/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季羡林//巴金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我觉得沈先生是一个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 不老的抒情诗人,一个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 的工艺大师。这真是一个少见的热爱家乡、热爱土 地的人。 ——汪曾祺 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内心深处里却 是一个孤独者。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 唱出了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这就是他的深刻处 。 ——朱光潜 目录 第一辑 故旧之思:不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怀念从文 巴金 忆沈从文 梁实秋 滇云浦雨话从文 施蛰存 一个有特殊风格的人 季羡林 回忆老友沈从文 蹇先艾 文章事业足千秋 林龙 忆沈从文先生 张学琦 遥远的记忆 陈禄华 和沈从文一次难忘的会晤 朱国华 沈从文先生给我的信 张香还 拗莲作寸丝难绝 龙海清 病中的沈从文先生 彭荆风 这不是最后的告别 凌宇 斯人独风流 周绍易 沈从文老师与文物研究 王大观 忆沈从文李维善 忆沈从文从事研究工作 王亚蓉 我所认识的沈从文 吴素乐 中国人知道沈从文吗? 胡戟 心中繁星无物能消磨 徐城北 平和,或者不安分李 辉 湘西,你不要哀恸 萧离 他静静地走了 向成国 一个令人信赖的朋友 田涛 迟写的纪念 熊澧南 您是一颗永恒的星 韩棕树 不借秋风声自远 田志祥 严于律己,谦诚待人 廉浩 我为沈老送乡曲 向农 情寄青山绿水间 钟亚萍 第二辑 桃李情浓:不长于讲课,善于谈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汪曾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40年代末的沈从文 袁可嘉 执拗的拓荒者 刘北汜 师恩没齿寸心知 吴小如 回忆联大时期的沈从文先生 严超 怀念沈从文老师 易梦虹 忆沈从文先生 王彦铭 沈从文和他的老师田名瑜 田光孚 张文炳 第三辑 眷属缅怀:天真得像个孩子 怀念沈二哥 张寰和 沈二哥在美国东部的琐琐 张充和 半个字的电报 张允和 初识沈从文 傅汉思 我眼中的舅父 田纪伦 附录 沈从文生平简表 糜华菱 精彩页 二 100多天过去了。我一直在想从文的事情。 我和从文见面在1923年。那时我住在环龙路我舅父家中。南京《创作月刊》的主编汪曼铎来上海组稿,一天中午请我在一家俄国西菜社吃中饭,除了我还有一位客人,就是从青岛来的沈从文。我去法国之前读过他的小说,1928年下半年在巴黎,我几次听见胡愈之称赞他的文章,他已经发表了不少的作品。我平日讲话不多,又不善于应酬。这次我们见面谈了些什么,我现在毫无印象,只记得谈得很融洽。他住在西藏路上的一品香旅社,我同他去那里坐了一会儿,他身边有一部短篇小说集的手稿,想找个出版的地方,也需要用它换点稿费。我陪他去闸北新中国书局,见到了我认识的那位出版家,稿子卖出去了,书局马上付了稿费。小说过四五个月印了出来,就是那本《虎雏》。他当天晚上去南京,我同他在书局门口分手时,他要我到青岛去玩,说是可以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我本来要去北平,就推迟了行期,9月初先去青岛,只是在动身前写封短信通知他。我在他那里过得很愉快,我随便,他也随便,好像我们有几十年的交往一样。他的妹妹在山东大学念书,有时也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他对妹妹很友爱、很体贴,我早就听说,他是自学出身,因此很想在妹妹的教育上多下功夫,希望她熟悉他自己想知道却并不很了解的一些知识和事情。 在青岛他把他那间屋子让给我,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他有空就来找我,我们有话就交谈,无话便沉默。他比我讲得多些,他听说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便告诉我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字:“请等五分钟。”他就是这样开始教课的。他还告诉我在这之前,他每个月要卖一部稿子养家,徐志摩常常给他帮忙。后来,他写多了,卖稿有困难,徐志摩便介绍他到大学教书,起初到上海中国公学,以后才到青岛大学。当时青大的校长是小说《玉君》的作者杨振声,后来他到北平工作,还是和从文在一起。 在青岛我住了一个星期。离开的时候,他知道我要去北平,就给我写了两个人的地址,他说到北平可以去看这两个朋友,不用介绍只提他的名字,他们就会接待我。 在北平我认识的人不多,我也去看望了从文介绍的两个人,一位姓程,一位姓夏;一位在城里工作,业余搞点翻译;一位在燕京大学教书。一年后我再到北平,还去燕大夏云的宿舍里住了十几天,写完了中篇小说《电》。我只说是从文介绍,他们待我十分亲切。我们谈文学,谈得更多的是从文的事情,他们对他非常关心。以后我接触到更多的从文的朋友,我注意到他们对他都有一种深的感情。 在青岛我就知道他在恋爱。第二年我去南方旅行,回到上海,得到从文和张兆和在北平结婚的消息,我发去贺电,祝他们“幸福无量”。从文来信要我到他的新家做客。在上海我没有事情,决定到北方去看看。我先去天津南开大学,同我哥哥李尧林一起生活了几天,便搭车去北平。 我坐人力车去府右街达子营,门牌号数记不起来了,总之,顺利地到了沈家。我只提了一个藤包,里面一件西装上衣、两三本书和一些小东西。从文带笑地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就把我接进客厅。又介绍我认识他的新婚夫人,他的妹妹也在这里。 客厅连接一间屋子,房内有一张书桌和一张床,显然是主人的书房。他把我安顿在这里。 院子小,客厅小,书房也小,然而非常安静,我住得很舒适。正房只有小小的三间,中间那问又是饭厅,我每天去三次就餐,同桌还有别的客人,都让我坐上位,因此感到一点拘束。但是除了这个,我在这里完全自由活动,写文章看书,没有干扰,除非来了客人。 我初来时从文的客人不算少,一部分是教授、学者,另一部分是作家和学生。他不在大学教书了。杨振声到北平主持一个编教科书的机构,从文就在这机构里工作,每天照常上下班,我只知道朱自清同他在一起。这个时期,他还为天津《大公报》编辑《文艺副刊》,为了写稿和副刊的一些事情,经常有人来同他商谈。这些已经够他忙了,可是他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记丁玲》。 根据我当时的印象,不少人焦急地等待看每一周的《国闻周报》。这连载是受到欢迎、得到重视的。一方面人们敬爱丁玲,另一方面从文的文章有独特的风格,作者用真挚的感情讲出读者心里的话。丁玲几个月前被捕,我从上海动身时《良友文学丛书》的编者赵家璧委托我向从文组稿,他愿意出高价得到这部“好书”,希望我帮忙,不让别人把稿子拿走。我办到了,可是出版界的形势越来越恶化,赵家璧拿到全稿,已无法编入丛书排印,过一两年,他花几百元买一位图书审查委员的书稿,算是行贿,《记丁玲》才有机会作为《良友文学丛书》见到天日。可是删削太多,尤其是后半部那么多的××!以后也没有能重版,更谈不上恢复原貌了。 55年过去了,从文在达子营写连载的事,我还 导语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长河》《边城》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在文学史和文物研究界均占有重要地位。 他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他曾于诺贝尔文学奖插肩而过。他就是沈从文,一个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写作者和思想者。 季羡林、巴金等著的《执拗的拓荒者(回忆沈从文)/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内容涉及其求学、授业、家庭生活等诸多逸闻趣事。 内容推荐 《执拗的拓荒者(回忆沈从文)/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收录了季羡林、巴金、汪曾祺、梁实秋、施蛰存等人的35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内容丰富,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了沈从文从一个“乡下人”到文坛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