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四库全书精华》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素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目录 经部 易类 《周易》 书类 《尚书》 诗类 《诗经》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类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类 《孝经》 四书类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小学类 《尔雅》 《说文解字》 史部 正史类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编年类 《资治通鉴》 杂史类 《国语》 《战国策》 《贞观政要》 传记类 《晏子春秋》 史评类 《史通》 地理类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子部 儒家类 《葡子》 兵家类 《孙子兵法》 法家类 《管子》 《韩非子》 家类 《齐民要术》 医家类 《黄帝内经》 天文算法类 《九章算术》 艺术类 《古画品录》 谱录类 《茶经》 杂家类 《墨子》 《鬼谷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论衡》 《梦溪笔谈》 小说家类 《世说新语》 《山海经》 《搜神记》 《太平广记》 道家类 《老子》 《庄子》 《列子》 集部 楚辞类 《楚辞》 别集类 《曹子建集》 《嵇中散集》 《陶渊明集》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柳河东集》 《白氏长庆集》 《李义山诗集》 《范文正公集》 《临川集》 《剑南诗稿》 总集类 《文选》 《乐府诗集》 诗文评类 《文心雕龙》 《二十四诗品》 《六一诗话》 词曲类 《乐章集》 《珠玉词》 《东坡词》 《淮海词》 《漱玉词》 《稼轩词》 《白石道人歌曲》
序言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 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 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为中华文化最丰富 、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 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 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 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 可。随后,乾隆皇帝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 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命名为《 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正式开 始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为了存 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还下令建造了南北七阁 。 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份《四库全书》 缮写告竣,贮藏于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为“文渊阁 《四库全书》”;此后的第二、三、四份《四库全 书》,分藏于文溯阁、文渊阁、文津阁,与前者共 为“北四阁《四库全书》”。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乾隆谕令:“兹 《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 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 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 全书三份,安置各该处……”于此产生了“南三阁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 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 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 部位列四部之首,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以及历代注经 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 “经禀圣裁,垂型 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盖经者非他,即天 下之公理而已。”史部收录了有关历史、地理、职 官、政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著述。子部书籍,渊 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 所云:“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叙 而次之,凡十四类。”集部则主要收录历代文学家 的总集、别集以及诗文评论一类的著述。 《四库全书》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 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l72860卷 ,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 ,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 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素有“典籍总 汇,文化渊薮”之誉。 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库全书》于佛、道两家 典籍,意存轩轾,摒除殆尽,实为一大缺憾;但它 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却进行了较 为完整的整理和总结。可以说,《四库全书》作为 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 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圭臬。 令人叹惋的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 ,朝廷寓禁于征,大兴文字狱,酿成了一场文化浩 劫。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朝廷禁 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收入《四库全书》的 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挖改之处。但就整体而言 ,作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大型的文化 工程,《四库全书》的修撰应当是功大于过的。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目录著作 ,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应运而生。《总目 》依赖《四库全书》而成为中国古代内容最宏富、 体例最完善、编制最严密的目录著作。二者相辅相 成,对清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 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全面总结,不仅鲜明地反映出18 世纪知识界的学术特征和思想观念,在文献学和目 录学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也 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产生的。《四库全 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l 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的 简编本,分列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各书的 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是四库馆 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对于校 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用木活字印成,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 本书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 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 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 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本书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 用性,力图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 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 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读者对国学的 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邃。
导语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四库全书精华》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505种、79327卷,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精彩页 【阅读指导】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的典籍,其精神已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是与整个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关的。 综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 三大理论:一、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这是辩证的思想。《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二、五行生克制化,宇宙问一切事物都归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这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宇宙互为协调。《易传》中所说的“大人”,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之人,“夫古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是《易传》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大法则:一、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的原因。二、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各种现象,从中寻求规律。三、数,即现象中的数理。根据它的变化过程,推知人事和万物的因果联系。 三大原则:一、简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原本简朴而平易。二、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遵循的必然规律。三、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发展和自我否定。 《周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它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哲学高度做了阐释,说明了事物的规律。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治军作战、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 【典籍精选】 乾卦第一 【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乾:随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忠贞的四种德行,没有灾祸。 初九: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有所作为。 九二: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九三:君子整天勤勤恳恳,即使在夜晚,仍时刻警惕,谨慎行事。若此,虽有危险,亦不会遭受灾祸。 九四:游龙潜伏在深谷之中,似跃而未跃,不会有过失。 九五:龙高飞于天,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上九:龙飞得过高,终会有所悔恨。 用九: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位置,则无过亢之灾,这是吉祥的现象。 《彖传》说:博大的、象征万物创始的乾卦,万物依靠它而开始生长,它是统帅万物之本源。它使云朵飘行翻动,使雨水施洒降落,各种事物各具形态而不断发展。明亮的太阳周而复始,乾卦各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犹如六条龙接连驾驭天地之间。天地自然变化形成万物的规律,万物各自蕴蓄精神,保持太和元气。如此则祥和有益,顺利贞固。天道创造万物,天下邦国和美昌顺。 《象传》说:乾卦如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亦应如此,坚强振作,不断努力。“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有所作为”,所以初九之象,阳气刚刚萌生,自然居位低下。“龙出现在田问”,此象说明德业昭著,大德之人经潜藏休养,必会将大德普济于世。“整天勤勤恳恳”,表明谨慎行道,没有偏差。“潜伏深谷,或跃腾上进”,表明龙处在进取而无损害的时机。“龙高飞于天”,说明怀德之人可一举创就大业。“龙高亢至极,终会有所悔恨”,表示物极必反。“用九”,说明天之宏德也并非永居首位。 P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