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铿著的《技术管理之巅(如何从零打造高质效互联网技术团队)》由1号店创始人和董事长于刚博士作序力荐,20位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CTO、技术总监联袂推荐!本书解密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管理精髓,是一本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力作。
本书内容包括团队定位、技术与业务融合、组织架构、流程、制度、文化、创新、架构设计、技术与哲学等,案例涉及阿里、百度、腾讯、1号店、小米、华为、Google、Amazon、YouTube、京瓷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技术管理之巅(如何从零打造高质效互联网技术团队)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黄哲铿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哲铿著的《技术管理之巅(如何从零打造高质效互联网技术团队)》由1号店创始人和董事长于刚博士作序力荐,20位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CTO、技术总监联袂推荐!本书解密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管理精髓,是一本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力作。 本书内容包括团队定位、技术与业务融合、组织架构、流程、制度、文化、创新、架构设计、技术与哲学等,案例涉及阿里、百度、腾讯、1号店、小米、华为、Google、Amazon、YouTube、京瓷等。 内容推荐 《技术管理之巅(如何从零打造高质效互联网技术团队)》为您解密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管理的精髓。作者黄哲铿结合自己十余年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MySteel、1号店等担任PMO总监、技术总监的丰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书中围绕着技术管理中的热点“如何搭建扁平化、去中心化的技术团队”、“大数据下的技术管理创新”、“目标管理方法OKR”、“阿米巴生产模式”、“Scrum和Kanban的实践”逐渐展开,从技术团队组织架构、产品开发流程、制度规范建立、企业文化、大数据与技术管理创新、移动技术开发、实用应用架构设计等方面,让您快速、全面地掌握技术团队的管理秘诀,帮助您从零打造高质效互联网技术团队。 本书面向任职于互联网及相关企业中的CTO、CIO、PMO、技术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希望了解互联网技术团队如何搭建和管理的读者们。 目录 第1章 技术团队定位篇 1.1 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1.1.1 “互联网+”成为最大风口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 1.1.3 迅速崛起的O2O领域 1.1.4 大数据和云服务快速普及 1.2 技术团队的定位问题 1.2.1 技术引领,业务驱动,还是相互支撑 1.2.2 短期定位与中长期定位 第2章 技术与业务融合篇 2.1 技术管理的目标:使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 2.1.1 在低成本快速试错中,携手向前 2.1.2 系统提前布局,建立技术壁垒 2.1.3 最佳实践案例:技术与业务融合,让“电商黑马”腾飞 2.2 技术与业务融合之道 2.2.1 培养懂业务的技术专家 2.2.2 技术人员要去前线听“炮声” 2.3 技术与业务融合之魂:技术领袖CTO 2.3.1 国外与国内对CTO的不同理解 2.3.2 优秀CTO是怎么炼成的 第3章 技术团队组织架构篇 3.1 从“零”快速搭建技术团队 3.1.1 行为面试法在技术招聘中应用 3.1.2 技术人员的使用说明 3.1.3 如何培育技术人才 3.1.4 如何留住技术人才 3.1.5 最佳实践案例:电商企业如何从零搭建技术团队 3.2 互联网下的组织架构 3.2.1 互联网下的组织架构特点:扁平化、去中心化 3.2.2 最佳实践案例:小米的扁平化架构 3.2.3 最佳实践案例:京瓷的阿米巴模式 3.3 从几十人到上千人的组织架构变迁 3.3.1 中小型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 3.3.2 大型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 3.3.3 超大型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 3.3.4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百度、腾讯的组织架构 3.4 如何让异地团队更高效 3.4.1 消除“网状”沟通,提高异地沟通效率 3.4.2 每日晨会,暴露问题 3.4.3 异地“白板”,进度透明化 3.3.4 最佳实践案例:异地团队的3种高效组织架构 第4章 产品研发流程篇 4.1 玩转互联网敏捷开发 4.1.1 玩转产品敏捷、项目敏捷、分布式敏捷 4.1.2 看板(Kanban)适合哪些技术团队 4.1.3 最佳实践案例:电商如何做Scrum和看板 4.2 互联网项目怎么管 4.2.1 “微管理”让项目管理更高效 4.2.2 最佳实践案例:敏捷与项目管理如何协同 4.3 开发需求堆积如山,怎么破 4.3.1 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需求管理机 4.3.2 价值有预估,达成有回顾 4.3.3 建立需求管理闭环 4.3.4 最佳实践案例:Jerry让技术不再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4.4 自动化测试,让测试飞起来 4.4.1 从“零”搭建自动化测试 4.4.2 最佳实践案例:跟我一起搞定自动化测试 4.5 私有云,走进运维云时代 4.5.1 企业私有云的构建之路 4.5.2 最佳实践案例:电商如何玩转混合云 第5章 制度规范篇 5.1 技术团队的绩效考核怎么做 5.1.1 绩效考核制度:左手“文化”,右手“KPI” 5.1.2 互联网下的目标管理方法:OKR 5.1.3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小米的绩效考核方法 5.2 建立职业发展框架,让“菜鸟”成为“尖兵” 5.2.1 为什么要做职业发展框架 5.2.2 职业发展框架的组成 5.2.3 最佳实践案例:如何从零建立职业发展框架 5.3 通过轮岗培养“多面手” 5.3.1 为什么要轮岗 5.3.2 如何建立轮岗制度 5.3.3 最佳实践案例:轮岗让Andy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6章 文化塑造篇 6.1 互联网企业的文化 6.1.1 互联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6.2 互联网大佬们是怎么打造企业文化的 6.2.1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巴巴文化之“六脉神剑” 