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拿破仑时代(上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乔治·勒费弗尔著的《拿破仑时代(上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不是一部拿破仑个人的传记,而是一部从拿破仑·波拿巴取得政权到他失败这段历史时期(1799-1815年)的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作者乔治·勒费弗尔不仅把拿破仑时期同法国大革命时期从纵的方面衔接起来,使读者看清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而且把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放到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从横的方面同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勒费弗尔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仑顺应历史潮流,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和对雅各宾派的压制。在论述拿破仑通过征战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所起的积极影响时,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仑建立欧洲甚至世界帝国的野心和他所进行的战争的扩张侵略和掠夺的性质。本书对当时欧洲列强的争霸以及英国和俄国的扩张侵略政策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揭露。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革命的遗产 第一章 旧制度与革命的冲突 一、社会的和政治的冲突 二、思想的冲突 三、民族的觉醒 第二章 战争的后果与和平的条件 一、大陆各国 二、英国的战争努力 三、法国及其盟国 四、封锁与中立国 五、英国资本主义的力量与困难。欧洲向全世界的扩张 六、和平的条件 第三章 拿破仑·波拿巴登台 一、法国的独裁统治 二、拿破仑·波拿巴 第二编 内安法国外和欧洲(1799-1802年) 第一章 法国独裁体制的组成 一、临时执政府与共和八年宪法 二、波拿巴权力的组成与扩大 三、仓促上阵的1800年战役 第二章 欧洲和平的实现 一、1800年战役与吕内维尔和约 二、武装中立联盟与英国的危机 三、亚眠和约(1802年3月25日) 四、附庸各国的改革 第三章 波拿巴就任终身执政 一、共和九年的危机 二、教务专约 三、清洗保民院和就任终身执政 四、波拿巴的社会政策 第三编 提尔西特条约前帝国的对外征服(1802-1807年) 第一章 法国和英国:战端重启(1802-1805年) 一、波拿巴的经济政策与亚眠和约的撕毁 二、法兰西帝国的建立(1804年) 三、入侵英国的计划。特拉发加海战(1805年) 四、封锁 五、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起源 第二章 拿破仑的军队 一、征募与晋级 二、战争准备 三、战争指挥 第三章 大帝国的创立(1805-1807年) 一、1805年的财政危机 二、1805年战役 三、大帝国 四、与普鲁士决裂(1806年) 五、耶拿战役与奥尔施泰特战役。冬季战役(1806-1807年) 六、夏季战役与提尔西特条约(1807年) 上卷参考书目(提要)第四编 提尔西特条约后帝国的对外征服(1807-1812年) 第一章 大陆体系(18071809年) 一、英国的觉醒 二、把英国人关在门外的欧洲(1807-1808年) 三、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事件(1807-1808年) 四、西班牙起义(1808年) 五、法俄联盟的初期和埃尔富特会晤(1808年) 六、拿破仑在西班牙(1808年11月-1809年1月) 第二章 1809年的战争 一、德意志的觉醒 二、普鲁士 三、奥地利 四、1809年战役 五、同奥地利联姻 第三章 英国的成就(1807-1811年) 一、统治海洋及其后果 二、威灵顿的战役 第四章 大陆封锁 一、大陆封锁最初几年的英国贸易 二、大陆封锁的演进 三、1811年的危机 第五章 俄罗斯战役的准备过程(1811-1812年) 一、1811年的警报 二、外交活动与大军的推进 第五编 1812年的世界 第一章 帝国的法兰西 一、专制政府 二、财政与国民经济 三、思想控制 四、社会演进和舆论 第二章 大陆体系 一、大陆体系的政治机构 