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在路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军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写回忆录,实际上就是把自己这一生所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用文字再现出来。

夏军的这本《人在路上》是一本用散文形式装帧起来的回忆录。它记录了作者的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各个不同时期的收获与沧桑。童年的浪漫,青年的惆怅,成年的深沉,老年的持重,尽在其中,与你一同分享。读下去,对你或许会有启迪。

内容推荐

由夏军著的《人在路上》是一本用散文形式装帧起来的回忆录。它记录了作者的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各个不同时期的收获与沧桑。童年的浪漫,青年的惆怅,成年的深沉,老年的持重,通过作者朴实无华的文笔表现出来,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目录

引子

第一篇 我这一家

 海南岛,我的故乡

 挺起腰杆,直面人生——我的父亲

 一本读不完的书——母亲的回忆(一)

 敢与死神叫板——一九四四·大劫难——母亲的回忆(二)

 勤俭是持家之本——母亲的回忆(三)

 风雨同舟——我的哥哥姐姐

第二篇 我这一生

 我来啦

 有趣的童年

 好,咱们也要读书

 我的小学

 两个番薯作早餐

 到山里找三姐去

 我给六叔当“网童”

 家乡解放了

 最小的共青团员

 难忘的中学时代

 彷徨

 与士高先生同事

 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梦圆

 送别

 坐火车,上北京

 大学生活从今天开始

 小鸡掉进碎米篓

 考验(一)

 考验(二)

 我见到了毛主席

 天安门广场狂欢之夜

 人大校园的春天

 全老师,你在哪里

 房东石广元

 湘潭·烟山·桐子坪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先飞的不是笨鸟

 山雨欲来

 我所看到的“文化大革命”

 困惑

 我是首都红卫兵

 大串连,我到过南京和杭州

 H姐

 H姐(续)

 忆举波

 到革命委员会去报到

 入乡随俗

 专案组长

 穿便衣的军宣队员

 紫林庵的枪声

 北京·央办学习班

 向“三线”建设者致敬

 一九七二年那个冬天

 脱光

 脱光(续)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黔滇边境行(一)

 黔滇边境行(二)

 贵州是个好地方

 黄果树述怀

 好人胡明纪

 岳母待我相同己出

 挈妇将雏回老家

 八分钱搞掂

 雨夜,深圳街头

 同是天涯寻梦人

 深圳印象

 中英街遐想

 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从军装到西装

 惺惺相惜

 未雨绸缪

 覆瓿

 折腾

 挂牌仪式

 办事处的那些事儿

 又见海南

 东山叠翠

 大哥走了

 秋藕

 兴隆·兴隆

 冰山上的那朵雪莲

 游天涯海角

 七律·赞天涯海角景区

 悼大姐

 一个美丽的传说——“鹿回头”

 家乡的那条小溪

 写给二姐的祭文

 过年(一)

 过年(二)

 记忆中的和乐墟

 哭三姐

 重访火山口

 七律·返龙阶坡母校

 化作春风催桃李——怀念苏直明校长

 夕阳之歌——为大学同学聚会而作

第三篇 境外拾遗

 阿姆斯特丹传奇

 布鲁塞尔那个当街撒尿的小孩

 巴黎花絮

 与乌尔姆市经济部门座谈交流

 柏林墙前留个影

 在维也纳看蓝色多瑙河

 温哥华,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见到你们格外亲——在加拿大与旅加华侨欢聚

 纽约街头见闻

 魅力洛杉矶

 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

 美丽的夏威夷

试读章节

海南岛,我的故乡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初二日(家谱上是这样写的),我出生在海南岛东部的万宁县和乐村一个贫苦的人家。

昕前辈人讲,我的祖籍是福建省晋江地区的一个渔村,大约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移居海南。至于当年我们的先人为什么放弃当时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迁徙孤悬海外一片荒芜的琼州,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有说是琼州被纳人中国版图后,朝廷为了开发这片荒芜之地而强令移民;有说是南方连年天灾、农田凋敝而被迫迁移;还有说是百姓饱受兵匪欺压、盗贼横行而无奈出走……这一切都只是民间的传说,没有文字传承为据,其真实的原因已无从查考。这是后话。

据史料记载,在远古时代,海南岛是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它原本与大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裂陷才成为“岛”。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说海南岛与大陆分离时,自然界的动物只有熊没有虎,待到老虎诞生,琼州海峡已经把大陆和海南岛分离开来,老虎不会游泳无法过海,只好站在雷州半岛对着海南“望岛兴叹”,所以海南至今未发现野生老虎。海南岛一千年前就有居民,最早居民是黎族的祖先,这是一个原始部落,他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秦始皇统一中国,极力开拓疆士,才把海南岛划人中国版图。从那时起,海南岛与祖国大陆开始有了联系。汉族移民的迁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封建文化,对海南岛原始社会产生强力的撞击。接近汉区的黎族居民逐步接受来自汉族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学会使用铁质生产工具,如犁、锄、镰刀等,使海南岛越过奴隶社会而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这个过渡期相当漫长,一直延续到明朝中期才基本完成。

