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满族说部传承人传略/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荆文礼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荆文礼编撰的《满族说部传承人传略》是一部专门记录满族说部传承人生平简历的书籍。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满族说部产生与发展的轨迹、传承谱系、口承脉络以及如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荆文礼,汉族,1936年8月生,辽宁省朝阳市人,1956年考人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长春日报》副刊部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文化大革命”之后,在长春市文化局、吉林省文化厅从事文化工作。1986年10月任吉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直至退休。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几十年来,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曾参与撰写、编辑出版《文化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二人转艺术》(中国曲艺出版社)、《新剧种论》(时代文艺出版社)等著作。任所长期间,曾主持《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吉林卷》《中国民歌集成·吉林卷》《中国器乐曲集成·吉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吉林卷》以及中国地方志吉林省志社会文化分册、艺术分册的编纂工作;曾承担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课题“萨满教舞蹈象征艺术研究”(该专著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十五”国家课题“中国口头文化遗产满族传统说部”的编纂工作。2004年8月参加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其论文《萨满文化与满族传统说部》在会上宣读并发表在当年的《民间文化论坛》上。 目录 前言 果拉查 伊朗阿 郭霍洛·琪任格 富德连 富察·美容 富希陆 富育光 附录一: 1.富察氏家族与满族传统说部 2.富育光传承、讲述和采录满族说部的 名细 白蒙元 张石头 杨青山 鲁连坤 傅梅氏 傅永利 关寿海 梅崇阿 郭鹤令 傅明玉 傅英仁 附件一:关于满族民间长篇说部《萨布素将军传》的产生及流传情况座谈纪要 附件二:略谈满族故事讲述家傅英仁讲述的传说 附件三:给民间口头文学以“第二次生命”——记满族故事家傅英仁 附件四:傅英仁出版的作品名细 关墨卿 双庆 崇禄 赵东升 附录:我的家族与“满族说部 马亚川 附录一:浅谈满族民间文学 附录二:满族故事家马亚川保存的女真叙事 文化史料 穆哗骏 附录:恰喀拉人民俗 何玉霖 关铁才 罗汝明 罗治中 赵文金 许明达 关士英 何世环 张立忠 张德玉 完颜玺 孟阳 赵书 温秀林 爱新觉罗·德甄 祁学俊 李果钧 赵迎林 关长荣 郑向东 宋熙东 序言 在本世纪初,为抢救处于频危状态的满族传统 说部乌勒本,在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编委会 领导下,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深入到东北三省、 北京、河北、甘肃等省市满族聚居地区搞田野调查 ,访问了众多满族说部传承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接 触到大量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精神和具有鲜明口头 文学特征的满族说部口述文本和手抄稿。这些传承 人虽都年逾古稀,体弱多病,但一谈起满族说部却 精神矍铄,壮心不已,心中涌现出说不尽的话语。 他们执着追求并热爱民族文化珍品满族说部,虔诚 地传承凝聚先人心血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家传、英 雄史,在艰苦的环境中用毕生的精力呵护满族说部 乌勒本的精神,着实令人可钦、可敬。 满族说部乌勒本从金代诞生,历经元、明、清 、民国以至新中国等不同朝代社会风云的变化,生 生不息,传承不怠,特别是通过千年历史发展的磨 砺,满族说部乌勒本日益丰满,成为民族的无韵史 诗,在各个氏族中广泛流传,永葆无限的生命力。 近几年抢救出版的三批《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 书》五十四部两千二百多万字就是很好的证明。这 里功莫大焉者就是满族说部的传承人,是他们将自 己的族史、家传、英雄传、创世神话等一代一代传 下来,有的宗族和传承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传 承,有的传承人遇到匪患或灾祸,首先将祖宗匣子 和说部宝匣隐藏起来。这些传承人都是深受族人敬 仰的民族文化中坚,他们把传承满族说部看成是大 德之举,勇于承担传承和向族人讲唱义务,并自觉 为此献身。他们满汉齐通,文化素养高,有着过硬 的记忆力和深厚的民族艺术修养,不仅把老祖宗传 下的说部乌勒本忠实地传下去,还不断对家传、英 雄传进行补充、修润,使之更为完整,成为教育后 人继往开来、奋志蹈进的课本。他们以真挚的感情 像保姆、像园丁、像卫士,精心守护着老祖宗传下 的民族文化珍品,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使之青 春常在。满族说部传承人在纵向传承、横向传播上 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传 承人就没有满族说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编撰了 这本《满族说部乌勒本传承人传略》,从这些传承 人的传略,大体能看出满族说部乌勒本在明、清几 代的发展轨迹,从而了解到满族说部乌勒本之所以 有着雄浑凝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千百年来传袭不衰 的重要原因。编撰此书也是对《满族口头遗产传统 说部》丛书的来龙去脉和传承谱系做了简要汇集与 说明。为了展示几位重要传承人传承满族说部的主 要成果和科研人员对他们的评价,本书作了附录, 充实了这方面的内容。