二、拿破仑的改革 三、地中海各国:意大利、伊利里亚诸省、卡塔卢尼亚 四、荷兰与德意志 五、华沙大公国 六、欧洲文明 七、大陆经济 八、大陆体系与民族 第三章 各种独立力量 一、旧制度的大陆各国 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与自由主义 三、文化生活 四、欧洲和美洲民族的觉醒 五、资本主义的进展与欧洲向全世界的扩张 第六编 拿破仑的败亡(1812-1815年) 第一章 大陆体系的瓦解(1812-1814年) 一、俄罗斯战役 二、普鲁士的倒戈和1813年第一次战役 三、秋季战役 四、法兰西战役与拿破仑退位 第二章 复辟与“百日” 一、维也纳公会与反革命的胜利 二、法国第一次复辟与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卷土重来 三、“百日” 结束语 下卷参考书目(提要) 索引 序言 当拿破仑·波拿巴取得法国政权的时候,法国大革命 和欧洲已交战七年有余;除了短暂的间歇外,战争要一直 延续到1815年。在这场战争中,雾月十八日本身并不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一般认为以亚眠和约带来的和平期间为界 ,把这场战争划分为两个时期,也许会更为合乎逻辑。但 若论及法国国内历史时,则雾月政变无疑地使个人专权得 以恢复,而就这一点来说,拿破仑时期和法国革命时期是 迥然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并不能掩盖联系这两个时期 的深刻的一致性。正是法国大革命使波拿巴能有如此非凡 的命运;他之所以能把自己强加于共和制的法国,是因为 只要旧制度的党徒还在勾结外国力图复辟,就有一种内在 的需要注定这个国家要实行专政统治;波拿巴和救国委员 会在统治方法上存在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点比人 们通常所愿承认的要多得多。他之所以能保持法国人领袖 的地位,正是因为他尊重了制宪议会的社会立法成果;他 的军事胜利保证了这些成果能够保持下去,并且使这些成 果能够在法国永远根深蒂固。不仅如此,他的军事胜利还 保证了把这些成果推广到欧洲各地,其迅速和功效,是宣 传而尤其是自发传播所无从比拟的;如果他不曾把现代国 家和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移植到他所控制过的各国,那么 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所进行的许多征战是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的。他曾致力于创建新的皇统和新的贵族阶层,但都枉费 心机;在他同时代的人看来,他依然是法国大革命的战士 ,而他也正是作为这样一个人物而载入欧洲文明史册的。 然而,从他成为法国的主宰时起,他自然地就占据了 世界历史的中心地位,以致尽管他的统治与法国革命这一 悲剧之间贯穿着深刻的一致性,我们对以他的上台为界标 的传统分期方法,仍然不能置之不顾;本书采用的就是这 种分期方法。 本书不是一本拿破仑的传记,这点几乎已毋庸赘述。 正如这套通史其他各卷一样,本书不仅力图阐明法国人和 拿破仑所征服过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主要线索,而且力 图阐明他所未能压制的各种独立力量所起的作用,以及他 的权威所不及的各国的特征。英国和美国保持了它们的自 由传统;资本主义继续在发展,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在准 备夺取政权;宗教生活照样进行,拿破仑未能改变它的进 程;他正在奠定基础的世界帝国已遭到各民族的反抗;尤 其是在德意志,浪漫主义抚育了思想、认识和行动的新方 式;拉丁美洲已在争取独立;这场欧洲大斗争的影响也不 免一直波及远东,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正面的,因为如果欧 洲不是被这场内部争战牵制住兵力的话,远东遭受欧洲的 入侵就会早得多。透过拿破仑的天才所竭力造成的表面上 的整齐划一,19世纪变化多端的轮廓已经端倪可察。这个 时期虽然为时短暂,但在这段期间里,在拿破仑面前似乎 一切都黯然失色,左右历史进程的正是此人。因此本书以 他的名字命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导语 乔治·勒费弗尔著的《拿破仑时代(上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不仅力图阐明法国人和拿破仑所征服过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主要线索,而且力图阐明他所未能压制的各种独立力量所起的作用,以及他的权威所不及的各国的特征。 