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荀子/线装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战国)荀况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况著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荀子》一书中。
目录
劝学
修身
不苟
荣辱
非相
非十二子
仲尼
儒效
王制
富国
君道
天论
正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成相

序言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赵国
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时人
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
曾游学于齐国,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广泛
接触各派学说,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德
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
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
书,死后葬于兰陵,可称为先秦时期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作为战国后期儒家思
想的主要代表,《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
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
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
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
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
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
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与孟子一样,也肯
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成
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
知性,而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
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荀子认为
“能群”是人类区别于禽兽并能胜过和役使禽兽的
基本条件,而“分”则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基本法则
。为了消除人们由于欲利而引起的争夺,必须明确
规定人们在经济上、政治上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分。
这就是礼义的起源和实质。在此基础上他在政治上
提出了隆礼重法说。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一方面尊
君、隆君,另一方面重视民本,提出君民舟水说。
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在
人而不在天;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制天
命而用之。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
,认为认识的片面性是人们的通病。他提出“虚壹
而静”的解蔽方法,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
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大清明境界。荀子又构成了
以正名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他揭示了名反映实的本
质,制定了关于名的划分和推演的理论,阐述了制
名的原则,又揭示了命题的本质。
《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
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
,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
成”的美称。其中文章已由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
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纵观《荀子
》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为
先秦一大思想宝库。
《荀子》今存32篇,唐大理评事杨惊曾最早为
之作注。之后,较好的注本有王先谦的《荀子集释
》,收入中华书局版的《诸子集成》。较为浅近的
注本有梁启雄《苟子简释》,还有《荀子新译》中
华书局1979年版。其中《劝学》《天论》《解蔽》
《性恶》诸篇可细读。由于篇幅所限,本译注选译
了《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
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国》《
君道》《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解蔽
》《正名》《性恶》《成相》《赋》等共20篇。由
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导语
《荀子》是战国末年赵国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文章总集。该书旨在总结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等学术殿堂中所阐发的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荀况著线装经典编委会编的《荀子》在翻译上博采众家之长,既做到明白晓畅,又有自己的特色。
精彩页
【原文】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口。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人,学至乎没而后止也门。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n“。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注释】
【1】瓠巴:楚国人,善于弹瑟。沈:同“沉”。
【2】伯牙:古代善于弹琴的人。六马:古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仰秣:《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一说“秣”通“末”,头。
【3】崖:岸边。
【4】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5】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
【6】《礼》:汉代称为《礼经》,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制的汇编。
【7】没:通“殁”,死。
【8】《书》:《尚书》,汉以后又称《书经》,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
【9】《诗》:汉以后又称《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0冲声:和谐的音乐。止:存。
【11】大分:要领,总纲。
【12】文:文采,花纹,引申指表现义的礼仪制度,如表示等级制度的车制、旗章、服饰、各种礼节仪式等等。
【13】《乐》:《乐经》,六经之一,据说它是附于《诗经》的一种乐谱,亡于秦。
【14】《春秋》:是春秋时鲁国史官记载当时史事的编年史的编年子曾修订过。微:精深隐微,此指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孔子删订《春秋》时,通过隐微精深的语言来隐喻对人事的褒贬。
【译文】
从前瓠巴一弹瑟而沉没在水底的鱼都浮出水面来听,伯牙一弹琴而拉车的六匹马都抬起头来咧着嘴听。所以声音没有小得听不见的,行动没有隐蔽得不显露的。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会滋润;深潭里生了珍珠,潭岸就不显得干枯。是不能坚持做好事因而善行没有积累起来吧!否则,哪有不被人知道的呢?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的肃敬而有文饰,《乐》的中正而又和谐,《诗》《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P12-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