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 遗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编撰本书中,富育光、赵东升、王宏刚、于 敏等先生提供了大量传承人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 诚挚的谢忱。 荆文礼 2015年2月4日 导语 荆文礼编撰的《满族说部传承人传略》是一部专门记录满族说部传承人简要历史的书籍。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满族说部的传承谱系、口承脉络以及如何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的轨迹。这本书非常详实的记录了满族人的心血,也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体会到这部书的艰辛,希望大家能够对满族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满族人的理解和爱。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口述部分整理编辑,历时五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这一套丛书的多部内容,用心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喜欢和想了解满族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精彩页 富希陆 富希陆,字伯严,1910年生于黑龙江省爱辉大五家子,满洲正黄旗。富希陆出身名胄,其先祖随本家同宗黑龙江第一任将军萨布素,由宁古塔永戍爱辉。太爷发福凌阿为咸丰帝御前侍卫,祖父伊郎阿为爱辉副都统衙门四品委哨官,通晓俄罗斯、达斡尔、索伦、鄂伦春、费雅喀、那乃、雅库特等多种语言,与北方多民族交友。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中,经常受命率兵乔装深入黑龙江口以及堪察加、库页岛等被俄罗斯侵占的地方堪察民情,为大清国北方民族团结、疆域安危屡建奇功,为晚清著名抗俄名将。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俄难,沙俄兵马突然抢占我江东六十四屯,火烧海兰泡,并渡江焚烧我爱辉古城,伊郎阿随黑龙江副都统凤翔将军率清兵与沙俄侵略军血战爱辉城,最后伊郎阿与凤翔将军壮烈殉国。清廷为表彰其英武,死后下旨赐升三品衔,其长子德连世袭“拨什库”职。 富希陆为德连之子,从小受家庭薰陶,聆听族训,继承祖先遗志,酷爱民族文化。幼年时正是晚清末年,授业于本乡满洲官学,所以满汉齐通,底蕴深厚,颇有声誉。幼年时就喜欢听族中长辈用满语讲唱满洲古书古谣,并善于向族众传讲,因此赢得“阿济格笔特曷”(小秀才)的美称。民国年间,15岁的富希陆受父命到齐齐哈尔省立中学就读。此时正是“九·一八”以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毕业后,经亲属托朋友关系,先推荐到哈尔滨,后到吉林粮秣厂充任录士等职。由于他看不惯日军的欺凌,平生亦不恋繁华都市,想念故土亲情,在1934年夏,借为父办丧为由,毅然辞退城里差事,携家返籍。1935年春投奔时任孙吴县四季屯屯长的本家叔叔富全元,开始了在四季屯小学教书的生涯。1945年东北光复后,富希陆积极参加了苏联红军在孙吴县镇内成立的维持会,协助做粮米分发等事务。1947年春妻子病逝,子女小且多,生活艰难,便返回爱辉故乡大五家子。1945年爱辉县政府因其有一定文化,选人县供销合作社任职,后分配到大五家子、下马场、四嘉子等乡供销社工作。1980年秋病逝,享年六十有九。 富察氏家族,自古就传袭极严格而独特的族礼家规,族人们从康熙朝由宁古塔北戍爱辉起,族规礼仪仍沿旧制。每当阖族举办节庆、祭礼、婚嫁、寿诞等重大活动,都讲唱族史“乌勒本”,以此弘扬祖德宗功,教育子孙不忘先祖遗志,激励民族精神,继往开来大展鸿图。富察氏的族史主要是歌颂萨布素将军勇捍边陲、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的《萨大人传》乌勒本。该说部从康熙末年由三世祖穆昆达果拉查起,已传承二百七十余年。传到富察氏十世祖、道光朝武将发福凌阿,又传长子十一世祖即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爱辉副都统衙门委哨官伊郎阿将军,又传长子富察德连。德连于民国年间病故,逝世之前传给其长子富希陆。所以富希陆是说部《萨大人传》的第十三代传人。 此外,富希陆还承袭了家族传承下来的说部《东海沉冤录》。据1961年富希陆回忆,《东海沉冤录》最早是在康熙年间萨布素将军的好友马喇大人讲给富察氏家族的。从乾隆朝以来不断修缮,到清末同治、光绪年问传承人是富小昌萨满和毓昆大萨满,后传给富希陆先祖伊郎阿。伊郎阿在1900年庚子俄难时殉国,由其二子德连和全连兄弟二人承袭。德连在1934年病逝前传给其子富希陆和女婿张石头。张石头擅长讲唱,记忆力好。后来,富希陆与姐夫张石头于1947年共同追忆、切磋、整理而成《东海沉冤录》全本。 富希陆还承袭了母亲富察·美荣传承的说部《飞啸三巧传奇》。富察美荣,姓郭霍洛氏,满洲正白旗,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1945年病逝,享年74岁。据富希陆先生回忆,他母亲未出嫁之前,常听她的父亲郭振坤先生讲《飞啸三巧传奇》。郭振坤是晚清较出名的遗老,是光绪年间盛京衙门的笔帖式,民国年间搬到齐齐哈尔,他常听二爷郭詹爷讲说部《飞啸三巧传奇》。富希陆母亲嫁给富察氏德连之后,每逢年节,家族常请她讲《飞啸三巧传奇》。富希陆在1928年前后记录完这个段子。此外,富希陆童年时期多次听母亲及长辈用满语讲述《尼姜萨满》,后来他根据母亲讲述的记忆,于1959年、1961年、1972年整理成文字材料。 富希陆还从本村挚友杨青山处记录了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这是杨青山的爷爷传下来的杨氏家族口传古本。当时杨氏家族祖居黑龙江东精奇里江桃木河地方,杨青山的爷爷在年轻时结识一位双目失明的乌德林老玛发,身背长琴,腰挂歪脖小鼓,擅讲唱《大丘坟》《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当地群众特别爱听。由于他独自一人,生活无有依靠,后来便栖住在杨氏家族,生活上得到照顾,并将这两部深受各族群众喜欢的说部传授给杨青山的爷爷。庚子俄难时,杨青山的爷爷已病逝,杨青山随叔父逃过江西,在爱辉大五家子定居。叔父将从他爷爷口中传承下来的这两部书又传给他。杨青山聪明、好学,经常给各村、屯讲唱。1950年冬,杨青山将这两部书传授给富希陆,由富希陆逐字逐句记录下来,最后定名为《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收藏起来。 富希陆热爱满族文化,早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