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通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思贤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思贤主编的《中国通史(精)》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远古文明,夏、商、西周王朝,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汉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离析与交融,隋唐盛世,群雄并立及两宋,元朝的征服,明朝的集权与裂变,清朝的兴衰十个部分,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录 第一章 远古文明 一、史前人类 史前史 原始人群 元谋猿人 北京人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 马坝人和丁村人 山顶洞人 二、氏族社会 氏族公社 前仰韶文化 半坡村遗址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城堡建筑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 家畜的饲养 三、华夏文明的传说 创世神话 神农、黄帝、蚩尤 黄帝战蚩尤 阪泉之战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第二章 夏、商、西周王朝 一、夏、商、西周王朝与社会 天下为家 商汤灭夏 伊尹辅政 国家常备军 盘庚迁都 武丁的对外征服 征东夷之战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周公辅政 昭王南征 穆王西征 周厉王毁国 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 宗法制 周礼制度的形成 井田制 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 等级兵役制度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甲骨文 金文 包罗万象的铭文 青铜器铸造技术 后母戊方鼎 四羊方尊 大盂鼎 商代历法 卜辞与鬼神沟通 人祭和人殉 早期货币——贝币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雅乐 第三章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齐桓公称霸 曹刿论战 愚不可及 假途灭虢之战 重耳流亡 晋文公称霸 秦国崛起 烛之武退秦军 崤山之战 一鸣惊人 楚庄王问鼎中原 鄢陵之战 伍子胥复仇 卧薪尝胆 初税亩 征兵制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并立时期 围魏救赵 吴起改革 秦国复兴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将相和 狡兔三窟 乐毅伐齐 合纵与连横 宜阳之战 屈原投江 伊阙之战 远交近攻 文天祥抗元 张世杰死守崖山 元代军制 马可·波罗来华 红巾军大起义 二、元朝的经济贸易 农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的发展 修建元大都 元代大运河 沿海港口 海外贸易 三、元朝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学家郭守敬 套印版画 《农桑辑要》 《农书》 《元朝秘史》 元曲 关汉卿与《窦娥冤》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西厢记》 《水浒传》 赵孟颊 “元四家” 第九章 明朝的集权与裂变 一、明朝的政治与军事 和尚皇帝 鄱阳湖大战 北伐与南征 锦衣卫 “胡蓝之狱” 燕王进南京 明成祖削藩 迁都北京 京杭大运河开通 八股文 明成祖远征漠北 设九边筑长城 土木之变 于谦守京城 杨一清除内患 冒死劾严嵩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宦官专权 东林党思想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复社 闯王李自成 冲冠一怒为红颜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抗清斗争与收复台湾 李定国转战西南 葡萄牙人窃据澳门 荷兰侵占台湾 二、明朝的经济与发展 张居正改革赋役 丝织业 明代造船业 农作物的引进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茶马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南洋移民潮 利玛窦传教 四、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观象台建成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徐霞客探险 徐光启研究西学 李时珍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 《西游记》 《金瓶梅》 汤显祖 袁宏道 冯梦龙 三言二拍 《封神演义》 景泰蓝 明代制瓷业 明画“四大家” 李贽 王守仁 国子监的盛衰 第十章 清朝的兴衰 一、清廷入主中原 后金的建立 八旗制度 萨尔浒之战 盛京 袁崇焕大战宁远 皇太极用反问计 清军人关 建都北京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 康熙撤藩 施琅进攻台湾 靳辅治理黄河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恰克图条约》 三征噶尔丹 清朝的疆域 清世宗雍正皇帝 设立军机处 文字狱 乾隆下江南 乾隆帝禁书修书 大贪官和珅 白莲教起义 清宣宗道光皇帝 慈禧太后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福建海军建成 曾国藩 张之洞 李鸿章 强学会的成立 康梁主张变法 时务学堂的创办 严复和《天演论》 光绪帝支持变法维新 变法诏书 梁启超 陈天华 邹容 辛亥革命 末代皇帝 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民族英雄林则徐 第一次鸦片战争 序言 世界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 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 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中国是 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要了解中 国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 必要的历史知识。 然而,很多人对中国历史的全貌缺乏清晰的认 识。而在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人才”的今天,我们 如果不懂得一些必需的历史知识,生活中难免会出 错误,被视为无知;如若不懂装懂,难免会贻笑大 方;更可怕的是,如果为人师者不懂得一些历史知 识,难免要误人子弟,甚至会导致谬种流传。缺乏 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就是放弃了一座取之不尽 的思想宝库。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掌握了历史史实背 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 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顺应 社会发展的潮流。那如何使历史知识更好地普及? 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入民间?这对历史读物 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有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史家巨制《史 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到汗牛充栋的各类 野史、笔记、演义,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珍视无愧 于“历史的民族”的美誉。然而正统史著晦涩的文 字、浩繁的卷帙、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错综复杂,对 一般民众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针对这种情况,有作者创建了“通史”这种体 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浅显易懂的 文字对中国历史进行现代诠释,让大众读者在较短 时间内了解中国历史。