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西闽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西闽,著名作家。现居上海,自由写作。1966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8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二十年。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收获》《天涯》《作家》《福建文学》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有《酸》《腥》《麻》《救赎》《好女》《崩溃》《狗岁月》等长篇小说三十多部。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其被埋于废墟长达七十六小时,后根据此段经历写成《幸存者》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另在《巨人》《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四十多万字,最新作品《新兵米西》(部分章节)曾被《巨人》杂志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现首次完整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 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同顾,需要思考, 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 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 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 ——李西闽 后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凌晨五点多,丁屋岭的 村落和山野还一片漆黑,呼啸的冽风拍打着窗棂, 有公鸡的打鸣声传来,我的脑袋发热,还处在亢奋 之中。在丁屋岭写作此书的过程,也是我的心灵经 历凛冬的过程。仿佛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寒冬,过 去的毕竟过去了,天亮之后,我还是要踏上新的旅 程。 我泡了壶茶,慢慢地品尝,就像是品味这十年 来的甜酸苦辣。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 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回顾,需要思考, 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 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 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无论如何 ,我还是写了这本小书,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我无法对十年来关爱我 的人、与我共渡难关的亲友付出什么,只能在此对 他们说声,谢谢! 记得有次,我和一位同样经历过灾祸的读者见 面。他给我带来了一摞厚厚的手稿,说没有什么礼 物可以送给我,只能送给我他在车祸后几年记录下 来的点点滴滴,因为他得知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希望他的手稿对我有用。他是个比我年长的老者, 我们只在一起待了一个多小时,我送他走出咖啡馆 时,他对我说了句话:“好好活下去。”我目送拄 着双拐离去的他,眼睛湿了。那摞手稿给我的震动 很大,我看到了一个人是怎么在艰难的困苦中战胜 自己的。我深知,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 在痛苦之中,要真正获得重生,还必须靠自己,因 为最终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被自己打败。 每年5月12日那天,我会出现在银厂沟,站在当 初被埋的地方,对自己说,在这片山野,你还站立 着,还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还有蝴蝶在野花丛中 飞舞。还有像易延端这样的好兄弟陪着我,我必须 活下去。这些年,陪我去过银厂沟凭吊的有许多朋 友,比如都江堰诗人文佳君,好几年,他将我从彭 州接到都江堰去,目的是为了让我开心,他的良苦 用心,让我感动。成都以及周边城市的朋友裘山山 、蒋蓝、余海静、魏巍、杨婷、谢玲珑、谢倩、魏 冬梅、李亚伟、杨孜等,都对我十分地关爱,在我 最艰难时,给过我温暖。最让我铭记的是我的救命 恩人们:赵斌、范夕忠、黄贵清、鲍俊杰、李小飞 、张世鹏、王洪伟、侯斌……每当想起他们,我就 觉得不能苟活于世。十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朋友 都帮助过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名字了,我心里 记着你们。 十年,也就是一瞬间。 我不知道下个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我可以对 十年来关爱我的亲人朋友们说的是,无论有多大的 困难和风浪,我都会面对,不会退缩,只要还有一 口气,就会挺直腰杆做人。 这段时间,在丁屋岭写作,很感激这里的人们 ,他们淳朴善良,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场所,并 且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我必须感激这些人:卓国 志、陈日源、黄冠奇、丁强强、三秀、丁冬香、丁 仰秋、丁瑞先、丘有滨、卢弓、刘雄、林强辉、董 茂慧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我这十年的心灵史, 也完成了我写作的另外一种转变。