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愚园脞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长海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愚园脞语》是作者叶长海在新世纪撰写的文化随笔的结集,是《愚园私语》的续集。集中文章大多为文艺评论与文化随笔,其中既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深挚情思,也为振兴永昆指明了方向。
目录
漫话杂说
学,然后知不足
艺术创新与文化的多样化
昆曲教育与艺术传承
喜看文化新人登台
电视与戏曲
戏曲命运小议
在“两岸戏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说“戏曲”
说“叙事体”与“代言体”
古代节日的戏曲活动——读张岱《陶庵梦忆》
临川四梦——中国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认识王国维
往事:董每戡先生的来稿
昆曲艺术的一代宗师
人在,艺术在——“昆大班”六十周年志贺
昆曲演员的才慧致
从《金龙与蜉蝣》说起
斗室中的崇棣老师——《张崇棣山水画选》题辞
戏言“父”与“子”——致友人
一个“锺”字奈尔何
也说“美人”
案头场上
读《俞粟庐书信集》札记
《长生殿》:永恒的遗恨
奇事妙语桑园会——《秋胡戏妻》第三折赏析
《中国京剧》简介
戏剧学建设的新成果
世界的眼光与传统的评价——读《宋春舫论剧(第一集)》
戏剧流派与比较戏剧——读《宋春舫论剧二集》
《大辞海·戏剧电影卷》编后小记
月落重生灯再红——观新版昆剧《牡丹亭》
历史的机缘
古典昆曲的青春之歌
美的艺术总是青春长存
美的选择
情的赞歌——观新版赣剧《牡丹亭》
甬剧《典妻》的启示
成败岂能由萧何
“天条须反省”——观婺剧新戏《梦断婺江》
钟声警人——上海昆剧团《景阳钟》观后
超越时空的寻求——喜看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
赏析这一出沪语话剧
前言后语
《曲学》发刊词
《世纪转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之中外戏剧》序言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序
《昆曲精编教材300种》序
《俞粟庐书信集》序
《词曲通解》弁言
《天韵社曲谱》序
《宋词音乐研究》跋
《昆曲宫调与曲牌》序
《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序
《南戏乡亲董每戡传》序
《张思聪戏文六卷》序
《清宫戏画》弁言
《(牡丹亭):案头与场上》后记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总序
“中华戏剧学丛刊”序
《叶长海曲论自选集》自序
《汤学刍议》自序
《画语曲律》自序
《戏剧:发生与生态》自序
《中国戏剧学史稿》再版后记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再版后记
《曲律注释》再版后记
演讲访谈
传统戏剧的危机与新变
中国戏剧在东亚国家的传播
世纪之交的戏剧
剧坛辨思:从七十年代到世纪之交
学校教育、文化交流与昆曲的命运
昆曲舞台上的《牡丹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汤显祖学”研究迎来大好机遇——访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 朱自奋
从中外戏剧的百年互动到中国戏剧走出去——访戏剧学家叶长海 李伟
后记
导语
叶长海著的这本《愚园脞语》是一部随笔集,以文艺评论与文化随笔为主,分“漫话杂说”“案头场上”“前言后语”“演讲访谈”四部分编辑,收录了《临川四梦——中国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美的艺术总是青春长存》《剧坛辨思:从七十年代到世纪之交》《古典昆曲的青春之歌》等文。
后记
我于本世纪初曾将自己以往的各种短文编为一
集,题为《愚园私语》。现今我虽早已离开愚园路
的旧居,但我喜欢“愚园”这个名称,故而作文写
字,依然常以“愚园”自号。这里把本世纪新撰的
一些杂品,加上前集未收的旧文,续编为一集,因
为内容较前一集似更杂糅散漫,故称之为“脞语”
。与前日《私语》相比,今次《脞语》有较多的“
序跋”及演讲访谈录,而较少感性的篇辞,从中或
可看出个人生活状态的一些变化。校阅一过,除却
惶恐,徒叹奈何。还望读者诸君有以教我。
戊戌清明于沪西周桥
精彩页
