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三极(我在海拔5700遇见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艳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艳华编著的《第三极:我在海拔5700遇见你》从“世界的第三极”引申到“人的第三极”概念,述说现代人的信仰和爱情观,在沉沦和迷失中,一代又一代不断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永不停息。普诺岗日冰川的纯净是世界除了南极、北极外的地球第三极,天空干净得没有一点尘埃,但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化与雾霾,神圣的冰川正在消融。故乡的丫姑镇也不一样了;人的第三极也哭了,因为心理环境的恶化与雾霾,它在迷失,特别是生活在魔都上海、各种文化碰撞的人们。

小说以姜墨兰的四段情感经历为主线,展现现代中外都市人对于信仰、爱情和梦想的追寻,寄托浓浓的乡愁的同时,也对现代人心理疾病进行深入反思,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物质生活小康的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生活小康的迫切需求。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异国恋、初恋、虐恋的寻爱小说。如果爱过,就曾痛过。似曾相似。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缺失与渴望、人『生迷失与批判、梦想追寻与反思的寻梦小说。如果梦过,就曾哭过,似曾相似。

这是一部贯穿过去—百年,连接淳朴乡村与魔都上海,跨越中国与西方社会,纵横职场号情场的都市小说。如果经历过,就会懂得。似曾相似。

痛过、哭过,我们终会懂得。

我在海拔5700遇见“你”,一语多义:一则指爱情,明指所爱之人;二则指普诺岗日冰川,暗指神圣冰川的纯净之美,但环境恶化后,它在消融;三则指信仰,暗指人的内心“第三极”。

张艳华编著的《第三极:我在海拔5700遇见你》对中西方文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与融合描写详尽,文笔细腻,情感真挚。作者从“世界的第三极”引申到“人的第三极”概念,述说现代人的信仰和爱情观,在沉沦和迷失中,我们不断地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永不停息。

小说从加拿大洋女婿到淳朴的丫姑镇过春节说起,以姜墨兰的四段感情经历为主线,展现现代中外都市人对于信仰、爱情和梦想的追寻,寄托浓浓的乡愁,同时也对现代人的诸多心理疾病进行深入反思,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旋律:物质生活小康之后,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小康的迫切需求。

目录

第1章 丫姑镇的童年往事

第2章 烘笼与郢中的冬天

第3章 一种叫“上大人”的旧式纸牌

第4章 土匪爷爷抢来的亲

第5章 安详的死去

第6章 乡恋:《小花》那部电影

第7章 圣马可广场的鸽子

第8章 鄂商的44岁

第9章 武汉的590路公交车

第10章 如若,寻爱,星星竹海

第11章 富人的游戏

第12章 上海女人的资本

第13章 女魔头的职场独裁统治

第14章 高级妓女July姐

第15章 静安公寓里的最后一晚

第16章 普诺岗日冰川上的合影照

第17章 花马天堂是迷失的天堂

第18章 怪咖老外的CS火山石项链

第19章 十年后的生日蛋糕

第20章 洋女婿到丫姑镇过年

第21章 寻找西藏男人次旺

第22章 突如其来的二次伤害

第23章 咖啡吧里的经济适用男

第24章 一款《寻找墨竹》的游戏

第25章 塞纳河畔的求婚

第26章 回到丫姑镇

后记

试读章节

第1章 丫姑镇的童年往事

我叫姜墨兰,1984年农历10月25日出生在湖北郢中市的一所乡镇医院里。我的爷爷阮天成解放前是介土匪,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鄂商小贩,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卖货郎。奶奶姜大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郢中县城里的名门之后。我的父亲姜国庆是第二代鄂商,保守、隐忍、小富即安,但反哺情结深入骨髓,也是20世纪80年代末依靠倒卖国库券个人财富迅速膨胀的湖北商人。母亲范知音是每逢三月三、九月九的凌晨就起床赶去郢中皇城祈福的人,被我誉为“姜国庆同志的头号铁杆粉丝”。

我在这样一个“有味”的家庭里长大,接受各种思想的冲击,感受什么是酸甜苦辣的和谐共荣。

因父母爱国,他们不仅认购了大量国库券,还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让我有幸成为家里的独女,被四个大家长宠爱。20世纪80年代的街头,你问人们爱国的直接表现是什么?老百姓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买国库券、支持计划生育!”这两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位于爱国表现排行榜的前列。

