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上篇 病因病机辨证 第一章 病性:虚实、寒热、气血津液 第一节 虚实 一、虚证 二、实证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第二节 寒热 一、寒证 二、热证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第三节 气血津液 一、气证 二、血证 三、津液证 第二章 病位:表里、上下、脏腑经络 第一节 表里 一、表证 附:风淫证 二、里证 附:半表半里证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第二节 上下 第三节 脏腑经络 一、脏腑 1.脏 2.腑 二、经络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第三章 病性的另一种表述:“阴阳盛衰 第一节 阳气盛衰、阴津血盛衰 第二节 实证类 …… 下篇 脏腑经络辩证 导语 对于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如果仅从“中医入门”的角度来说,就如同我们使用电脑一样,只需要熟悉掌握很精简的基本功能即可。其他复杂而全面的功能,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循序渐进地熟悉和掌握。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总共600多页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辨证篇,只有60多页! 如果想快速“中医入门”,不妨先掌握这60多页“执简驭繁”的精华。 即优先掌握《中医诊断学》辨证篇的“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概要”。 60多页的精华内容,经过《中医学基础》编著者师承再度精简并重新编辑,又分为“病因病机辨证”、“脏腑经络辨证”两个篇章。 内容推荐 《中医学基础(师承版)》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师承读本类别图书的新尝试。 中医博大精深,怎样才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呢? 单就“中医入门”而言,不妨从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开始中医学习之旅。 如果想快速“中医入门”,不妨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执简驭繁”的精华——《中医诊断学》的辨证篇! “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经过本书编者再度精简并重新编辑,又分为“病因病机辨证”“脏腑经络辨证”两个篇章。编者谨按“阳气盛、阴津血盛、阳气虚、阴津血虚”的顺序,对具体辨证进行了重新分类,试图以“阴阳盛衰”作为主线,以方便读者“纲举目张,一通百通”。 学习中医,亦需执简驭繁,返璞归真。我们只需要记住以下两句话的“辨证要诀”:虚实寒热气血津液,表里上下脏腑经络。 诚然,《中医学基础》所包含内容甚多,本书难以涵盖。但若作为师承入门的“门径”,则本书带有“个人学习心得”印迹的精简阐释,恰恰成为师承读本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