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学经典故事(赵国魏国卷)
分类
作者 万安培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万安培,祖籍湖北江陵。经济学博士、教授,有17年高校教学科研经历和15年银行从业经历。现为九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文化、楚文化和美女文化。著有《东方商人智典》《中国历代美人计》《美女与音乐》《名画中的美女》《中国历代姐妹花之谜》《历史上的那些美人》《诗说千古红颜》《中国历代美女榜》等,合著有《中国货币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社会经济病态寻根》《参政论》。
目录
赵国卷
一日千里
赵衰事主
以叔隗为内子
馁而弗食
夏日之日
社稷之镇
形于内者应于外
下宫之役
赵氏孤儿
贵而忘义
好学纳谏
赵孟将死
赵津女娟
子不欲也
知吾之爱
恐有细人之心
担戟行歌
一狐之腋
妨义之本
万夫俯首
忠臣举贤
未必有过
中饱私囊
爱君之过
进吾过而黜吾善
美女者丑妇之仇
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知贤让能
长宠不衰
孔子犹江海
国家之将兴
树蒺藜者得刺
执术而御之
置猿于柙中
天所授虽贱必贵
以无恤为贤
董安于受言
所为后也
人涧之必死
必以为归
罚善赏恶
以狂疾赏
人谁不死
为社稷忍辱
岂有二夫
约三军之反
沈灶产蛙
不敢失人臣礼
漆身吞炭
交友之道
进速致远
耳而目之
非福禄并至
持国之道
撞之以挺
桀纣并世
吝而不忍
击金而退
妾无暴子
示之不得已
烈侯好音
柱之不可书
文武尽胜
愚者之患
逾郭而人
前倨后恭
诚得其道
抵掌而谈
六国并力为一
三日不见
土梗与木梗
微之为著者强
无因以进
苏秦之计
胡服骑射
敬循衣服
立傅之道
因天下以破齐
中山可伐
乔装入秦
赵灵吴女
肥义守诺
饿死沙丘
杀生之柄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因贱赵庄
周最相魏
蔺相如可使
完璧归赵
秦王为赵王击缶
负荆请罪
两鼠斗于穴中
旷日持久
国奚无人
奉公如法
毛遂自荐
贵士而贱妾
牛缺之死
以人投人
楼缓辞行
覆巢毁卵
兵不可偃
借车者驰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
仁人之兵
人之有斗
见贤思齐
成王之信
鸿毛至轻不能自举
触聋说太后
轻强秦而重弱燕
交浅而言深
四战之国
纸上谈兵
天子之礼
李同战死
明其所谓
不辞无能
以罢赵攻强燕
藏之三牙
以小请其祸
何慰秦心
仇液之秦
欲嫁其祸
为天下笑
以市道交
坐此者多
平阳君之目
岂敢轻国若此
人莫与同朝
王不待工
祸在于所爱
取信于百姓
色老而衰,知老而多
从而无功
不如商贾
决蹯而去
鼓铎之音
不如勿逐
治之无名
倡后之乱
廉颇老矣
终身不敝
郎中之计
北边良将
使为反间
龟笑鬼神,不足举胜
魏国卷
毕公之徒
毕万之后必大
反晋降秦
结草以亢
师众以顺为武
魏绛抚诸戎
无以济河
魏舒方阵
一食三叹
唯善所在
毋堕乃力
知伯索地
君明则乐官
乐之与音
东郭顺子
君之不肖
好战穷兵,未有不亡
贫贱者骄人
颠倒衣裳
臣请浮君
御廪之灾
前车覆,后车戒
韩赵相难
与虞人期猎
反裘而负刍
见季而得四
不信之患
皆疾习射
徒献空笼
国乱则思良相
魏王之臣
君子不听窕言
文侯欲相
国其有淫民
刑罚之源
宠之称功尚薄
寡人受令
田子方独不起
弋者何慎
行于内,然后施于外
国有仁人
贵功之色
其谁不食
借道于赵
千木富义
贤主之畜人
似之而非
河伯娶妇
佯亡其车辖
泽流后世
为左右治邺
在德不在险
国君必慎始
与子论功
先和而造大事
立见且可
举有功而进飨
群臣莫能逮
自吮其脓
待公而食
赏罚信乎民
先见而泣
公主贱君
二家谋不和
何可无益
兼此四者
南辕北辙
贪争之心
善而不可行
慈者不忍,惠者好与
以知阴情
陈子说梁王
将照千里
魏国之大宝
何不称病
百战百胜之术
变服折节
公子泣王太后
郊迎惠施
树之难而去之易
无耕而食
王使无譬
越人不疑羿
同事之人,不可不察
夹其一目
以不悖为悖
始作俑者
若时雨降
与民偕乐
五十步笑百步
仁者无敌
何以利为
白圭相魏
市丘之鼎
秦必留君
功不及五伯
何谓五尽
诽污因污,诽辟因辟
不能禁狗使无吠
以邻国为壑
天下弗能使
显达之本
公叔以为便
蛮夷之贤君
张仪恶陈轸
王亡其半
老妾事其主妇
三人言而成虎
止射之教
报怨以德
厚之而可
解攻于魏
寡妇高行
梁节姑姊
取大舍小
雪及牛目
苏秦拘于魏
四分五裂
难败其法
邺有圣令
为人用兵
终身不见
罢起天台
以至无奸
是以名母
谁能御之
赢胜而履跷
王谋三国
服牛骖骥
不辞而去
不如释蔷
厝需于侧
太子之自相
破赵大易
魏曲沃负
议则君必穷
尧之知舜
睡不亦宜乎
既雕既琢
焉得不驯
非马之任
敬受明教
得臣则安
谨解大位
请以魏听
欲伤张仪
亡赵之始
垣雍之割
弱之召攻
善者相避
矫王命而谋攻
魏有老儒
郑梁一国
以荆势相魏
精彩页
约三军之反
智伯联合韩、魏两家的军队讨伐赵氏。赵襄子问张孟谈说:“三家联军来攻,气势汹汹,我们该到哪里暂避呢?”张孟谈说:“董阏于是您父亲手下的能臣,曾经担任晋阳的郡守,后来尹铎接替他。董子的威望还在,晋阳是考虑的首选。”赵襄子说:“好吧。”于是来到晋阳,巡视晋阳的守备情况,发现城墙没有修缮,仓储没有积蓄,钱府没有储备,兵库没有武器,城邑没有守具。襄子十分慌张,召来张孟谈说:“晋阳的战备如此糟糕,拿什么抵挡敌人啊?”张孟谈说:“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藏富于民而不是藏富于官,重视教化胜过修缮城郭。您不妨发出命令,让老百姓备足三年的口粮,多余的粮食充实公仓;留足三年的用度,多余的钱财用以充实官府;有多余的劳力就去加固城墙。”命令拿出来发布的第二天,公仓就堆满了粮食,官府里积钱如山,兵库里武器齐备。又过了五天,城郭就得到修缮,守备一应俱全。襄子又对张孟谈说:“现在城郭得到修缮,钱粮充足,武器有余。但还缺少箭,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阏于治理晋阳时,卿大夫住宅都用荻、蒿、栝、楚等植物作墙,楛杆有的高达一丈。您不妨用来制箭。”于是收集楛杆制箭,坚硬程度胜过竹箭。襄子又说:“箭是够了,但还缺乏铜簇,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阏于治理晋阳时,卿大夫、地方官的住宅的地基和房柱多以炼铜浇注,您何不就地取材?”于是铜的问题也解决了。等到智氏和韩氏、魏氏的军队到达,晋阳城已严阵以待。开战三个月,联军不能攻克晋阳,于是疏散开来包围晋阳,决晋阳之水灌城。围困晋阳三年,城中居民在高处营巢而居,吊锅烧饭,食物将尽,军民疲惫多病。襄子告诉张孟谈说:“守不住了,我想开门投降,向哪个国家投降好呢?”张孟谈说:“我听说,有智慧的人所以令人敬仰,就在于能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先不要考虑投降,让我出城见过韩、魏两国的君主再说。”张孟谈乘着夜色偷偷潜出城外,拜会韩康子和魏宣子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二位君主伐赵,赵国灭亡后,接下来灭亡的就是韩国和魏国了。”二位君主说:“我们也知道会是这样。但智伯为人残暴,如果三家联手的事被他察觉,就会大祸临头。”张孟谈说:“只要你们保守秘密,又怎么会有人知道?”于是和张孟谈约定三家军队反击智伯的时间。