6.2.2 最佳实践案例:华为的“狼”文化 6.2.3 最佳实践案例:小米的“米粉”文化 6.2.4 最佳实践案例:Google的“不作恶”文化 第7章 大数据和技术管理创新篇 7.1 大数据思维与技术管理创新 7.1.1 产品研发大数据的构成 7.1.2 技术管理的大数据之道 7.2 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工作平台 7.2.1 手把手教你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工作平台 7.2.2 最佳实践案例:Linda的项目管理奇妙之旅 7.2.3 千人千面的数据分析体系 7.2.4 开发过程透明化 第8章 移动时代的技术管理篇 8.1 移动产品开发那些事 8.1.1 移动开发团队的组织架构 8.1.2 移动应用的技术架构 8.1.3 移动应用怎么测试 8.1.4 移动应用的安全保障 第9章 系统架构设计篇 9.1 最接地气的应用架构设计 9.1.1 大型电商网站架构设计 9.1.2 供应链系统架构设计 9.1.3 个性化推荐引擎架构设计 9.1.4 电商搜索引擎架构设计 9.2 最接地气的基础架构设计 9.2.1 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9.2.2 云平台架构设计 9.2.3 服务治理平台架构设计 9.2.4 分布式文件存储架构设计 第10章 技术与哲学篇 10.1 当技术遇上哲学思想 10.1.1 每一个成功的技术架构背后,都有哲学的光芒 10.1.2 最佳实践案例:阿里的技术哲学和生态圈 10.1.3 最佳实践案例:Amazon的技术哲学观:终极可用、简单、灵活 10.1.4 最佳实践案例:YouTube的技术哲学观:回归初心 10.2 技术管理之巅 10.2.1 写在结尾的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试读章节 我买网、邦购、飞虎乐购、呼哈网、时代杂志网、泰妮丝等不同传统行业,电商模式转型也不尽如人意,格兰仕电子商务部部长赵志、李宁电子商务负责人林砺、苏宁易购等传统企业电商部门总经理、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的纷纷离职……诸多案例证明,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商业模式转型发展面临种种坎坷。而传统企业在渠道、营销、产品内容和业务服务等方面受到的冲击更是不亚于电商模式转型。 小结一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将面临6大问题,如图1-1所示。 战略缺失,许多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被电子商务企业蚕食,销售额每况愈下,因为顾客的购买行为已经改变,线上购物的习惯已经形成,传统企业不得不转型线上,迎合顾客的购买习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必须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以提升顾客体验为目的,要结合传统企业自身的优势来制定战略转型策略,例如,万达的互联网化侧重的是线下,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通线下数千万的会员,形成会员大数据,提供多元化服务,更好地服务顾客。 模式僵化,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首先是思维模式的改变,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线上企业的做法,简单复制必定导致企业本身难以适应该模式。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模式再造。提升顾客体验是根本,不论是营销环节、导购环节,还是售后服务环节,只要能够给顾客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把顾客变成粉丝,业绩的增长都只是时间问题。 体验不佳,导致顾客体验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全渠道服务模式设计理解不够深入,全渠道解决的是顾客购买体验的一致性,无论顾客在PC端、移动端,还是线下实体店消费,商家提供的服务在点上可以有侧重,但是在面上必须保持一致性和延续性;其次线上线下的系统需要整合,打通数据流,在系统层面提供顾客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给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流量不足,传统企业普遍缺乏线上营销经验,导致引流成本高、转化率差。不论是企业自有网站和移动APP,还是入驻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1号店等,都需要付出昂贵的引流成本。线上营销关键是通过创意文案引爆眼球,达到内容自己传播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互联网公司不惜重金,招募时尚主编来做互联网营销的原因。 人才缺乏,这里指的是渠道、营销、物流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缺乏,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了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一般的解决办法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相信也是许多企业正在做的,通过组织管理团队去一些成功企业参观、取经,学习别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把行业中的领军人物请到公司内部,开展专项问题研讨会,针对企业的问题让专家们诊断,提供解决思路。 跨界管理,线上和线下业务在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别,主要是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上的差异,需要有配套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这对于习惯了传统思维的管理人员来说的确存在难度,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理念转变以及经验积累。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需要关注以上6个方面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制定企业互联网转型策略,把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变成一次机遇,让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P2-4 序言 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被互联网的洪流不可阻挡、不可逆地冲刷一切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移动、大数据、云计算所改变。