在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而海南岛仍然被称作“绝岛穷荒地”。唐朝李德裕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宋朝官员丁谓被贬到海南岛后,写了一首诗抒发心中的感慨。他在《到崖州见市井萧条赋诗》中写道:“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得在京华。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二百家。夜听狐猿啼远树,晓看潮浪瘴烟斜。吏人不见中朝礼,麋鹿时时到县衙。”把当时海南岛荒凉萧疏、野兽出没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历代封建王朝都把海南岛当作贬谪官吏的理想之地,以示惩罚。海口市有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里面供奉着五个“公”,即唐朝的李德裕,宋朝的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他们都是朝廷重臣,皆因秉性正直,主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而遭奸臣陷害,最后流放到海南岛。他们对海南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彰显他们的历史功绩,人们建庙塑像以表纪念。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被贬到海南岛。苏东坡文才横溢,是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然而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因与朝廷政见不合而被逐出,过着流离颠沛贫穷潦倒的生活。他被贬到海南儋州三年中,不怠传播文明,兴办学堂,培养人才,对海南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中期以后,唐宋朝代那种荒凉落后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封建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兵役制度,在海南岛已经全面确立,但这也只是不成熟的封建制度。而且,真正实行封建制度只有沿海和平原地区,广大山区特别是黎族聚居的五指山腹部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状态,人们依然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在海南岛,真正摆脱原始状态是清朝以后。

清王朝的建立,加速海南岛封建制社会的进程。到了乾隆年间,海南岛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得到较快的发展。清王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实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农民负担减轻,社会相对稳定。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明末清初大批汉族移民的到来。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南方的两广、福建等地区反清势力公开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而海南岛却相对稳定。同时,这里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大,无疑是安身立命的好地方。于是,汉族移民从四面八方纷纷进入海南岛。历史统计资料显示,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7年)全岛总人口只有二十五万五百二十八人,到了清嘉庆年问(公元1796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九万二千六百零九人,七十九年人口激增了六倍。应该说,海南岛的发展变化与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是分不开的。

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侵略中国,海南岛没有幸免。日本人对海南的自然资源进行野蛮的掠夺,尤其是铁矿资源和森林资源,同时对当地居民实行残酷的统治。然而,海南人民没有被征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琼崖纵队为核心的抗日武装力量蓬勃发展,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神话,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贡献。

P3-5

序言

这是一本用散文形式装帧起来的回忆录。它记录了作者的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各个不同时期的收获与沧桑。童年的浪漫,青年的惆怅,成年的深沉,老年的持重,尽在其中,与你一同分享。读下去,对你或许会有启迪。

退休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日子如何打发。合理科学地安排退休生活,使自己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振作,减少失落感,是每个离退休人员的共同面对,特别是曾经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员,更为重要。在台上时,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受到下属的尊重和敬仰。坐在宽敞的办公室硕大的写字台后面大班椅上,听取下级毕恭毕敬的请示汇报,或坐在会议室正中向与会者发号施令。即使在家里也不得安宁,尤其是节假日,门庭若市,车马相挤,好不热闹。这种情景退休后一下子冷落下来,风光不再,简直从天上掉到地上,一时确实难以适应。若干年前,在我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有位刚退下来的老领导要求我在接待室给他留张桌子,让他每天来这里坐坐,看看报纸。当时我感到不解,认为他有福不会享,退下来了,没有了工作压力,应该在家里享清福才是。自己退休后,才体会这位领导的心情。

据我所知,在离退休干部中,真正在家含饴弄孙的并不多,而多数人都选择“二次就业”——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事情做,如练毛笔字,绘画,打太极,唱歌(参加老人合唱团),跳广场舞,搓麻,炒股,旅游等,把退休生活搞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其实,上述这些活动我都爱好,不过根据自己的条件,我选择写作,先写回忆录,再写小说,这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多年前我就想过,干了一辈子革命,写过无数的文字,统统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到头来,两手空空,于心有愧。想到这,就觉得应该给自己留点什么,于是就有了创作的冲动。

写回忆录,实际上就是把自己这一生所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用文字再现出来,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写作,难度要小一些。在准备就绪,动笔之前,一位好友提醒我,市场上有关这方面的书已经不少,不仅高端领导人,演艺界许多名人也争先恐后地出书,“你没看书店的书架上,此类书籍很少有人问津。”在签售现场,人们不是看书而是看人,谁的粉丝多,书就售得快。其实有些书没有什么阅读价值,只当摆设。朋友毫不客气地说,作为一介平民,出回忆录,谁看。如同一瓢冷水从我头顶浇下,几乎把我的创作热情淋灭。慢慢想,朋友的话很有见地,不无道理。怎么办?“不要为回忆录而回忆录,必须要有文学元素加入其中,才有看头。”真是一语中的,令我茅塞顿开,于是决定用散文形式写回忆录。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载体,自然,自由,清新,生动活泼,在回忆录中,对往事的回忆,人生的感悟,情感的抒发,景物的怀旧等,都可以在这个载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就这样,开始拿起已经变冷的笔,断断续续地写了起来。也不当作一种任务,只当作玩意,想写就写,有空就写,心情好时一天能写几千字,有时又几天没写一个字,但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因为不懂电脑,只好用钢笔像小孩堆积木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上凑,很辛苦,也很有趣。苦不堪言,乐在其中。这本书从动笔到截稿,经过数年时间,大改、小改不下十遍。全书共收入107篇文章(含诗词),而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文字尽量控制在千字左右,力求做到短小(但不敢说)精干,使每句话,每个字都能派上用场,读起来朗朗上口,轻松,不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必有不足之处,但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但愿君读后,若是感觉良好,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发现她长得不够俊俏,或尚有瑕疵,那我更要感谢你的慧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诚恳希望朋友们对《人在路上》提出批评意见,我已备好一只大箩筐,随时装进对《人在路上》的评判。谢谢。

作者

2013年秋于悉尼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