这个时期虽然为时短暂,但在这段期间里,在拿破仑面前似乎一切都黯然失色,左右历史进程的正是此人。 精彩页 第一章 旧制度与革命的冲突 十年的演进,而尤其是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法国革命的进程。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法国领土向“自然疆界”的扩4张显然打破了欧洲的均势。波拿巴所接受的遗产对他的政策有重大影响。阿尔贝·索雷尔认为波拿巴是他的命运的产物而不是他的命运的创造者;即使我们不同意这个论点,明确他所接受的遗产的一些特征还是适当的。 在这些特征中,最深刻的是法国革命从一开始就与欧洲之间的冲突。首先是社会冲突:特权阶级和受第三等级的其余阶层支持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其次是政治冲突:因为君主专制像特权一样受到了责难,此外,把贵族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的帝王们,冒着和贵族同归于尽的危险。最后,还有宗教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人们一般把法国革命理解为笛卡尔理性主义的产物而发生的,因为笛卡尔的无情批判摧毁了神秘和传统,人们认为这是构成旧制度的基础。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使上述各种冲突模糊起来,但却没有把这些冲突从当代人的意识中消除。这些冲突顽强地支配了拿破仑时代的历史。 一、社会的和政治的冲突 热月9日以后,法国革命的退潮已经很明显了。共和三年(1795年)宪法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虽然真诚地拥护新秩序,但却反对民主,他们不能把民主和雅各宾主义的经验加以区别。他们同斯塔埃尔夫人和空论家们一道,设想了一种寡头政治,它比英国的寡头政治更加现代化,但在本质上相类似;它要在富人5的利益和“贤达”的智慧之间搞平衡。同时,资产阶级逐渐着手摧毁山岳党人的成果,甚至对制宪议会议员的成就也不放过。他们废除了家庭法庭和仲裁程序,恢复了债务监禁和公证人费。共和二年遗产继承法的“追溯既往”的特征消失了,私生子的权利受到了猛烈打击。国有产业的出售,除对富人外,不再对任何人有利;共和七年,把那些被抵押的国有产业,无代价地给予了持有这些产业的人。村社公地的分配中止了;政府又力图把农民从1789年以来就自由使用的森林中驱逐出去。 但是这一切对于欧洲贵族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尽管法国革命是为了争取资产阶级理想的实现,可是它仍旧是一场争取公民平等的革命。它的军队所到之处如比利时、莱茵地区、荷兰、瑞士,法国革命都摧毁了旧制度;教皇成了囚徒;奥伦治亲王、莱茵的选侯们和瑞士的贵族们都逃跑了。只有苏沃洛夫的胜利夺回了意大利,恢复了那些正统王侯的地位。颠覆性的宣传秘密地渗入了法国的邻邦,到处都在议论法国农民的解放以及无套裤汉胜利的消息。作家和新闻记者所作的努力,其效果比不上这些不胫而走的传闻;他们几乎都由于恐怖时代的过激行动而感到幻灭,或者被迫沉默了。希望和法国人一致行动的人到处都能找到,例如在南部德意志就有。甚至在普鲁士,拒服劳役和抗交封建赋税的也越来越多。谣传国王将废除这些苛捐杂税;弗里德里希一威廉三世在即位时就收到了大批请愿书。在大洋的彼岸,纳里尼奥翻译了《人权宣言》;在美国,华盛顿及其随从怀疑杰佛逊和共和党人已被平等狂毒害了。 各处的贵族,甚至在辉格党的各大家族中,都吓得惊慌失措而聚集在国王的周围;各国的政府都加紧了控制。除了屈服于保罗一世的残暴专制下的俄国之外,奥国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在那里,科洛雷多从此成了实行愚民政策的警察国家的化身,而梅特涅后来又被认为是始作俑者。在普鲁士,直到弗里德里希一威廉二世死前企图实行同样制度的沃尔纳险些被解职。在耶拿,费希特因6为宣传无神论而被控告,遭到了魏玛公爵的抛弃,并在1799年被迫放弃了教授职位。在英国,1794年以后,人身保护法停止执行,“煽动性的”社团和出版物也遭到了禁止。1799年,皮特强迫印刷商表明他们的忠顺,把非法组织的成员流放七年。在美国,联邦党人利用和督政府断绝关系而通过了针对法国民主主义者的“移民法案”,还通过了针对社团和报纸的危害治安取缔条例。在拉丁美洲,已经有人为自由事业献出了生命。“雅各宾派”所激起的恐怖,虽然并非全无根据,但却是被人夸张了。那些少有的赞美法国的人,像康德、费希特和在着手批判伯尔尼的贵族和符腾堡的寡头政治的年青的黑格尔,都非常谨慎地规定自己只向往合法的与和平的进步。没有一个国家自发地效仿法国;传播法国革命原则的,就是法国的军队。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