【出处】
知伯又令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约韩、魏将以伐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也,阳规而阴疏,三使韩、魏而寡人不与焉,其措兵于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阏于,简主之才臣也,其治晋阳,而尹铎循之,其余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而已矣。”君曰:“诺。”乃召延陵生,令将军车骑先至晋阳,君因从之。君至,而行其城郭及五官之藏,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襄子惧,乃召张孟谈曰:“寡人行城郭及五官之藏,皆不备具,吾将何以应敌?”张孟谈曰:“臣闻圣人之治,藏于臣不藏于府库,务修其教不治城郭。君其出令,令民自遗三年之食,有余粟者入之仓,遗三年之用,有余钱者入之府,遗,有奇人者使治城郭之缮。”君夕出令,明曰,仓不容粟,府无积钱,库不受甲兵,居五日而城郭已治,守备已具。君召张孟谈而问之曰:“吾城郭已治,守备已具,钱粟已足,甲兵有余,吾奈无箭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桔楚墙之,有桔高至于丈,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虽笛簵之劲弗能过也。君曰:“吾箭已足矣,奈无金何?”张孟谈日:“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令舍之堂,皆以炼铜为柱、质,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用之,有余金矣。号令已定,守备已具,三国之兵果至,至则乘晋阳之城,遂战,三月弗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阳之水以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赢病。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赢病,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张孟谈曰:“臣闻之,亡弗能存,危弗能安,则无为贵智矣,君失此计者。臣请试潜行而出,见韩、魏之君。”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齿寒。今知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二君为之次。”二君曰:“我知其然也。虽然,知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觉,则其祸必至矣,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因与张孟谈约三军之反,与之期日。(《韩非子·十过第十》)
P30-31
导语
《国学经典故事》是一套大型国学经典普及性读物。丛书侧重于政治智慧和伦理道德教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达到诠释国学经典,普及国学知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同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本书是其中的赵国魏国卷,由万安培主编。收录赵氏孤儿、胡服骑射、负荆请罪等300多个经典故事。每个故事都详述了出处。
序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国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表达
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
等,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广义的“国学经典”,包括一些
著名的蒙学读物、诗词曲赋、志怪小说、世情小说、历史
演义等。这些著作,不少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
化精品,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由优秀传统文化结晶形成的
文化宝库,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
识,也是今天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智慧之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国学经典的传承,不应该只
是文史领域少数专家学者的孤芳自赏,至少应包括两个主
要的内容。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国学,以学益智、
以学修身、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二是要培养全民族特别
是青少年研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借助于诵读经典,提高全
民族的国学素养,激发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和
殷殷之情。
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学国学、讲
国学,注重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不过,就整体而言,国学经典的普及与推广还面临不少障