小时候我调皮,爬过树、掏过鸟窝,却从没见过山。长大后我爱上了徒步旅行,翻越了世界上一座座高山,在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遇见了我的男友史蒂文。那时,他还是一个满头金发的加拿大人,当一年后他成为我的男友时,由于脱发严重索性剃成光头,一酷到底,可见“亚历山大”,岁月蹉跎。女人向世界宣告“重新开始”的标志性动作是从长发剪成短发,男人只能从短发变成光头。

史蒂文是上海外滩最奢华的北半球酒店的运营总监,有着迷人的笑容和精湛的厨艺,对着装和就餐礼仪相当讲究,跟我一样喜欢徒步旅行和登山,是个勇敢的北美绅士,但30岁的他却有“恐车症”,还很怂地怕黑,惧怕乘坐私家车的副驾驶座位,更畏惧开车,他时常惶恐不安地从车祸现场的噩梦中醒来,白天过于焦虑还会产生眼前血流成河的幻觉,患有重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疾病。为此,我带他看了半年的心理医生才逐渐好转,并教他学会了开车。2010年8月,他带着一根CS火山石项链来到中国西藏,为的是寻找他母亲索菲亚在普诺岗日冰川的足迹,却没想到在海拔5700米的地方遇见了我。

我的父母对我的历届男友都百般挑剔,审核严格,史蒂文也不例外。他们对史蒂文唯一满意的一点是他属猴,我属鼠,从八字上看比较吻合,所以才意外地催促我2011年底带史蒂文回郢中市丫姑镇的老家——高丰村过新年。

丑媳妇要见公婆,洋女婿也总归要见丈母娘的。

为了这段跨国恋,我的母亲范知音找算命大师看生辰八字的时候,她让大师为难了。

母亲问:“我闺女的男朋友是老外,能不能算?”

大师闭着眼睛,摸摸胡须说:“天南地北均可算。”

母亲又问:“可他不是在中国出生的,是加拿大人,怎么算?加拿大和中国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会不会有影响?”

大师眉头微微紧锁,额头开始出汗,连摸了几下胡须说:“请先把他的生辰报给我,准不准难说。我的意见仅供你参考。”

我聪明的母亲不甘心,思考片刻,突然恍然大悟:“大师,可以把加拿大时间换算成中国的,我再报给你算算?加拿大时辰和中同时辰都帮我看看。”

大师微笑点头:“这是最好不过了。”

母亲走出大师的工作室,十万火急地给我打电话:“兰儿,把史蒂文的生辰换算成中国的时间给我。”

“妈,您又搞什么啊?我在开会呢。”当时,我正在上海的公司会议室里和客户商谈,小心翼翼地接了电话。

“哎哟,我不会换算啊,我着急,大师很难约,我花了不少钱呢,你赶紧算好短信我,我在这里等着啊。”母亲在电话那头催促,急躁不安。

估计,史蒂文是中国算命历史里,唯一测算八字准确的洋人。古代中国,有几个算命大师会去换算时差?

丫姑镇从来没有出现过洋人,也没有谁家的子女带过洋人回家。2011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上午,史蒂文和我们一家人走在镇上的集市添置年货,买些烟花爆竹。人山人海的集市里,史蒂文紧紧牵着我的手,四处张望,像初次进城的乡下姑娘,什么都新鲜,他被中国人乡村集市的热闹景象惊呆了。

人们停下手里的活,像看大明星一样看着蓝眼睛的帅哥史蒂文,有位骑着农用三轮车赶集的小青年主动提出要与他合影,出于北美人的礼貌和热情,他欣然答应了。

可是,他忽视了中国人的从众效应。

在一刹那间人声鼎沸,我来不及拉着史蒂文撤退,英俊帅气的他已成了集市的中心,被赶集的乡亲们包围。我的手与史蒂文渐渐松开,距离越来越远,我想挣扎着回头抓住他,在0.1秒的时间里,我手里的经典款香奈儿单肩包“吱”一声,包带被挤断。

“巴嘎!你大爷的!”我被无情地挤出了人群,拎着我的香奈儿欲哭无泪,痛彻心扉!

P1-3

序言

经过了一百年,爱情也好像转了一整圈,也许这也是一种轮回。

我的爷爷和奶奶相识一天就“闪婚”,但是厮守了一辈子;

我的父亲和母亲经过五个月自由恋爱结了婚,也是不离不弃、相伴了一生;

可到了我们这一辈,重现了“闪婚”,但却是“闪离”;

也有人自豪地谈了五六次恋爱,睡过100多个异性,可却落得顾影自怜,形单影只,在伴侣的选择上仍然是迷失的羔羊。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小时候,

