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聂云台居士(1880-1953),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山人,是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于1942、1943年间为劝诫世道人心,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 聂云台虽生于官宦世家,却秉遵外祖父曾国藩“宁可讨饭也不为官”遗训,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把位极人臣的先人所遗传的智慧智能运用于经商上,于商海中沉浮砺练,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他所经营的机械制造、电力、商业、金融等一系列企业,均因取得成就而名声大噪。他创办的上海大华纱厂,年利润七十万,成为上海纱坊业年轻有为的实业家。后被推选为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长和上海总商会会长。 聂云台居士中年研习佛法,寄悟人生。拜谒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同门。遁世入佛,尔后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由一部《保富法》竟成逸响。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散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途径。 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印光大师曾有感言:“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非常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书评(媒体评论) 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 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 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印光大师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上海商会会长。 他学贯中西,中年接触佛法,就很认真地学佛,使 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后来他写了《保富 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 怎样才能保住财富。 ——昌臻法师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 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 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 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 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柳亚子
目录 序言 名人评《保富法》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 财富果报 代序三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代序四 保福培祉 代序五 读《保富法》有感 第一辑 《保富法》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节录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保富法》的应用 读云老居士《保富法》之管见 读《保富法》后感怀 读《保富法》感赋 《保富法》原书跋 第二辑 培心植德 勉为其难说 断除习气说 释躁平矜说 修慧说 聂云台纪事
精彩页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作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由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从这个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说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治一乱等等。但是天时的阴阳,有一定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而人事的盛衰,则是随着人心的动向,变化无常。这种无常的变化,乃是依着天道一阴一阳有一定的标准,牵发而来的。我们试说如下。 比如说一个人若是喜欢骄傲,就一定会有忽然倒架子的时候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懒惰安逸,就一定会有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悭吝贪钱,就一定会有嫖赌浪费之子孙替他破败;一个人若是喜欢机巧计算,就一定会有糊涂愚笨的子孙被人欺骗。这些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会留心看得出来,晓得与日月起落、寒暑往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天道是个太极图,半边是黑的,半边是白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过了这个界限,阴阳失去了平均,就要起变化了。这叫作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都能够洞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地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从这种消极的道德人做出来的:因为唯有消极地克己,才能够积极地利人;唯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唯有谦卑退让,才能格外地令人尊敬钦佩,做事也格外的顺利,容易成功。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对面。譬如像下棋一样,只看得一着,看不到第二着、第三着。不知道世间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动一着,对方就要应我一着,而且马上就有第二三着跟着来。佛法明确说明了这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我把下棋拿来做比喻: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对人动了一着棋;我们出言做事的时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对天公动了一着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们下棋的对手。 我们对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会对我们摇摇尾巴表示亲热;若是恶声对它,它就会拖下尾巴走开。对人则更不用说了!我若是对待别人谦和宽厚,别人就会感谢;若是待人骄傲刻薄,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这还是小的对手。若是我们欺凌了没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受了损害还不觉得。或是藉着特别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经理等职务,暗中谋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对于灾难不肯救济,自己家里却是享用舒服。这些事,众人固然是无可奈何,法律也办不到他,他算是棋赢了,他对方的棋都输了。可是天道却是不许他赢,会替众人做他的大对手,老天只要轻轻地动一着,就叫他满盘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败涂地。这叫作“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我们天天都是在对人下棋,实际上是在对天下棋;若是对人赢得愈大,就会对天输得更厉害。反过来讲,若是对人肯让松些,还处处帮旁的人一着,使旁人免得输,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会大输的,反而要对天赢了一盘很大的棋呢! 上面所说的范文正公,是个最显明的例子。他本来很穷,做了将相几十年,到死的时候,仍然没有私人的田产园宅。若是从俗人的眼光看起来,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对天却是赢了一盘大棋,他的子子孙孙,多是贵盛贤才啊!其余的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几位,都是肯输棋的,到后来都赢了天公一盘大棋。而那些会赢棋的许多人,发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财的,却是后来被天动了一着,就都输完了。古人说:“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阴阳的定律,是要均衡的,人们做的事情过了分,就是失了平均。由于我们的心,先违反了阴阳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应,受到阴阳定律制裁,使回归到均衡的状态。天公下棋,是不动心,也不动手的,而人们就自然输了。譬如对墙壁抛皮球,球自然会回抛过来,抛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墙壁本身,亦并未动手费力。所以《书经》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自作业,自受报。这跟佛经所说的“自造因,自结果”正是一样的道理。 而所谓的人定胜天,也不是真正的胜了天,这是说人照天的定理,存心做事,究竟会得到后来的胜利。本来穷困的,后来亨通了;本来忧患的,后来得到安乐。这样的胜利,便是天理的胜利。我虽然说善人对天赢了棋,实际上是天赢了。须知天道是永不会输的。天道一阴一阳的平均,就是中道,又称中和。《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间的人事若是失去了平和,就会引起天道的变化。就像战争及饥荒等等的大劫数,都是由于人事的不公平、人心的不中 导语 《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的作品。书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汇集成册,告诉世人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旨在警醒世人不浪费、不奢侈,避免重蹈贪财者的覆辙,曾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激荡人心,对现今社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学高士撰文倾力推荐。 序言 与聂云台居士书 印光大师 读到贵家家书,不胜钦佩。文正公的处世心得 ,阁下谨记并付诸人生,因此能脱离富贵习气,保 持本性天真,不随波逐流。给某君写信,信中所言 ,实在是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如果某君 无此志向,信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然而若流传 ,使公众读之,肯定有人愿意听取效法的。参透因 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众读 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 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因此知道因果之道理,意 义深远,那些认为它只是一时的权宜小义,皆是道 听途说之流肤浅的认识罢了。 我常说:因果道理,既教育世人为圣为贤,也 掌握着平治天下、普度众生的大权。当今之世,如 果不提倡因果,即使佛、菩萨、圣贤都出现于世, 也未能有好结果。我还认为:教育子女,是治理国 家平天下的首要之事,尤其是教育女子。治国平天 下的大权,一大半掌握在天下女子手上。之所以世 上少贤人,是因为世上少贤女子。有贤女,则有贤 妻良母。有贤妻良母,那么他们的丈夫子女不贤者 ,这样的情况就会减少。学校提倡男女平等同权, 定是不知实际的世情。须知男子有男子的权力,女 子有女子的权力。相夫教子,乃女子的天职,这个 权力极大。 这就是我的愚见,不知阁下是否赞同。如果不 是那么悖谬,敢请加以发挥宣扬,这对挽回世道说 不定也是一次帮助。
内容推荐 《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作,聂云台一生亲眼目睹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这些家族虽树大根深,随社会变迁却逐渐衰落凋敝、子孙潦倒,总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咒语。 聂云台指出人对财富的态度和获得财富的手段,影响着后代子孙的昌达。若为善加福于人,自己得福不说,还能惠及后代子孙,使子孙昌盛繁茂。若广肆聚敛、掠夺倾轧,则祸从中来,甚至贻害子孙,这里存有一种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道理,是“富不过三代”的症结所在。 本书中,聂云台还用佛学的观点来讲述如何让财富传承久远。财富是社会的,不能为了享受而独占,富有而懂得回馈社会,福报才会更深厚。所以“保富”实则是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这是保福、保富最好的途径。以财发身,广积善德;散财扶弱,福泽后代;财富恒久,子昌孙富,是为保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