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的中国乡愁!
他的学问源于故纸,他的好友多是故人!
庄子、李白、袁枚、金圣叹、林语堂是他的精神挚友!
老舍、沈从文、卞之琳、莫言、苏童、王安忆、余华、北岛是他的益友良朋!
在一段斑驳的过往里贴地而行,与历史转捩点擦肩而过,结下六十年不解的中国缘!
一切游子之思,都源于1948年夏天,一位瑞典青年的扬帆远行!
《另一种乡愁(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精)》附赠马悦然绝版多年性灵佳构《俳句一百首》最新增订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另一种乡愁(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瑞典)马悦然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的中国乡愁! 他的学问源于故纸,他的好友多是故人! 庄子、李白、袁枚、金圣叹、林语堂是他的精神挚友! 老舍、沈从文、卞之琳、莫言、苏童、王安忆、余华、北岛是他的益友良朋! 在一段斑驳的过往里贴地而行,与历史转捩点擦肩而过,结下六十年不解的中国缘! 一切游子之思,都源于1948年夏天,一位瑞典青年的扬帆远行! 《另一种乡愁(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精)》附赠马悦然绝版多年性灵佳构《俳句一百首》最新增订版! 内容推荐 《另一种乡愁(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精)》讲述了:1948年7月,一位学习中文的瑞典青年,怀着一颗热爱中国文化的心,来到四川调查方言。半个世纪以后,他成了誉满全球的汉学家,用中文写下一部随笔集,诉说对第二故乡的浓浓乡愁。马悦然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他用轻松风趣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中国的往事、他与中国妻子的浪漫爱情,以及他与中国文人的友谊和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在他的笔下,尘封于卷册之中人和事蓦然间鲜活起来,在我们眼前颦笑、流连,再渐行渐远,留下满卷幽思。《俳句一百首》增订版汉学大师马悦然笔下的俳句,巧思精构,又充满了天真与童趣。他不拘格律,运用日常口语,写燕子,写瓢虫,写雪人,跟李白对话,向蒲松龄提问,同金圣叹发感慨,活泼而风趣,以游戏式的幽默洒脱,引领读者进入尔汝群物、物我互置的美妙诗境。《俳句一百首》原是作者发表于《联合报》副刊的百首俳句结集而成,本次增订,加入了三十多首新作及评论文章,亦可隐隐见出作者的创作轨迹。作者说,读者阅读以后,如能明白写作俳句并不困难艰涩,进而也想写作这十七个音调的小诗,则于愿足矣。 目录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增订版序:怀有一颗谦谨的心 _陈文芬 初版序:心上的秋天 _李锐 第一辑 一九四九中国行 报国寺 小和尚们 我们上峨眉山去吧! 能海法师 仁慈的独裁者马步芳 塔尔寺二三事 1949岁末日记 解放军进城之后 旅途二三事 第二辑 动人的文字 为什么要调查中国方言 劳动号子的节奏与诗歌的格律 汉语的生命力 从“他”字谈起 《左传》中有口语吗 一个特殊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被动式 金子般的先秦文学 为《切韵》1400周年干杯 《四库全书》小史 《水浒传》的瑞典文译本 翻译家的责任 第三辑 美的生活,生活的美 与中文结缘 我尊敬的老师高本汉 永恒的刹那 谈丢东西 一个厨子的道德观 四条腿的老朋友们 谈记愧、忏悔与其他 谈后悔 巨人都到哪里去了 林中空地的石头 我的妻子陈宁祖 一个真奇妙的事 我的岳父岳母 悼念宁祖 我心中的公主 第四辑 中国人与他们的诗意 康有为的《瑞典游记》 康有为的“大同”社会 学者的良知与名誉 中国建筑家梁思成 一位被遗忘的诗人 坐在同一块云上的诗人 冯至发现的一位诗人 香港的一位老诗人 一个奇特而真实的故事 “我不是曹禺,我是老舍,且不一一。” 沈从文·乡巴佬·作家与学者 寄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一部最精彩的中国戏剧 诗歌建筑家闻一多 谈北岛的两首诗 想念林语堂先生 真理是美丽的 附录三则 汉学渊茂,悦然从之 中国人的美感消失了吗 我的心在先秦 附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 代序:我梦里做了个佳梦_陈文芬 俳句一百首 近作增补 附录二则 马悦然的俳句 _李长声 马悦然诗酒说汉学 _康正果 试读章节 我们上峨眉山去吧! 