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倾力打造,以史为镜,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培养青少年大格局领袖气质!
成吉思汗不仅将草原上原来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部族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少年成吉思汗》在兼顾史实和趣味的同时,通过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探寻他的个人特质,以及少年时代的淬炼对他日后的影响,并在每一章后面设计了三个提问,引导读者从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等方面深入思考,获得启发。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创始者,他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威名足以和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相提并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帝王的特例,从少年时期就可看出他的卓越不凡。
他重情义,使人愿意多次冒险救他,并追随他一起打天下;他也曾面临好友决裂、义父翻脸,但他不计前嫌,仍为好友鼎力相助,并出兵拯救义父。
他有气魄,不只一次从对手阵营吸收人才,且善待投奔者,他的大气在部落间流传,形成口碑,深得广大民心。
他善谋略,虽然刚起步实力弱小,却能运用外交和政治长才,组织庞大联军,逐步将蒙古帝国拓及欧亚,威名远播,甚至临终前还能指挥军队打胜仗!
一个游牧小孩,怎样成为一个功勋盖世的领导者?想认识成吉思汗,想学习他的成功之处,就从管家琪编著的《少年成吉思汗》开始吧。
铁木真出身贵族,又是家中长子,极受父母宠爱,原本应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然而,他却有一个苦难的童年。
12世纪下半叶的蒙古草原相当不平静。
在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分布着很多部落,长久以来,大家都在这里过着游牧的生活。
为了争夺更多的牲口和牧地,这些部落之间经常相互掠夺和厮杀。
在为数众多的部落中,有一个比较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在蒙古族部落中,又分为若干部,其中有一个叫作孛儿只斤部,包含两个强大的氏族——乞颜氏族和泰赤乌氏族。
乞颜氏部的首领名叫也速该,铁木真就是也速该的儿子。
铁木真出生的那一天,也速该率众与塔塔儿部落战斗,打了胜仗回来,还活捉了两个塔塔儿部落的酋长,其中一个酋长就叫作铁木真。
“铁木真……嗯,这个名字好,够气派,够响亮!”
也速该就这样为儿子也取名为铁木真,为这天的胜利做一个纪念。
小小的铁木真在浩瀚的蒙古草原上慢慢地成长。
尽管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但并没有松懈对他的锻炼。毕竟他是长子,肩负着父母深切的期望。因此,铁木真小小年纪,骑马、射箭就已经有模有样,颇有乃父之风。
铁木真九岁的时候,按照蒙古人的习俗,该定亲了。
这一天,也速该带着铁木真,前往妻子诃(he)额仑(lun)的娘家部落,打算给铁木真定一门好亲事。
途中巧遇弘吉刺部落的一个贵族德薛禅。
德薛禅热情地招呼也速该:“忙什么哪?”
也速该笑眯眯地回答:“给我的儿子去定亲呀。”
德薛禅说,他的家就在不远处,邀他们父子俩到家中坐坐,休息过后再上路。也速该欣然同意。
席间,德薛禅和也速该愈谈愈投机。
德薛禅又看铁木真个头壮实,相貌堂堂,非常喜欢,就主动对也速该说:“我的女儿孛(bo)儿帖,今年十岁,相貌、个性都不差,我看和你们铁木真挺匹配的。今天咱们能够巧遇,也是一种缘分,不如咱们就结一个儿女亲家吧!”
说罢,就叫人去把孛儿帖带过来。
也速该一看,非常满意,于是立刻改变计划,妻子诃额仑的娘家部落也不去了,就这样临时起意与德薛禅成为了亲家。
按照习俗,定亲完毕,铁木真要留下来做“赘婿”,父亲也速该则在亲家这儿住了几天之后,就打道回府。 德薛禅所属的弘吉剌部落,位于汪古惕部落和塔塔儿部落之间,这两个部落都在长城附近,领地的东面一直延伸至辽国的疆域。这一带的交通比较方便,文化也比较发达。
短短几天之内,铁木真已听到不少有关中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也速该来说,虽然最初定下这门亲事是有些心血来潮,但再仔细想想,就愈来愈觉得这还真是一门不错的亲事。
不仅孛儿帖看起来非常秀丽,是一个相当不错、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而且弘吉剌部落靠近中原,对于开阔铁木真的眼界,似乎也会挺有帮助。
望着铁木真,也速该仿佛已可预见儿子长大后的模样:他会有一个娇美贤淑的妻子;他会像自己一样,骁勇善战,成为乞颜氏部的首领。也许,还不仅仅只是乞颜氏部的首领;也许,儿子的功业真会大于自己……
也速该心想,他一定要好好地栽培铁木真,让他将来成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而这个时候的铁木真,正是最无忧无虑的阶段。
反正什么事都有爸爸为他安排得好好的,包括眼前孛儿帖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爸爸说已经为他定好了,她将来会做他的新娘,铁木真的心里实在是好欢喜啊!
