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尔·亚当斯是20世纪最受世人推崇的世界顶级风光摄影大师,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完美的风光作品享誉世界。他首创“区域曝光”理论和“预先想象”创作方法,以丰富细腻的影调表现了美国西部荒野永恒壮丽的风景,并以影像感召力推动了美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玛丽·斯特里特·阿林德编著的《安塞尔·亚当斯》以传记形式讲述了世界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富于传奇色彩的摄影生涯,从爱好音乐到喜欢摄影,并将摄影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塞尔·亚当斯/摄影大师传记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美)玛丽·斯特里特·阿林德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塞尔·亚当斯是20世纪最受世人推崇的世界顶级风光摄影大师,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完美的风光作品享誉世界。他首创“区域曝光”理论和“预先想象”创作方法,以丰富细腻的影调表现了美国西部荒野永恒壮丽的风景,并以影像感召力推动了美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玛丽·斯特里特·阿林德编著的《安塞尔·亚当斯》以传记形式讲述了世界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富于传奇色彩的摄影生涯,从爱好音乐到喜欢摄影,并将摄影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 内容推荐 玛丽·斯特里特·阿林德编著的《安塞尔·亚当斯》以传记形式讲述了世界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富于传奇色彩的摄影生涯。 安塞尔·亚当斯1902年2月20日生于美国旧金山,是20世纪最受世人推崇的世界风光摄影大师。 亚当斯一生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于1966年获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奖金。通过展出、出版他的摄影作品和著作,以及他在西岳山社的出色工作,亚当斯有效地表达了努力保护美国西部荒野的环保理念。1980年,因其完美的摄影创作,更因其影像的感召力促进了美国的环保事业,亚当斯获得了吉米·卡特总统授予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国家给予美国公民的最高褒奖。其授奖辞为: 安塞尔·亚当斯是一位拍摄美国风光的著名摄影师,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完美的作品享誉世界。多年来,他不仅通过摄影艺术,还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美国的荒野和风景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极富先见之明。他沉醉于大自然的永恒之美中,环保主义者视他为楷模,摄影师则奉他为国家的英雄。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美国的许多大自然风光才得以保存下来。 亚当斯还是著名摄影团体f/64小组的发起人之一,他和爱德华·韦斯顿、保罗·斯特兰德等人倡导“纯摄影”,是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提倡的直接摄影的忠实实践者。亚当斯还提出了“区域曝光”理论,写作并出版了《创意摄影》《照相机与镜头》《论底片》《论相片》等摄影书籍,对摄影理论和摄影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旧金山 第二章 约塞米蒂 第三章 开拓视野 第四章 《半圆顶正面磐石》 第五章 西南部 第六章 直接摄影 第七章 内华达山脉 第八章 认同 第九章 失心 第十章 朋友 第十一章 进步 第十二章 摄影部 第十三章 《月升》 第十四章 古根海姆研究基金项目 第十五章 纪实摄影 第十六章 亲朋离世 第十七章 另一条道路 第十八章 环保之战 第十九章 价值上升 第二十章 时间太少 第二十一章 生与死 第二十二章 流芳百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旧金山 远处传来雷鸣般的轰隆声,低沉而悠远。房子起先只是轻轻晃动,渐渐随着地动晃得越来越厉害。