我们今天上山去。你该记得“今天”是六十多年前出太阳的一个夏天。山脚下虽然很热,但是山上可能很冷:位于海拔3099米的山峰年平均气温3℃。夏天都得点火盆。别忘记带一件厚的毛线衣!除了每人一瓶水,别的东西不需带。老和尚果玲昨天已经派了一个飞毛腿的和尚上山去通告洪椿坪、洗象池和金顶寺的方丈。 山上还没有修公路,也没有悬空索道。我们得像真的居士一样走上很难走的山路。我建议我们走东路上去,走西路下来。 我们先经过雷音寺、华严寺、神水阁和中峰寺到清音阁去。这一段一共15公里的路比较好走。你走累了么?到金顶还有30公里路!吃了一碗素面,喝了几碗茶之后我们到离清音阁只有一公里路的牛心寺。这座庙宇盖在“牛心石”上。石底下是黑龙江和白龙江汇合的地方。上有双飞桥分跨两条河流。你听听桥底下两条河流激荡的声音!“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离清音阁不远也有“白云峡一线天”,从宽四米,高五十多米的峡中露出一线微光!东边的崖壁上修建了一座栈桥。我每次上山一定到这儿来欣赏诗意的风景。 好!不能再耽搁了!天黑以前我们得到达洗象池。这一段经过洪椿坪、寿星桥和九老洞到洗象池的山路精彩的风景很多。你看路东边山谷里的杜鹃树吧!峨眉山杜鹃的种类很多。有的杜鹃树有15米高!山峰上长着一种黄色的比较矮的杜鹃,可能是峨眉山特有的植物。 这一段路有的地方非常陡,不好走。莫来头!(在峨眉山上有的时候非讲四川话不可!“莫来头”就是“莫得关系得”,没有关系的意思。) 这一段路也是山上的猴子所漫游的地方。这些孙悟空的后裔跟它们的祖先一样顽皮:你不交买路的花生或者水果,它们绝不会让你走过。稍微进化的、比较有礼貌的猴子有时候跑进庙宇里学居士们在佛爷和菩萨面前磕头。 终于到了洪椿坪!庙子的大师傅给我们准备了几样罗汉斋。你肚子饿了吧?不要吃得太多!前面的路更不好走! 庙子旁边有三棵很大的椿树,有人说已有一千多年的高寿。这儿的海拔超过1000米。下午的山风比较冷,最好穿上毛线衣,免得着凉。 过了寿星桥我们一直往九老洞去。洪椿坪和九老洞是山上最庄严的庙宇。两座庙宇周围的山景也特别好。上山的曲折小路旁耸立着三四人才能合抱的楠木,再往前走几十步可以一路窃听风与竹林欢乐亲昵的耳语。路东,白色残雪拥抱的深谷与路旁青葱油绿的苔藓遥相呼应。再往前走,山底平原水田上衬托着玩具似的农庄错落有致。陡峭的路旁有稻草盖的小亭子,我们正好休息一下。这时你会发现峨眉山上的植物真多!听说有三千多种,可惜多半我叫不上名字来。不过洪椿坪农忙时节盛开的芍药是我最钟情的“恋人”,连农民都要放下农活抽空上山来欣赏它的美容。该走了,再走一段,你会闻见附近佛堂里飘来的香烟。 到了九老洞,我们得到离庙子不远的洞里去拜访“九老”。但是洞最深处只有一尊观音塑像:比孔子和老子年纪大得多的九老也许不愿意跟游客见面。 走吧!前面是非常陡的“钻天坡”。别往下看!你走累了或者发冷的话,只要想到洗象池里的火盆和热腾腾的“豆花儿汤”!说不定洗象池的方丈也会拿出一瓶大曲来。大慈大悲! 啊!到了!你看!火盆里的炭烧得通红!我们在火盆旁边洗完了脚之后,一个和尚端来热腾腾的“豆花儿汤”和很辣的豆瓣酱。阿弥陀佛!方丈自己给我们倒大曲。 我看你都睁不开眼睛了!今天晚上好好地睡!明天早晨我们要上“天梯”到“金顶”去。 早安!你睡得香不香?猴居士们把你叫醒了么?上路之前我带你去看普贤菩萨洗他的大象的水池,就在庙子的旁边。普贤菩萨是峨眉山的守护神,到处都有祂的像。呵,这个没有水的水池莫得啥子看头得。(对不起,四川土话又来了!)从这儿一直是上坡路。我头一次上去是1949年的大年初二,路上盖了一尺厚的雪!当时我只有25岁,还走得动。经雷洞坪,登接引殿,上卧云庵,我们来到金顶寺。庙子的方丈、老和尚果玲的徒弟常鼎出来欢迎我们,说我们来得真合适:午后两点钟是看佛光最好的时候。 他带我们到庙宇后头刀砍斧劈一般的崖壁去,叫我们背着太阳往东看。在云层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带彩色的光环。其边缘是红黄色的,中央是蓝紫色的。忽然,每人都在光环中看见了自己的头影!奇特的是几个人并肩站立只能看得见自己的头影。 从位于山峰西边的千佛顶和万佛顶,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昆仑山东部的雪山。 我每次上“金顶”就朗诵唐朝的这首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也许是李白写的。有人说也许是在金顶寺写的。莫来头!P20-23 序言 五十多年前,一个瑞典小伙子因为读了林语堂先生英文版的《生活的艺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好像一个远游的人被一条大河所吸引,不由得想沿河而上去看个究竟,看看这条大河到底是从哪儿发源的,看看河上到底还有些什么奇特的风光。于是,他从一本叫做《道德经》的古书开始。于是,他找到一位叫高本汉的老师作向导。