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罗伯特·欧查流派,是九型人格学说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派,与其他学派,互为补充。 黄信景先生在深刻领悟欧查流派的九型人格学说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考,将罗氏学说与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丹田、心神、思虑、行止等概念相结合,用平白通俗的语言做出了颇具现实针对性的通俗解说。这些深入浅出的阐发,透过社会上真实可感的案例,准确、严谨的人格描述,揭示了繁复的九型人格学深合的分析规律和逻辑线索,彰显出人的行为一动机一逻辑,从显性表层到幽暗的隐性潜质之间“雪藏”性的微妙联系,而这种关联,在此前的诸多著述中,往往是被忽视的。 《九型人格识人宝鉴》从人格角度,分析了不同“型”的人在自己都不易察觉的“深层渴望”和“深层恐惧”方面具有的各自不同的心理一行为取向。 本书从更高远的视域和多重视角,通过具有“私人定制”性的心理一行为建议和提升的最佳轨迹,借以帮助读者修复、调整有关人际的认知和相处之道,从而逐步开启重新认识自己、他人及世界的坦途。 作者简介 黄信景,应用心理学博士,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员,产业优化与行业价值研究学者,意大利布雷拉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教授,米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ARD&NT研究院中华区主席。 黄信景先生在心理学、教育、企业组织管理等行业作为顾问专家工作多年,是国内第一位专门研究“都市情绪症候群”的心理专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个体的感受性与情绪反应研究,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心理应对方法。 黄信景先生将人格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综合起来,结合人类学开展跨学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先后创立了设计心理美学、观众心理美学、消费心理的社会效应、管理中的心理与人类学效应等应用心理学学科,目前致力于建设应用心理学的生涯教学体系。出版有《人格的序位》、《阳光心态科学生活》、《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辅导系列教材》、《十二五员工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不懂心理学设计也抑郁》等著作。 目录 再版前言:知己方能识人 自序:一把打开自我探索大门的钥匙 第一章 九型人格概述——深刻了解一项古老的人格评价技术 第一节 九型人格不是神秘学 第二节 九型人格的前世今生 第三节 九型人格图形正解 第四节 智能中心分类法与九型人格的识别 第五节 人格的形成及学习九型人格的核心要素 第二章 九种人格特征的解析与对号入座 测试:如何找出自己的人格定位 第一节 1号人格解析:苛求完美的质检官 第二节 2号人格解析:成就他人的关怀者 第三节 3号人格解析:实现目标的有型人 第四节 4号人格解析:追寻自我的表达者 第五节 5号人格解析:冷静分析的旁观者 第六节 6号人格解析:理性安稳的忠诚者 第七节 7号人格解析:追求快乐的乐天派 第八节 8号人格解析:有勇有谋的统治者 第九节 9号人格解析:与世无争的透明人 第三章 职场攻略——九种人格的职场表现与管理之道 第一节 1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二节 2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三节 3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四节 4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五节 5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六节 6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七节 7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八节 8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九节 9号上司和下属的职场特征与应对技巧 第四章 收获真爱——九种人格的爱情特征与相处心法 第一节 1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二节 2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三节 3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四节 4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五节 5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六节 6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七节 7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八节 8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九节 9号伴侣的情感特征与相处要略 第五章 慧眼识人——九型人格的鉴人识人技巧 第一节 1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二节 2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三节 3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四节 4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五节 5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六节 6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七节 7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八节 8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九节 9号人格的核心与识别技巧 第六章 突破弱点——九型人格的发展自我之道 第一节 1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二节 2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三节 3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四节 4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五节 5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六节 6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七节 7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八节 8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第九节 9号人格弱点分析与突破法
