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交加到宝岛
一九九六年
星期六我还在北京街头漫步,隔一天的星期一已经身在台北,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
一九九三年第一次去台湾,是应邀去考察台湾教育。这一次完全是私人观光,行程从台北到台东,以及最南的垦丁。绕宝岛一匝,由高雄、台南再回台北,在北部还去过最北的基隆。
在花莲赴恒春途中,遇“葛岳礼”台风进入巴士海峡东部,直扑台湾南部而来。我们正乘车顶着台风向南挺进,看到了巨浪击岸的奇景。七月三十日乘机回港,另一个台风“贺伯”又来进袭,三十一日台港空中交通几乎停顿,台北市区赴机场公路水浸盈尺。如果行程延迟一天,恐怕必须滞留台湾。此行受两个台风包围,也是异数。
台风进入台湾海峡,两岸均受其害。这个台湾称为“贺伯”、大陆称为今年第八号的台风,在吹袭台湾北部和西部地区后,又正面袭击福建省的福清市。
台风进袭台湾时,中心位置在台湾北部宜兰东南海面,风速每秒达五十三米,相当于十六级风力。这次强烈台风来袭,造成台湾同胞十二人死亡,四十三人失踪,近二百人受伤,近二百万用户停电,大多数企业停工、学校停课,股市休市,海陆空交通均受严重影响。有的地方溃堤积水,成为一片汪洋。北部地区三千公顷水稻严重倒伏,损失估计达到两成。
台风同时正面袭击福建省,台风中心在福清市高山镇登陆,风速每秒五十米,雨量最多达二八五毫米,沿海海堤多处崩塌,省会福州多处街道淹没,最深处没过腰部,交通几乎瘫痪。
七月二十五日,我们正由花莲向台东出发,早上已见大雨。大雨稍停,则可见海面掀起千层浪奇景。古人描写巨浪拍天时,多只着墨于江河景色,宋曾公亮诗云:“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但大江何如大海壮观!此次在十二级大风中观海浪滔天的景色,是一生印象中最难忘的。
台湾的公路算是好的,所以即使大风大雨,我们还是从台东出发,逆风而上,直奔垦丁和恒春。
到台湾宝岛最南处,即鹅銮鼻和佳乐水,看海浪一浪高一浪,风声雨声浪声,声声入耳;国事、港事、台情也一一涌上心头。
台湾的陆空交通建设不错,横贯东西的公路工程尤其宏伟。当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大概为了加强对全岛的控制,因此抓紧了交通和通信建设。但也抓对了,这对于后来的经济起飞,很有帮助。台湾四面环海,中间都是大山,有了横贯公路,无论环岛或者穿插东西,公路纵横,交通都很方便。其中大部分还都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过,台湾的机动车达一千三百万辆,交通挤塞严重。台北内外,连高速公路也塞车。台港航程不过飞一小时十分,但在市内去机场,非提早两个小时不可。 到台湾南部,或农村地区,明显看到许多日本侵占台湾时期留下的痕迹。中国字中夹杂着日语,比如厕所都叫“化妆室”;许多字体与日本式汉字相近;商品包装也有浓浓的日本味。据说,乡下老人还有只说日本语的。
嚼槟榔是台湾基层群众很普遍的习惯,据说有提神刺激的作用。
由于“选举”,台湾人现在很关心政治、开口闭口都谈论台湾内部的政局问题,报纸也大篇幅报道这些政情,反而对两岸关系冷落了。这种由各级“选举”闹哄哄的局面所形成的“选举”文化,值得注意。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