我奶奶曾跟我说,

若一个人能安详的死去,那他的一生将是圆满的一生。

奶奶的坟墓位于村南部的墓地里,在中国乡村的墓碑中因独特而显眼。她信仰基督,墓碑上是十字架,坟墓前摆的是鲜花。

我曾问过奶奶为什么信奉基督?奶奶最直白的回答是,方圆百里找不到寺庙,却找到了上帝。

1926年,祖爷爷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弹炸死,祖奶奶孤苦无依,牵着我4岁的奶奶的手,一路乞讨,到了离家70多里路的丫姑山拜佛,她们在那里避风避难,睡了一个好觉。那时寺庙的部分建筑已被拆,一大半区域做了民国学校;

1969年,我11岁的父亲身患疾病,寻遍良医,无药可救,痛心疾首的奶奶用小车推着我病重的父亲又去了丫姑山,哭了一天一夜。那时佛堂已完全被毁,贴满了“文革”的大字报。

1993年,父亲的工厂倒闭,失魂落魄,酗酒度日。奶奶再次独自一人踩着小脚去了丫姑山,可那里已完全成了废墟,奶奶瘫坐在废墟上。

晚年的奶奶遇到了从美国回归故里养老的张老先生,老先生在镇上开了一家孤儿院,收养附近乡镇的孤儿,并传播基督教。于是乐善好施的奶奶成了孤儿院的义工,并成了一名忠诚的基督教徒。

于是,我想写点什么,

关于沉沦与爱情,

关于迷失与信仰,

以此纪念我已逝的奶奶!

我们质疑爱情,却依然渴望被爱,抑或相爱;

我们批判宗教,却依然崇尚信仰,抑或灵魂;

只能说,

一代又一代,

我们永不停息地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

当我第一次历经千辛万苦,见到普诺岗日冰川的时候,阳光下晶莹剔透的冰川圣洁而庄严,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世界第三极,开始审视自己的懦弱与渺小。  登上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俯瞰辽阔的羌塘无人区,会让人的心异常平静。在高海拔的压迫下,人类最恐惧的死亡距离我如此之近,它其实很简单,上一秒在呼吸,下一秒大口喘气,接下来永远停止了心跳,所以珍惜生命,活着有馒头吃就是幸福。

我曾在这里遇到我最爱的男人,而另一个爱我的男人也在这里向我告白。

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冰川上,似乎伸手可以触碰到高原的云朵。我这颗精疲力竭的心,在自然的抚慰中得以休息片刻。原来,一切挣扎和怨恨都来自于狭窄的心境。

我必须感谢冰川,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在匆忙的人生跑道上终于有时间停下来,重新衡量,继续前行。

我想起了童年的丫姑镇,想起了冬日里奶奶的烘笼,想起了土匪爷爷传授给我的“上大人”纸牌。

我愿,从此,不再迷惘。

我想起了44岁时破产而离开故乡的父亲,想起了武汉的590路公交车,想起了为爱痴狂的高级妓女July姐。

我愿,从此,不再哀伤。

我想起了威尼斯圣马克广场的鸽子,想起了清迈早晨寺庙里的钟声,想起了上海的静安公寓和那个菲律宾大龄女青年。

我愿,从此,不再癫狂。

我想起了曾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他们。

我愿,从此,见空性,发悲心,了悟人生无常。

于是,我想为这些人、这些事写部小说,记录下我生命里无数个扣人心弦的瞬间,感谢曾给我感动的他们。

更重要的是我想写给远方的他看,让他知道,有一个女孩在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许下心愿,期待着跟他说,好久不见!

可是,我又该从哪里开始下笔?

那就开启我记忆的密码,从童年的故乡小镇说起吧,去感知百年孤独与人间冷暖变迁。

而我发现,没有恒常,一切皆无常,但有一个“我”始终还在原点。

就好比我踏遍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险阻,从海拔只有700米的丫姑山出发,终于登上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可最终我还是依然魂牵梦绕丫姑山。

只因,一刹那间的豁然开朗,原来那里既是原点,也是我向往的至高点。

后记

写书的整个过程让我想起一种花,

有一种树叫白槐,它开放的花叫白槐花。

在我的母校武汉工商学院的一角就有几棵白槐,我甚是喜欢。

世人这样评价它,

不似牡丹,华丽富贵;

不似玫瑰,娇艳妩媚;

不似荷花,孤芳自赏;

不似杏花,白得有些轻薄;

更不像室内的盆栽见不得半点风雨:

这就是白槐花。

一点都不娇贵,质朴得让人仰望,在自己的舞台做自己最好的榜样。

愿做白槐花,寻得自在心。

特别送给所有和我一样走在梦想之路上的人们:勿忘初心,勿忘追梦,勿忘第三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