此书成稿后,得 到了《青年作家》主编梁平、副主编卢一萍等的肯 定,并在该杂志全文刊载。同时,也得到了浦睿文 化陈垦兄弟的帮助,由他们公司出版此书的单行本 。该公司的编辑仲召明、余西对此书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在此深表感谢。 李西闽 2018年3月24日于上海家中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一 去年上海最寒冷的时候,我去了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那里据说是世界的尽头。有人说,乌斯怀亚有也格来日斯灯塔,也有孤独。红自相间的灯塔静静地矗立在比格尔海峡的一个小岛上,水鸟叫唤着,从天空掠过。我感受到了灯塔的孤独,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心脏,永不止息地跳动。 有个穿黑色卫衣的女孩,独自站在船舷边,默默地凝视灯塔,目光忧郁,让我想起了世界上很多孤独的灵魂。我在世界尽头邮局,给一些同样孤独的人寄了些明信片。有人说,从这个世界上最小的邮局寄出的明信片,有的根本就到达不了目的地,我不相信。当那个孤独而又快乐的老人在明信片上用力敲下邮戳时,我就坚信,那些明信片都会被送到那些孤独者手中,成为就像也格来日斯灯塔一样的真实存在。 有个孤独的人叫莹,她在中国最北方的城市里,每天晚上在电台工作,用她甜美的声音陪伴深夜里不能入睡的人们。有时在凌晨下班后,独自穿过寂静街道回家时,她会突然流下泪水。她一直在等待我从世界尽头邮局寄来的明信片,像等待一只带来春天消息的候鸟。 那真是漫长的等待,快一年了,她也没有收到明信片。我特别内疚,仿佛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避免和她说话,也不敢去微信朋友圈里看她日复一日的笑脸和独语。 这个秋天还剩点尾巴的时候,我来到了一个叫丁屋岭的古老山寨,住在靠山的一问小木屋里,试图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写本小说。我有个怪毛病,在家里根本无法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必须找个地方将自己封闭起来,才能写完一本书。我很清楚这是个坏习惯,如果说我的小说创作本身是冒险的话,我每次出去写作更是一次次巨大的冒险。活着就是冒险。 比如那年在银厂沟,我差点没了命。那年五月的银厂沟,阴郁的天空,时断时续的雨水,各种各样的野花开放。我住在叫鑫海山庄的度假村里,写一本叫《幽灵战舰》的小说。写作间隙,我会站在房间的阳台上,眺望云山雾罩的九峰山。山谷的风无拘无束,我的心也无拘无束。5月12日中午,天空中出现了阳光,漫山遍野的蝴蝶和虫豸在飞舞,我似乎听到了它们的尖叫,可是我无动于衷,只是惊诧于它们的美丽。灾难在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降临,是黑色的时刻,大地颤抖、咆哮,山摇地动。顷刻之间,我被深埋废墟……七十六个小时后,获救的我看着满目疮痍的山野,欲哭无泪,心里埋下了恐惧和绝望的种子。 黑色的瓦,暗红土墙,旧杉木门扉,狭窄巷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面,偶尔的人声和狗吠……丁屋岭有时会让我突然置身于古旧的时光里,不能自拔。我时常陷入可怕的宁静,那时山野的鸟鸣声,以及金灿灿的阳光,都让我沉迷。夜色降临后,鸟儿归巢,星星是天空的灯盏,一颗颗被点亮。夜晚的古老山村,才真正寂寞入骨。无边无际的寂寞中,我在文字中游走,癫狂。文字是毒药,将我一遍遍毒死,而文字又是灵药,刁钻地进入我的灵魂,一次次将我唤醒,告诉我还活着。 子夜时分,我停止了打字,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门。黑黝黝的山林隐藏着未知的东西。我深深吸了口气,又关上了门。我想起了遥远的乌斯怀亚,矗立在小岛之上的也格来日斯灯塔——它是黑夜里的灯火,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我想起了在遥远北方的莹,她也许还在电台里给无法入睡的人们讲述着什么。 我还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苏青。 P2-3 导语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为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长篇新作,讲述三个人震后挣扎求生、战胜心理与身体伤痛的故事。 作家“李西闽”在震后多次无法忍受身体疼痛与内心恐惧,试图自杀,但不忍抛弃妻女,也不愿向恐惧认输;摄影师苏青眼见一对新人在自己面前瞬间消陨,总试图弥补内心的愧疚;当地农妇李翠花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却也努力想要一个新的生命。 本书献给大地震中痛失所爱的人,献给在灰暗时刻仍热爱生活的人。 内容推荐 子夜时分,我停止了打字,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门。黑黝黝的山林隐藏着未知的东两。 我深深吸了口气,又关上了门。 我想起了遥远的乌斯怀亚,矗立在小岛之上的也格来日斯灯塔——它是黑夜里的灯火,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为知名作家李西闽新作,讲述三个人——作家李西闽、摄影师苏青和当地农妇李翠花——大地震后在亲人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战胜心理悲伤与身体疼痛的故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