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拒绝敏感(与孩子一起成长)
分类
作者 段云波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没怀孕前,很多亲朋好友会对你说:“快点生一个吧,小孩很可爱!”双方的家长也劝你:“赶紧生一个吧,爸妈将来帮你带!”可一旦孩子降临世间,你会发现所有问题都要自己扛,其他人都是浮云。
特别是随着孩子进入上学年龄,亲子关系会搞得你焦头烂额: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辅导作业时,亲妈秒变“后妈”,有母性没人性。全家整日里为此鸡飞狗跳,让山河失色,令日月无光。
但是,体罚、责骂、冷暴力总归无济于事,更会适得其反,搞不好会母女断交,父子反目。其实,所有的这些局面只是因为你方法不对。
怎么办?静下心来读读它,段云波著的《拒绝敏感: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从理论到实践的书,能帮助你在育儿路上躲开各种各样的“坑”。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你可以把孩子送到最昂贵的幼儿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父母养育,这对孩子没有什么帮助。
要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优秀的父母需要鼓起勇气正视自己的教育问题,必须接受自己是个不完美的家长这一现实。在教育子女方面,父母不能依靠自己的偏好、由着自己的性子,或者模仿照搬别人父母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科学育儿知识的助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给孩子一笔现金,可能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挥霍干净,但用时间和爱心留下的财富,却能够让孩子受用一生。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以儿童为中心,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而且要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自尊、自立、自信、自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充分的关爱和恰当的引导,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孩子的影响力胜过任何学区房。
作者简介
段云波博士,青岛大学教授、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会长、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院长、美国American Montessori Institute(AMI)资深专家。
1993年出国留学,先后攻读分子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工学博士学位,尔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科学与计算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除自然科学外,他还非常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在国外留学期间,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经验。2003年回国,植根于中国教育的实际,引进西方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蒙台梭利教育,并成立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等专业学术结构,开始从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推动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本土化”。
迄今出版《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运营与管理》《蒙台梭利育儿经》《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和平教育》《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蒙台梭利幼儿家庭教育法》等教育与管理著作二十余部,并发表多篇教育类研究论文,指导并培养包括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认证讲师、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硕士等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目录
第一章 辛苦父母不如知心爸妈
第二章 俗物还是天才,出生后三年的教育很关键
第三章 读懂孩子分离焦虑的信号,轻松做父母
第四章 理解孩子,顺势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第五章 乐观VS悲观,父母的人生观左右孩子的安全感
第六章 越批评,孩子越自卑
第七章 语言表达,在生活的细节里练就好口才
第八章 适时培养阅读兴趣会受益一生
第九章 兴趣班,上与不上的理由
第十章 自控力培养,如何抵制棉花糖的诱惑
第十一章 帮孩子培养高情商
第十二章 专注力,决定孩子的成绩
第十三章 记忆力,早期经验可增长未来潜力
第十四章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第十五章 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
第十六章 拒绝肥胖和近视,健康体魄是孩子发展的基石
参考书目
序言
当今社会,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所承受的压力
之大异乎寻常:既要负责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又要
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父母甚至天真地认为
:确保孩子将来考个好的大学、找个好工作、组建
幸福家庭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在重重“高压”之
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为人父母的
共识。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满脸疲惫的
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无论自己
工作多忙,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督促、辅导孩子学习
;老师建的微信群或者QQ群成了父母最关注的焦点
,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条信息……
父母虽然为子女付出了很多,但有时候他们会
发现,孩子并没有成为父母想要培养出的那种人:
聪明伶俐、知书达礼、活泼可爱、多才多艺……反
倒是越来越淘气,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越来越叛
逆,变得越来越让父母感到难以捉摸。付出没有得
到应有的回报,这让不少父母在沮丧之余,平添了
焦虑感、无力感甚至是恼怒感。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与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