碍:一是一些人墨守过去大批判的思路,对中国传统文化
采取一概排斥、一棍子打死的态度;二是大众古文和传统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三是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盛行,大量挤
占公众阅读的空间与时间。
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最好的办法是让人们通过阅读国
学经典,从中汲取和提炼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智慧,养
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面对国学基础薄弱和快餐文化盛行的挑战,则必须考虑在
经典传播表达方式上大胆突破创新。
研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高含金量的文化阅读,除需要一
定的古文功底,还需涉猎大量的历史典故知识。要营造全
民学国学、讲国学的文化氛围,就必须在国学经典的大众
化、通俗化和趣味性方面做文章。这方面,先秦诸子百家
早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学
术主张时,从来不是长篇大论和空洞说教,而是巧借通俗
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面对互联网时代阅读形态、阅读人群和阅读终端的新变化
,国学经典的传播不能沿袭传统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必须
在创新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以为,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学传播
方式的现代表达。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大获
成功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以往的国学经典传播,大多是“原文+注解+翻译+点评
”的模式。一些研究性著述引经据典,章节繁复,不厌其
详,未能考虑互联网时代“90后”“00后”读者的感受。
与传统的国学经典表达和传播方式相比,万安培先生主编
的这套《国学经典故事》,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从国学经典中选取情节
精彩的篇章,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呈现,既保留了国学
精华,又便于阅读记忆,还可进一步培养读者阅读经典原
著的兴趣。
第二是系统全面。这套丛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涵
括了中国上下数千年主要国学经典著作,计划收录故事两
万个以上,并配以《国学经典章句》与故事丛书配套出版
。从目前已完成的春秋战国卷约2800个故事来看,这应该
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国学经典故事》和配套的《国
学经典章句》的出版问世,将是国学经典普及的大事和幸
事。
第三是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国学经典故事》致力
于发掘国学经典中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内容,以讲故事
的形式传播国学,实施伦理道德教化,受众面更宽,能充
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以
往一说起国学经典,人们很自然联想到枯燥的“之乎者也
”,现在改为轻松快乐讲故事,各个年龄层次和文化结构
的人应该都会喜闻乐见。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
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见》,其中特别提到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创新
表达方式,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综合运用大众传播、
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助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万安培先生策划推出的《国学经
典故事》系列,与该意见精神高度吻合。目前他们正策划
将国学经典故事精华译成外文出版,争取将其作为中外文
化交流的礼品书,期待国学经典像《格林童话》《安徒生
童话》《伊索寓言》一样传遍世界,造福全人类。相信广
大读者对这类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尝试和努
力,一定会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万安培先生是经济学专业博士,长期在金融部门工作
,但他醉心文史,尝试国学经典传播方式的现代表达。
2016年4月他推出“楚楚动人网”微信公众号,每天发表以
国学经典故事为背景的短论,很受读者欢迎。作为企业界
人士,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国学研究,专注于经典传
播,其精神令人感动,而他这种创新的国学经典传播方式
也值得称许,这也是我很乐意为丛书作序的原因所在。衷
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达到编纂者
所希望的效果。
是为序。
郭齐勇
2018年2月23日
内容推荐
万安培主编的这本《国学经典故事(赵国魏国卷)》拟从《史记》和《左传》《国语》《说苑》《韩非子》《战国策》《吕氏春秋》等诸子百家著述中挑选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的精彩故事,用白话文形式讲述,并附参考原文,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宣传国学,提高人们的国学修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