爸爸就像一棵大树,在爸爸的庇护下,一切都是那么安全和稳当,还有一种凡事都顺理成章的感觉。
万万没有想到,噩运竟然会这么快地悄悄降临……
那天午后,当铁木真和孛儿帖正高高兴兴地在草原上追逐嬉戏时,突然有一个人骑着快马奔驰而来。
快要接近弘吉剌部落时,那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扯开喉咙大喊:“铁木真!铁木真!”
那声音充满了焦急,还有几分凄厉,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停下手边的工作,好奇地张望着。
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不寻常——或者应该说是不祥——的气氛。
就连小小年纪的铁木真也感觉到了,他跌跌撞撞地迎上前去,还边跑边叫:“我在这里!”
P3-8
重情义,讲气魄,善谋略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本来他并不是皇帝,但是在他死后,他的孙子忽必烈一统中国,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尊称他为元太祖,所以他也就成了皇帝。
12世纪,漠北大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如星罗棋布般林立,相互之间争战不断,这给蒙古族的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以及为了巩固蒙古政权而展开向北、向南和向西的征伐。
成吉思汗九岁丧父,在充满苦难和艰辛的环境中成长,但是这一段少年时代的悲惨经历并没有使他怀忧丧志,反而淬炼了他坚毅刚强的性格,并且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壮大自己,才能免受别人的欺凌。
于是,为了家族生存,为了替父亲报仇,也为了夺回爱妻,他开始了一系列统一蒙古的战争。
刚起步的时候,和当时草原上其他几个部落比较起来,成吉思汗的实力当然算是比较弱小的,可是由于他具备了外交、军事和组织等多方面的长才,因此他的部落能够从小到大、由弱转强。
最后成吉思汗终于在四十四岁那年,成为称霸漠北草原的英雄,结束了草原上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摆脱了黑暗落后的氏族部落统治。这在蒙古族的发展历史上,是一项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这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由于长期的分裂争战,人心渴望统一;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英雄造时势”——唯有像成吉思汗这样伟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才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建立蒙古国的大业。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建立蒙古国,与他个人的特质和才华是密不可分的。
他知人善任,讲求忠诚信义,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军纪严明的军队;同时,在作战的时候,他有勇有谋,处处表现出一个非凡军事家的能力。
比方说,他非常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巧妙地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懂得暂时联合同盟者来消灭主要的敌人。而在每一次军事行动之前,他也非常重视敌情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战术的部署与运用。
此外,他建立了一套军事组织制度。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蒙古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才形成的,但其实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度:只要是成年男子就是士兵,平时进行牧业生产,战时立即驰骋疆场。
在蒙古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一方面继续扫荡乃蛮、克烈等部的残余力量,巩固漠北草原的统一;另一方面也积极筹划对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用兵,以扩大蒙古国的势力范围。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威震亚欧,内心也曾经渴望能够长生不老。 在公元1219年至1225年春天,历时七年的西征途中,成吉思汗也曾派人到山东莱州去请全真教宗师丘处机来自己的行营,想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一见面,成吉思汗就问:“真人从远方来,有什么能使我长生的药吗?”
丘处机回答:“长生之道,清心寡欲;一统天下,不嗜杀人;为治之方,敬天爱民。”
成吉思汗命人把这段话记录下来,日后再也没有苦苦执着于追求长生不老了。
毋庸置疑,成吉思汗是一位罕见的将才,他甚至在临终前还能指挥军队打胜仗!——从他临终前的两个遗嘱,即可看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1226年冬天,蒙古军围困西夏国都。次年,西夏王请降时要求宽限一个月,之后献城。不料成吉思汗就在这个时候病逝于围攻西夏的行营。
群臣按照成吉思汗的遗诏,秘不发丧,等到西夏王来降时将其执而杀之,西夏就这样亡了。
其次,成吉思汗虽然来不及亲自灭金,却在临终前留下一份灭金的计划,明确提出“向宋朝借道伐金”的战略。
成吉思汗的去世,虽然使得灭金计划推迟了两年,但是继位的太宗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和其他诸王大臣们,还是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志来行事,终于取得灭金的全面胜利。
成吉思汗的故事,既丰富多彩,又传奇辉煌。
他首先将草原上落后、分裂的蒙古族融为一体,并建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重开“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的英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更是能够影响世界历史的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美国学者麦可·H.啥特有一本颇具分量的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出版于1978年),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列举出一百位影响了历史发展的人。如果我们要列举一百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一定都会在这份名单上。
当然,所谓“影响历史”,有好与坏不同角度,甚至是一些在历史上属于“负面评价”的人物——如殷商时的纣王、在秦始皇死后策划“沙丘政变”的主谋赵高、两度垂帘听政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等等,也都严重影响了历史。
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这五个人“影响历史”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如果要列举整个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人,秦始皇很可能会被排名在前几位,肯定在“最有贡献的”那一波名单中。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是统一中国的帝王。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而康熙皇帝虽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却是真正奠定中国疆域的帝王(清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但皇太极在清军入山海关的前一年病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则是康熙皇帝的父亲——清世祖福临)。
·成吉思汗和郑成功都是杰出的军事将才。成吉思汗不仅将草原上原来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部族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郑成功则是在明朝危机的重要关头,以一介儒生挺身而出,统兵抗清,以寡击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一直强调的崇高气节,又收复了台湾,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中,也一直被视为“民族英雄”。