(Maria M(Dntessori,1870—1952)在《童年的
秘密》一书指出,“父母虽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
殚精竭虑,但还是发觉自己恍若置身困难重重的迷
宫,无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个根本没有
出口的密林之中。”其实,孩子之所以没有成为父
母想象中的那个人,是因为大多数父母不懂得孩子
,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孩
子的内在需求,压制孩子生命自然地发展,因外在
压力在孩子身上加上了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枷锁。
其实,“孩子们来到世上时都很失望,他们发
现根本没有真正属于他们的空间,自己只是个被愚
弄的对象,被硬生生地安排到成人的世界里自娱自
乐。”特别是当孩子妨碍了大人工作的时候,总是
被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而当孩子“工作”时,父
母却可以粗暴地打断他们,而不需要任何羞愧之心
。可以这样说,这里是巨人们的世界,而孩子不过
是被软禁在庞然大物般的建筑物里的“小矮人”。
显然,育儿是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作,而又有
几位父母真正具有教育儿女的“上岗资格证”呢?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从孕育开始,真正对孩子的一生负完整责任
的,只有父母。孩子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看清前
进的方向,父母有责任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道路。
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各有不
同:有的喜欢体罚,有的专用口头批评,有的善用
独裁,有的善用唠叨,还有的提倡释放孩子的个性
,聆听孩子的需求……
认知发展理论的先驱、著名心理学家简·皮亚
杰(Jean Piaget,1896—1980)认为,教育的原
则是培养创新的人——有创造力的、善于发明和发
现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人。
家庭教育中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父母用自己小
时候的成长经历去教育当下的孩子怎样去应对十几
年后的未来。孩子天生是开放性的,具有天赋的发
展潜能,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思维似乎天马行
空。可由于传统的或者现实的原因,父母不愿意改
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很少学习育儿知识,往往用
自己现有的经验限制孩子,约束他们应该这样、不
应该那样,最终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成为“装在
套子里的人”。是成人剥夺了孩子旺盛的精力,粉
碎了孩子独特的个性。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又急
切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
弥补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殊不知孩子的这一切都是
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
蒙台梭利说过:“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
的各个阶段,胜过了3岁直至死亡的总和。”中国也
有句俗话叫“3岁看大,7岁知老”,3岁之前是一个
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早期经历对儿童的一生有
着决定性的影响。从3岁孩子的表现能够推测其未成
年之前的发展状况,7岁孩子的身上个性倾向开始形
成,可预测他成年以后乃至一生的个性发展情况。
试问,有多少父母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致力于
儿童早期发育研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
(James J.Heckman,1944—)指出:试图影响一
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最佳时间是在3岁之前,那时大脑
仍在发育中,可塑性较强。在孩子发育早期采取更
科学的养育方式,可以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想给孩子好的教育,首先父母需要学习如何科
学地养育孩子。只有自己充实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
育儿知识,才能给孩子更多有质量的教育内容和优
质的陪伴。人类天生就有学习的潜能,最有效的学
习是实践。自发自主地学习,充分调动人作为学习
者的状态、感受和智力,是最持久、最普遍的。孩
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
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
教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
早、最多的形象。你可以把孩子送到最昂贵的幼儿
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父母养育,这对孩子没有多
少帮助。
没有教育创新,没有教育理念的转变,就不可
能教育出具有创新心智的人,所以,我们所有的教
育从业者,包括父母,作为对孩子有影响的人,必
须进行一场教育观念的内在革命。正如蒙台梭利博
士所言:“如今,若不想再像从前那样错误地对待
孩子,而是想要把他们从内心的冲突与危险的思想
中解救出来,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
变革!在此基础上,一切也将随之改变,而这种变
革必须在我们成人中进行。”
优秀的父母需要鼓起勇气正视自己的教育问题
,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放下成人权威,
抛弃内心对孩子的偏见,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父母
的现实。教育子女不再依靠自己的偏好、由着自己
的性子,或者模仿照搬别人父母的“成功经验”,
学会使用科学育儿知识作为教育的助力。
本书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生
物学、人类学、物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介
绍了0—6岁孩子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情绪认识
、专注力培养、语言与阅读能力、社会性诸方面的
经验和技巧,希望能成为父母育儿的帮手。
如今,不只是科学家和教育学者对与教育有关
的研究发现兴趣浓厚,为人父母者以及社会大众也
表现出同样的关切。现代教育理念有两项众所周知
的主要原则,第一是了解、培养孩子个人的特质,
了解每个孩子的本性,并透过孩子特有的人格特质
来引导他,第二项原则是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跟
随孩子的自然成长节奏,解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跑运动,一项接力赛,不