我们更感到幸运的是,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是历史的推动者,而不仅仅是过客和见证人。 2008年,我和搭档刘峻岭创建了1号店,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极致体验的网上超市,希望用创新的商务模式和先进的技术平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购物和服务。在1号店成立两年的时候,哲铿加入了1号店并在技术部担任开发一部的负责人。当时,1号店已经是一个年销售额过8亿元的电商公司,且以年300%的速度增长。快速增长的背后极需要系统的鼎力支撑,一流的系统让我们管理高效,让我们的商务模式可扩展。我们的技术团队帮助我们打造业界领先的电商系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战略布局,比如l号商城、掌上1号店、Service bv YHD(SBY)、互联网金融、小区雷购等。这个过程中哲铿功不可没。 在创立1号店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它是一个高科技公司,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供应链,优化低效的环节,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打造超出顾客期望值的体验。基于我在美国创建科莱科技,以及后来在亚马逊和戴尔担任高管的视野和经验,在商业计划里提出了我们系统的基石:集成、实时、柔性、可扩,这也奠定了1号店系统的架构基础。 我和峻岭对技术团队寄予厚望,我们在商业上的宏图大业,需要一支技术过硬、执行力强的技术团队来帮我们实现,否则永远是概念,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第一个员工,就是我们的CTO韩军。在最初的几年里,我们每周都会和技术团队开IT Deep Dive会议,见证和参与了系统从无到有、到引领业界的过程,技术团队也迅速发展壮大,从零到了上千人的规模。 1号店技术部的管理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渐渐成熟的过程。在开发管理方法上,从最初的瀑布开发模式,转变成敏捷开发,并且探索出独特的产品敏捷和项目敏捷、分布式敏捷等领先的实践;在组织架构上,从传统的多层级组织,变成以每个业务独立单元为主的Domain Team制的扁平化架构,类似于“阿米巴”模式;在员工能力发展上,我们建立了“员工职业发展框架”,帮助技术团队成为自我完善型组织、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技术团队治理方面,1号店是卓有成效的,实现了系统提前布局,技术引领业务,创造价值。哲铿作为技术部的骨干,参与和引领了技术团队的成长,并且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 这本书里,哲铿从全方位的视角,对大型互联网技术团队的治理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介绍了技术管理的“内功”和“招式”。“内功”包括技术与业务融合的理念、企业文化的内涵、技术与哲学等;“招式”有组织架构方法、产品开发流程、移动产品开发、架构设计等。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有志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或关注技术管理的朋友们,希望书中的技术管理理念,以及数十个来自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最佳实践案例”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建立技术管理的视图。 最后,希望有更多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技术人才投身到互联网大潮中,在这个独特的时代实现你的价值和梦想,让你的生命和智慧闪耀发光! 1号店创始人/董事长 于刚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技术团队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商业宏伟蓝图的基石,是企业创新变革的原动力,技术团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技术与商业的高度融合。作者通过数十个来自顶级互联公司的“最佳实践案例”,理论结合实际,生动地为技术管理者描绘了技术管理的完整框架,帮助更多的技术管理者攀登技术管理的巅峰。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 跟哲铿是我在思路网举办的“搞电商,如何玩转云?”活动中相熟的,当时我们也探讨了关于技术管理的话题,其中对他提出的“技术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技术与业务的高度融合”的观点印象深刻,在本书中也看到了他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述,在我看来,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互联网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标准之一。所以,我特别推荐这本书给各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朋友们。 ——思路网总裁,亿邦动力联合创始人刘宸 企业文化,是个非常大的话题,本书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文化,通过阿里的“六脉神剑”、华为的“狼”文化、小米的“米粉”文化、Google的“不作恶”文化,来给读者展示互联网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就是互联网的本质:极致、快速、开放、专注、关注体验、共享、协作、个性化、跨界融合等。 ——UCloud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季昕华 作者把技术管理分成“道”和“术”两部分。“道”讲的是管理中的“道理”、“心法”,比如技术定位、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企业文化、技术与哲学等内容。“术”讲的是技术管理中的“方法”、“招式”,比如技术团队组织架构、产品开发流程、制度规范的建立、架构设计等。这本书可以帮助技术管理者们理清脉络,共同攀登技术管理的巅峰。 ——1号店技术副总裁历平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技术团队作为一个公司的核心团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来打造一支高质效的互联网技术团队,是摆在每个技术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本书从技术团队定位、流程规范、企业文化、技术架构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完整的技术管理画卷,帮助技术管理者从零打造高质效的技术团队。 ——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TO盛国军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CTO职能和作用的讨论非常激烈。