孩子的小床来来回回撞到墙上,4岁的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陡然惊醒,奶妈南妮(Nellie)紧紧抓住孩子的小床和自己的大床,不敢放手。卧室朝西的窗玻璃早已裂成碎片,震耳欲聋的响声令人麻木。1906年4月18日,星期三,凌晨时间5:12:05,旧金山大地震。 地震持续75秒即告终止。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激烈撞击,急剧地释放地球的内应力,震级达到里氏8.25级,差不多是加利福尼亚州历史上最强的地震。震后不久,旧金山燃气管道爆炸,城市陷入火海,被烧成一片废墟。粗略统计,约500—3000人在这场灾害中丧生。 南妮牵着安塞尔的小手,穿过二楼走廊,来到他父母亲的卧室,找到了孩子的母亲奥利弗(0live)。母亲直着身子坐在床上,盯着窗外的金门海峡。没有了壁炉的火光,正好能在黑暗中看到金门海峡。崩塌的砖头砸碎了楼下丈夫新建的温室。安塞尔的父亲查尔斯(Charles)还在华盛顿。 奥利弗开始检查损失。很幸运,只有些罐头和泡菜压成了泥酱,易碎品都破了。奥利弗合计着:一个烟囱、两个壁炉和温室毁了。泥灰墙上满是裂缝,断木在墙头晃。房子乍看还算稳固,但是根基已损。家里的中国厨子老康撞晕了头,没留心壁炉毁坏,晕乎乎地去点火。要不是奥利弗及时阻止,他差点儿把房子点着了。 奥利弗·亚当斯是个做事按部就班的女人,她着手做早餐,把厨房里的炉子拎到门外去做饭,家里稍稍有了些平常的气息。 08:14:28发生最强余震。安塞尔正在花园里玩耍,突然小小的身体被地震抛起又摔下来,脸朝地落在一堵矮墙上。鼻子左边骨折了,流血不止。家庭医生建议等安塞尔长大一点再固定鼻子,安塞尔只好用嘴呼吸。后来他的脸有点不大对称——他戏称,这是因为自己从未“长大”。 1906年,旧金山人口41万,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此次地震与火灾造成约35—10亿美元损失,整个城市迅速陷入经济衰退。许多人无家可归,仅仅亚当斯家南边一英里左右的金门公园就滞留了20万人。另一个难民营设在森林覆盖的军事基地普雷西迪奥,就在亚当斯家北面。亚当斯家也收留了很多亲戚朋友,帐篷几乎搭到了隔壁邻居家。 旧金山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东方弥漫着烟雾,街上人流涌动,失去家园的人们带着仅存的财产奔命,安塞尔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夜幕降临,远方的火光越发鲜明,直到4月21日星期六清晨7时,大火才熄灭。起火的地点离亚当斯家只有3英里远。多年后,安塞尔回忆道,尽管他一直呆在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场地震和火灾构成了他对于人类悲剧最直接的体验。 东海岸很难得到火灾地震的准确信息,小道消息满天飞,传言说旧金山全毁了,后来又遭遇了海啸。身在东海岸的查尔斯·亚当斯不顾一切地登上西去的第一班列车,经芝加哥转车,一路往家赶。火车停靠里诺时,站长为焦急的旅客们带来了邮件和电报,查尔斯也收到了奥利弗父亲的平安信。他从奥克兰出发,乘船穿越旧金山海湾,于4月23日星期一到达旧金山,此时地震已经过去5天了。他获得进入地震灾区的通行证后,终于进城与家人团聚。家人平安无事,房子也几乎完好。 1850年,查尔斯的父亲威廉·詹姆斯·亚当斯(William James Adams)年仅21岁,听人说起加州的淘金热,就从缅因州的家乡汤姆斯敦来到旧金山碰运气。小伙子挖矿一无所获,却很有经营头脑。他在萨克拉曼多开了一家杂货批发店,开始做矿工的买卖。至1856年将店铺转让时为止,威廉在小店赚了不少钱。他回到缅因州娶了个有钱的年轻寡妇卡桑德拉·希尔斯·麦金太尔(Cassandra Hills Melntyre),这位夫人年仅20岁,有着一头浓密的黑色卷发。第二年,也就是1857年,夫妇俩乘船迁往旧金山的新家。威廉为新婚妻子考虑,觉得陆地旅行太危险,所以走了海路。不料船行至巴拿马地峡时,夫人患上了南美锥虫病(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失去了一头美丽的卷发。他们刚到旧金山就遇上了强烈的地震(当然,强度比不上1906年地震,城市很快就重建起来),以至于卡桑德拉完全搞不清当时的状况。 威廉立马干劲十足地创办了一家木材厂,采用垂直结构管理。他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林地、锯木厂和一艘船,迅速重建的旧金山急需这类物资。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安塞尔后来成了全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然而他的家族却是靠砍伐红木林发家的。 1870年,旧金山通讯录上标有“亚当斯一布林木材公司,普桑林巴办事处”。经营有方的威廉·亚当斯在城南30英里的门洛庄园郊区,占地54公顷建起了一座有着23个房间的豪宅,取名“橡树花园”。