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 ,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远古 文明,夏、商、西周王朝,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 汉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离析与交融,隋 唐盛世,群雄并立及两宋,元朝的征服,明朝的集 权与裂变,清朝的兴衰十个部分,精彩扼要地勾勒 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 ,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 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体例编排上,注 重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以使读 者能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因此 在本书中,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表达,而是令人 身临其境的直观场景。灵动缜密的文字叙述可以让 读者感受到秦皇汉武的文韬武略、盛唐的辉煌气象 ;直观而精彩的诠释让读者“零距离”见证疆场的 金戈铁马、民间的匠心巧智…… 在全书最后,编者还精心编选了在历史发展中 具有影响的历史故事,以对正文进行有效地补充, 为读者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去了解历史、感受历 史、思考历史,引导读者解读那一幕幕生动的历史 剧、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并从中汲取人生经验 和智慧。 跨越时空的距离,悠然地展卷而读。本书不仅 是一部大众读者欢迎的历史优秀读物,还是一部不 可多得的精品藏书,可以随手轻松地查阅中国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史实、典故、人物等,学习历史 ,同时还可以提高书房藏书的文化品味。 导语 思贤主编的《中国通史(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将中国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全书将中历史进程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等,辅以中国大事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精彩页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北自黑龙江、内蒙古,南至云南、广西,西起青海、西藏,东抵沿海诸省。据不完全统计,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三四百处。 其中,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陕西陈家窝蓝田猿人化石的年代距今六七十万年。公主岭蓝田猿人化石年代,约在距今80至100万年之间。云南元谋人化石的年代较早,距今约为170万年。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距今约180万年。 他们生活在杂木丛生、野兽逼人的恶劣环境中。加之主要的生产工具只有简陋的打制石器,因而获取食物十分艰难。他们必须联合起来,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个人力量的单薄。 原始人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身体特征较多,与现代人类差别较大,学术界称其为“直立人”。这时男女之间关系是杂乱而不受限制的,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所生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在我国境内,这时期的代表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等。 原始群后期的人类体质已相当进步,学术界称为“早期智人”。距今20万年~10万年之间,随着人类思维进步,不同辈分男女之间杂乱的性交关系逐渐被摒弃。这时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这叫作“血缘群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使人类的体质、体能有所改善,而且开始形成长幼、辈分的意识。这是人类最早的婚姻制度,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启蒙。在这样的婚姻形态下所生的子女,仍知母不知父。在我国已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 元谋猿人 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盆地东缘的上那蚌。170万年以前,这里榛莽丛生,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元谋人使用原始的石器捕猎动物。在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通过用古地磁测定法检测,确定这两枚牙齿是属于170万年前的一个男性青年的。和这两枚牙齿化石同时从褐色黏土层中出土的,还有7件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脉石英石核与刮削器。 北京人 原始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50万年以前,其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根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既像猿,又有一些人的特征。北京人的长相是:前额低平,两个眉骨连在一起,粗大而前突,颧骨很高,鼻子扁宽,嘴巴向前伸,没有下巴,牙齿粗大,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量只有现代人平均脑量的80%。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等方面都和现代人相似,这证明他们已善于直立行走,但腿还有点弯曲。北京人身高约156~157厘米,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懂得使用石制工具和火。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多种类型。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进行的一种想象。 原始人的工具很粗糙,所以就难以抵御周围猛兽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正当人们为没有理想的住处而发愁的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看到了树上的鸟巢。他发现鸟儿白天出外寻找食物,晚上回到巢中栖息,地上的野兽无法伤害它们。由于树叶的遮挡,下雨天也不会被淋。由此看来,居住在巢中既安全又舒适。于是,那人便依鸟巢的样式筑造了一个可以住人的巢。后来,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子,在树上造起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称为“构木为巢”。传授给他们这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样利用火,不仅生吃植物果实,就是捕到的野兽,也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人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发明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其实自然界中火的现象早就有了。火山爆发,会喷出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时,不会利用,反而非常害怕。后来偶尔拾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香美。渐渐地人们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保存火种,使它常年不灭。 传说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人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燧明国。这里遍地长的都是一种高大的参天大树,大树遮天蔽日,四处一片黑暗,不分白天和黑夜。这时候,年轻人的眼前突然闪出一丝亮光——一种长着短而硬的嘴巴的鸟正在啄他前方的一棵燧木,鸟一啄,燧木就进出火星。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即折下几个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年轻人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 有了火之后,人们开始吃熟食、用火驱赶野兽、取暖。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太平御览》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