本书中探讨了中国式的CTO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与国外很多CTO只关注未来三年内的产品与技术发展方向不同,他们实际上还要承担很多研发副总裁的职能,需要对技术发展趋势、企业运营、IT治理体系、业务前瞻性、影响力、视野、推动能力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本书的出现,有助于引发CTO对自身定位的深入思考,也可以作为创业者们选择技术合伙人的指南。 ——商派CTO徐焕春 传统项目开发跟互联网产品开发,在管理方面是非常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更强调开发团队的协同性、敏捷性,要求整个开发团队去思考业务,而不只是完成所谓需求的开发,对技术团队的要求更高,从这本书里你可以学习到,如何打造一支高质效的互联网技术团队。 ——多备份联合创始人兼CEO胡茂华 互联网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如何搭建?扁平化、去中心化如何实施?OKR如何在技术团队落地?阿米巴工作模式如何运作?等等,本书中针对这些实际管理中的痛点进行了专题讨论,对我们从事互联网技术团队管理的同行是非常好的借鉴,并且有助于重塑IT团队的价值。 ——百联集团全渠道研发中心总经理邱宇炜 技术团队的管理包罗万象,作者从架构、流程、制度、文化、项目和敏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对其中的“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主张,非常有共鸣,强烈推荐给各位从事技术管理的同行们。 ——我的钢铁网CTO祁超 “桃李满庭香自溢,指道芳径少折弯”,期待已久的新著终于出版了,作为一线互联网团队技术管理实战经验的总结分享,对于希望技术团队激发开发效率和规范管理机制的领导者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数据邦创始人董力明 绩效考核一直是困扰技术团队的问题,既要避免“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又要避免主管一个人说了算的主观臆断。本书中介绍了“左手KPI”和左手“文化”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OKR的目标管理方法,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借鉴,仔细研读后很容易应用于实际管理当中。 ——探路者信息部总监张航 技术团队的定位非常重要,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国内技术团队,都是业务驱动的,能够做到技术引领业务的少之又少。作者在书中的多个例子证明了,1号店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技术引领业务的公司之一。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一起追求技术管理的最高境界。 ——百度LBS新业务创新部总监王欣磊 哲铿是1号店技术部的元老,在1号店5年的时间里负责过1号商城、PMO、运维等多个技术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使他具备了广阔的技术视野,能够将这些宝贵经验和对技术管理的思考进行总结分享,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相信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同行们,能够从这本书丰富的案例和领先的管理理念中获益匪浅。 ——1号店技术部高级总监孙灵飞 书中提出了“项目微管理”的概念,将PMP中对项目的严格把控和互联网项目管理中快速交付、敏捷的特点进行融合,强调将被动式的项目管理,变成主动式的服务,使项目干系人更好地协同。对互联网项目管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京东金融移动产品技术总监赵汗青 测试、运维作为产品开发最后的环节,常常被技术管理者忽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产品质量不可控、BUG一堆、发布成功率低、运维人为事故频发,本书中通过建立自动化测试、私有云平台,将这两个技术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短板进行提高,从而整体提升了产品开发过程的成熟度。 ——美丽说技术总监尤卫明 技术管理者,当然绕不过技术这一关,本书通过介绍最接地气的应用架构和基础架构,结合电商系统、供应链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电商搜索引擎、大数据平台、云平台、服务治理平台、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架构的案例分析,让您高屋建瓴,掌握时下最热门和实用的技术架构方法。 ——易道用车首席架构师余庆 面对堆积如山的需求,如何处理?面对怨声载道的业务部门同事,如何招架?以价值为导向的需求管理机制,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强调把有限的开发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业务需求上,而且让业务部门一起来参与建立这个需求治理的闭环体系,通过透明化的需求受理方式,提升满意度。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好的需求管理方法。 ——驴妈妈研发总监邵汉成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移动技术团队的组织架构、测试、安全等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本书中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度探讨,指出移动技术团队管理与一般技术团队管理的异同点,帮助移动技术团队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携程,信息安全总监凌云 技术与哲学思想,是在国内技术界比较少探讨的主题,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技术架构背后,都有哲学光芒”,本书通过蜂群的案例进行破题,并且分享了阿里、Amazon、YouTube的技术哲学,为我们展示了技术与哲学思想的完美结合,引发各位技术从业者思考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宝宝树技术副总裁周运华 大数据如何与技术管理结合?本书中通过建立“产品研发大数据”,将大数据的思想引入技术管理当中,智能发现技术管理的短板,让技术团队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组织成熟度,并且介绍了“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工作平台”的建设方法和模块组成,IT治理理念非常领先,值得研究。 ——唯品会数据平台副总监蒋国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