序言 再版前言:知己能识人 距离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已经有八年了。这八年 来,我一直在临床以及应用领域开展心理学的实践 与研究工作。与我往来者所谈除了学科研究以外, 交流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如何理解他人;如何搞定 客户;如何改变爱人”等对峙他人的“技巧”之类 。 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成长,人际关系中代 沟的愈加严重,让各个年龄段与社会阶层的人都急 切地渴望掌握一种与人相处的技术。于是,星座、 占星、塔罗、血型、0h卡等分析性格行为的应用之 术开始拥有人气热度,而且似乎越是拥有神秘色彩 ,越会引发人们的竞相追逐…… 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新整理八 年前的这本书,并以此来表达一些我个人关于所谓 识人用人之术的观点。 首先,我想科普一下心理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 学问。 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生物医学工作者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一个研究“感觉识别”的 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通过对人关于“两点阈”的观 察研究来揭示人们的感觉反应机制。这是世界上第 一个应用自然科学实验室研究手段进行人类行为反 应研究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心理学的 诞生。与此同时,这个实验室也定义了心理学的学 科意义与研究对象。心理学是通过大量的行为观察 ,应用统计学分析,结合哲学论证,揭示行为背后 的动机,并将这些动机应用在社会领域,实现促进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一种学科背景下 ,心理学无论是学科研究还是社会应用,都是以发 现行为现象背后的真相为价值目标的。从这个角度 来看,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以识人用人 为目的的学科。 其次,我想谈一谈心理学中真正的识人用人之 术。 随着心理学关于行为现象背后真相研究的发展 ,诸多行为规律被一代代的心理学工作者总结出来 ,逐渐形成了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描述与分类,这 些描述与分类进而演变成了心理学中关于人性揭示 的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专注于对 人类行为的观察,并试图挖掘行为背后的动机。人 格心理学将行为背后的动机划分为“信念一动机一 情感”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人的行为 逻辑。信念,是每个人关于自己与世界之关系的定 义,是内心坚信的客观世界存在的价值;动机,是 在信念的支撑下人采取行动的尝试,这个尝试是为 了印证信念的正确;情感,就是在行动之后所得到 的印证的结果反馈,积极的情感强化行为重复出现 ,消极的情感让行为得到修正。人的每一个行为都 是“信念一动机一情感”的行为逻辑的体现,心理 学将其称为“人格系统”。人格心理学就是关于这 个人格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揭示 行为背后的人格系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从 专门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来看,识人用人只 是一个建立在和解的人际关系上的自然结果,而不 是学科的主攻方向。 再次,我想谈一谈纯粹的识人用人之术。 在我理解的科学心理学范围内,唯一的识人用 人之术无疑是人格心理学中发展出来的一系列“人 格评价技术”。关于由“信念一动机一情感”构成 的人格系统,我们目前能做的也就是评价而已。毕 竟这个系统描述的是一个人大量行为背后复杂的逻 辑,这些逻辑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让 人感觉到确实存在。因此,也就只能以一种主观评 价的方式来描述这些逻辑,而描述的目的仍旧是解 析对方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除此以外,诸如星座 、血型、塔罗、0h卡等神秘学、玄学领域的识人用 人之术,并不是我所懂得的心理学范畴,我也不便 对其评说,我只是观察到,那些社会上应用这些“ 术”的工作者在与咨询者交流的时候,似乎大量的 分析话语都在运用心理学中的人格评价技术,而咨 询者却盲从于那些施术者“神秘”的标签。对此, 我总是感到担忧。 最后,我想介绍一个科学心理学的观点:人格 是研究行为背后“信念一动机一情感”的行为逻辑 的学科,这个学科通过一系列统计学方法归纳行为 特征,然后,结合哲学思想分析和评价这些行为特 征背后的人性规律,而这些人性规律则用来建立人 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从应用的层面上来看,人格 评价技术首先是为了帮助应用者有效地理解自己, 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信念一动机一情感”,了解 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言行举止的意义,而我们对他 人的理解也会因为对自己的了解而自然存在。 我是谁?我的人生将怎样?这是人类智慧毕生 探索的生命议题。这个议题是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 行为的意义。了解这个意义才是应用人格技术的目 的,这个目的是建立在对自我的了解基础上的。所 以,当我们想要应用某种识人与用人的技术时,首 先请应用这个技术开展对自我的探索,只有了解自 我,才能够体谅他人。 八年来,承蒙读者朋友的关照与支持,这本书 自首次出版以来得到了很多反馈,我也因此结识了 很多热爱心理学的朋友。时隔八年,这本书得以再 版,让我倍感欣喜,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将八 年来的经历与体验,结合临床与应用领域的经验, 修订了第一版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加强了对人性特 征的客观陈述。毕竟,人格评价技术是一个主观评 价技术,而要将这个技术著书立说,则一定要尽可 能地摒弃主观情绪才能够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我相信八年的时间让我客观了很多,我希望八年来 在客观性方面的成长可以体现在这本书中。我也希 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结识更多的热爱心理学的伙伴。 祝大家阅读愉快。 黄信景 2017年12月于东京大学