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似乎大家脑海中都会立即冒出“暴君”这个形象。的确,他的个性相当残暴(一般都认为和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焚书坑儒、破坏文化、钳制思想,他大兴土木、连年用兵,常态性的使用民力经常都在二百万人左右,这可是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严刑苛法、租役繁重,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若放在历史的角度,秦始皇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所以称为“秦始皇”。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日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推行时间长达两千一百年之久!(讽刺的是,由于过分暴虐,再加上继位者秦二世胡亥与父亲秦始皇相比,其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却丝毫没有乃父的才干,所以秦始皇一手创建的秦王朝,原本希望传于万世,没想到寿命竟十分短暂,只有十五年就灭亡了。)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将近五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给社会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他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征五岳,平定百越。
·他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
·他从京师西北修建一条通往边地的直道,在西南又筑五尺道连接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与以上这些大手笔“相互辉映”的,是早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人工奇迹”的兵马俑。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挖掘出巨大的兵马俑坑,而据考古学家估计,始皇陵及其陪葬区总面积应有二百五十五平方公里,已发掘的兵马俑坑仅仅是当年始皇陵殉葬设施的一部分。秦始皇的气魄之大,当然也可从他残暴不仁、漠视老百姓性命的程度,得到充分的证明。
总之,秦始皇实在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帝王。
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他身上得到非常充分的彰显。
朱元璋从小家破人亡,又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甚至为了生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出家当过和尚,但日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朱元璋之前,虽然也曾有过所谓的“平民皇帝”——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刘邦的条件比起朱元璋来,都好得太多太多了。
能够拥有这么传奇的经历,除了一般人常说的机遇之外,朱元璋的个人特质也绝对不能忽视。比如说,他从小个性非常强悍,又很有企图心,志气不凡。长久以来,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说一直很多、很丰富,其实也是老百姓普遍对他心怀崇敬的一种心理投射。
然而,或许也是因为夺得天下不易,为了朱明王朝能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朱元璋不仅痛下杀手,大肆诛杀功臣,搞得一片腥风血雨,更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过于封闭和保守而停滞不前,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为,中国就是从明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八岁登基,至六十九岁过世,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康熙皇帝所打下的基础。
康熙皇帝一生勤奋,既努力读书,也勤于理政,再加上他本身也颇多才多艺,对国家有多方面的贡献。然而,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在“文治”方面相当杰出外,显赫的“武功”也最为后人所尊崇。
从1674年至1697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至三十六年,在这二十三年之中,康熙皇帝在西南平定了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还平定了噶尔丹之乱,这么惊人的“武功”,不仅直接使清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而且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和疆域,各个民族之间也随之展开自然的融合。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他的一生不但大大影响着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历史。
首先,12世纪的漠北大草原,由于部落林立,部落之间的争战不断,蒙古族的人民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成吉思汗竟然能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这已经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
接下来,为了蒙古汗国的强大以及政权的稳固,成吉思汗展开向北、向南和向西的征战。在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蒙古帝国的版图愈来愈辽阔,人口也愈来愈多。从此,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218年,由于花刺子模杀了蒙古商人和使者,成吉思汗十分震怒,遂率领数十万大军西征,准备消灭花剌子模。在血洗花刺子模中心城市之后,成吉思汗本着“敌种之后不可留”的原则,命令部将继续追击,甚至后来花剌子模国王都已经死了,负责追击花剌子模国王的哲别与速不台都没有停下来,仍然不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和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打败了俄罗斯和钦察联军。接下来,蒙古大军长驱直入,进入俄罗斯境内,并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与多瑙河流域!令西方人个个闻之丧胆,并因此有了“黄祸”的说法。
说成吉思汗威震亚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因为成吉思汗实在太了不起了,所以当他的后裔在中原建立元朝以后,就理所当然地尊称他为“元太祖”了。成吉思汗也就这样成了皇帝。
郑成功
郑成功和他的父亲郑芝龙截然不同。郑芝龙是一个投机分子,郑成功则有着强烈的传统读书人的气节,在明朝危急存亡的关头,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为了坚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这样的信念,他不惜与父亲决裂,并放弃了荣华富贵,不断号召同伴,共同抗清。
其实,抗清之举注定是要失败的,但郑成功毫不动摇的抗清信念,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仍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特别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仍然深深感动着无数人,令大家都感到非常尊敬和佩服。
更何况,虽然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仅仅四个多月就病逝了,但是就因为他收复了台湾,所以台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多方面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郑成功为台湾带来的影响仍然处处有迹可循。
这五位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人物,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被放上“王侯”这个极其尊崇、极其显贵也极其沉重的位子。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他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加上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所受到的教养,对于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王侯,自然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
真实的故事,有时往往比虚构的更加撼动人心。这五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