或许连这个年轻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条大河,他花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在这条大河上寻觅,考证,阅读,翻译,思索,徘徊……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近代,从近代到当代。那双原本年轻火热的眼睛,从新奇,而渐渐平静,从平静,而渐渐深沉。终于有一天,当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家,当他把自己心爱的中国妻子安葬在墓地里的时候,看着墓碑旁边那棵秋叶落尽躬身伏地的白桦树,望着不远处广漠无语的大海,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已经消逝了很多很多的时光,自己在大河中,大河在时光中,滔滔不息,一去不返。一位中国的智者曾经感叹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十多年前的那个年轻人终于穷经皓首、著作等身,成为世界知名的汉学家。他把西汉典籍《春秋繁露》翻译成英文。他让同胞们和他一起分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美妙篇章。他翻译的《水浒传》和《西游记》一版再版,到处流传。他的翻译和介绍让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现代、当代杰出的中国作家和诗人引起世界的注意。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外国人像他这样无怨无悔,不辞劳苦,到处传播中国文化,到处传播中国的语言和声音。当马悦然先生回首一生,追忆往事的时候,他用中文写下了这本书,书名叫做《另一种乡愁》。在我看来,穷经皓首,著作等身,只能算是一个学者学术的证明,而一颗被乡愁缠绕的心所流露的却是一个人的满怀情意。一个人如果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和中国连在一起,一个人如果不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一个人如果没有深深的眷恋和寄托,他就不会把中国认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更不可能体会到中国人悠悠干载的乡愁。 1950年夏天,经过十几天的颠沛周折,悦然终于坐汽车从成都到重庆,又坐轮船从重庆到武汉,再坐火车从武汉到广州,等到箱子和人都过了罗湖桥来到九龙的时候,他满心惆怅地问自己:“可是我的心呢?我的心在哪儿?”那时候,还有一个障碍隔在命运中间。等到那个障碍终于消失了,悦然立即拍了一封电报到成都,向他的房东陈行可教授的女儿陈宁祖求婚。那故事浪漫得像一部电影。 2000年春天,我从巴黎来到斯德哥尔摩。悦然带我到一家鲜花店买了两盆花,然后带我来到宁祖的墓前。圆圆的一块石头,静静地掩埋在草地里,在.1931~1996这两个年份之间镌刻着宁祖的名字。lO年前,我第一次到瑞典,就是宁祖和悦然一起冒雨到机场去接的我。到瑞典的第一顿饭,就是宁祖亲手做的热汤面。那天晚上,悦然的茅台酒,宁祖的热汤面,和她爽朗的笑声,让我如归故地,一下子回到了家里。可现在,这一切都静静地埋在那块石头下面。石头上,把一个人6S年的生命,缩写成那简单的一行字。悦然把墓碑前枯萎了的花挪开,用手铲把新买来的花轻轻埋在土里,然后把旧花放进附近的垃圾箱,把墓碑旁飘落的枯叶拣拾干净,这一切他做得熟练而又细致。等到都做好了,悦然指着那棵躬身伏地的老自桦说,这棵树真好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自桦。悦然告诉我,为了能靠宁祖近一点,他特意退了城里原来的大房子,搬到这里来住。他每天都坚持散步,每天散步都要从宁祖的墓前经过,每天都要和宁祖待一会儿。 我曾经在不同的季节三次到过斯德哥尔摩。也许是因为高纬度的原因吧,我在斯德哥尔摩看到的总是如水的斜阳、明澈宁静的斜阳,悠远而叉慈祥,总给人说不出的慰藉和伤感,总让人觉得那是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总是让人深深地想起秋天。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记下了这个无以名状的感触:“在中国,秋天是怀念和伤感的季节,一颗‘心’上放了一个‘秋’字,就是愁。就是中国诗人不绝如缕咏叹了干百年的情怀。” 现在,悦然要我为他的书写一个序言,一篇篇地翻过悦然的短文,我看见又有一个人加入到这千年的咏叹当中来。 公元2002年8月11日傍晚写 14日晨改定于太原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