1886年的通讯录上,“威廉·詹姆斯·亚当斯”的姓名以大号字刊出,名字下面写着:“木材、商业及华盛顿木料加工商,办事处:斯图沃尔17号码头;住宅:门洛庄园。” 威廉不仅做木材生意,还在市中心买了不少房地产。旧金山的街道上纵横交错着私营的电车轨道,为不断扩张的城市提供交通运输。威廉获得特许经营权,建造了旧金山的主要线路之一——码头有线电车道。 P1-2 序言 顾铮 不久前,与浙江摄影出版社蒋恒社长谈起,作为摄影出版文化品种之一,世界摄影家传记值得引进,并推介给国内广大摄影爱好者与各界人士。事过不久,丛书责编就与我联系,告知社里已经决定开发这套世界摄影家传记书系。 于是,我从本人收藏的几十本外国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摄影家传记中,先行挑选已经在国内摄影爱好者与读者中有了一定认知度的十多位摄影家的传记读本,提供给出版社选择并联系接洽中文版权。同时,我与出版社也开始寻找合适的译者。这一过程当然会有一些曲折,但总体上进展顺利,现在已经有八本世界摄影家传记的翻译版权已经落实,第一期先推出其中三本。 这套丛书已经洽谈版权并投入翻译的共有八本,涉及八位彪炳摄影史册的世界摄影大师,他们是:安塞尔·亚当斯(美国)、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法国)、比尔·布兰特(英国)、欧文·布鲁门菲尔德(美籍德国人)、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美籍匈牙利人)、爱德华·斯泰肯(美国)、沃克·埃文斯(美国)、优素福·卡什(加拿大)。 这些外国摄影家的创作所涉及的摄影题材和样式包括了风景摄影(亚当斯)、报道摄影(卡蒂埃-布勒松、布兰特)、商业摄影(布鲁门菲尔德)、肖像摄影(斯泰肯、卡什等)、艺术摄影与先锋实验摄影(埃文斯、莫霍利一纳吉)、人体摄影(布兰特)等几乎所有的摄影门类。当然,这里所作的归类并不严格,有的摄影家的摄影实践并不只是固定于一种样式,而是跨越了多种样式,如美国摄影家斯泰肯,既是画意摄影的先驱,也是美国商业摄影最早的弄潮儿,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战事报道摄影的组织者,也是在美国艺术体制中逐步确立现代摄影地位的实际运作者之一。从摄影家的国别看,丛书也包括了欧美各国摄影家,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了解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摄影状况。其中有些人因为战争与政治的原因而多有迁徙,国籍有变,其人生经历本身就足以成书,更不要说再加上其摄影艺术上的赫赫成就。而从传记的写作形式看,既有“一本正经”地按照西方传记格式写作的“正传”(如卡蒂埃一布勒松),也有由摄影家本人撰写的妙趣横生的“自传”(如布鲁门菲尔德),更有严格按照学术要求撰写的学术指向强烈的“评传”(如莫霍利-纳吉)。因此可以说,这批摄影家传记的内容与形式之丰富,实为了解世界摄影史的最佳补充读物,也为我们今后如何撰写这方面的传记提供了标高与范本。 长期以来,国内的摄影读者(至少包括了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工作者、视觉艺术工作者等)对于世界摄影史的了解大多停留于阅读简单通史型读物的状态,无法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国外更新的研究成果,而基础性的可供参考的相关材料几近于无。世界摄影家的中文传记读物,更是寥寥无几,印象中仅有两本中译的罗伯特·卡帕传记。因此,虽然目前也有一些“文化人”想写些与摄影有关的文章,但因为他们所知的有关世界摄影家的“故事”、“逸事”太少,因此,难以涉笔成趣,更遑论敷衍开去。而在摄影教学(可能与摄影史教学关系更大吧)中,相关内容如果没有摄影人物的详尽的创作与人生经历作“引子”与“诱饵”,也会流于空泛。而对于这些摄影大师(可惜传记往往只以大师为写作对象)的创作甘苦,阅读他们的传记不失为一种领悟方式。所谓的摄影史教养,其实也与这种种与摄影有关的历史细节有关。相信这套世界摄影家传记丛书的引进和出版,对于这种状况的改善会有所帮助,同时也会带动中国摄影家传记写作的繁荣。 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传记丛书,把本来相对平面的、甚至是干巴巴辞条式叙述的摄影家“标签”,转化为立体的、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并进一步加深对于世界摄影史的理解,培养对于摄影史的兴趣。当然,在现有这八本传记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争取引进更多、更好的世界摄影大师传记读物与读者见面。感谢丛书各位译者的辛勤工作,感谢浙江摄影出版社蒋恒社长及丛书各位编辑的努力。 2009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