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姜海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在《光明日报》《道德与文明》等重要报纸与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近现代西方伦理学。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抑或伦理学? 1.2 人与自由:从克尔凯郭尔到福柯 1.3 真理与自由:作为真理之本质的自由 1.4 存在、语词与语言:诠释学与语用学结合的尝试 1.5 人的存在与作为真理之本质的自由:本书研究之基本结构 1.6 福柯、哲学与人的存在:本书创新之处 第2章 疯狂史的叙事分析——疯狂、叙事与自由 2.1 “存在与时间”:此在与历史性 2.2 “叙事与时间”:历史、虚构与叙事 2.3 疯狂与理性主体:疯狂的历史叙事分析 2.4 疯狂与理性行为:疯狂的语用学分析 2.5 福柯与怀特海:疯狂与理性的比较¨ 2.6 理性视域中的人、真理与自由:通过叙事而可能的自由 第3章 人文科学的隐喻理解——世界、隐喻与自由 3.1 “形而上学”:存在的界限 3.2 “活的隐喻”:“隐喻的真实”的概念 3.3 人文科学与科学主体:人文科学的隐喻分析 3.4 人文科学与科学形式:人文科学的语用学分析 3.5 福柯与费耶阿本德:知识考古学与无政府主义知识论比较 3.6 科学视域中的人、真理与自由:通过隐喻而可能的自由 第4章 权力关系的象征意义——权力、象征与自由 4.1 “存在的政治”:政治与真理的批判性解读 4.2 “恶的象征”:象征符号的解释学与哲学反思 4.3 权力关系与政治主体:权力的象征意蕴分析 4.4 权力关系与权力技术:权力的语用学分析 4.5 福柯与迈克尔·曼:微观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比较 4.6 权力视域中的人、真理与自由:通过象征而可能的自由“ 第5章 自我艺术的生存美学——伦理、审美与自由 5.1 “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论真理与艺术 5.2 《审美经验现象学》:杜夫海纳论审美经验 5.3 生存美学与自我主体化:自我艺术的审美分析 5.4 生存美学与自我技术:自我技术的语用学分析 5.5 福柯与米德:自我主体化与社会自我的比较 5.6 艺术视域中的人、真理与自由:通过审美而可能的自由 第6章 结论、思想评价与研究展望 6.1 本书结论 6.2 福柯政治伦理思想评价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姜海波著的《人的存在与作为真理之本质的自由》以“人的存在”为主题,在“真理”与“自由”的相互联系中彰显“人的存在”的本质意义。自由是真理之本质在人的存在中的显现。福柯主要著作所形成的思想脉络例证了“人的存在”“真理”与“自由”之间所呈现的本质联系。通过与其他学者相关思想的比较,凸显福柯思想的独特价值,为理解福柯思想的整体意义展现了新的可能,为探索人的存在及其意义提供了新的方向,为把握真理与自由的内在联系指引了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