学,然后知不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我被称为“青年学者”的好时节。那时真是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数年间闭门读书、笔耕,写出了几部著作,着重梳理中国戏剧发展史及戏剧研究史,试图建立“中国戏剧学”这样一门新学科。一部规模比较大的著作,也就定名为《中国戏剧学史稿》,于1986年出版,颇受欢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戏剧界及学术界的厚爱,在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中,多次获奖,我个人亦因此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一阵热闹过去以后,我即开始冷静地省思,回首以往留下的足迹,以选择继续前行的途程。
我深知自己优点不多,如说有什么长处,大概在于能较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弱点,知道自己的不足,大概也可算是一种聪明。人在无知状态时,容易自满自足自恋,当你知识渐多、能力渐强、境界渐高时,就会逐渐了解自己的优长与短缺两个方面。这就是学习、进取带给人的聪明。我比较注意自律,尚能经常检点自己的欠缺,尽可能充实、提高自己的短处,以此使自己的才能有所提升。
如果说,我在八十年代曾以“读万卷书”自策的话,在九十年代,我则注意“行万里路”。我开始较多地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艺术活动与学术会议,也经常在海峡彼岸及世界各地与海内外学人一起交流学问,共同研讨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其中印象较深的,如在香港中文大学参与数月的“中西戏剧比较研究”,在台湾大学及“中央研究院”参与关汉卿、汤显祖的纪念研讨,在韩国参加“韩、中传统戏剧”研究,在日本参加小剧场戏剧节,在新加坡国际戏剧实践学院讲授“中国剧场”,在美国耶鲁大学作《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的报告等等。这种交流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与胸襟,增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信心。
同时,持续不断地提高个人的各方面素养。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因而对那些顺利地受过高等教育的幸运者真是十分羡慕。如果说未受过正规大学的专门训练也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学习与思维没有受过大学专门化分科的约束。我读书的兴趣较广泛,“不分专业”,大略文史哲之类名著,都有兴趣研读。余闲兴趣亦广泛,涉及文学艺术的许多方面,其中诗词、音乐与书法更是从小爱好,至今不变。青少年时代,许多学习时间分散到诸多门类的知识、技能中去,细想起来,也有好处。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抵绘画、音乐、舞蹈等专门技能十分优异的人是不大会去学戏剧的,但对这些专门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则是注定学不好戏剧的。戏剧是在这些门类艺术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只有那些对多种艺术有感悟的人,才有可能具有戏剧的灵性。创作如此,研究亦是如此。我之所以后来选择中国戏剧作为主要的学习、研究领域,并且有较好的成效,正与此有关。而且,我坚信,让实践家多一点理性的思考,让理论家多一点实践的观念,必有好处。所以,只要有机会,我总会满腔热情、全神贯注地参与艺术创造实践,让个人的艺术感觉始终处于鲜活、生动的状态。
“教,然后知困。”我当教师数十年,最信服古人的这句话。我成为教师,并不是“好为人师”,只是社会交给我的一份“差事”。我觉得当好这个差很不容易,但有一好处,就是逼使你不停顿地学习。你若不充实自己,你将落在学生之后;你若两年间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调整优化,你将无法走上讲台。这就是“教学相长”。当教师的难处在此,其好处亦在此。我经常与我们的博士生、硕士生一起探讨切磋,我希望他们每天都有新长进,我自己亦可以从他们的进步中得到启益。我也总是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这是一种更大的考验,促进我坚持不断地将课程知识作系统性的充实更新。我喜欢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种专业。这样的学生,思维较灵活,容易有创发性的思考。但这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自己的挑战,因为你总是面对着新的目光、新的期盼、新的课题。旧药方已无效用,必须拿出新方案。这促使人勤于学习、思考,新的学术成果常常在解答新课题时产生。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我却总是世事未洞明,人情未练达,五十而未知天命,六十而耳未顺,我总觉得,前路漫漫,而脚下的行程则刚开始。
2005年5月30日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