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科学的引导下持之以恒
。我们必须关注孩子的生命本身,做智慧父母,了
解孩子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相信大自然,相信儿
童,正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真正帮助孩子的
生命成长。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在这个精神错乱
和疯人成群的时代,我们不断标榜自己是健康的,
鄙陋的习俗对人类健康和发展的威胁依然是触目惊
心的,我们不妨有节制地去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要
刻意去强迫他们学习,要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智慧之
光”。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段云波
2018年12月1日于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青
岛总部
导语
《拒绝敏感:与孩子一起成长》依据实践多年的蒙台梭利早教理论,分析孩子成长各敏感时期特点,与其父母探讨解决这些关键期困惑的方法,从身体、智力和心理等角度给出平衡发展的建议。作者段云波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知识与自身的育儿经验、早教工作经验结合起来,为年轻父母们纠正认识偏差,更好帮助孩子自我成长提供方案。
精彩页
父母给得多,孩子不一定更快乐
如果让爸爸妈妈选择用地球上的一种宝石来形容自己的孩子,多数人肯定会首先选择价值最高、晶莹璀璨的钻石。刚出生的宝宝的确具备成为钻石的条件,但最终能否变得晶莹璀璨光芒四射,还要取决于父母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生命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能量在慢慢启动。从现代脑科学来看,神经发育的顺序是通过基因设定的,但每次发育的“品质”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孩子在6岁以前,大脑通过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数据”来实现神经细胞的连线,以搭建自己的神经网络系统,而这个“中枢”神经系统将操纵孩子的一生。显然,孩子生活的环境和后期接受到的教育对其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
从发展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和环境同样重要。我们改变不了遗传给孩子的基因,但我们可以借助科学方法,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并准备一个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成长环境。因此,“教育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向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以保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孩子或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意味着我们成人必须调整自己的观念,去和大自然紧密结合,遵从孩子的发展得自环境体验这一个自然法则。”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为人父母,任重道远,既要让孩子在爱的抚慰中自由、快乐、有序地成长,还要避免让孩子虚度童年的宝贵时光,不断体会成功、树立自信,进而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特所言:“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好父母,最基本的是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所谓根,应该就是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让他们能够得到当下的快乐和幸福;所谓翅膀,应是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机会,引导他们做出独立的思考和选择,拥有信念并承担责任。
毫无疑问,当下的父母相比自己的父辈,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更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学校也尽力找最好的……这一切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围着孩子转”逐渐成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家庭的共同行为。但是,父母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当你把最好的一切给了孩子,有没有考虑过你所给的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你所安排的可能不是孩子喜欢的?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内心的焦虑与浮躁一下子爆发出来,总是希望把自己过往二三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一下子全部灌输到孩子头脑中去。试问,孩子能接受吗?这些是不是全部适合孩子?孩子是不是因此而变得更加快乐?
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只不过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罢了。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0usseau,1712—1778)也说过:“教育要适应孩子天性的发展。”不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不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小皇帝”“小公主”现象频现——孩子蛮横无理、脾气越来越大,父母稍微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撒泼打滚,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不会做选择、缺乏独立性,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搞破坏、爱说谎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阶段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捣蛋调皮、欺负同学、厌恶上学、满口粗话、偷东西、抽烟……这些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让人不得不问:到底因何而起?
蒙台梭利指出,“其实,成人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会迷路,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是依据自然规律这一客观事实,也不了解处于这一生命进程的孩子的内在需求与我们成人所想的完全不同。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