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贩既是社会转型产生的一个“城市问题”,又在城市尺度上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产生的某些问题。摊贩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维护的必要性,决定了当前摊贩问题的矛盾性和治理的难度。
黄耿志著的《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旨在为理解我国城市摊贩问题的本质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黄耿志著的《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基于非正规部门与空间政治理论,以广州为例,系统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摊贩的存在根源、特征与管制。首先,从劳动者从事摊贩的动机与社会经济重构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城市摊贩存在的结构性基础。其次,揭示了摊贩的社会属性、经济运作与空间分布特征。第三,分析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摊贩治理的空间转向和摊贩抗争,提出了“后排斥主义”空间管制的概念。最后,探讨了当前我国城市流动摊贩问题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改善摊贩治理的相关政策措施。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城市摊贩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
第一节 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和摊贩的规模估算
第二节 失业-贫困论与中国背景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城市摊贩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摊贩的社会、空间和经济特征
第一节 摊贩群体的社会特征
第二节 摊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摊贩的经济特征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摊贩的空间政治:排斥、冲突与重构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摊贩政治的阶级性
第二节 摊贩政治的空间转向:市容、“创卫”与管控机制
第三节 争夺空间:摊贩的抗争实践及其效应
第四节 和谐社会与新的空间政治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对摊贩疏导政策的全局和微观审视
第一节 疏导区的基本特征及摊贩的反应
第二节 影响疏导政策效应的全局因素
第三节 影响疏导区吸纳效应的微观因素:基于两个案例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探讨
第三节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