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寒、贾小明编著的这本《精益经营之道(企业创造顾客赢得利润的背后逻辑)》从当下中国企业领导人做企业的不容易,企业经营者如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思路来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企业领导人应该如何认清自己,如何认识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系统地分析和诠释了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形成与重构、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商业模式(业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组织体系搭建和组织变革以及政策要素的整合、日常运营管理的落地执行、企业文化塑造和团队打造的方法。这也是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营的思想和做咨询顾问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希望将繁杂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变得简单化,让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变得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使经营思路明确清晰。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益经营”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具有系统化、模块化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相信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周晓寒、贾小明编著的这本《精益经营之道(企业创造顾客赢得利润的背后逻辑)》认为:
当下中国企业面对“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企业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即从经营机会向经营能力转变、从经营企业家个人向经营团队转变、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家或老板陷入迷茫: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企业往哪里去?企业长远目标到底如何设定?原有赚钱方式为什么赚不到钱?新的商业模式到底应该如何重构或设计?人员结构到底如何划分?经营政策到底如何构建?每月每周每日到底如何运营?……企业到底如何经营?如何精益求精、精进不懈地经营?企业经营到底有无规律可循?……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当下企业家及其高管团队靠传统思维模式和经营管理办法已很难做到,只有立足于企业家及其团队思维模式的转变,必须从操作思维和管理思维转向经营思维,甚至用移动互联思维去经营企业,去不断的转型和创新,企业精益求精、精进不懈地精益经营也许是成功解答上述难题的关键。当然,不管怎么说怎么做,企业的经营者永远要牢记:经营企业的本质就是在经营人性,以经营目标为中心,以顾客发展和员工成长为两个基本点,创造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创、共赢、共享、共生、共成长的生态圈才是企业精益经营的解决之道。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中国企业的未来成长之路——构建企业精益经营之道
第一节 在中国经营企业的不容易
第二节 中国当下企业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
第三节 企业的力量
第四节 中国企业的未来成长之路:构建企业精益经营之道
第二章 发心的开始——企业精益经营理念的慢慢形成
第一节 梦想的开始
第二节 企业精益经营理念的慢慢形成
第三章 站在未来定位今天——学会制定企业战略规划
第一节 站在未来定位今天
第二节 企业战略目标设定
第四章 路径的选择——企业核心业务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企业业务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构建
第五章 人员的搭配——企业组织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企业组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企业治理结构
第三节 总经理的理解
第四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六章 政策要素的布局——企业资源配置与管控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企业资源配置与管控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企业总部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企业功能体系的构建
第七章 日常规范运营——企业日常如何精益管理
第一节 企业为什么要精益管理
第二节 企业日常如何精益管理
第八章 土壤的培育——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的塑造
第一节 信仰的建立
第二节 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处理与改善:不断地创新
参考文献
因为第二种等级的存在,组织中经常出现同岗不同酬、同岗不同权等不公平现象,圈子中的人往往因为身在圈子之中而享有机会、信息、福利等特殊权利。而且第二种等级不像第一种等级,随着工作任务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第二种等级往往是与血缘、地缘、学缘相关联的,一旦建立就终生难以改变。
第二种等级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等级,是一种被中国式情缘关系掩盖下的人格等级。这种等级使一部分人因为与组织核心人物的情缘关系享有了特权,这种特权必然导致组织中非特权人员的权利受损,或者说,这种特权是以损害他人权利为前提或代价的。
一个组织一旦有特权存在,就会导致不公正,不公正必然伤害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轻者会士气低落、消极怠工,重者会士气瓦解、辞职不干,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降低组织效率。
有人说:“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诞生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那些依靠行政合并、垄断特权而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离世界级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出现了几家类似华为、联想的企业,但还没有经历时间的检验。中国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做不久,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圈子文化、特权文化有很大关系。
从博弈论的角度讲,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博弈体系,做企业就像大家在一起玩游戏,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游戏而已。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游戏的参加者,还包括客户、供应商、资本方、管理者等,都是游戏的参加者。
大家刚开始之所以参加游戏,是因为游戏好玩,能够从游戏中受益,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玩了几轮游戏之后发现有的受益、有的受害,受害者肯定不会继续玩下去,就会选择退出。退出对企业来讲要么丢失市场,要么员工离职,总之都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如果一个游戏,能够保证每个参与的人,至少真心参与、努力工作的人都能从中受益,那么,这个游戏的参与者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会源源不断地加进来,企业规模就会越来越大,想不做大都不行,大到一定的规模就会进人世界500强。仔细观察会发现,世界500强企业本质上都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各方都能够从中受益的博弈体系。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道理,解释基业长青企业的本质内涵。所谓基业长青就是企业持续的时间足够长而已。试想一个博弈体系,只要能够保证参与博弈的人员都能长期从中受益,那么,参与博弈者就不会离开博弈体系。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忠诚可靠的客户队伍和员工队伍,一家企业只要客户队伍稳定、员工队伍稳定,存活几十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圈子意识、特权意识、不平等意识,使中国人很难组织起来,中国人的难组织和中国人的特权意识、不平等意识密切相关。 因为特权的广泛存在,很多人都想追求特权,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对现代组织、现代企业来讲,这些追求实在不是好的组织建设的材料。人们的圈子就像建筑混凝土中的无法粉碎的石子一样,阻碍混凝土的黏合,使组织中的人无法无缝连接,使大规模的建筑无法保持其坚固性,因而很难发育大规模的组织;特权意识就像海砂中的盐一样,这种材料建成的高楼大厦无法持久,因为特权意识就像盐腐蚀钢筋一样,不停地腐蚀现代组织的最主要的承重物——组织公平。
中国企业当下经营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内部发展极不平衡,过去的很多包袱还纠缠着它前进的步伐。在年收入达到了人均6000美元的发展高度以后,中国经济究竟还能不能持续、健康地保持高速增长,是一个没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整个中国正在从经营机会向经营能力转变,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经营企业家个人向经营团队转变,是应该企业家“革自己命”的时候了,我们准备好了吗?从这一点来看这种不确定性更增加了在中国当下经营企业的不容易。
P20-2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与经历了300多年市场经济淬炼的西方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多的还是像一个尚未成熟的稚童。面对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对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面对复杂的世界市场,中国企业未来成长发展“路在何方”?转型和创新并让企业精益经营也许是成功解答上述难题的关键。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就必须不断创新。这需要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功力与修为,实现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到科学化、系统化、理性化精益经营的转变,实现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这是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必须做出的选择!
事实上,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会从粗放到严谨,再到精确,直至精准、精细、精益。企业经营者要在经营活动的组织中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和精进不懈。本书描述的企业“精益经营之道”,从“企业理念的形成、业务体系的构建、组织体系的设计与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产销人发财’功能体系建设和企业日常精益管理”等角度,讨论了如何在企业内部形成以顾客需求为基础,以绩效和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系统管理模式。本书作者周晓寒先生以广阔的视野、坚实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当下的中国企业家要在不确定程度不断增长的未来成功地经营企业,必须重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顾客和价值为基点去精益求精地经营。根据自己多年在管理实践中的思考,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不仅具有理论的高度,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可为那些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创业经验的完整思路,为那些经营思路处于混沌状态的企业家指出一条可选的道路,也为那些有志于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掌握了一定管理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管理专业学子提供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思考与分析的通道。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中国企业家只有尽快打碎自己,然后重构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让自己尽快成长、成熟,只有对企业实施“精益经营”,才能保证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唯有如此,才能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
陈传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