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张红卫著的《纪念性景观--基于文化视野的审视》中第1章探讨了相关概念和纪念性景观的属性、价值。第2章探讨了纪念性景观的文化属性和不同文化形态。第3章探讨了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从“真”、“善”、“美”的角度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以及纪念性景观的价值迷误、转变问题。第4章从文化创作的角度探讨了纪念性景观设计所面对的历史观、语言观和艺术观问题,同时探讨了纪念性景观设计与创作中作品、作者和读者的关系问题。第5章探讨了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特征,以供纪念性景观设计和创作人员在当下和今后的实践工作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张红卫,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博士,现工作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史、纪念性景观、古村落景观。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相关概念 1.1.1 怀念 1.1.2 纪念 1.1.3 纪念性作品 1.1.4 景观 1.1.5 纪念性景观 1.2 纪念性景观的属性 1.2.1 纪念性景观的社会属性 1.2.2 纪念性景观的文化属性 1.2.3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属性 1.3 纪念性景观的价值 1.3.1 纪念性景观的政治价值 1.3.2 纪念性景观的经济价值 1.3.3 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 第2章 纪念性景观的文化属性 2.1 文化的概念 2.2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人类文化产品 2.2.1 纪念性景观的营造和形成,具有使自然“文化”的特性 2.2.2 纪念性景观反映着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状况 2.2.3 纪念性景观可为现实世界的人提供“文化教育 2.3 纪念性景观所反映的人类文化形态 2.3.1 纪念性景观中所反映的神话文化形态 2.3.2 纪念性景观中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形态 2.3.3 纪念性景观中所反映的“世俗”文化形态 2.3.4 纪念性景观中所反映的“家园”文化形态 第3章 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 3.1 纪念性景观中的“真 3.2 纪念性景观中的“善 3.3 纪念性景观中的“美 3.4 纪念性景观中的文化价值迷误、转变及其消解 第4章 纪念性景观设计作为文化创作 4.1 纪念性景观设计与历史观念 4.2 纪念性景观设计与语言观、文字景观 4.3 纪念性景观设计与艺术观念 4.4 作品、作者与读者 第5章 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特征 5.1 人文主义的召唤 5.1.1 重视生命的价值,强调个体的价值 5.1.2 反思战争与灾难,祈祷和平与平安 5.1.3 平民化的方式 5.1.4 注重体验 5.2 科学技术的光芒 5.2.1 新技术和新材料 5.2.2 计算机辅助技术 5.3 艺术世界的探索 5.3.1 多元化 5.3.2 特色化 5.4 家园环境的守望 5.4.1 高大造型的式微趋势 5.4.2 展示建筑的消隐趋势 5.4.3 整体环境的塑造和自然因素的运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