导语 黄信景著的《九型人格识人宝鉴》分别阐述每一种人格的深层渴望与恐惧时,用大量实际生活、工作案例,帮助读者体悟渴望与恐惧相互依存的关系,并通过对人格对治方法的阐述,让读者在学习九型人格学说的同时,掌握九型人格在自我身心灵发展、职场生存、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婚姻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功夫。 精彩页 第五节 人格的形成及学习九型人格的核心要素 人格的形成 人格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受环境影响逐渐形成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以及人格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同的心理学派都坚持各自的观点,其实融合一下各家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性格是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影响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一观点的解释仍旧要将先天和后天分开来进行。 先天形成 心理学通过对人知觉的研究发现,人在受孕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听觉和触觉,听觉则主要表现在目前对胎儿的言语方面以及孕妇所经历的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触觉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胎儿处在羊水的包围中,羊水的温暖和冲击对胎儿本身就是一份触碰;二是人们抚摸孕妇的肚子时所传递的触碰震动。站在听觉与触觉在受孕三个月时出现的观点上看,早期父母的声音以及触碰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角度支持了先天因素造就性格的说法。 后天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从落生开始便与身边的环境密切相处,至三岁左右父母对孩子每一次啼哭、微笑及任何一个行为的回应,都会影响到孩子l生格的形成。举例来说,比如孩子每次哭喊都得到食物,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有可能出现隋绪激动——得到物质满足的惯性模式。这样就有可能塑造了孩子心中心的人格特点。因此,孩子三岁左右时,其性格特征就已经基本形成。之后三至十五岁期间,孩子根据某种性格特征开展学习和生活,性格特征慢慢地稳定下来,在十八岁左右最终成为人格特质并终生稳定。 从理论上说,孩子在十八岁以前父母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导来塑造其人格。但现实情况是,每一位父母都不可能时刻理性和清醒地采取所谓的教导方法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因此,用九型人格在关于子女培养上的意义在于,发现孩子人格特征中的天分,在其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发挥这些天分。总体来说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永远激励孩子做对的事情,不必惩罚他的错误。因为对错永远是父母的评价,而孩子在人格上的天分,有可能因为父母的评价而被压制。 学习九型人格的意义 既然人格不可改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九型人格这门功课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人格究竟在表达什么?这还是要用性格形成的过程来说明。 人的内心或者说存在的状态包含三个元素:“理想中的我”、“现实的我”、“真我”。“理想中的我”就是我们为了生存或者对治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为防止自己受伤害而调用的各种策略。这一层面可以让我们有效地适应环境,但容易让我们陷入意识形态的限制中,也就是说,我们误以为“理想中的我”就是自我,而活在了别人为我们制定的形象当中。“现实的我”就是我们发现,在“理想中的我”层面所调用的策略,其根本是为了满足内心对人格价值被满足的渴望。这些渴望就是九型人格学说中提到的深层渴望,也就是行为背后的信念、动机和情感。最后,“真我”就是我们觉察到人格价值被满足之后自己内心体会到的感觉,也就是那份存在的状态。举例来说,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甚至放弃梦想,因为每当梦想出现时,总会有声音出现告诉你“不要白日做梦”、“做人要现实一点儿”等,殊不知这样反而让自己“现实的我”被抑制了。如果换一种视角,我们发现,忍气吞声等行为并不是为了适应生存,而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在此刻做的正确选择,比如为了追求优秀或者与众不同或者财富等,那么当我们发现这些人格所要追寻的价值满足时,内在的动力就被第一次激发了,我们不再会觉得做“理想中的我”是如此的困难,甚至会乐于尝试各种方法去实现目标,因为在这一刻,“理想中的我”已经和“现实的我”融为一体了。到了这一步,我们如果不能觉察到比如优秀、与众不同或者财富实现之后内心的感觉是什么的话,我们仍旧会被人格价值所困扰,最直接的情况就是变得患得患失。因此,当我们体悟到人格价值实现后的那份喜悦的感觉时,我们内在的力量才真的被彻底唤醒,这时我们便活在“真我”的状态中,并时刻都能感受到内心具足的感觉。达到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我们必须发现自我的人格以及人格价值究竟是什么。 九型人格就是针对人格价值而不再仅仅是行为意义做探索的一门功夫,我们每一个行为背后的信念、动机和情感,就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精准答案。 P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