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一日,如来佛祖于灵山大雷音宝刹唤聚诸佛、阿罗汉、揭谛、菩萨、金刚、比丘、比丘尼等讲经。言及四大部洲众生善恶,独忧南赡部洲之众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恐堕不复之境。言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需有高士苦历千山、远经万水方能取得。唐僧师徒历尽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在西方路途上斩妖除魔,最终得成正果。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鲜明刻画了孙悟空这一神通广大且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他一路上降妖伏魔,百般辛苦保送唐僧西行,最终得以成佛。《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巨著。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目录 第一章 美猴王出世学艺 第二章 除幽籍天庭封圣 第三章 反天宫兵围猴山 第四章 闹天宫三藏收徒 第五章 收白马闯黑风山 第六章 收八戒打黄风岭 第七章 试真心入五庄观 第八章 遇祸端气走猴王 第九章 猴王大战黄袍怪 第十章 敌妖魔破莲花洞 第十一章 乌鸡国真假国王 第十二章 生坎坷遇红孩儿 第十三章 斗法力挫败三妖 第十四章 敌青牛老君伏怪 第十五章 西梁女国灭蝎精 第十六章 辨真假力敌妖猴 第十七章 火焰山计借神扇 第十八章 小雷音大败黄眉 第十九章 朱紫国悟空行医 第二十章 救唐僧伐蜘蛛怪 第二十一章 狮驼岭计收大鹏 第二十二章 比丘国力擒国丈 第二十三章 无底洞行者捉鼠 第二十四章 天竺国解救公主 第二十五章 取真经功德圆满
序言 《西游记》模拟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这 个世界带着清晰的现实社会的影子,那威严不可一世 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残暴的各色 妖魔似乎都可与现实对号入座。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 征。书中幻想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神 话人物、他们的神奇法宝和所处的环境又大都有现实 的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意愿 。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 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像孙悟 空灵活多变、急躁、好动的个性,分明就是猴的特点 ,这一动物特性与他乐观反叛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 为一体,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丽的奇想,又有细节的 真实性。 在《西游记》原著中,写到孙悟空安排自然之神 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 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 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赃坏法之官”, 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 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 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 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 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无辜的 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怪杀人 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 ,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了 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 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君臣祸 国殃民罪行的写照。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一切逞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他的金箍棒下 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 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 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西游记》涉及了佛、道二教的诸神,但作者却 颠覆了宗教的传统形象,例如:他创造了孙悟空,打 退原本所向无敌的天兵天将;天蓬元帅竟错投猪胎; 观世音身边的善财童子原本嗜食人肉;如来佛的大鹏 金翅鸟亲戚竟下凡作乱……其实,吴承恩正是要反映 那个时代的乱象。明朝后期,弊病丛生,贪官污吏欺 压百姓。于是作者创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循“非 正规路线”练就盖世绝技(某回天神说孙悟空不知是 谁教的本事),代表人民渴望出头,而轻松打败天兵 天将、大闹天宫则代表人民推翻暴政的渴望。唐三藏 沿路遇到由天兵天将和神仙的义女、侍者、坐骑及龙 王的女儿等变的怪物或妖人,无不是人间败类的变相 。小说揭开了他们伪善的假面具。孙悟空代表了当时 市井小民的心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内心 的梦想。 《西游记》的语言有散文,有韵语,它汲取了民 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作者运用经过提炼加工的 白话,活泼生动,并善用对话来体现人物个性特征。 笔者在不损害原著文旨的基础上,对《西游记》 进行浓缩,并尽力保留原著的最精彩部分将其呈献给 大家。当然,由于笔者学识尚浅,仓促中难免有粗陋 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导语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涉及了佛、道二教的诸神,但作者却颠覆了宗教的传统形象,例如:他创造了孙悟空,打退原本所向无敌的天兵天将;天蓬元帅竟错投猪胎;观世音身边的善财童子原本嗜食人肉;如来佛的大鹏金翅鸟亲戚竟下凡作乱……其实,吴承恩正是要反映那个时代的乱象。明朝后期,弊病丛生,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于是作者创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循“非正规路线”练就盖世绝技(某回天神说孙悟空不知是谁教的本事),代表人民渴望出头,而轻松打败天兵天将、大闹天宫则代表人民推翻暴政的渴望。唐三藏沿路遇到由天兵天将和神仙的义女、侍者、坐骑及龙王的女儿等变的怪物或妖人,无不是人间败类的变相。小说揭开了他们伪善的假面具。孙悟空代表了当时市井小民的心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内心的梦想。 精彩页 第一章 美猴王出世学艺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常。天下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的海外有一国土,叫作傲来国,此国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称作花果山。 再说那座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开辟天地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下地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天界。惊动了天上玉皇大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二将开南天门观看。过了一会儿,二将来禀报:“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享用凡间食物。”玉帝慈祥地说:“下界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用惊异。” 那猴在山中,已经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与狼虫为伴,与虎豹为群,不知人间年月。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荫之下玩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水大流急。古语说:“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说:“这股水不知是哪里来的。我们今日正闲来无事,顺涧边往上溜达寻看源流,玩耍玩耍去呀!”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众猴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的,我等立即拜他为大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闭目蹲身,将身一纵,直跳人瀑布中,忽然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停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孔之间,倒挂流出去,遮住了桥门。他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崖边有锅灶,案上有杯盏,石座、石床、石盆、石碗俱全,真个是好所在! 看罢多时,他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又闭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说:“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说:“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说:“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很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说:“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闭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迟疑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说:“列位啊,人要讲信用。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随即拱手伏地不敢违背,一个个根据年龄排列,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就称美猴王。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美猴王享受欢乐,何止有三五百年。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烦恼,流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说:“大王为何烦恼?”猴王说:“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说:“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自由自在,有何远虑呢?”猴王说:“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生天地之间?”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只见班列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也!如今只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